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參考書目(先依作者年代先後排序,再照作者之姓名筆劃,由少至多排列。若同姓者以姓名中第二字為準,同
一作者之著作,以出版日期先後排列。清代以前的著作,均標明相關朝代,民國以後,一律不標明。)
一、鄭剛中著作
(宋)鄭剛中撰、鄭良嗣編:《北山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三年十月初版。(文淵閣《四庫全書》冊
一一三八)
(宋)鄭剛中撰:《北山文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一九八五年元月初版。(《叢書集成新編》冊六三)
(宋)鄭剛中撰:《周易窺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十一月第一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
十一)。
二、易學古籍專著
(漢)焦延壽:《焦氏易林》,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五年。
(漢)鄭玄注:《易緯乾鑿度》, 臺北:成文出版社,一九七六年元月臺一版。(無求備齋易經集成一五七)
(漢)鄭玄注:《易緯稽覽圖》, 臺北:成文出版社,一九七六年元月臺一版。(無求備齋易經集成一五九)
(漢)韓嬰:《子夏易傳》,臺北:成文出版社,一九七六年元月臺一版。(無求備齋易經集成一七三)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周易注疏》,臺北:臺灣學生書局,一九八四年九月三版。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周易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一九九七年八月初版。(十
三經注疏本)
(魏)王弼、(晉)韓康伯、(宋)朱熹著:《周易二種》,臺北:大安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三月初版。
(北魏)盧氏撰:《周易盧氏注》,揚州:廣陵書社,二○○五年十一月第一版。(《玉函山房輯佚書(壹)》)
(唐)呂 岩,《易說》,臺北:成文出版社,一九七六年元月臺一版。(無求備齋易經集成十三)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二○○四年十月臺一版。
(唐)侯果撰:《周易侯氏注》,揚州:廣陵書社,二○○五年十一月第一版。(《玉函山房輯佚書(壹)》)
(宋)朱 熹:《周易本義》,臺北:廣學社印書館,一九七五年九月初版。
(宋)朱 熹:《易學啟蒙》,臺北:廣文出版社,一九七五年。
(宋)朱 震:《漢上易傳》,臺北:成文出版社,一九七六年元月臺一版。(無求備齋易經集成二十至二十一)
(宋)李 衡:《周易義海撮要》,臺北:成文出版社,一九七六年元月臺一版。(無求備齋易經集成二二至二三)
(宋)邵 雍:《皇極經世書》,臺北:廣文書局,一九八八年七月初版。
(宋)俞 琰:《俞氏易集說》,臺北:成文出版社,一九七六年元月臺一版。(無求備齋易經集成三二至三三)
(宋)項安世:《周易玩辭》,臺北:成文出版社,一九七六年元月臺一版。(無求備齋易經集成一一○至一一一)
(宋)程 頤:《周易程氏傳》,臺北:成文出版社,一九七六年元月臺一版。(無求備齋易經集成十五)
(元)董真卿:《周易會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年一月第一版。
(明)來知德:《來註易經圖解》,臺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一九九五年七月二版。
(明)張溥:《周易注疏大全合纂》,臺北:成文出版社,一九七六年元月臺一版。(無求備齋易經集成五五至六二)
(清)王夫之等著:《續經解易類彙編》,臺北:藝文印書館,一九九二年一月初版。
(清)毛奇齡:《春秋占筮書》,台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一九八一年。
(清)李光地:《御纂周易折中》,臺北:成文出版社,一九七六年元月臺一版。(無求備齋易經集成七九至八二)
(清)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一版。
(清)紀 磊:《虞氏易義補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一九八九年七月台一版。(《叢書集成續編》冊三十)
(清)徐 昂:《京房易傳箋》, 臺北:成文出版社,一九七六年元月臺一版。(無求備齋易經集成ㄧ七三)
(清)孫 堂輯:《漢魏二十一家易注》,臺北:成文出版社,一九七六年元月臺一版。(無求備齋易經集成ㄧ六九
至一七一)
(清)張惠言等著:《皇清經解易類彙編》,臺北:藝文印書館,一九九二年一月初版。
(清)張惠言:《周易荀氏九家義》,臺北:成文出版社,一九七六年元月臺一版。(無求備齋易經集成一八一)
(清)張惠言:《周易鄭氏義》,臺北:成文出版社,一九七六年元月臺一版。(無求備齋易經集成一七七)
(清)張惠言:《易義別錄》,臺北:成文出版社,一九七六年元月臺一版。(無求備齋易經集成一八四)
(清)惠 棟:《易例》,臺北:成文出版社,一九七六年元月臺一版。(無求備齋易經集成ㄧ五○)
(清)惠 棟:《易漢學》,臺北:成文出版社,一九七六年元月臺一版。(無求備齋易經集成ㄧ一九)
(清)惠 棟:《鄭氏周易注》,臺北:成文出版社,一九七六年元月臺一版。(無求備齋易經集成ㄧ七五)
(清)惠 棟:《周易述》,臺北:藝文印書館,一九九二年九月再版。
(清)焦 循:《易圖略》, 臺北:成文出版社,一九七六年元月臺一版。(無求備齋易經集成ㄧ四六)
(清)黃宗羲:《易學象數論》,臺北:廣文書局,一九八一年二月。
(清)黃 奭:《孟喜易章句》, 臺北:成文出版社,一九七六年元月臺一版。(無求備齋易經集成ㄧ七三)
(清)萬澍辰:《周易變通解》,臺北:國立編譯館,一九九○年。
三、現代易學專著
朱伯崑:《易學哲學史》,臺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一九九一年九月初版。
朱伯崑:《國際易學研究(第一輯)》,北京:華夏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朱伯崑:《國際易學研究(第四輯)》,北京:華夏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朱伯崑、李申、王德有著:《周易通釋》,北京:崑崙出版社,二○○四年七月第一版。
牟宗三:《周易的自然哲學與道德涵義》,臺北:文津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八月初版。
邢 文:《帛書周易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一二月二版。
尚秉和:《焦氏易詁》,臺北:臺灣中華書局,一九七一年十月臺一版。
尚秉和:《周易古筮考》,臺北:廣文書局,一九九二年八月初版。
尚秉和:《周易尚氏學》,臺北: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初版。
屈萬里:《先秦漢魏易例述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一九六九年四月。
屈萬里:《讀易三種》,臺北:聯經出版,一九八四年九月二版。
杭辛齋:《學易筆談》,臺北:廣文書局,一九九二年八月初版。
林尹等編:《易經研究論集》,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八一年一月初版。
林忠軍:《象數易學發展史》,山東:齊魯書社,一九九四年七月。
胡自逢:《先秦諸子易說通考》,臺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七四年十月初版。
胡自逢:《周易鄭氏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九○年七月文一版。
胡自逢:《易學識小》,臺北:文史哲出版社,二○○○年三月初版。
徐芹庭:《虞氏易述解》,臺北:五洲出版社,一九七四年二月初版。
徐芹庭:《易經研究》,臺北:五洲出版社,一九七四年五月初版。
徐芹庭:《兩漢十六家易注闡微》,臺北:五洲出版社,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初版。
徐芹庭:《魏晉七家易學之研究》,臺北:成文出版社,一九七七年二月初版。
徐芹庭:《易學源流》,臺北:國立編譯館,一九八七年八月初版。
高 亨:《周易古經今注》,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九年二月一版。
高 亨:《周易大傳今注》,山東:齊魯書社,二○○○年六月二版。
高 亨:《周易古經通說》,臺北:華正書局,二○○五年二月二版。
高懷民:《兩漢易學史》,臺北:中國學術獎助委員會,一九八三年二月三版。
高懷民:《先秦易學史》,臺北:中國學術獎助委員會,一九九○年六月三版。
高懷民:《宋元明易學史》,臺北:荷美印刷,一九九四年一二月初版。
張其成:《象數易學》,北京:中國書店,二○○三年六月。
張善文:《象數與義理》,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一月初版。
張善文:《周易漫談》,台北縣: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八年四月初版。
張善文:《歷代易家考略》,台北縣: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二○○六年二月初版。
張善文:《歷代易學要籍解題》,台北縣: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二○○六年二月初版。
陳師 坤祥:《易學新析》,臺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二○○一年四月初版。
陳鼓應:《易傳與道家思想》,北京: 三聯書店出版 ,一九九六年七月初版。
傅隸樸:《周易理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九九 年十月初版。
黃忠天:《周易程傳註評》,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二○○六年八月初版。
黃尚信:《周易著述考》,臺北:國立編譯館,二○○二年十二月初版。
黃沛榮:《易學論著選集》,臺北:長安出版 一九八五年十月初版。
黃高憲:《黃壽祺論易學》,臺北:學易齋出版,二○○三年六月初版。
黃壽祺等編:《周易研究論文集(第一輯)》,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十月初版。
黃壽祺:《易學群書評議》,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八月初版。
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台北縣: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二○○○年五月初版。
黃慶萱:《周易縱橫談》,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三月初版。
楊慶中:《二十世紀中國易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二○○○年二月。
廖名春:《周易研究史》,長沙:湖南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六月。
劉玉建:《兩漢象數易學研究》,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九月。
劉瀚平:《宋象數易學研究》,臺北:五南出版社,一九九四年五月初版。劉瀚平:《周易思想探微》,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二月。
賴三貴:《臺灣易學史》,臺北:里仁書局,二○○五年二月初版。
四、易學以外經學專書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尚書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一九九七年八月初版。(十三經注疏本)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一九九七年八月初版。(十三經注疏本)
(漢)鄭元注、(唐)孔穎達等正義:《禮記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一九九七年八月初版。(十三經注疏本)
(漢)鄭元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一九九七年八月初版。(十三經注疏本)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一九九七年八月初版。(十三經注疏本)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爾雅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一九九七年八月初版。(十三經注疏本)
(唐)陸德明:《經典釋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三年十月初版。(文淵閣《四庫全書》冊一八二)
(唐)陸德明撰、吳承仕疏:《經典釋文序錄疏證》,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初版。
(清)皮錫瑞:《經學通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四年二月臺四版。
(清)朱彞尊:《經義考》,臺北:臺灣中華書局,一九六五年十一月臺一版。(《四部備要》)
(清)納蘭性德等輯:《通志堂經解》,臺北:大通書局,一九七二年初版。
(清)康有為撰:《論語》,上海市:商務印書館,一九三○年。
黃壽祺:《群經要略》,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二○○○年十月初版。
五、史學專著
(漢)司馬遷撰、(劉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引、張守節正義:《史記》,臺北:史學出版社,一九七四年
五月初版。(新校本廿五史)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臺北:史學出版社,一九七四年五月初版。(新校本廿五史)
(劉宋)范瞱撰、(唐)李賢等注:《後漢書》,臺北:史學出版社,一九七四年二月初版。(新校本廿五史)
(晉)常璩撰、(明)錢穀鈔校:《華陽國志》,臺北:世界書局,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初版。
(晉)陳壽撰、(劉宋)裴松之注:《三國志》,臺北:史學出版社,一九七四年二月初版。(新校本廿五史)
(北齊)魏收撰:《北魏書》,臺北:鼎文書局,一九七六年二月初版。(新校本廿五史)
(唐)李百藥撰:《北齊書》,臺北:史學出版社,一九七四年二月初版。(新校本廿五史)
(唐)李延壽撰:《南史》,臺北:史學出版社,一九七四年二月初版。(新校本廿五史)
(唐)李延壽撰:《北史》,臺北:史學出版社,一九七四年二月初版。(新校本廿五史)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臺北:鼎文書局,一九七六年二月初版。(新校本廿五史)
(唐)姚思廉等撰:《梁書》,臺北:史學出版社,一九七四年二月初版。(新校本廿五史)
(宋)李心傳著:《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八年四月初版。
(宋)金履祥:《資治通鑑前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三年十月初版。(文淵閣《四庫全書》冊三三二)
(宋)徐夢莘撰:《三朝北盟會編》,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第一版。
(宋)陳振孫撰:《直齋書錄解題》,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七一年。(《四庫全書》珍本)
(宋)趙汝愚:《宋朝諸臣奏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一版。
(宋)歐陽修撰:《新唐書》,臺北:史學出版社,一九七四年五月初版。(新校本廿五史)
(元)脫 脫:《宋史》,臺北:鼎文書局,一九七四年二月初版。(新校本廿五史)
(明)黃宗羲撰、(清)全祖望續修、王梓材校補:《宋元學案》,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一九七五年三月初版。
(明)薛應旂撰、(清)嵇曾筠等監修:《浙江通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三年十月初版。(文淵閣《四
庫全書》冊五一九至五二六)
(清)永瑢、紀昀等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三年十月初版。
(清)皮錫瑞:《經學歷史》,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八三年九月。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臺北:臺灣中華書局,民國五十五年三月臺一版。
(清)劉錦藻:《清朝續文獻通考》,臺北:新興書局,一九六三年。
佚 名:《竹書紀年》,臺北:臺灣中華書局,民國五十五年三月臺一版。
柏 楊:《中國歷史年表》,臺北:躍昇文化出版,一九九四年元月初版。
胡樸安:《中國訓詁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八年十一月臺十一版。
馬宗霍:《中國經學史》,臺北:商務印書館,一九九二年一一月臺一版。
張豈之主編:《中國歷史隋唐宋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二○○二年六月初版。
張習孔、田玨主編:《中國歷史大事編年》,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四年九月初版。
劉伯驥:《宋代政教史》,臺北:臺灣中華書局,一九七一年十二月初版。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十月初版。
顧頡剛:《古史辨》,臺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一九九三年八月第二版。
六、子部與集部專著
(魏)王肅註:《孔子家語》,臺北:臺灣商務書局,一九八三年十月初版。(文淵閣《四庫全書》冊六九五)
(唐)柳宗元:《柳河東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六五年十ㄧ月臺一版。(《萬有文庫薈要》)
(宋)王安石:《臨川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三年十月初版。(文淵閣《四庫全書》冊一一○五)(宋)王應麟:《玉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三年十月初版。(文淵閣《四庫全書》冊九四三至九四八)
(宋)曾敏行:《獨醒雜志》,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一九八五年元月初版。(《叢書集成新編》冊八四)
(宋)程顥、程頤:《二程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三年十月初版。(文淵閣《四庫全書》冊一三四五)
(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臺北:文津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版。
(元)方 回:《桐江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一九九七年三月台一版。(《叢書集成三編》冊四七)
(元)吳師道輯:《敬鄉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三年十月初版。(文淵閣《四庫全書》冊四五一)
(清)郭慶藩輯:《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一九七九年五月版。
(清)劉師培:《劉申叔先生遺書》,臺北:華世出版社,一九七五年四月初版。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四月第一版。
朱謙之撰:《老子校釋》,臺北:華正書局,一九八六年一月初版。
七、小學、輯佚及其他相關論著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出版,一九九六年九月。
(宋)司馬光:《類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三年十月初版。(文淵閣《四庫全書》冊二二五)
(清)王太岳等校勘:《欽定四庫全書考證》,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五月北京第一版。
(清)馬國翰輯:《玉函山房輯佚書》,揚州:廣陵書社,二○○五年十一月第一版。
(清)黃 奭:《黃氏逸書考》,京都:中文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林 尹:《訓詁學概要》,臺北:正中書局,一九七二年三月初版。
林慶彰:《經學研究論著目錄》一九一二至一九八七,臺北:漢學研究中心,一九八九年一二月初版。
林慶彰:《經學研究論著目錄》一九八八至一九九二,臺北:漢學研究中心,一九九九年五月初版。
林慶彰:《經學研究論著目錄》一九九三至一九九七,臺北:漢學研究中心,二○○二年四月初版。
張心澂:《偽書通考》,臺北:臺灣商務書局,一九七○年五月臺一版。
八、學位論文(博士論文先,並依成書先後排列)
劉瀚平:《宋象數易學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呂凱教授指導,一九八七年六月。
劉慧珍:《漢代易象研究》,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王金凌教授指導,一九九七年六月。王宏仁:《張惠言易學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應裕康教授指導,二○○一年五月。康全誠:《清代易學八家研究》,臺北: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黃沛榮教授指導,二○○三年六月。陳伯适:《惠棟易學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呂凱教授指導,二○○五年六月。江弘毅:《朱子易學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胡自逢教授指導,一九八四年六月。蔡月禎:《王弼易學研究》,桃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岑溢成教授指導,一九九八年六月。張青松:《杭辛齋易學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何澤恆教授指導,二○○三年六月。鄭雅竹:《李光地易學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黃忠天教授指導,二○○三年六月。張耀龍:《杭辛齋易學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呂凱教授指導,二○○四年七月。賴怡如:《尚秉和易學研究》,桃園: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陳師 坤祥教授指導,二○○六年六月。九、單篇期刊論文
吳力行:〈爻在易卦中扮演的角色〉,收錄於林尹等著《易經研究論集》,臺北:黎明文化公司一九八四年十月,
頁八二至九六。。
李翊灼:〈虞氏易旁通義舉例〉,收入《周易研究論文集》第二輯,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一九八九年八月。
頁一五四至一六四。
沈瓞民:〈卦變釋例〉,收入《周易研究論文集》第二輯,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八月,頁一八
七至二○二。
胡自逢:〈伊川易學述評〉,《中華易學》一九九八年二月總第二一六期,頁二六至二九。
孫劍秋:〈惠棟《易》學著作、特色及其貢獻述評〉,《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六卷第一期,二○○三年三月,
頁五五至七八。
常秉義:〈「卦變」說辨析〉,《周易研究》一九九七年第四期總第三四期,一九九七年四月,頁十五至二四。
張其成:〈象數範疇論〉,《周易研究》一九九八年第四期總第三八期,一九九八年四月,頁二七至三六。
許維萍:〈李鼎祚《周易集解》略論〉,收錄於《經學研究論叢》第一輯,一九九四年四月,頁二七至四二。
黃沛榮:〈易經形式結構中所蘊涵之義理〉,收錄於《漢學研究》第十九卷第一期,臺北:漢學研究中心,二○○一
年六月,頁一至二二。
黃壽祺:〈論易學之門庭〉,收錄於黃高憲:《黃壽祺論易學(下冊)》,臺北:學易齋出版,二○○三年六月初
版,頁六二三至六三二。
楊淑瓊:〈虞翻「易」學中「旁通」之作用〉,《鵝湖月刊》第二九卷第十期, 二○○四年四月,頁三六至五二。
劉大鈞:〈讀《周易折中》〉,《周易研究》一九九七年第二期總第三二期,一九九七年二月,頁一○至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