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82.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3 23:4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麒
研究生(外文):Charles Chang
論文名稱:台灣期貨前十大交易人淨部位與台股指數行情之模擬研究
指導教授:李元和李元和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佛光大學
系所名稱:經濟學系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經濟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未平倉量期貨前十大交易人淨部位移動平均線技術分析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1
  • 點閱點閱:67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8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期貨前十大交易人未平倉部位之資訊能表現出法人與市場大戶的操作心態,因此已逐漸成為期貨分析中最重要的依據之一。本研究資料期間為西元2005~2006年之所有交易日,第一組是單純的以期貨前十大交易人淨部位的多空情形進行操作,第二組則是結合移動平均線與期貨前十大交易人淨部位進行操作。本研究結論有三個:
一、期貨前十大交易人淨部位能有效掌握台股行情。
二、單純以期貨前十大交易人淨部位操作雖有高額獲利率,但必須是在淨部位出現多空轉換點時才能交易,否則將有極大的操作風險。
三、如加入設定之移動平均線和停損機制,將可有效運用期貨前十大交易人淨部位之訊息,並提高操作績效與降低操作風險。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研究內容 3
第三節、研究章節安排 3
第二章、台灣期貨市場介紹 6
第一節、台灣期貨的起源與發展 6
第二節、台灣期貨的功能與貢獻 7
第三節、台灣期貨的交易標的與契約內容 8
第四節、台灣期貨-未平倉量、淨部位、十大交易人與保證金制度 8
第三章 期貨交易相關理論與文獻回顧 13
第一節、技術分析理論 13
第二節、技術分析之相關文獻回顧 19
第三節、未平倉量之相關文獻回顧 22
第四章、模擬實證條件與結果分析 24
第一節、期貨特性 24
第二節、程式交易介紹 24
第三節、模擬實證條件之設計 25
第四節、模擬實證範圍與資料來源 30
第五節、模擬實證結果與比較分析 31
第五章、結論與研究建議 40
第一節、結論 40
第二節 對後續研究者的建議 41
參考文獻 42
附錄 46
附錄一、台指期貨指數、前十交易人未平倉部位(多空淨部位)、3MA和9MA資料表 46
附錄二、臺灣證券交易所股價指數期貨契約規格 61
附錄三、臺灣證券交易所電子類股價指數期貨契約規格 62
附錄四、臺灣證券交易所金融保險類股價指數期貨契約規格 63
附錄五、臺灣證券交易所股價指數小型期貨契約規格 64

圖目錄
圖1-1研究流程 5
圖3-1 艾略特波浪完整圖 16

表目錄
表1-1 台灣期貨市場1999~2006年交易量及日均量表 2
表2-1 多空倉位變化與計算方式 9
表2-2 台灣期貨交易所-主要交易期貨商品保證金一覽表 12
表3-1 技術分析主要指標 17
表4-1 模擬條件:單純以期貨前十大交易人淨部位資訊操作 26
表4-2 2005/01/04~2005/03/15期貨前十大交易人淨部位 27
表4-3 多單交易狀況 27
表4-4 空單交易狀況 27
表4-5 模擬條件:結合移動平均線與期貨前十大交易人淨部位做操作依據 29
表4-6 本研究與永豐金程式交易系統最適交易法則比較 33
表4-7 實證結果:純以期貨前十大交易人淨部位做操作依據 34
表4-8 實證結果:結合移動平均線與期貨前十大交易人淨部位做操作依據 35
表4-9 績效總表:單純以期貨前十大交易人淨部位資訊進行操作 37
表4-10 績效總表:結合移動平均線與期貨前十大交易人淨部位做操作依據 38
表4-11 績效分析表:單純以期貨前十大交易人淨部位資訊做操作 39
表4-12 績效分析表:結合移動平均線與期貨前十大交易人淨部位做操作依據 39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杜金龍,《技術指標-在台灣股市應用的訣竅》(台北:金錢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梁榮輝,《投資學》(華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張松允,《張松允的獨門投資術,從20萬到10億》(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廖繼弘,《我的技術線型會轉彎》(台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洪守傑,《期權首傑》(台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葉日武(1987),<以技術分析市場時機的效果驗證>,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方國榮(1991),<證券投資最適決策指標之研究──技術面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明守(1992),<台灣股市投資策略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翁龍翔(1994),<各國股市技術分析的有效性>,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美娟(1997),< 股價指數期貨與股價指數現貨間關係之研究-台股指數實證>,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美慧(1997),<技術分析應用於台灣股市之研究─移動平均線,乖離率指標與相對強弱指標>,私立東海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秀斌(1998),<技術分析下股票買賣獲利能力之實證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韋月桂(2002),<台灣期貨市場交易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應慶(2003),<應用技術分析指標於台灣股票市場加權指數買進時機切入之實證研究-以RSI、MACD及DIF為技術指標>,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校德(2003),<未平倉量與價格波動性之關連性>,私立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
李良俊(2003),<台灣股票市場技術分析有效性之研究>,私立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松奕(2003),<以技術指標對台灣加權股價期貨指數報酬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皮善榮(2004),<台股指數選擇權成交量、未平倉量與波動力率相關性探討>,私立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彥宏(2004),<運用未平倉量至期貨技術分析之可行性>,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淵舟(2004),<台灣期貨市場程式交易之實證研究-策略組合交易模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文獻
Bohan, James(1981),“Relative Strength:Further Positive Evidence,”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VII,39-46.
Bessembinder, H. and J. P. Seguin, (1992), “Futures-Trading Activity and Stock Price Volatility,” 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 47, 2015-34.
Brock, William, Josef Lakonishok, and Blake LeBaron(1992), “Simple Technical Trading Rules and the Stochastic Properties of Stock Returns,” Journal of Finance 47, 1731-1764.
Bessembinder, H. and J. P. Seguin, (1993), “Price Volatility, Trading Volume, and Market Depth:Evidence from Futures Markets,”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Vol. 28, No. 1, 21-39.
Bessembinder. H. and K. Chan(1995), “The Profitability of Technical Trading Rules in the Asian Stock Markets,”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3, 257-284.
Chen, N. F., J. C. Cuny, and A. R. Haugen, (1995), “Stock Volatility and the Levels of the Basis and Open Interest in Futures Contract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12, No.1, pp.281-300.
Fama, E. F. (1965), “The behavior of stock-market prices,” Journal of Business 38, 34-105.
Fama, E. F., and M. E. Blume, (1966), “Filter rules and stock-market trading,” Journal of Business 39, Part 2: supplement on security prices, 226-241.
Fama, E. F., and K. R. French, (1986), “Permanent and temporary components of stock pric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8. 246-274.
Fama, E. F., and K. R. French, (1988), “Permanent and temporary components of stock pric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6. 246-273.
Pruitt, S.W. and R.E White (1988), “ The CRISMA Trading System: Who Says Technical Analysis Can’t Beat the Market?”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1988,55-58.
Yue Fang, Daming Xu(2003), “The Predictability of Asset Returns: An Approach Combining Technical Analysis and Time Series Forecas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recasting,19,369-385.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