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圖書
許介鱗,台灣史記(續)卷四。台北市:文英堂,民90年。
許介鱗編著,評比:兩岸最高領導。台北市:文英堂,民93年。
茅家琦,蔣經國的一生和他的思想演變。台北:台灣商務,民92年。
龐建國,國家發展理論:兼論臺灣發展經驗。台北市:巨流,民82年。
李憲榮,比較政治學。台北:前衛,民90年。
王佳煌,國家發展。台北市:臺灣書店,民87年。
陳鴻瑜,政治發展理論。台北市:桂冠,1982年。
塞繆爾‧杭庭頓;張岱云、聶振雄、石浮、寧安生等合譯,變動社會的政治秩序 。台北市:時報,1994年。
黎安友(Andrew J Nathan),柯洛漪譯,蛻變中的中國。台北:麥田,民89年。
矢吹晉著,外國人眼中的鄧小平。台北:國際村,民83年。
古德曼(David S.G.Goodman),田酉如、李學謙、姜麗容等譯,中國最後強人-鄧小平的跨世紀革命。台北:財訊,民86年。
李松林、陳太先合著,蔣經國大傳。北京市:團結,2002年。
蔣經國先生全集,27冊。台北:行政院新聞局出版,民80年。
漆高儒,蔣經國評傳:我是臺灣人。台北市:正中書局,民87年。
陶涵(Jay Taylor);林添貴譯,台灣現代化的推手─蔣經國傳。台北:時報,民89年。
袁南生,毛澤東、史達林與蔣介石,上冊。長沙市:湖南人民,2003年。
江南,蔣經國傳。台北:李敖,民84年。
李宗仁、唐德剛合著,李宗仁回憶錄。台北市:李敖,1988年。
寒山碧,鄧小平評傳。台北市:天元,民77年。
蘇台仁主編,鄧小平生平全記錄。北京市:中央文獻,2004年。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修訂版。台北市:聯經,1998年。
劉金田主編,鄧小平的歷程。台北市:國際村文庫,民84年。
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北京:中共中央黨校,1991年。
千家駒,七十年的經歷。香港:香港鏡報,民77年。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1975-1982年。北京市:人民,1983年。
鄧榕(毛毛),我的父親─鄧小平「文革」歲月。北京市:中央文獻,2000年。
李宜涯主編,記憶中的經國先生。台北市:青年日報,民87年。
曹聚仁,蔣經國傳。台北市:一橋,民86年。
天下編輯,走過從前,回到未來:攜手台灣四十年。天下雜誌,民77年。
漆高儒,廣角鏡下的蔣經國。台北市:黎明,民90年。
郝柏村,郝總長日記中的經國先生晚年。台北市:天下,民84年。
風雲論壇編輯委員會,蔣經國浮雕。台北市:風雲論壇,民74年。
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20輯。台北縣: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民88年。
克萊恩;聯合報國際新聞中心譯,我所知道的蔣經國。台北市:聯經,民79年。
牛大勇、沈志華主編,冷戰與中國的周邊關係。北京市:世界知識,2004年。
漆高儒,蔣經國的一生。台北市:傳記文學,民80年。
高瞻,走各向大國之路─鄧小平與中美建交二十年。天津市;天津古籍,2005年。
程中原、夏杏珍合著,歷史轉折的前奏:鄧小平在1975。北京:中國青年,2003年。
中共中央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1938-1965。北京:人民,1989年。
中共中央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1993年。
胡為真,美國對華「一個中國」政策之演變。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民90年。
潘振球主編,中華民國史事紀要(初稿):中華民國40年(1951)1至6月份。台北縣:國史館,民84年。
朱匯森主編,中華民國史事紀要(初稿):中華民國42年(1953)1至6月份。台北縣:國史館,民78年。
朱匯森主編,中華民國史事紀要(初稿):中華民國43年(1954)1至6月份。台北縣:國史館,民77年。
王景弘,採訪歷史:從華府檔案看台灣。台北市:遠流,民89年。
吳冷西,十年論戰。北京市:中央文獻,1999年。
楊繼繩,鄧小平時代,1976-1997。北京市:人民,1999年。
劉安祺,劉安祺先生訪問記錄。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80年。
中美關係報告編輯小組主編,1980─1981中美關係報告。台北市: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民70年。
中美關係報告編輯小組主編,1981-1983中美關係報告。台北: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民73年。
沈劍虹,使美八年紀要-沈劍虹回憶錄。台北:聯經,民71年。
【美】羅伯特.S.羅斯;叢鳳輝等譯,風雲變幻的美中關係。北京市:中央編譯,1998年。
中華民國外交部編,外交部聲明及公報彙編。台北市:外交部,民61年。
理查.尼克森;伍任譯。尼克森回憶錄,下冊。北京市:商務印書館,1978年。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編,蔣總統經國先生言論著述彙編12。台北市:黎明,民國70年。
資中筠,戰後美國外交史:從杜魯門到雷根。北京市:世界知識,1994年。
張山克,台灣問題大事記。北京市:華文,1988年。
康綠島,李國鼎口述歷史─話說台灣經驗。台北縣新店:卓越,民82年。
楊艾俐,孫運璿傳。台北市:天下雜誌,民78年。馬之驌,雷震與蔣介石。台北市:自立晚報,民82年。
雷震,雷震全集10。台北:桂冠,民78年。
雷震,雷震回憶錄:我的母親續篇。台北市:桂冠,民78年。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編,蔣總統經國先生言論著述匯編11。台北市:黎明,民國70年。
葛永光,政治變遷與發展:台灣經驗的探索。台北市:幼獅,民81年。
赫魯雪夫著;李文政等譯,最後的遺言:赫魯雪夫回憶錄,續集。台北市:中國廣播電視,民77年。
李艷、熊志勇合著,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前前後後。北京市:中共黨史,1998年。
司馬長風,文革後的中共。台北市:時報,民66年。
中央日報,中共禍國殃民三十年。台北市:中央日報,民60年。
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著;溫洽溢譯,追尋現代中國:從共產主義到市場主義。台北市:時報,2001年。
白萬祥,中共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台北市:中國大陸雜誌社,民七十二年。
鄭竹園,大陸經濟改革的進程與效果。台北市:致良,民86年。
楊力宇、馬怡陽合著,風暴之後─八九民運及其影響。(香港:百姓文化事業,1991年。
程翔,天安門的反思。香港:勵志,1990年。
陳有為,天安門事件後:中共與美國外交內幕。台北市:正中書局,1999年。
鄭竹園,海峽兩岸經濟發展與互動。台北市:聯經,民83年。
若林正丈、松永正義合著;廖兆陽譯,中日會診臺灣:轉型期的政治。台北市:故鄉,民國77年。
彭懷恩,國民黨與臺灣現代化。台北市:時報,民國69年。
彭懷恩,認識臺灣:臺灣政治變遷五十年。台北市:風雲論壇,民89年。
馬起華,當前政治問題研究。台北市:黎明,民80年。
薜月順、曾品滄、許瑞浩主編,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台北縣:國史館,民89年。
周力農,世紀之交的中國。香港:文通,1997年。
吳敬璉,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戰略與實施。上海:遠東,1999年。
鄭竹園,台灣模式與大陸現代化。台北市:聯經,民75年。
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國的奇蹟:發展稍略與經濟改革。上海:上海人民,2002年。
高長,大陸經展與兩岸經貿關係。台北市:五南,民83年。
江振昌主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中國大陸。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83年。
阮銘,鄧小平帝國。台北市:時報,民81年。
吳安家,中共政治發展。台北縣: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83年。
丁望,胡錦濤與共青團接班群。香港:當代名家,2005年。
趙倩主編,「十三大」後的中共:人事重組與政策方向。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78年。
秦宣主編,鄧小平理論精論集,中冊。北京:中央編譯,2004年。
彭懷恩、俞可平主編,中國轉型的挑戰:經濟社會篇。(台北市:風雲論壇,民88年。
魏萼,中共經濟論述。台北市:中央交物供應社出版,民73年。
研考會,中華民國行政概要。民77年出版。
經建會,臺灣地區經濟現代化的歷程。民76年印。
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鑑。北京市:中國統計出1990年。
陳一諮編,中國前途與兩岸關係。台北市:風雲論壇,民86年。
期刊報紙
天下雜誌,第81期「走過從前,回到未來」
亞洲人,第三卷第一期,社論,民71年6月。
工商時報,臺北,1992年8月18日。
郭仁孚,「戒嚴、解嚴與選舉─不應為了選舉而曲解戒嚴與解嚴」。中央日報,專欄。民75年11月21日。
胡佛,「戒嚴法要從嚴解釋」,政治家,半月刊,第39期,民71年10月16日。
中國時報,民國86年7月14日,記者李建榮專訪馬樹禮。
中央日報,社論。民國75年9月25日。
中央日報,民國76年7月17日,第一版;10月15日第一版。
中國時報,民國77年6月3日,第一版。
中央日報,民國77年11月4日,第一版。
中央日報,民國77年12月3日,第一版。
「廉能之治與志士之氣」聯合報,1972年5月28日
自立晚報,民75年4月19日。
聯合報,1986年3月31日。
中華日報,社論。71年9月25日。
薩孟武,「嚴與人權」中央日報,專欄,民66年6月14日。
中國時報,民71年5月22日。
認識當代中國:農業改革大事記,www.personal.cityu.edu.hk
認識當代中國:工業改革大事記(1978-1993),www.personal.cityu.edu.hk
認識當代中國:對外開放大事記(1978-1993),www.personal.cityu.edu.hk
博碩士論文
葉麗春,「鄧小平與戈巴契夫改革策略之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