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以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為範疇,研究書中的加形字、重形字與繁文,探究其形成之因,並將加形字、重形與與繁文依其形成過程作分類。 文字與文化關係密切,一個成熟的文化,必定有一套成熟的文字系統作基礎,唯有成熟的文字系統才能將優美的文化流傳,以利後人保存、學習。文字非一人一時一地所能創造,而是集合眾人的智慧,經由時間的淬煉而成。在文字創造初期,文字的數量並不足以代表人民生活上能夠碰到的所有事物,於是,叚借義、引申義就此衍生出來。叚借義、引申義通行於世,文字往往被叚借義、引申義所專,本義反而不再被人們所使用。人們只好在初文旁累加形體,以取代本義;抑或人民昧於字形,在初文旁重複累加形體。或是為了標明音讀,於初文旁加上聲符,又再累加形字。這些原因形成了加形字、重形字與繁文。本論文將加形字、重形字與繁文分類,主要是以初文來加以分類,主要分為象形加成形文字、象形加不成文字的圖形、指事加形、會意加形、形聲加形、象形加形復加形、象形加形以示其音讀復加形、指事加形復加形、象形加聲復加形、會意加形復加形、會意加形以示其音讀復加形,共十一類。本論文主要是希望能透過加形字、重形字與繁文的探討,讓大家能明瞭這些文字的形成過程,進而了解文字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