【1】李忠翰、黃文星,AZ91D 鎂合金鑄鍛合一製程及其機械性質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材料工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六月。【2】椙山正孝著、賴耿陽譯,非鐵金屬材料,復漢出版社,1993年1月,P.174。
【3】邱六合、林信安,鎂合金腐蝕與表面處理,工業材料雜誌,186期,1991年6月,P.118∼119。【4】林文樹、梁銘儉、劉曉嶺、翁世樂、王文樑、黃登淵、王良泉、蔡幸甫等著,塑性加工學,三民書局,P.349∼356。
【5】楊智超,鎂合金壓鑄成形技術,工業材料雜誌147期,民國八十八年六月,P.157∼164。【6】高伯威、張志溥、王允俊,純銅經等徑轉角擠型之低溫退火和機械性質,中山大學材料科學研究所,民國九十年七月。
【7】施登士、林榮輝,鎂鋁鋅合金時效析出相變之分析,中央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七月。【8】ASM, Magnesium Alloys, Metals Handbook, vol.6, 9th, 1985, P.425∼434。
【9】賴耿陽,非鐵金屬材料,復漢出版社,新竹,1998,P.174∼191。
【10】賴耿陽,工業材料之應用,復漢出版社,新竹,1990,P.35∼38。
【11】戴國政、陳文隆,壓延條件對於AZ31鎂合金機械性質之影響,逢甲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七月。【12】楊智富、洪一中,合金元素及滾軋製程對鎂合金微觀組織及機械性質之影響,大同大學材料工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七月。【13】陳立暉、呂傳盛、李信委,AZ31B 鎂合金室溫至500℃之拉伸性質與其變形組織探討,國立成功大學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七月。【14】Wang Qudong、Chen Wenzhou、Zeng Xiaoqin、Lu Yizhen、Ding Wenjiang、Zhu Yanping、Xu Xiaoping,Effects of Ca addition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yes of AZ91 magnesium alloy,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36(2001)。
【15】張永耀,金屬熔銲學,徐氏基金會,台北,下冊,1976,P.134~170。
【16】黃雨順,冶金與熱處理,五洲出版社,1982.6,P.355∼P.390。
【17】楊智超,鎂合金材料特性及新製程發展,工業材料雜誌152期,88年8月,P.72∼73。【18】許傳仁、賴銀瀛,塗裝完成之薄壁鎂合金壓鑄製品(AZ91D)的回收製程介紹,鑄造月刊,133期,89年10月,P.19。【19】張永耀,金屬熔銲學,徐氏基金會,下冊,1976,P.134~170。
【20】陳衡生,鎂合金之機械加工,工業材料雜誌,152期,88年8月,P.95。【21】楊榮顯,工程材料學,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87年8月,P.16,P.98∼99。
【22】Lawrence H. Van Vlack著,李志偉、劉森源、張庭瑞譯,材料科學與工程(Element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文京圖書有限公司,85年2月,P.321∼322。
【23】劉偉隆、林淳杰、曾春風、陳文照,物理冶金,全華科技圖書公司,85年5月,P.6∼15、P.6∼24。
【24】王建義,鎂合金板材之壓型加工技術,工業材料雜誌,170期,90年2月,P.134。【25】Charlie R.Brooks,Heat Treatment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Nonferrous Alloys,巨擘書局,72年,P.66∼P.69,P.260∼P.274。
【26】戴國政、宋偉忠,新型高溫鎂合金之高溫變形機構研究,逢甲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七月。【27】J. A. Bannantine, J. J. Comer, J. L. Handrock, “Fundamentals of Metal FatigueAnalysis”, 1990, pp. 1-123.
【28】E. Zahavi, “Fatigue Design”, 1996, pp. 41-181.
【29】林樹均、葉均蔚、劉增豐、李勝隆,材料工程實驗與原理,全華科技圖書公司,81年11月,P.137∼P.147。
【30】徐灝,疲勞強度設計,機械工業出版社,北京﹐1981。
【31】徐灝,疲勞強度,高等教育,北京,1988,P.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