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之主要參考文獻
一、重要專著(按照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一) 弘一大師著作
弘一法師,(一九五八),《晚晴山房書簡》,台中:瑞成書局。
弘一大師,(一九八O),《弘一大師演講全集》,台北:天華出版公司。
弘一大師,(一九八O),《弘一大師格言別集》,台北:天華出版公司。
弘一法師,(一九八二),《佛學經典叢編》,台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
弘一法師書、豐子愷畫,(一九八五),《護生畫集》第二集。台北:人乘佛教書籍出版社。
弘一法師,(二OO一),《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南投:南林出版社。
《弘一大師全集》編輯委員會,《弘一大師全集七﹒佛學卷(七) 》,(一九九一),福建人民出版社。
李芳遠,(一九八二),《弘一大師文鈔》,台北:天華出版公司。
徐正綸,(二OO二),《弘一大師詩詞全解》,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二) 相關專著
于凌波,(二OO三),《民國高僧傳四編》,台北:慧明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于凌波,(二OO四),《民國佛教居士傳》,台中:淨宗學會。
印順法師,(一九九三),《華雨集》,第二冊,新竹:正聞出版。
印順法師,(一九九四),《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新竹:正聞出版。
印順法師,(一九九四),《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新竹:正聞出版。
印順法師,(一九九四),《華雨集》,第三冊,新竹:正聞出版。
印順法師,(二OO三),《妙雲集二十四冊》,佛教學術叢刊集,新竹:正聞出版社。
孔服農,(一九九七),《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發行。
李通園,(一九八八),《印光大師文鈔精華錄》,高雄:文翔印刷。
李通淨,(一九八九),《印光大師嘉言錄》,台北:慈心佛經流通處。
林子青,(一九八九),《弘一大師年譜》,台北:天華出版公司。
林子青,(一九九三),《弘一大師新譜》,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徐星平,(一九九三),《弘一大師》,台北:商鼎文化發行。
陳慧劍,(一九九六),《弘一大師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陳星,(一九九六),《弘一大師新傳》,台北: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陳迺臣,(一九九七),《宗教的教育價值》,台北:大地出版社。
陳慧劍,(一九九八),《弘一大師有關人物論文集》,台北:弘一大師紀念學會印行。
陳劍鍠,(二OO二),《圓通證道印光的淨土啓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陳慧劍,(二OO四),《弘一大師傳》,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郭朋,(一九九三),《中國佛教史》,台北:文津出版社。
淨宗法師,(二OO五),《淨宗略講》,淨土宗文教基金會印行。
黃清源(二OO四),《弘一大師圓寂六十二年紀念文集》台北:中華閩南文化研究會。
黃清源(二OO四),《弘一大師圓寂六十二年紀念文集—重印護生畫集第一、二集》,台北:中華閩南文化研究會。
聖嚴法師,(一九九九),《中國佛教史概說》,台北:法鼓文化。
聖嚴法師,(一九九九),《戒律學綱要》,台北:法鼓文化。
聖嚴法師,(一九九九),《學術論考》,台北:法鼓文化。
聖嚴法師,(一九九九),《普薩戒指要》,台北:法鼓文化。
聖嚴法師,(一九九九),《教育、文化、文學》,台北:法鼓文化。
聖嚴法師,(一九九九),《中國佛教史概說》,台北:法鼓文化。
聖嚴法師,(一九九九),《評介、勵行》,台北:法鼓文化。
聖嚴法師,(一九九九),《律制生活》,台北:法鼓文化。
劉心皇,(一九八八),《弘一法師新傳》,台北:東門出版社。
劉心皇,(一九九五),《弘一大師新傳》,台北:聯亞出版社。
蔡念生,(一九七六),《弘一大師法集》,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慧律法師,(一九九O),《佛心慧語》,高雄:派色文化出版社。
慧淨法師,(一九九六),《淨宗講義編述》,信光印經會倡印。
緣生,(一九九二),《弘一大師語摘—民初佛教四大師》,台北:漢藝色研出版社。
鄭振煌譯,索甲仁波切原著,(一九九六),《西藏生死書》,台北:張老師文化版社。
簡豐文,(二OO一),《晚晴集講記》,台北: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
藤田宏達,(一九九三),《原始淨土思想之研究》,第二冊,新竹:正聞出版。
釋聖嚴法師,(一九九一),《戒律學綱要》,台北:東初出版社。
釋大寂,(一九九一),《淨土探究》上、下集,台中:悟光精社倡印。
釋東初,(一九七四),《中國佛教近代史》,台北:中華佛教文化館。
(三)相關之學位論文 (按時間先後順序排列)
吳燦明,(一九八六),《淨土思想之研究》,文化大學印度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王鳳珠,(一九九三),《印光法師念佛法門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李璧苑,(一九九五),《弘一法師出家前後書法風格之比較》,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張仙武,(一九九六),《李叔同與中國近代佛教》,私立東海大學歷史研所碩士論文。黃揪萍,(二OO一),《弘一大師李叔同德行學藝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姵璇,(二OO二),《走向我的覺察及實踐之路的李叔同》,私立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琇瑩,(二OO三),《佛心與文心—豐子愷生命風貌之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教學系碩士論文。蕭淳方,(二OO四),《弘一大師持戒宏律創化美感人生之教育啟示》,花蓮縣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二、期刊文類
(一)佛教經典 (按時間先後順序排列)
《地藏王菩薩本願經》,(一九八一),高雄:至善書局。
《淨土五經》,(二OO二),台中:瑞成書局。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二OO三),台中:瑞成書局。
(二)期刊論文 (按時間先後順序排列)
彭虹星,(一九五九),《藝術雜誌》,〈弘一法師其人其事〉,一卷五期。
呂佛庭,(一九六O),《暢流半月刊》,〈弘一大師(上、下)〉,第二十一卷,第十~十一期。
劉心皇,(一九六二~一九六三),《反攻》,〈從藝術家李叔同到高僧弘一法師(一)~(八)〉,二百四十八~二百五十五卷。
王平陵,(一九六三),《海潮音》,〈追懷弘一大師〉,第四十四卷一期。陳慧劍,一九六四),《海潮音》,〈為保護動物節催生〉,第五十四卷三期。
王和聲,(一九六五),《獅子吼》,〈弘一法師與泉州開元寺〉,四卷六期。陳慧劍,(一九六五),《海潮音》,〈弘一大師寫經研究〉,第五十四卷七期。陳慧劍,(一九六五),《獅子吼》,〈弘一大師著述及其附屬作品研究〉,四卷六期。芝翁,(一九六五),《藝文誌》,〈記弘一大師—革命陣營中的三個和尚〉,三卷期。
胡秋原,(一九六五),《反攻》,〈弘一法師新傳序—兩法師〉,第二百七十五卷期。
容天圻,(一九六五),《傳記》,〈弘一法師李叔同〉,七卷五期,十一同份。
智銘,(一九六五),《獅子吼》,〈關於護生的宣傳問題〉,四卷十一期。金�筊m,(一九七O),《海潮音》,〈絕代才華絕世姿,一生身世一篇詩~記弘一法師〉,第五十九卷七期。
釋廣元,(一九七二),中央日報,〈弘一大師與藝術〉,第九版,三月二十五日。
吳本一,(一九七二),《浙江月刊》,〈晚晴山房與弘一大師的修養及感化(一~二)〉,四卷二~三期。亮軒,(一九七四),《書評書目》,〈弘一大師傳〉,第十四期。
李荻谷,(一九七五),《獅子吼》,〈南山宗第十一代祖師—弘一大師〉,十四卷三期。
朱世龍,(一九七五),《獅子吼》,〈淨土念佛的哲理與實踐(上、中、下)〉,十四卷六~八期。陳郁,(一九七五),台灣新生報,〈我讀弘一大師傳〉,第十版,三月十六日。
慕古,(一九七五),《中國佛教》,〈佛教徒的模範—弘一大師〉,第二十卷二期。
姚夢谷,(一九七七),中國時報,〈談弘一法師出家前的一副書聯〉,第十二版,六月五日。
陳毅民,(一九七七),《慧炬》,〈弘一律師與三寶歌〉,一六一卷,十一月期。游若萩,(一九七七),《慧炬》,〈淨土節要〉,一五九期,十月份。
釋廣元,(一九七七),《菩提樹》,〈弘一大師的佛體書法〉,第三百期。李漢里,(一九七八),台灣新聞報,〈評弘一法師新傳〉,第十二版,八月二十七日。
林秋蘭,(一九七八),《雄師美術》,〈弘一大師—李叔同的書法〉,八十七期,五月份。
幻生,(一九七八),《內明》,〈讀弘一大師年譜〉,第七十卷。
桑林,(一九七八),《雄師美術》,〈既狂且狷的李叔同—兼談他的美術活動〉,八十六期,五月份。
釋昭慧,(一九九O),《海潮音》,〈弘一大師之生平行持及律學研究〉,七一卷,十期。釋如慧,(二OO一),《佛教學生論文第一集》,妙林雜誌社出版。
三、弘一大師相關網站
弘一德學會論文集相關資料網站:www.hongyi.org.tw/05,30.htm
《漢學研究通訊》第十九卷第二期(民國八九年五月)ccs.ncl.edu.tw/Newsletter_74/74_main.htm
報佛恩網:www.bfnn.org
福嚴佛學院:www.fuyan.org.tw
圓光佛學院:www.chibs.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