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土木水利》,第三十一卷,第六期(2004年12月),頁51-58。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土木水利》,第三十二卷,第五期(2005年10月)。
天下編輯,《環境台灣》(臺北:天下,1996年)。
王漢國,<論雪山隧道風險控管對地方發展之影響:「共受風險」的概念與運用>,《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公共事務學系主辦第五屆地方發展策略研討會論文》,(2006年)。
丘昌泰,《災難管理學:地震篇》(臺北:元照,2000年)。
史美強,《制度、網絡與府際治理》(臺北:元照,2005年)。
朱愛群,《危機管理》(臺北:五南,2002年)。
朱鎮明,《政治管理》(臺北:聯經,2003年)。
朱鎮明,<政策網絡中協力關係的成效:理論性的探討>,《公共行政學報》,第十七期(2005年12月),頁113-158。
江大樹、廖俊松主編,《府際關係與震災重建》(臺北:元照,2001年)。
江明修、鄭勝分,<從政府與第三部門互動的觀點析探台灣社會資本之內涵及其發展策略>,《理論與政策》,第十七卷,第三期(2004年),頁37-58。江岷欽、孫本初、劉坤億,<地方政府間建立策略性夥伴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及其鄰近縣市為例>,《行政暨政策學報》,第三十八期(2004年6月),頁1-30。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全國國土及水資源會議實錄》(1998年)。
吳定,《公共政策》(臺北:華視文化,1991年)。
吳定,《政策管理》(臺北:聯經,2003年)。
呂維德,《跨世紀水利願景與行動策略》(臺北:經濟部水資源局,2000年)。
宋明哲、蔡政憲、徐廷榕,《風險管理》(臺北:空大,2002年)。
宋嘉文,<氣候變遷對台灣西半部地區降雨及乾旱影響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李再長編譯(Richard L. Daft著),《組織理論與管理》(臺北:華泰文化,2004年)。
李宗勳,<協力夥伴跨域治理的挑戰與機會-以社區風險治理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警政論叢》,第五期(2004年),頁1-42。李惠斌、楊雪冬主編,《社會資本與社會發展》(北京:中央翻譯出版社,2000年)。
李婉容譯(Fukuyama著),《誠信》(臺北:土緒,1998年)。
李鐵民,<石門水庫之營運管理與九十一年抗旱之醒思>,《北部地區水庫之營運及水源特定區之劃設與管理》,財團法人中興工程科技研究發展基金會北部地區水源之旅現地觀摩活動專題報告(一),(2002年),頁1-30。
汪明生、朱斌妤等著,《衝突管理》(臺北:五南,1999年)。
汪浩譯(Ulrich Beck著),《風險社會》(臺北:巨流,2003年)。
林水波,《組織理論》(臺北:智聖,1999年)。
林水波、李長晏,《跨域治理》(臺北:五南,2005年)。
林秀姿,<中央北市誰在擁水自重?>,《新臺灣新聞週刊》,(2002年7月12日)。
林俊全,《臺灣的天然災害》(臺北縣新店市:遠足文化,2004年)。
林家淇,<水再生利用技術與風險管理對策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環境規劃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林照真,《水的政治學—宋楚瑜與台灣水利》(臺北:時報文化,1998年)。
林瑞廷,<翡翠水庫之營運管理與九十一年抗旱紀實>,《北部地區水庫之營運及水源特定區之劃設與管理》,財團法人中興工程科技研究發展基金會北部地區水源之旅現地觀摩活動專題報告(二),(2002年),頁31-69。
林瑞卿,<我國水資源機關功能整合之探討—組織重組的觀點>,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邱強,《危機處理聖經》(臺北:天下遠見,2001年)。
姚長春,《水庫營運管理》(臺北:財團法人中興工程科技研究發展基金會,2005年)。
柯三吉,《公共政策:理論、方法與臺灣經驗》(臺北:時英,1998年)。
柯三吉,《跨向二十一世紀公共行政新典範:臺灣經驗的個案分析-下》(臺北:時英,1998年)。
洪墩謨譯(Keith Hartley著),《經濟政策問題研究》(臺北:五南,1992年)。
紀俊臣,《地方政府再造-機制建構、發展遠景系論》(臺北:時英,2000年)。
孫本初,《公共管理》(臺北:時英,2005年)。
容邵武,《水資源大危機》(臺北:書泉,2002年)。
徐享崑,<共創水資源安全保障新遠景>,《節約用水季刊》,(2000年6月),頁2-8。
翁興利,<我國流域管理機制規劃之研究>,《理論與研究》,第十四卷,第三期(2000年),頁65-89。
張文雄,<組織衝突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張世杰等譯(Robert B. Denhardt著)、吳瓊恩審訂,《公共組織理論》(臺北:五南,1994年)。
張四明,<從府際關係運作的觀點探討我國山坡地開發管制政策之執行>,《東吳大學政治系、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內政部主辦府際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2001年)。
張正修,《地方制度法理論與實用(2)》(臺北:學林文化,2003年)。
張其祿、黃榮護,<全球化下的地方政府「治理」:理論挑戰與策略展望>,《空大行政學報》,第十二期(2002年),頁147-168。張美惠譯(Fukuyama著),《跨越斷層:人性與社會秩序重建》(臺北:時報文化,2000年)。
許惠悰,《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臺北縣中和市:新文京開發,2003年)。
郭宜瑄,<水荒再襲竹科缺一天水少十億元>,《新新聞》,第八九七期(2004年5月13日),頁91。陳立剛,<跨區域合作機制研究:跨區域政府組織的建立與管理>,《暨南國際大學主辦前瞻新世紀:兩岸三地的府際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
陳立剛、李長晏,<臺灣府際關係與跨域管理的發展策略與途徑>,《東海大學政治系與地方自治研究中心主辦兩岸地方政府管理比較研究學術研討會》,(2003年)。
陳恆鈞,《治理互賴與政策執行》(臺灣:商鼎出版社,2002年)。
陳恆鈞、王崇斌、李珊瑩譯(Charles E. Lindblom, Edward J. Woodthouse著),《政策制定的過程》(臺北:韋伯,1998年)。
陳敦源,<跨域管理:部際與府際關係>,《公共管理-黃榮護主篇》,(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8年)。
陳欽春,<公共行政與社會資本>,《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圓桌論壇》,(2005年)。
黃兆慧,《臺灣的水庫》(臺北縣新店市:遠足文化,2002年)。
黃金山,<水資源經營與社會發展>,《土木水利》,第三十卷,第二期(2003年),頁1-4。
楊國樞、文崇一、文聰賢、李亦園,《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臺北:東華,1989年)。
經濟部,《旱災災害防救業務計畫》(臺北:中央災害防救會報第六次會議,2003年)。
經濟部水利署編,《水資源白皮書》(臺北:經濟部水利署臺北辦公處,2006年)。
經濟部水利署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為民服務白皮書》(臺北:經濟部水利署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2006年)。
經濟部水資源局,《乾旱指標之建立-北部及東部區域》(臺北:經濟部水資源局,2000年)。
詹中原,《危機管理:理論架構》(臺北:聯經,2004年)。
詹中原等編著,《政府危機管理》(臺北縣蘆洲市:空大,2006年)。
監察院財政及經濟委員會編,《水資源之開發、調配及管理專案調查研究報告》(臺北:監察院,2003年)。
臺北市防災計畫辦公室,《臺北市地區災害防救計畫相關資料彙整》,(2001年)。
臺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臺北市永續水資源發展策略研究》,市政建設專題研究報告第325輯(2002年)。
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翡翠水庫九十一年抗旱四月紀實報告》,(2002年)。
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翡翠水庫操作年報,民國九十年》,(2001年)。
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年刊,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
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蓄水庫大壩安全及其集水區水資源保育專題討論及講習會論文集》,(2000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地區水資源史第一篇》,(南投市:省文獻會,2002年)。
趙永茂、孫同文、江大樹主編,《府際關係》(臺北:暨大府際關係中心,2001年)。
歐信宏等合著,《府際關係:政府互動學》(臺北縣蘆洲市:空大,2004年)。
歐陽嶠暉、黃勉義,《新世紀的環境保護政策》(臺北:厚生基金會,1998年)。
潘淑滿,《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2003年)。
鄭問堂,《災害應變中心的研究》(臺北:韋伯,2005年)。
鄭詩涵,<統管流域水資源之跨域管理探討-以臺北縣市為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鄧中堅、高永光、黃奎博,《政治溝通與談判技巧》(臺北:空大,2003年)。
鄧家駒,《風險管理》(臺北:華泰,2002年)。
蕭政宗,《水:水資源的歷史、戰爭與未來》(臺北:商周,2004年)。
謝俊義,<社會資本、政策資源與政府績效>,《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報》,第六期(2000年),頁87-122。
鍾從定,<政府的危機管理>,《檔案季刊》,(2003年12月),頁99-113。簡春安、鄒平儀,《社會工作研究方法》(臺北:巨流,1998年)。
貳、西文部份
Allison, Graham. 1971. Essence of Decision, Boston, Mass: Little, Brown & Company.
Blackley, A. B. 1994. Emergency Preparedness and Crisis Management, AEA Technology, United Kingdom: The SRD Association.
Charles, Michael T. and John Coon. 1988. Crisis Management: A Case Book, Illinois: Springfield, Charles C Thomas Publisher.
Chicken, J. C. and T. Posner. 1998. The Philosophy of Risk, London: Thomas Telford.
Daft, Richard L. 2004.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Design, Mason, Ohio: Thomson/South-Western.
Denhardt, Robert B. 1993. Theories of Public Organization, Belmont, Calif.: Wadsworth.
Fink, Steven. 1986. Crisis Management: Planning for The Inevitable, New York: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Fischhoff, Baruch et al. 1993. Acceptable Risk,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one, M. and P. C. Young. 2000. Public Sector Risk Management, London, Butterworth Heinemann.
George Dvetkovich and Ragnar E. Lofstedt. 1999. Social Trust and The Management of Risk, London, Earthscan Publication Ltd.
Hanson, Russell L. 1983.“The Intergovernmental Setting of the State Politics,”in Virginia Gray, Herbert Jacob and Kenneth N. Vine (eds.) Politics in The American Stat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4th (ed.) Boston: Little, Brown.
Hogg, K. 2000.“Making A Differenc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Cross-Cutting Policy,”A Scottish Executive Policy Unit Review,
http://www.scotland.gov.uk/library3/government/effect.pdf.
Hy, R. J. and Willion Wough Jr. 1990. The Function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Kamensky, J. M. and T. J. Burlin (eds.)2004. Collaboration:Using Networks and Partnership, Lanham: Rowman and Littlefield Publishers.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man, J. 2001. Modernising Governance: New Labor, Policy and Society, London: Sage.
Nunamaker, Jay F. et al. 1989.“Organizational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s: Planning for Intelligent Action,”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vol.5, no.4, pp.7-32.
Picken, Joseph C. and Gregory G. Dess. 1997. Mission Critical: The 7 Strategic traps That Derail Even The Smartest Companies, Chicago: Irwin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Putnam, Robert D. 2001.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Robinson, Lindon J., A. Allan Schmid and Marcelo E. Siles. 2002.“Is Social Capital Really Capital?,”Review of Social Economy, vol.LX, no.1.
Taillieu, T. 2001. Collaborative Strategies and Multi-organizatonal Partnerships, Leuven: Garant Publication.
Woolcock, Michael. 1998.“Social Capit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ward A Theoretical Synthesis and Policy Framework,”Theory and Society, vol.27, pp.151-208.
Woolcock, Michael and Deepa Narayan. 2000.“Social Capital: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ment Theory, Research, and Policy,”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 vol.15, no.2, pp.225-249.
Wright, Deil S. 1988. Understanding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Monterey, Calif.: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叁、網路資料
大紀元時報-波士頓調查顯示: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造成影響
http://www.epochtimes.com/b5/5/11/4/n1107682.htm (2005-11-4)。
大紀元時報-亞馬遜河40年來最乾旱
http://www.epochtimes.com/b5/5/10/10/n1080830.htm (2005-10-10)。
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網站
http://www.feitsui.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