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一)報章雜誌
王超群(2006年1月19日)。〈推廣網路分級 啟動5大方案〉,《中國時報》,第C4版。
王尹軒(2007年2月1日)。〈民眾檢舉網站不當資訊,中華電、PChome、Yahoo!奇摩是大戶〉,《工商時報》,第A13版。
中國時報(2006年3月23日)。〈亞太網路安全連署 建立兒少防護〉,《中國時報》,第A11版。
史榮恩(2003年12月5日)。〈網站分級非萬靈丹〉,《民生報》,第A5版。
朱淑娟(1998年9月25日)。〈為下一代,民間組織徵兒童優質綱路,提倡網站分級制,促政府重視色情問題找出網路淨土〉,《聯合報》,第49版。
朱淑娟(1998年9月25日)。〈為下一代,民間組織徵兒童優質綱路,提倡網站分級制,促政府重視色情問題找出網路淨土〉,《聯合報》,第49版。
朱正庭(2003年12月27日)。〈自拍上網,色情漏洞〉,《星報》,第14版。
吳秉嵩(2004年4月27日)。〈網站分級,有法可循〉,《星報》,第18版。
李怡志(2005年6月17日)。〈分級,只有1成8學童知道〉,《中時晚報》,第5版。
李彥甫(1997年7月20日)。〈線上民調,八成贊成:網路如分級,色情也無妨〉,
《聯合報》,第19版。
李彥甫(1997年7月20日)。〈線上民調,八成贊成:網路如分級,色情也無妨〉,《聯合報》,第19版。
李忠義(1997年10月3日)。〈專家呼籲,建立網站分級制度〉,《民生報》,第21版。
李淑芬(1998年4月16日)。〈網路內容分級制度的機制〉,《工商時報》。
李宗祐、邱恬琳(2000年5月4日)。〈暗藏春色?入口網站喊冤〉,《中國時報》。
李若松(2001年4月18日)。〈日本網路淨化軟體,水土不服〉,《聯合報》,第39版。
李順德(2003年12月12日)。〈出版品、網路管理辦法擬妥,網路光碟分四級管,報紙免了〉,《聯合報》,第A11版。
呂雪彗(2005年11月23日)。〈電總業務 全數移撥NCC 新聞局廣電處除輔導獎勵業務外,也全數納入;另垃圾郵件管理及網路分級也歸屬NCC管轄。〉,《工商時報》,第A2版。
林政忠(2004年11月5日)。〈網站分級明年實施〉,《聯合晚報》,第6版。
林倖妃(2005年10月26日)。〈反對:政府不宜介入,贊成:只是低度管理〉,《中國時報》,第A7版。
林倖妃(2005年10月26日)。〈網路分級上路首日 業者觀望 網站不設「限」〉,《中國時報》,第A7版。
胡憶平(1998年3月23日)。〈台灣學術網路使用者的網路價值觀調查〉,《中國時報》。
洪茗(1998年4月2日)。〈少年性傷害案駭人聽聞誰的錯?A片、色情刊物、色情網路是禍首如何分級防堵不容忽視〉,《中國時報》。
祁安國(2005年5月7日)。〈趨勢科技,可替父母把關,守護兒童,阻絕情色,暴力網頁〉,《民生報》,第A10版。
翁維薇(2001年8月9日)。〈防賭防色,網咖發動自律〉,《民生報》,第D7版。
唐榮麗(2006年2月16日)。〈網路分級家長站出來〉,《中國時報》,第E2版。
陳正宇(2000年2月7日)。〈網站分級,內容業者反彈〉,《經濟日報》,第29版。
陳芝宇(2001年5月6日)。〈保護青少年,內政部補破網〉,《星報》,第18版。
陳志豪(2006年7月15日)。〈電子聖嬰現象 一成五幼稚園就上網 逾三成打電動 「想停卻停不下來」 網癮高危險〉,《聯合報》,第A6版。
陳碧雲(1997年12月9日)。〈網路色情氾濫 消基會促管制〉,《民生報》,第21版。
陳姵樺(1998年12月20日)。〈網站分級,過濾色情暴力〉,《聯合晚報》,第18版。
陳英姿(2000年4月3日)。〈防堵色情,推動網站分級制度〉,《聯合報》,第6版。
陳正宇(2000年12月7日)。〈網站分級,內容業者反彈〉,《經濟日報》,第29版。
陳民峰(2001年8月3日)。〈網路如虎口,別讓孩子任意通行〉,《民生報》,第A4版。
陳民峰(2003年1月17日)。〈網站內容分級,6月上線〉,《民生報》,第A2版。
黃玉珍(2003年7月16日)。〈亞太線上網頁分類〉,《經濟日報》,第30版。
黃士原(2004年11月30日)。〈推動分級兒童不迷網〉,《星報》,第B1版。
黃士原(2004年11月30日)。〈推動分級兒童不迷網〉,《星報》,第B1版。
黃美真(2004年11月23日)。〈保護青少年,網站分級化〉,《星報》,第C4版。
黃筱珮(2006年2月3日)。〈家中裝分級過濾系統,孩子上網不怕「色」〉,《中國時報》,第C4版。
張文輝(2005年10月26日)。〈全球首例,網站分級今上路色情暴力畫面,列為「限制級」,未滿18歲不得瀏覽,宣導三月後開罰,「反假分級聯盟」抗議〉,《聯合報》,第A12版。
費家琪(1999年4月15日)。〈網站分級制度,8月前施行〉,《經濟日報》,第26版。
劉淑婉(1999年5月15日)。〈立委:色情網站1700家比去年成長4倍〉,《聯合晚報》,第4版。
蘇秀慧(1998年10月23日)。〈防制網路犯罪,將建立報案專線〉,《民生報》,第21版。
蘇秀慧、梁欣怡(2005年4月12日)。〈網路內容分級,10月上路,但無法分辨進入成人網站者是否已成年,網路規範漏洞多,家長應設防〉,《民生報》,第A1版。
蘇秀慧、許昌平(2001年5月31日〉。〈聲光刺激 暗藏暴力色情賭博,戕害青少年身心,網咖政院將訂規則遊戲規則〉,《民生報》,第A1版。
龔小文(2003年6月17日)。〈HiNet色情閘,9月喊停〉,《民生報》,第A8版。
龔小文(2002年8月21日)。〈網路分級,明年上路〉,《民生報》,第A8版。
龔小文(2003年6年17日)。〈HiNet色情閘,9月喊停〉,《民生報》,第A8版。
(二)書籍、期刊與學位論文
尤麗萍(2002)。《台灣宗教電視台戲劇節目的社會行銷--以慈濟大愛台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王嵩音譯(2000)。《傳播研究里程碑》,台北:遠流。(原書Lowery S.A. & DeFleur M. L.〔1983,1988〕.Milestones in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New York : Longman Publishing Group.)
朱其慧(2001)。《媒體素養社會行銷研究:以台灣主要推行媒體素養非營利組織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孟崇(2003)。《色情網站資訊對台北市高職生的涵化路徑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李茂政譯(1991)。《傳播問題大辯論》,台北:正中書局。(原書Dennis E. E.& Merrill J. C.〔1984〕. The Basic Issues in Mass Communication: A Debate.)
李佳俐(1999)。《市場區隔策略在台北市政府公關活動運用之研究(1994-1998)》。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吳國州(2004)。《社會行銷之資訊溝通效果實證研究 —以大學生吸菸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邱皓政(2005)。《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 : 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五南。
周鴻騰(2001)。《社會行銷於政策決策過程中之應用-以推動購物用塑膠袋及免洗餐具限制使用政策為例》。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周念縈(2002)。《色情管制與網路分級制》。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東泰(1996)。〈社會行銷的理論與實務〉,《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社會教育學刊》,25:49-75。林宗良(2003)。《基因演算法運用於分散式網路分級資訊管理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弘崧(2005)。《我國防火宣導成效之調查研究—以台北市為例》。中央警察大學消防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孟淑華譯(1999)。《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台北:五南。(原書Severin W. J.& Tankard J. W.〔1992〕.Communication theories: origins, Methods, and Uses in the mass media, 3rd ed. New York : Longman Publishing Group.)
洪英正(1992)。〈行銷觀念的擴大—社會行銷理論的整理與啟示〉,《思與言》,30(3):87-105。洪殷琪(2005)。《網路色情資訊管制與分級制度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范傑臣(2002)。〈從多國網路內容管制政策談台灣網路規範努力方向〉,《資訊社會研究》,2:205-223。高廣孚(1988)。《教學原理》,台北:五南。
高登第譯 (2000)。《科特勒談行銷:如何創造、贏取並主宰市場》,台北:遠流。(原書Kotler P.〔1999〕.Kotler on marketing: how to creat, win, and dominate markets. Simon & Schuster Inc)
高佩瑤(2003)。《多元文化環境下的社會行銷策略運用:以馬來西亞檳城消費人協會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孫碧霞、廖秋芬、董國光譯(2001)。《非營利組織策略管理》,台北:洪葉。(原書 Oster S. M. 〔1995〕.Strategic Management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莊育秀(2005)。《網路內容分級制度之探討》。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張舜南(2000)。《台北市社區警政宣導成效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論文。張宛瑜(2002)。《由框架理論探討非營利組織之社會行銷訊息策略─以報紙對台灣世界展望會「飢餓三十」活動報導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張金鳳(1996)。《社會行銷公益活動之傳播效果個案研究--以臺北地區大學生對1996「把愛找回來」公益活動之認知、態度及行為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春興(200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陳靜慧(2005)。《外語廣告中的國家形象和語言熟悉度對品牌態度之影響》。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凌(2004)。《說服傳播—構成和實踐》。台北:五南。
許明遠(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自我概念、人際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兩所國小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許榮富(1990)。〈從科學知識觀點探討物理教學〉,《中等教育》,41(6):24-31
溫世頌(2000)。《心理學》,台北:三民書局。
曾憲雄、江孟峰(1998)。〈談網路內容管理機制之建立〉,《邁向二十一世紀,國家資訊通訊暨傳播整合政策研討會論文集》99-1:63-72。
游俊哲(2002)。《以社會行銷觀點探討台北市民眾酒後駕車之行為意向》。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黃碩勛(2004)。《悠遊卡政策行銷之研究》。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楊晴宇(2002)。《台北市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行銷》。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楊志弘、周金福譯(2001)。《大眾傳播理論:基礎、發展與未來》,台北:華泰文化。(原書Baran S. J.& Davis D. K.〔2000〕.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2rd
ed.Thomson Learning. Inc.)
楊志弘、周金福譯(2001)。《大眾傳播理論:基礎、發展與未來》,台北:華泰文化。
楊詠勛(2000)。《網路多專家分級輔助管理系統》。暨南國際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葉青燕(2004)。《國中生網路色情經驗與性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滕淑芬(1999a)。〈迷「網」的時代,犯罪新樂園?〉,《光華》,24(12)::77-82。滕淑芬(1999b)。〈虛擬世界飛行手則---網站分級〉,《光華》,(12):84-86。劉忠耿(1994)。《社會行銷(Social Marketing)對象特性暨方案設計的研究--以捐髓運動為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劉宇華(2005)。《論網路內容之規範管理─以我國網路分級制度為中心》。世新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幸蓉(2001)。《生命線協會專線推廣策略規劃─一個社會行銷觀點的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蔡甄萍(2001)。《政治人物之社會行銷與其個人形象關聯性之研究--以立法委員洪秀柱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蔡美瑛(1998)。《綜藝節目對塑造青少年次文化之影響》,台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
蔣國良(2004)。《如何提升電視應英語教學節目之策劃製作管理及促進傳播效果之研究—以兒童英語節目之策劃製作管理及推廣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鄭淑娟(1998)。《花旗銀行聯合勸募計劃》。東海大學公共行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鄭淑娟(1998)。《非營利組織社會行銷之研究--以花旗銀行聯合勸募計劃為例》。東海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駱淑女(2000)。《社會行銷模式之研究-以公益彩券為例》。東海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謝旭洲(1999)。〈從網路色情談「新」科技與「老」問題〉,《動腦》,175:19。謝明達(2005)。《國民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之區辨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蕭富峰(1993)。〈「兒童燙傷基金會」社會行銷大出擊〉,《突破》,84-88。
叢萍(1995)。《社會行銷在台灣捐血事業的應用-以中華血液基金會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三)網路等其他相關資料
白絲帶工作站(2006)。〈「2006青少兒網路素養調查報告」〉。上網日期:2006年8月30日,取自:http://auto.search.msn.com/response.asp?MT=http%EF%BC%9A//www.register.moex.gov.tw&srch=5&prov=gogl&utf8
台灣網際網路協會(2004)。〈網路安全宣導草案〉。上網日期:2005年10月17日,取自:http://www.twia.org.tw/p02-1.htm
台灣終止童妓協會(2004)。〈網路大冒險〉。上網日期:2005年10月17日,取自:
http://www.web547.org.tw/danger.htm
台灣終止童妓協會(2005)。〈線上資料庫成果統計2005年〉。上網日期:2005年10月17日,取自:http://www.web547.org.tw/flow.htm
邱瓊平(2005年6月17日)。〈網站分級制10月底上路,逾四成父母不會設定?〉,《東森新聞報》。上網日期:2005年10月17日,取自:
http://www.ettoday.com/2005/06/17/327-1805028.htm。
洪淑芬(1997)。〈新加坡網際網路管理辦法出爐(一) 〉,《法務透析》。上網日期:2005年10月17日,取自:
http://stlc.iii.org.tw/WEBgais/webgaislink/home1/stlcweb/publish/infolaw/8602/860203.htm
張雅雯(1996)。〈立法管制網路犯罪與內容之必要性與妥當性〉,《法務透析》。上網日期:2005年10月17日,取自:
http://stlc.iii.org.tw/WEBgais/webgaislink/home1/stlcweb/articles/Netlaw/content.htm
張雅雯(1997)。〈(一)美國通訊內容端正法走入歷史,柯林頓政府提出科技方案解決問題〉,《法務透析》。上網日期:2005年10月17日,取自:
http://stlc.iii.org.tw/WEBgais/webgaislink/home1/stlcweb/publish/infolaw/8608/860801.htm.
財團法人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2005a)。〈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辦法〉。上網日期:2005年10月17日,取自:http://www.ticrf.org.tw/chinese/html/
財團法人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2005b)。〈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今起正式實施,網站分級過濾軟體亦同步開放供民眾下載使用〉。取自2005年10月25日,取自:http://www.ticrf.org.tw/chinese/html/
財團法人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2005c)。〈兒童及少年福利法〉。上網日期:2005年10月17日,取自:http://www.ticrf.org.tw/chinese/html/05-laws-1.htm
財團法人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2005d)。《網路內容分級記者會專案服務建議書》。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06)。〈台灣網路資訊中心網路使用調查〉。
上網日期:2007年1月10日,取自:
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0307index.shtml
財團法人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2006)。〈2006亞太地區網路研討會〉。
錢世傑(1998)。〈日本政府將藉由電腦軟硬體技術處理網路不良內容的問題〉。《法務透析》。上網日期:2005年10月17日,取自:http://stlc.iii.org.tw/WEBgais/webgaislink/home1/stlcweb/publish/infolaw/8703/870306
蕃薯藤(2005)。〈「2005蕃薯藤網路大調查」〉。上網日期:2006年8月30日,取自:http://survey.yam.com/survey2005/p1.php
蕃薯藤 (2006)。〈「2006小朋友網路行為大調查」〉。2006年8月30日,取自:http://survey.yam.com/kids/kids.html
Center for Democracy & Technology (n.d.)。Communications Decency Act.Retrieved
Octorbor 17,2005, from http://www.cdt.org/speech/cda/
Citizens Internet Empowerment Coalition (1997)。 Supreme Court Opinion. Retrieved
Octorbor 17,2005, from http://www.ciec.org/SC_appeal/decision.shtml
European Commission : Information Society Website(n.d.)。Bonn Declaration. Retrieved Octorbor 17,2005, from http://europa.eu.int/ISPO/bonn/i_index.html
Internet Content Rating Association (n.d.). Retrieved Octorbor 17,2005, from
http://www.icra.org/about/
二、英文期刊、書籍部分
Andreasen, A. R.(2006). Social Marketing in the 21st Century. Sage Publications , Inc.
Andreasen, A. R.(1994). Social Marketing: Its Definition and Domain.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Marketing, 13(1):108-114.
Atkin,C.K.(2001).Theory and Principles of Media Health Campaigns, Public Communication Campaign .49-68.
Atkin, C. K., & Freimuth, V. S. (2001). Formative Evaluation Research in Campaign Design, Public Communication Campaign .125-145.
Berger, J., Thanh, H.T. K., Cavalli-Sforza, T.,Smitasiri, S.,Milani, N.C.S.,Hoa, P.T., Quang, N.D.,& Viteri, F.(2005). Community Mobilization and Social Marketing to Promote Weekly Iron-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in Women of Reproductive Age in Vietnam: Impact on Anemia and Iron Status, Nutrition Review , 63(12):95-108.
Boruch, R.(1996). Randomized experiments for planning and change. Thousand Oaks, CA : Sage.
Conner, R.F., Takahashi, L.,Ortiz, E.,Archuleta, E., Muniz, J., &Rodriguez,J.(2005).The Solaar HIV Prevention Program for gay and bisexual Latino Men: Using Social Marketing to Build Capacity for service provision and evaluation,AIDS Education and Prevention,17(4):361-374.
Crape, B. L., Kenefick, E., Cavalli-Sforza, T., Busch-Hallen, J., Milani, S. ,& Kanal, K.(2005). Positive Impact of a Weekly Iron- Folic Acid Supplement Delivered with Social Marketing to Cambodian Women: Compliance, Participation, and Hemoglobin Levels Increase with Higher Socioeconomic Status, Nutrition Review,63(12):134-138.
Fox, K. F. A.,& Kotler, P. (1980-81) Reducing cigarette smoking: An opportunity for social marketing? Journal of Health Care Marketing, 1(1), 8-17.
Fox, K. F. A.,& Kotler, P.(1980). Reducing cigarette smoking: An opportunity for social marketing?, Journal of Health Care Marketing, 1(1), 8-17.
Fine, S.H.(1997).Social marketing : promoting the causes of public and nonprofit agencies , Boston : Allyn and Bacon.
Jones, S. C.(2004).Coverage of Breast Cancer in the Australian Print Media-Does Advertising and Editorial Coverage Reflect Correct Social Marketing Messages?, 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9:309-325.
Joyce, M. L.,& Morris, M. H. (1999).Pricing Considerations in Social Marketing. Social Marketing Process.101-113.
Kotler, P., & Levy, S. J.(1969).Broadening the Concept of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33:10-15.
Kotler, P.,& Zaltman,G.(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12.
Kotler,P. (1979).Strategies for introducing marketing into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43:37-44.
Kotler, P.,& Roberto(1989).Social marketing: strategies for changing public behavior New York ; London : Free Press ; Collier Macmillan.
Kotler, P.,Roberto, N., & Lee, N.(2002). Social Marketing: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Thousand Oaks, Calif: Sage.
Kotler, P.,& Armstrong(2001) Principles of Marketing.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Khan, N. C., Thanh, H.T.K., Berger, J., Hoa, P.T., Quang, N.D., Smitasiri, S., & Cavalli-Sforza, T.(2005). Community Mobilization and Social Marketing to Promote Weekly Iron-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A New Approach Toward Controlling Anemia Among Women of Reproductive Age in Vietnam, Nutrition Review, 63(12): 87-94.
Kanal, K.,Busch-Hallen, J.,Cavalli-Sforza, T.,Crape, B.,Smitasiri, S.,& the Cambodian Weekly Iron-Folic Acid Program Team(2005). Weekly Iron-Folic Acid Supplements to Prevent Anemia among Cambodia Women in Three Settings: Process and Outcomes of Social Marketing and Community Mobilization,Nutrition Review , 63(12):126-133.
Leveton, L.,Mrazek, P.,& Stoto, M. (1996). Social Marketing to Adolescent and Minority Populaions, Journal of Social Marketing,6-23.
Leach, M. P.,& Liu, A.H.(2003).Investigating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Sales Training Evaluation Methods, Journal of Personal Selling & Sales Management,4:327-339.
Lee, N., Aschermann, K., Ehrmann, R.,& Mintz, J.(2005). The Challenges and Rewards of Partnering with the Private Sector to Achieve Social Marketing Objectives, Journal of Social Marketing, (3-4):51-59.
Mohr, L. B.(1992). Impact analysis for program evaluation. Newbury Park, CA: Sage.
Meyer, G.,& Dearing, J. W.(1996). Respecifying the Social Marketing Model for Unique Populations, Journal of Social Marketing,44-52.
Metzler, J. L., Frakes, M. G.,& Aubrey, J.(1996). Using Marketing Principles to Maximize Funding Effectiveness , Journal of Social Marketing, 36-42.
McKenzie-Mohr & Smith(1999).Fostering Sustainable Behavior(P.5).Gabriola sland,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New Society.
Lowry, R.J., Hardy, S., Jordan, C. ,Wayman, G.(2004).Using Social marketing to increase recruitment of pregnant smokers to smoking cessation service: a success story, Public Health,118:239-243.
Ludwig, T. D.,Buchholz, C.,& Clarke, S. W.(2005). Using Social Marketing to Increase the Use of Helmets Among Bicyclists,Journa lof American College Health,54(1):51-58.
McGuire, M.(1989).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Campaigns, Public Communication Campaign 2E.43-65.
McGuire,W. J.(2001).Input and Output Variables Currently Promising for Constructing Persuasive Communications. Public Communication Campaign .22-48.
Price, J. H, Beach, P., Everett, S., Telljohann, S.K.,& Lewis, L.(1998).Evaluation of a three-year urban elementary school tobacco prevention program.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68(1):26-31.
Podell, R.N.,Keller, K., Mulvihill, M. N., Berger, G.,& Kent, D. F.(1978).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a High School Course In Cardiovascular Nutrition,68(6):573-576.
Petrella, R. J.,Speechley, M.,Kleinstiver, P.W.,& Ruddy, T.(2005). Impact of a Social Marketing Media Campaign on Public Awareness of Hypertension. America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18(2):270-275
Pirani, S.,& Reizes, T.(2005).The Turning Point Social Marketing National Excellence Collaborative: Integrating Social Marketing Into Routine Public Health Practic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and Practice,11(2):131-138.
Rossi, P. H., Freeman, H. E., & Lipsey, M.(1999). Evaluation: A systematic approach.
Thousand Oaks, CA : Sage.
Rowland, M., Freeman, T., Downey, G.,Hadi, A.,& Saeed, M.(2004).DEET mosquito repellent sold through social marketing provides personal protection against malaria in an area of all-night mosquito biting and partial coverage of insecticide-treated nets: a case-control study of effectiveness, Tropical Medicine and International Health,9(3): 343-350.
Scheff, J.,& Kotler, P.(1996) Crisis in the arts: The marketing response. California Review, 39(1),28-52.
Strand, J.,Rothschild, M. L.,& Nevin, J.R.(2004).”Place”and Channels of Distribution , Journal of Social Marketing,(3-4):8-13.
Solomon D. S. (1989). A Social Marketing Perspectives on Communication Campaign, Public Communication Campaign(2E).87-104.
Stephenson, M. T.,& Witte, K.(2001).Creating Fear in a Risky World, Public Communication Campaign .88-102.
Shadish, W. R., Cook, T. D., & Leviton, L. C. (1991). Foundations of program evaluation: Theories of practice. Newbury Park, CA: Sage..
Warnick, E., Dearden, K. A., Slater, S.,Butron, B., Lanata, C. F.,& Huffman, S.L. (2004).Social Marketing Improved the Use of Multivitamin and Mineral Supplements among Resource-Poor Women in Bolivia, Society for Nutrition Education,36:290-297.
Valente, T. W.(2001). Evaluating Communication Campaigns. In Thomas W. Ronalde. Rice & Charles K. Atkin (Ed.), Public Communication Campaign. (pp. 105-124). Thousand Oaks, CA : 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