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分五章,首章的莊子與《莊子》,言莊子的思想淵源與生平;《莊子》的版本篇章問題方面:只以古今學者們對莊子考據的成果作為依據加以述說。而《莊子》的文體特色方面:簡略論述《莊子》一書的文學寫作之三言(寓言、巵言、重言)的與眾不同的特色。 第二章「道」,言及「道」的概念起源言及形上的「道」;萬物中的「道」;雙迴向的「道」,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安排,因為在《莊子》的三言所表達的隻語片段或文脈裡,在在至少有這三種「道」的特性,但不管莊子「道」的特性或性質有多少,對「道」本身而言是「不增不減」的。至於會另有第五節所言及的由「道」演化的「天」、「德」概念,乃因思及莊子的天、德等概念範疇與道息息相關,因而置於此章與道一并論之而不另闢章節言及。 第三章「氣」,在前一章節論「道」,接著論「氣」是有其連貫性的,從老莊論「道」、「氣」視之,兩者是息息相關者,「道」要化生有形的萬物必須以「氣」作為中介,也因此,道與氣就產生了一定的關係,本章節是由前章節的形上之「道」漸落到了形下的森然世界的「氣」而論之,以顯本文的次序與一慣性。因為莊子的「氣化」思想,也是論莊子生命哲學思想中之重要一環,而論莊子生命哲學思想又非有氣化思想不為功。 第四章「《莊子》生命哲學在生活世界中的展現」,乃續前兩章論「道」、「氣」所發者,因本文論就的莊子的生命哲學思想是從生命形上之「道」至「氣」再到「生活世界」而呈一形上與形下互相貫通與往來之態,就生命而論,人本具靈、肉二元,如何使之成一大和諧而成一往來自由無掛礙乃是莊子生命哲學之旨趣,再者莊子的生命哲學精神是必須落實於生活世界中的,是要即知即行的,是知行合一的,是實踐的,而不是一種高掛式的邏輯思辨,它是真情實感的一種生命感動,活生生的一種生命精神的流動歷程,所以本章之標題是繼前章節而發者。那麼生命在生活世界的展現項目為何?在此吾人以為可以概括者乃是「真」、「善」、「美」、「聖」等五個標的,其中成「聖」的項目,擬放之最後章節以言,而這諸多面向對生命本身而言是一不是多。 第五章「《莊子》生命哲學中成聖之修養功夫進路」,是一生命的終極關懷,而以《莊子》的修養方法或工夫「心齋」、「坐忘」與「體道」為主要論點,此承上的「《莊子》生命哲學在生活世界中的展現」而寫就者,吾人以為生命自生活世界的場域中的「真、善、美」等人生的價質、意義的標的追尋之後,人生必有不少的知識與智慧的累積,此之後,生命將作一超越成聖之姿以邁向個人的人生圓滿聖境。其實本文一路上即「道」(包括「天」、「德」)、「氣」、「生活世界的展現」、「成聖功夫」等論之,如前所述,是有其一貫與相續性的而其同時亦是《莊子》生命哲學思想的核心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