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2 15:3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茵茵
研究生(外文):WU,YIN-YIN
論文名稱:莫札特《A大調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作品219》之分析與詮釋
論文名稱(外文):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Violin Concerto NO.5 in A major, KV 219
指導教授:王逸超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音樂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音樂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8
中文關鍵詞:莫札特協奏曲第五號
外文關鍵詞:Wolfgang Amadeus MozartConcertoNO.5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372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5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莫札特出生受洗時,他被命名為 Joannes Chrysost[omus] Wolfgangus Theophilus。Theophilus 意指「上帝之愛」,這個名字也就是德文的 Gottlieb,義大利文 Amedeo以及拉丁文Amadeus,而後我們也都以拉丁文Amadeus來作他的稱謂。就因如此,是否也意謂莫札特的存在,是上帝給予我們最好的禮物。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曾尊稱莫札特為「音樂的救世主」,認為莫札特的音樂總是無比的純淨無暇,可以帶來某種安定的力量。事實上,正是如此。莫札特傳奇的一生、動人的音樂至今仍可以深深撼動世人,他的音樂成就不是偶然,是來自於莫札特本身對音樂的熱忱及投入。儘管莫札特在十八世紀後半,正面臨歐洲大環境變動之時,莫札特的音樂作品仍然依循著古典音樂主義的原則─表現音樂的純粹性與美感的呈現。或許就因為如此,就算時代變遷至今,莫札特依然能在各種浮華作品之下,保持純真性格,使其達到藝術的最高境界。
莫札特的小提琴作品中,尤以小提琴協奏曲為大眾所稱著,其更是許多演奏家至今仍躍躍欲試的經典作品之一。而作品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當中優美樂句的延伸及多條旋律線的豐富性及國家民俗色彩的運用都在在顯示出莫札特所擁有的獨特風格,也顯露出莫札特天性上的好動與樂觀。他不斷把腦中躍躍欲出靈感線條表達在小提琴上,使其流暢發展,這種真誠的赤裸裸表現,使得莫札特成為大眾心中,一道永不磨滅的光芒。
前言
第一章 協奏曲發展概述
第二章 莫札特創作風格研討
第一節 莫札特生平
第二節 創作環境對其寫作及風格影響之描述
第三章 莫札特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 作品二一九
第一節 莫札特小提琴協奏曲概述
第二節 樂曲背景探討
第三節 樂曲結構分析和詮釋
第四章 小提琴協奏曲之教學觀點
第一節 各年齡層演奏差別與影響
第二節 練習方式
第三節 實例解說及教學觀感
第五章 結論
參考書目
一、中文
王次炤著,《莫札特》。台北:世界文物,2001。
艾莉森˙萊瑟姆(Alison Latham)主編,孟憲福主譯,《劍橋音樂入門》。台北:果實,2004。
王玉桓著,《世界著名弦樂藝術家》。台北:揚智,2001。
王沛綸著,《音樂字典》。台北:全音,1983。
許麗雯編,《你不可不知道的100首協奏曲及其故事》。台北:高談,2005。
李哲洋著,《名曲解說全集9-協奏曲2》。台北:全音,1996。
吳祖強編著,《曲式與作品分析》。台北:世界文物,1994。
周忠麟編著,《莫札特》。香港:三聯,2000。
奧爾著,《我的小提琴演奏教學法》。台北:世界文物,1993。
洪千富著,《十八世紀室內樂曲風華─莫札特、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詮釋與比較》。高雄:春暉,2003。
林勝儀譯,《作曲家別名曲解說珍藏版13–莫札特I》。台北:美樂,2000。
佩姬˙伍德福特(Peggy Woodford)著,程秋堯 譯,《偉大作曲家群像:莫札特》(Mozart)。台北:智庫,1995。
康謳主編,《大陸音樂辭典》。台北:大陸書店,1990。
楊沛仁著,《音樂史與欣賞》。台北:美樂,2001。
斯波索賓著,林道生校訂,《曲式學》。台北:樂韻,1996。
劉志明著,《西洋音樂史與風格》。台北:全音,1986。
趙惟儉著,《小提琴教學法》。台北:世界文物,2003。
歷史月刊編輯部著,《閃亮的生命─阿瑪迪斯莫札特逝世二百週年紀念》。台北:歷史月刊,1991。
Net and Books編輯部,廖月娟、朱衣、胡怡心譯,《莫札特在路上》。台北:英屬蓋
曼群島,2006。
Margaret Campbell著,張世祥譯,《不朽的小提琴家(The Great Violinists)》。台北:世界文物,1998。
Christine Ammer編,《大學辭典系列13-音樂辭典》。台北:貓頭鷹,2003。
Paul Henry Lang編,《協奏曲-上》。台北:世界文物,1997。
Robin Stowell編,湯定九譯,《小提琴指南》。台北:世界文物,1996。
Alec Hyatt King著,國明譯,《莫札特管弦樂與弦樂協奏曲》。台北:世界文物,1997。

二、英文
A.Ginter.“Wolfgang Amadeus Mozart.”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Ed. Stanley Sadie. Vol.17.2001.276-347.
Grout, Donald Jay. and Claude V. Palisca. 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1996.
Charles W.Walton. Basic Forms in Music. New York:Alfred,1974.
Don Michael Randel. 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 Belknap Harvard:London.1986.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劉燕倫(1997)。〈國小新音樂欣賞課程之探究〉。《教育資料與研究》,17,頁73-84。
2. 簡曉瑩(2003)。〈淺談流行音樂在藝術與人文領域中音樂教學的應用〉,《國民教育》,43(6),45-49。
3. 簡瑞榮(2002)。〈從精緻文化到流行文化〉,《人文藝術學報》,1,413-434。
4. 陳千姬(2000)。〈音樂與音樂教育〉,《教師之友》,36(4),35-38。
5. 王沂釗(2004)。〈環境變遷下的調適與順應:九年一貫教育政策下教師的調適與復原能力〉。《教育資料與研究》,60,頁20-29。
6. 陳添球(2002)。〈國小鄉土教學融入九年一貫課程七大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之內容分析〉。《花蓮師院學報》,15,頁53-81。
7. 張振成(2003)。〈創新「藝術與人文」課程領域的教學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53,頁97-101。
8. 胡宜華(1998)。〈音樂教師的告白〉,《建中學報》,4,175-176。
9. 宋文里(1995)。〈「批判教育學」的問題陳顯〉。《通識教育季刊》,2(4)。上網日期:2005年10月22日,網址:http://www.ncu.edu.tw/~cage/quarterl/0204/020401.htm
10. 謝斐紋(2003)。〈古典音樂面面觀之音樂教學新策略〉,《美育》,136,92-96。
11. 賴錦松(1995)。〈從新舊課程標準之評比與國內基礎音樂教育之檢討展望國民小學音樂教育〉。《屏東師院學報》,8,頁613-654。
12. 廖敦如(2004)。〈從全球化的視覺文化觀點—探討「流行文化」為議題之藝術教育〉。《藝術教育研究》,7,頁57-58。
13. 廖炳惠(2000)。〈台灣流行文化批判〉。《當代》,149,76-95。
14. 楊敏芝(2002)。〈文化產業理論思潮與時代發展脈絡—菁英文化與大眾文化的臨界點〉。《文化視窗》,38,頁40。
15. 黃克強(2005)。〈鷹架教學法與交互教學法之理論與方法〉。《教育趨勢導報》,14,頁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