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7 01:2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佳琪
研究生(外文):Chia-Chi Huang
論文名稱:時代風格轉變之探討研究-以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工藝之夢」傳承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Discussions and Researches to the Transformations of the Era Style: Take "The dream of Craft" from Taiwan Art and Craft Institute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張英裕張英裕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ing-Yu Ch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嶺東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視覺傳達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42
中文關鍵詞: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工藝之夢手工業產品評選生活用品評選工藝設計競賽風格傳統工藝
外文關鍵詞:National Taiwan Craft Research Institutethe dream of craftthe appraisal of the industrial handcraft product contestthe appraisal of the article of daily use contestthe industrial craft conteststyletraditional craf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131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3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台灣國民政府自1960年起開始推動國家建設而帶來雄厚的商機,但自1987年起,面對經濟轉移、產業外移,技術升級等困境,政府有鑑於此即開始積極朝高科技產業發展。直至1996年推行知識經濟與文化創意產業,欲藉由打造形象商圈、規劃文化園區、強化台灣意象等工作項目重塑台灣在國際間的形象,期間並配合多元化與鄉土教育的施行,使得加入工藝行列的人才激增,因此讓傳統工藝產業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為推廣台灣工藝的存在價值,於1979年開始舉辦「手工業產品評選」,而於1996年更名為「生活用品評選」,並和「工藝設計競賽」合稱為「工藝之夢」。
本研究從工藝之夢歷年競賽的得獎作品中選定陶瓷與木製器具為主要探討對象,並經由文獻分析與探討以探究當時社會環境之發展與變動軌跡。而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如下:
1. 透過文獻分析與探討,以經濟、審美觀、技術三面向探討影響風格演變之元素。
2. 探討作品的造型、色彩、裝飾、技術、layout。
3. 以得獎作品風格分析為基礎,劃分出時代風格並說明其演變情形。
本研究經由競賽作品與文獻探討,可將其風格發展時期劃分如下:
1. 生產鼎盛期(1979-1992):樸實與奢華並重。
2. 轉變期(1993~1998):突破性之發展。
3. 設計藝術期(1998~迄今):多元化面貌之呈現。
透過本研究的進行,期望能從工藝評選與競賽中探求台灣傳統工藝的發展,為推廣及傳承台灣工藝盡份心力。
Taiwan government has impelling national constructions since 1960, which has brought enormous business opportunities. Since 1987, we unfortunately have encountered several bottlenecks such as economy transfers, industry emigrations and technology upgrades.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authorities had launched a policy that made our industry developed towards high technology directions. In 1996, the government has introduced knowledge economies and cultural originality industries, in order to built image business circles, planed cultural parks and strengthened Taiwan’s images, which representing Taiwan’s appearance. During this period, by cooperating with the action of multiple educations, more and more intelligent and brilliant people joined the crew of craft and contributed their knowledge consequently, finally established a completely new road for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ies.
In order to popularize the existence value of Taiwan’s craft, National Taiwan Craft Research Institute (briefly described as NTCRI), in 1979, held “the appraisal of the industrial handcraft product contest,” which had been renamed to “the appraisal of the article of daily use contest,” then combined with “ the industrial craft contest” and finally named “the dream of the craft.”
This research selects the ceramics and wooden implements from several awarded works of the “the dream of the craft” competitions every year as our main discussion objects. We also analyzed historical records and operated in coordination to clarify development tracks of social environment at the time.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shown below:
1. Through historical record analyses, discussions of the elements, which affect character evolutions, will be performed in the aspects of economies, beauty appreciations and technologies.
2. Works discoveries of modeling, colors, decorations, techniques and layouts.
3. On the basis of style analyses from the awarded works in competitions, we have separated each era styles and explained the corresponded evolutions.
During the research processes, we are able to distinguish the style-developing era through the contest works and analyzed records as followed:
1. The massive production era (1979~1990): combinations of primitive and indulgence.
2. The transition era (1991~1996): breakthrough developments.
3. The Art design era (1997 up to now): exhibitions of diversity styles and features.
Through the proceeding of this research and the appraisal of craft competitions, we are very look forward to discov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traditional ceramic crafts, and do our best efforts for the popularity and the generation.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致謝 iv
目錄 v
表目錄 ix
圖目錄 x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序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壹、研究範圍 4
貳、研究限制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 9
壹、文獻分析 9
貳、風格造型研究法 9
參、圖像學研究法 10
肆、社會學 10
第五節 研究流程圖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 13
壹、起源及演變過程 13
貳、組織及執掌 15
第二節 「工藝之夢」傳承 17
壹、起源 17
貳、手工業產品評選 18
參、生活產品評選 19
肆、工藝設計競賽 20
伍、競賽制度 21
第三節 風格演變之相關探討 28
壹、風格 28
貳、風格造型相關研究 29
第四節 小結 35
第三章 影響風格演變元素之探討 36
第一節 經濟 36
壹、日據時期(1895~1945) 36
貳、光復初期(1945~1949) 37
參、經濟發展五十年(1950~1989)與經濟轉型(1990~迄今) 37
肆、小結 39
第二節 審美觀 40
壹、美與審美 40
貳、影響審美的因素 41
參、小結 56
第三節 技術 57
壹、陶瓷 57
貳、木製器具 63
參、小結 65
第四章 作品探討 65
第一節 陶瓷 66
壹、用品類 66
貳、觀賞類 107
參、其他 137
第二節 木製器具 144
壹、用品類 144
貳、觀賞類 171
參、其他 185
第三節 小結 187
第五章 風格時期之劃分 188
第一節 陶瓷 188
壹、風格探討 188
貳、時期劃分 196
參、小結 198
第二節 木製器具 199
壹、風格探討 199
貳、時期劃分 206
參、小結 208
第三節 整體時期劃分 209
壹、第一階段-生產鼎盛期(1979~1992) 209
貳、第二階段-轉變期(1993~1998) 209
參、第三階段-設計藝術時期(1999~迄今) 209
第六章 結論與後續研究建議 210
第一節 結論 210
壹、風格演變過程 210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214
壹、關於本研究 214
貳、原住民風格 214
參考文獻 215
附錄A 歷屆得獎資料 220
A-1 手工業產品評選—主要得獎作品類別 221
A-2 手工業產品評選—主要得獎作品分類統計 222
A-3 生活用品評選—主要得獎作品類別 233
A-4 生活用品評選—主要得獎作品分類統計 224
A-5 工藝設計競賽—主要得獎作品類別 225
A-6 工藝設計競賽—主要得獎作品分類統計 226
附錄B 英文版台灣首工業產品目錄 227
B-1 ´81-´82英文版台灣手工業產品目錄—陶瓷 228
B-2 ´82-´83英文版台灣手工業產品目錄—陶瓷 229
B-3 ´83-´84英文版台灣手工業產品目錄—陶瓷 231
B-4 ´84-´85英文版台灣手工業產品目錄—陶瓷 233
B-5 ´81-´82英文版台灣手工業產品目錄—木製器具 235
B-6 ´82-´83英文版台灣手工業產品目錄—木製器具 237
B-7 ´83-´84英文版台灣手工業產品目錄—木製器具 238
B-8 ´84-´85英文版台灣手工業產品目錄—木製器具 239
附錄C 作品總表 240
C-1 陶瓷年代圖 241
C-2 木製器具年代圖 242
尤清(民84年5月)。跨世紀台灣 人口、社會、產經與環境。台北市:前衛。
尤煌傑、潘小雪(民89年2月)。美學。台北縣:空中大學。
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民74年)。中華民國七十四年度手工業產品評選展。南投縣草屯鎮: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
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民75年)。中華民國七十五年度手工業產品評選展。南投縣草屯鎮: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
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民76年)。中華民國七十六年度臺灣手工業產品評選展。南投縣草屯鎮: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
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民77年)。中華民國七十七年度臺灣手工業產品評選展。南投縣草屯鎮: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
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民78年)。中華民國七十八年度臺灣手工業產品評選展。南投縣草屯鎮: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
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民79年)。中華民國七十九年度臺灣手工業產品評選展。南投縣草屯鎮: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
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民80年)。中華民國八十年度臺灣手工業產品評選展。南投縣草屯鎮: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
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民81年)。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度臺灣手工業產品評選展。南投縣草屯鎮: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
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民82年)。中華民國八十二年度臺灣手工業產品評選展。南投縣草屯鎮: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
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民82年)。工藝之夢第一屆台灣工藝設計競賽。南投縣草屯鎮: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
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民83年)。中華民國八十三年度臺灣手工業產品評選展。南投縣草屯鎮: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
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民83年)。第二屆工藝之夢 生活‧文化‧自然。南投縣草屯鎮: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
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民84年)。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度臺灣手工業產品評選展。南投縣草屯鎮: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
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民84年)。第三屆工藝之夢 設計與生活的對話。南投縣草屯鎮: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
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民85年)。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度臺灣生活用品評選展 工藝家邀請展。南投縣草屯鎮: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
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民85年)。第四屆工藝之夢 設計與生活的對話。南投縣草屯鎮: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
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民86年)。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度臺灣生活用品評選展 工藝家邀請展。南投縣草屯鎮: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
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民86年)。第五屆工藝之夢 新意‧薪傳‧新生活。南投縣草屯鎮: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
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民87年)。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度臺灣生活用品評選展 工藝家邀請展。南投縣草屯鎮: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
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民87年)。第六屆工藝之夢 自然‧工藝‧生活。南投縣草屯鎮: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
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民88年)。第七屆工藝之夢1999臺灣生活用品評選展 工藝家邀請展。南投縣草屯鎮: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
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民88年)。第七屆工藝之夢 自然‧工藝‧生活。南投縣草屯鎮: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
任騰閣(編譯)(民68年11月)。陶瓷基本教材(第三版)。台北市:財團法人台北市徐氏基金會。
朱光潛(民72年9月)。談美(第二版)。台北市:前衛。
朱浤源(民88年)。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市:正中。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民93年)。文化白皮書。台北市:作者。
李鈞棫(民71年)。工藝材料。台北市:東大。
李長俊(編譯)(民73年3月)。藝術與視覺心理學(第三版)。台北市:雄獅。
李亮一(民74年8月)。陶藝技法123。台北市:雄獅。
谷風出版社(民75年9月)。美學基本原理。台北縣:作者。
杜若洲(編譯)(民79年2月)。視覺經驗(第八版)。台北市:雄獅。
李美蓉(民82年8月)。視覺藝術概論。台北市:雄獅。
呂思勉(民84年)。歷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佟景韓、易英(民84年2月)。現代西方藝術美學文選.造型藝術美學卷。台北市:洪葉。
李政哲(民89年)。雲嘉南地區竹籐工藝興衰與發展方向初探。台南縣:國立成功大學。
杉浦康平(民89年10月)。造型的誕生:圖像宇宙論。台北市:雄獅。
李霖(民90年2月)。台灣鄉土行業。台北縣:稻田。
李硯祖(民91年7月)。造形藝術欣賞。台北市:五南。
李筱峰(民92年1月)。快讀台灣史。台北市:玉山。
吳讓農(民72年6月)。陶瓷工藝。台北市: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吳惠林(民83年9月)。台灣經濟的奇蹟、危機與轉機。台北市:中正書局。
林群英(民85年7月)。藝術概論。台北市:全華科技。
林磐聳(民86年8月)。企業識別系統(第三版)。台北市:藝風堂。
林素呅(民87年6月)。台灣食器色彩之初步研究-以陶瓷碗為例。台南縣: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
林品章(民89年3月)。視覺傳達設計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全華。
胡德生(民87年11月)。中國古代家具。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施建生(民88年6月)。一九八○年代以來台灣經濟發展經驗。台北市: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
胡友鳴、馬欣來(民90年1月)。台灣文化。台北市:紅葉。
姜義鎮(民88年2月)。台灣傳統老行業。台北市:臺原。
陳孔立(民80年11月)。台灣研究十年。台北市:博遠。
陳秉璋、陳信木(民82年)。藝術社會學。台北市:巨流。
陳奕愷(民85年)。臺灣傳統美術工藝。台北市:台灣東華。
陳新上(民85年6月)。日據時期台灣陶瓷發展狀況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民85年)。認識台灣歷史論文集。台北市:師大中教輔委會。
陳俊宏、楊東民(民87年10月)。視覺傳達設計概論。台北市:全華。
陳麗卿(民88年)。百工圖:傳統.民俗.現代手工藝。台中市:省新聞處。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民89年)。第八屆工藝之夢2000臺灣生活用品評選暨展覽。南投縣草屯鎮: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民89年)。工藝之夢 第八屆 臺灣工藝設計競賽 工藝‧文化‧生活。南投縣草屯鎮: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民90年)。第九屆工藝之夢2001臺灣生活用品評選暨展覽。南投縣草屯鎮: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民90年)。工藝之夢 第九屆 臺灣工藝設計競賽 原創與生活的對話。南投縣草屯鎮: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民91年)。第十屆工藝之夢2002臺灣生活用品評選暨展覽。南投縣草屯鎮: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民91年)。工藝之夢 十年有成 第十屆 臺灣工藝設計競賽 生活工藝‧創意宣言。南投縣草屯鎮: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民92年)。工藝之夢 第十一屆 臺灣工藝設計競賽 文化‧創意‧生活。南投縣草屯鎮: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
陳正茂(民92年4月)。台灣經濟發展史。台北縣:新文京開發。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民93年)。工藝之夢 第十二屆 臺灣工藝設計競賽 融合‧生活與藝術。南投縣草屯鎮: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
曾堉、葉劉天增(編譯)(民81年2月)。藝術史學的基礎。台北市:東大。
陶青山(編譯)(民82年8月)。陶藝燒繪入門。台北市:武陵。
黃集偉(民82年)。審美社會學。台北市:五南。
喬繼堂(民82年4月)。中國歲時禮俗。台北市:百觀。
曾雅雲(編譯)(民84年5月)。藝術史的原則。台北市:雄獅圖書。
張豐榮(民84年5月)。選壺養壺與賞壺(再版)。台北市:冠倫文化事業。
葉永文、張力可、黃順星(編譯)(民89年)。社會學理論Q&A。台北市:風雲論壇。
張慶勳(民91年)。論文寫作手冊。台北市:心理。
黃丁盛(民92年1月)。台灣的節慶。台北縣:遠足文化。
黃椿昇(民91年2月)。藝術導論-美談。台北縣:全威圖書。
張志遠(民93年)。台灣的工藝。台北縣:遠足文化。
葉至誠(民94年3月)。社會學是什麼。台北市:揚智文化。
楊裕富(民86年9月)。設計、藝術史學與理論。台北市:田園城市。
經濟部技術處 黃重球處長(民94年2月)。我國製造業現況與趨勢-回顧2004展望2005。台北市:經濟部技術處 IT IS專案辦公室。
趙干城、鮑世奮(編譯)(民79年1月)。史學方法論。台北市:五南。
蔣勳(民84年8月)。藝術概論。台北市:東華。
漢寶德(民88年5月)。審美教育與生活文化。台北市:財團法人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
蔡學儀(民93年12月)。台灣經濟論。台北縣:新文京開發。
劉文三(民71年9月)。台灣早期民藝(第三版)。台北市:雄獅。
劉良佑(民72年12月)。中國工藝美術。台北市:藝術家。
魏雅婷(編譯)(民83年10月)。藝術風格的心理學:抽象與移情。台北市:楊智。
蕭富隆(民86年6月)。台灣陶瓷產業發展,1665-1995。台中市: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簡榮聰、鄭昭儀(民90年10月)。彩塑風華—台灣交趾陶藝術專輯。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韓叢耀(民94年)。圖像傳播學。台北市:威仕曼文化。
蘇守正(編譯)(民77年4月)。視覺傳達設計。台北市:六合。
龔肇鑄(民67年7月)。木材及木工(增訂本)。台北市:財團法人台北市徐氏基金會。

英文文獻
Taiwan Provincial Handicraft Research Institute(1982). The Taiwan handicrafts guide´81-´82. Tsao-Tuen, Nan-Tou Taiwan, DC: Author.
Taiwan Provincial Handicraft Research Institute(1983). The Taiwan handicrafts guide´82-´83. Tsao-Tuen, Nan-Tou Taiwan, DC: Author.
Taiwan Provincial Handicraft Research Institute(1984). The Taiwan handicrafts guide´83-´84. Tsao-Tuen, Nan-Tou Taiwan, DC: Author.
Taiwan Provincial Handicraft Research Institute(1985). The Taiwan handicrafts guide´84-´85. Tsao-Tuen, Nan-Tou Taiwan, DC: Author.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