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于乃玲、胡瑞桃、周碧琴、賴瑞月(1999)。某地域醫院護理人員工作滿意度與留任意願相關性之探討。長庚護理,10 (3),28-37。毛家舲、李引玉(1992)。精神科護士的壓力感受及調適行為之研究。護理雜誌,39 (1),107-117。
尹邦智(2005)。空服員休閒活動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研究。國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王立芳(2005)。如何提高護士對工作壓力的應對能力。當代護士,12,9。
王秀紅、徐畢卿、高淑芬、高毓秀、王瑞霞、吳素綿、高家常、黃芷苓、黃國儀、黃寶萱(2004)。健康促進與護理–理論與實務。台北:偉華。
王俊明(1999)。問卷與量表的編製及分析方法。台北市: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王淑女(1995)。台北市青少年休閒活動與休閒資源規劃之研究。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王祿旺(譯)(2003)。今日管理學。Robbins, S. P. (2003). 台北:培生。
石芬芬、周照芳(2002)。藥癮戒治病房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與因應行為之探討。中山醫學雜誌,13(2),197-208。全民勞教e網(2005)。勞工健康促進。2006年11月23日,取自http://cla.hilearning.hinet.net
全球華文知識庫(2006)。壓力管理。2006年11月22日,取自http://marketing.chinatimes.com
江雪萍(2005)。護理人員人格特質與自我壓力感受之相關性探討-以中部地區ICU護理人員為例。中國醫藥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江麗玉,陳清香,陳彥文,莊瑞菱,周明慧,陳全美,楊鎧玉,王淑諒,周杏芬,董靜茹,張瓊丹,許雅、李悅綾,王靜枝(譯)(2004)。健康促進。Donatelle, R. J. (2004). 台北:華騰文化。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1)。台灣地區勞工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勞委會。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1994)。職業壓力指標之探討,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報告,IOSH83-M243,10,75-101。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1995)。國人工作壓力量表之建立,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報告,IOSH84-M242,81-99。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1996)。高工作壓力勞工篩檢之研究,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報告,IOSH85-M341,60-79。
行政院主計處(2000)。國情統計通報。2006年11月22日,取自http://www.stat.gov.tw
行政院衛生署(2006)。合格教學醫院名單。2006年5月31日,取自http://www.doh.gov.tw
行政院衛生署(2006)。醫療衛生統計名詞詮釋。2006年6月7日,取自http://www.doh.gov.tw
余嬪(2001)。創造健康安全的休閒空間。2006年11月13日,取自
http://taiwan.yam.org.tw
余玥林(2000)。單車活動參與者的目標取向、社會支持和休閒型態對休閒效益的影響。2004休閒運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余莉文(2001)。護士維持精神健康能力的自我培養。當代護士,1,22。
余緒德(2003)。中華航空女性空服員休閒調適策略與壓力-健康關係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吳元輝(2005)。急性壓力引起長期持續的血壓上昇休閒活動降低高血壓的風險。健康世界,232,22。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五南。
吳佳玲(2003)。觀光業之職業婦女角色衝突、休閒阻礙與休閒活動參與之探討。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吳佳儀(2001)。社區老人睡眠品質與身體活動、憂鬱之相關性探討。國立臺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吳政道(2003)。兩岸中間幹部離職因素之探討-以H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淑女、梁文嘉(1998)。導遊及領隊人員工作壓力、家庭壓力與休閒行為之關係。戶外遊憩研究,11(1),23-42。吳崇旗、謝智謀、王偉琴(2006)。休閒參與、休閒滿意及主觀幸福之線性結構關係模式建構與驗證。休閒運動,5,155。李力昌(2005)。休閒社會學。台北:偉華。
李彥君(2002)。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李素馨(1999)。都市女性的休閒活動與休閒阻礙。休閒文化學術研討會。彰化,台灣省政府文化處。
李素馨、蔡榮峰(1997)。休閒遊憩行為。台北:田園城市。
李晶(2000)。休閒遊憩事業概論。台北:桂魯。
李晶(200)。紓解工作壓力的休閒活動參與特性與工作壓力知覺關係之研究。T&;D飛訊,6,1-10。
李逸(2004)。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壓力感受、因應策略與壓力結果之探討-以互動型工作壓力模式為架構。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3(5),398-405。李新民(2004)。幼兒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學報,6(1),47-67。
杜家妤、黃慧琦(2004)。牙醫師之休閒活動類型與休閒阻礙。立德學報,3(2),67-86。周子敬、彭睦清(2005)。國內大專院校教師工作壓力及工作滿足感模式。教育心裡學報,36(3),202。周佳慧(2001)。休閒活動與休閒阻礙。中華體育,15(3),144-149。周富美(1999)。老人休閒與健康。長春月刊。彰化:台灣省政府文化處。
林月娜、吳明隆(2004)。國小專任行政人員角色衝突、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學校行政,33,52-70。林作慶、傅正思(2005)。規律運動對輪班工作人員睡眠狀況的影響。中華體育,19(4),1-9。林宏恩(1997)。休閒生活與品味人生。師友,336,10-14。
林孟彥(譯)(2003)。管理學。Robbins, S. P., &;
Coulter, M. (2003). 台北:華泰。
林英顏(2003)。員工工作投入、工作壓力與休閒需求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林師模、陳苑欽(2004)。多變量分析管理上的應用。台北:雙葉。
林敬銘、張家昌(2006)。從布爾迪厄之習癖與場域觀點探析台灣休閒活動新趨勢。大專體育,84,78-83。林新龍(2000)。參與休閒活動行為之探討。大專體育,49,109-115。林麗玲(2001)。員工工作滿意度和生活滿意度之關係探討-以護理人員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施文文(2003)。以健康信念模式探究大學院校教師健康狀態之影響因素。國立中山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唐佩玲、陳玟伶、鄭琇分、張敬俐、林惠賢(2005)。護理人員憂鬱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8(2),55-74。唐學斌(1989)。台北市職業婦女休閒活動之研究。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唐錦秀(2004)。工作壓力對競爭與員工創造力關係之干擾分析。企業管理學報,60,115-142。徐俊冕(2000)。醫學心裡學。台北:五南。
翁素月、陸汝斌、陳碧霞、吳玫勳、賴姿如、周桂如(2005)。憂鬱症患者非理性信念、生活壓力及其憂鬱程度之關係探討。新臺北護理期刊,7(2),13-22。高俊雄(1999)。運動員休閒參與、休閒利益與自覺訓練效果之比較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2(3),47。張正銀(2004)。兒科新護士焦慮心理與應對方式的研究。當代護士,10,34。
張玨、劉仲冬、張菊惠(2004)。婦女健康管理。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張秋蘭(1999)。青少年依附關係、自我尊重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張耿介、陳文長(2004)。休閒社會學。台北:新文京。
張訓豪(2004)。雲林縣國中教師工作壓力、休閒參與和身心健康之研究。休閒運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張馨文(2003)。以項目反應理論比較SF-36及WHOQOL–BREF異同之研究–以肺部疾病患者為例。中國醫藥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張馨文(1999)。休閒遊憩學。新竹:建都。
莊立民、王鼎民(譯)(2004)。企業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方法之應用。Robert, Y. C., Brian L. D., &; Sekaran, U. (2003). 台北:雙業。
莊煥銘(1984)。個人特質、工作特性與組織行為之研究-以電信局為例。管理評論,3(2),56-63。
許玉珍(2003)。護理之家護理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行為之探討。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長期照護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許建民、高俊雄(1999)。休閒活動形式與國小學童之決能力、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休閒、遊憩、觀光研究成果研討會論文集,48。
連婷治(1998)。台北縣市國小教師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陳玉敏、邱美汝(2002)。老人照護之目標。慈濟護理雜誌,1(3),35。陳佳英(1997)。精神科護理人員壓力感受、因應行為與職業倦怠之相關研究。中山醫學院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陳俊欽(2004)。憂鬱與憂鬱症。台北:健康。
陳孝範(1996)。臨床護理人員人格特質及壓力徵狀。國立台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陳昭郎(2002)。促進休閒農業發展。國家政策論壇,2(5),2。陳昭郎(2005)。休閒農業概論。台北: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陳怡如(2002)。休閒VS性別-談女性休閒經驗。婦訊論壇,62,17-22。陳星秀(2006)。別讓壓力壓垮了你。2006年11月28日,取自http://www.hvc.com.tw
陳素惠(2005)。教師工作壓力探討。諮商與輔導,229,28-34。陳彰儀(1989)。工作與休閒。台北:淑馨。
陳端容(2006)。工作組織社會心理特質與自評健康:比較DC與ERI工作壓力模式對醫師族群之適用性。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5(2),93-106。陳靜宜(2004)。大專生獨處狀態與身心健康。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曾冠華(2005)。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對自覺健康狀態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台灣中部區域醫院為例。中國醫藥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曾蕓梃(2003)。護理人員工作壓力與心理健康效應之調查。國立成功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湯美霞等17人(2001)。醫療關懷。台北:啟英。
黃千惠(2004)。行政院衛生署所屬醫院新進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黃月嬋,(1997)。推廣職業婦女休閒運動應有的作法。國民體育季刊,4(22),46-51。黃玉、謝春滿(2005)。青少年憂鬱症狀與偏差行為之探討:以屏東技術學院學生為例。大仁學報,26,33。黃素妃(2006)。專科護生初次精神科實習焦慮之探討。耕莘學報,4,45-55。黃彩霖(2003)。醫院行政人員的人格特質、工作壓力、工作投入、專業承諾及工作績效之相關性研究。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黃勝雄(2002)。以休閒行為理論檢視台灣休閒產業之消費特性。觀光研究學報,8(2),37-51。
揚智編輯部(2003)。觀光概論。台北:揚智。
楊瑞貞、劉曉芹、王艷郁(2004)。情感控制在護理學基礎課教學中的應用。當代護士,10,35。
楊語芸、張文堯(譯)(1996)。心理與健康。Bakal, D. A. (1996). 台北:五南。
葉子超(2005)。國民中小學校長行政領導、工作壓力與積極調適之道。學校行政,36,1-16。葉怡衿、吳崇旗、王偉琴、顏伽如、林禹良(譯)(2005)。休閒遊憩概論。Godbey, G. (2005). 台北:品度。
董力華(2003)。大學生完美主義傾向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董貞吟、張德明、陳正誠、李佶明、李嘉容、楊佳璇(2005)。護理人員對職業健康危害的認知及現況探討。中華職業醫學雜誌,12(4),244-252。
董國安(2003)。學校教師休閒活動效益與規劃之探討。中華體育,17(2),12-19。劉怡秀(2004)。運動健身俱樂部之運動指導員休閒參與、職場生涯發展與工作倦怠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劉美志(譯)(2004)。最新女性健康百科。池下育子。台北:尖端。
劉激揚、唐莎、陳玲(2002)。護士職業心理問題的現狀、成因與控制研究進展。當代護士,1,4。
潘義祥(1997)。運動性休閒參與及大學體育課程之關係。大專體育,32,75-79。柯俊銘(2002)。視障與非視障青少年心裡及社會適應之比較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洪煌佳(2002)。突破休閒活動之休閒效益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鄭政宗、周勝方(2005)。影響台中市員警工作疏離及休閒活動參與因素之研究。朝陽學報,10,210-211。鄭美治(2003)。幼兒園教師工作壓力、因應趨避與身心健康之研究–以桃竹苗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鄭惠萍(2002)。雙親教養態度、人格特質、社會支持、生活事件與青少年心理健康。國立成奶j學護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鄭麗娟(1998)。台灣東部某區域醫院加護單位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和調適行為之研究。慈濟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蕭伃伶、劉淑娟、黃金蓮、謝佑珊、徐姍姍、黃嗣棻、蕭淑代(2006)。台北市護理人員離職狀況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領導護理,6(2),11-19。蕭秋祺、方乃玉(2005)。南區大專院校學生休閒動機與休閒參與之相關性研究。身體文化學報,1,189-215。賴樂山(2003)。華人人格與心理健康關係之研究探討。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薛銘卿(1996)。台北市國小學童休閒活動興趣取向、參與狀況及影響因素之相關研究。北體學報,5,189 -200。謝琇玲、黃良志、郭欣峰(2001)。休閒行為、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以高科技產業員工為例。2006年11月12日,取自http://srda.sinica.edu.tw
鍾月琴、陳惠津、胡月娟、陳淑雯(2005)。在職專班六班學生實習滿意度與其相關性之探討。中臺學報,17(1),3。簡鴻彬(2003)。高中生休閒阻礙與休閒參與之研究。國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顏月珠(1988)。戶外遊憩研究統計方法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1(2),8。嚴祖弘(2001)。休閒活動對在學青少年行為之影響及輔導策略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嚴愛鑫、鄭存明(譯)(2004)。壓力的烙印–精神創傷對身體和心理的影響。Douglas, B. J. (2004). 台北:城邦。
英文文獻
Bammel, G., &; Burrus-Bammel, L. (1992). Leisure and human behavior. Time Mirror Higher Education Group.
Banner, D. K. (1974). The nature of the work-leisure relationship. Omega, 2(2), 181.
Beehr, T. A. &; Newman, J. E. (1978).Job stress, employee health,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 A facet analysis, model, and literature review. Personnel Psychology, 31(4), 665.
Booth, J., &; Waters, K. R. (1995). The multifaceted role of the nurse in the day hospital.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2(4), 700.
Carlson, D. S. (1999). Personality and Role Variables as Predictors of Three Forms of Work–Family Conflic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55, 236.
Cheng, Y., Chiang, T. L., Chen, C. W., &; Chen, C. J. (2005). Job insecurity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health among employees in the Taiwanese general population.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61(1), 41.
Chueh, C. (1985). Anticipatory Examination Stress on Health of Adolescents in Taiwa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State University of Johns Hopkins, Baltimore, Maryland.
Compas, B. E. (1987). Coping with stress dur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01.
Curtis, A. J. (2000). Health Psychology. Boston: Routledge.
Meagan, S., Swortzel, K. A., &; Taylor, W. N. (2005). Extension Agents’ Perceptions of Fundamental Job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Level of Job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Southern Agricultural Education Research, 55(1), 88-101.
Michael. F., Anil. J., Mary. H., &; Myra, O. (1995). Leisure activities of adolescent schoolchildren. Journal of Adolescence, 18(3), 354-355.
Lambert, V. A., Lambert, C. E., &; Ito, M. (2004). Workplace stressors, ways of coping an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s predictors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Japanese hospital nur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41(1), 88.
LaRocco, J. M., House, J. S., John R. P., &; French, J. (1980). Social Support,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Health.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21(3), 203.
Lewis, D. L., &; McLin, P. A. (1990). Stress Management : A program designed to facilitate coping. Journa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Nursing, 21(5), 212-215.
Long, A. F., Kneafsey, R., Ryan, J., &; Berry, J. (2002). The role of the nurse within the multi-professional rehabilitation team.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37 (1), 70.
Moore, S., Lindquist, S. &; Katz, B. (1997). Home health nurses : Stress, self-esteem, social intimacy, and job satisfaction. Home Care Provider, 2(3), 135.
Pelfrene, E. R. (2003). Job stress and health : Cross-sectional findings from the BELSTRESS study. Universiteit Gent, 180.
Roberts, K. (1999). Leisure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CABI:Oxion.
Schuler, R. S. (1980). Definition and conceptualization of stress in organization. Organization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25(2), 184.
Sekaran, U. (2000). Research methods for business : A Skill-Building Approach. John Wiley &; Sons Inc.
Vieweg, W. V. R., Tucker, R., Bernardo, N. L., &;
Dougherty, L. M. (1998). Mental Stress and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Part V. Chronic Mental Stres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 Job Stress. Medical Update for Psychiatrists, 3(2), 1.
Weiten, W. (1998). Psychology–Themes and Variations. Pacific Grove : Brook/C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