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 王琦樺(2005),個人理財規劃之最適化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 王傳蒂(2005),個人理財觀對理財規劃影響之研究-以台北地區國小教師為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3. 林義畔(2003),財富管理時代銀行信託業務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共同基金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論文。4. 林仲威(2003),我國金融從業人員對金融證照認知之研究-以理財規劃人員專業能力測驗為例,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5. 於貽彰(2004),股票分析與投資,台北:雙葉書廊。
6. 於貽彰(2004),勝算指標,台北:雙葉書廊。
7. 李宜蓁(2004),銀行個人理財業務之研究,銘傳大學經濟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8. 周一同、楊德庸(2004),金融控股公司法解析,台北:台灣金融研訓院。
9. 洪銘揚(2004),財富管理之風險認知與理財工具選擇之研究,元智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10. 洪惠玲(1997),個人理財與企業財務規劃對銀行業務發展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1. 莊介博(2003),定期定額投資與資產配置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12. 陳建中(2002),顧客滿意、信任與承諾影響因素之探討-以銀行個人理財部門為例,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陳建達(2004),台灣地區銀行財富管理業務實施之探討分析,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14. 陳宣全(2003),我國新金融商品發展暨行銷之探討,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15. 黃建森(2001),金融風險管理,台北:華泰書局。
16. 黃建森、吳永猛(1997),投資理財,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17. 黃建森、張捷昌(1995),金融管理,台北:華泰書局。
18. 黃見義(2005),財富管理顧客忠誠度之探討-以中國商銀財富管理部門為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9. 黃崇緯(2005),台灣地區商業銀行理財業務之研究,銘傳大學經濟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 黃昱程(2005),期貨與選擇權-衍生性金融商品入門經典,台北:華泰書局。
21.黃薇靜(2003),生涯規劃各階段對退休理財之研究,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2. 曾志堯(2006),做個頂尖的理財專員,台北:我識出版社。
23. 楊昌隆(2003),理財規劃服務模式之研究,東華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4. 楊國益(2004),金融理財工具偏好之研究-以北高兩市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5. 楊琇惠(2004),銀行業財富管理業務趨勢之研究,中興大學高階經理人碩士論文。26. 蔡宏明譯,李奧.高富原著(2005),花旗銀行個人財富管理手冊,台北:梅霖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7. 蔡駿賢(2002),金融控股公司之投資理財服務之研究,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8. 鄭明祈(2006),財富管理7講,台北:理財家文化。
29. 簡美玲(2004),金融業關係行銷之研究-以財富管理為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30. 謝欣樺(2004),銀行經營個人理財業務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金融營運研究所碩士論文。31. 謝劍平(2004),當代金融市場,台北:智勝出版社。
32. 謝堂平(2004),銀行財富管理經營策略個案研究,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金融營運系碩士論文。
33. 台灣金融研訓院編輯委員會(2005),台灣金融發展史話,台北:台北金融研訓院。
34. 台灣金融研訓院編輯委員會(2005),全方位理財規劃,台北:台北金融研訓院。
35. 台灣金融研訓院編輯委員會(2003),理財規劃實務,台北:台北金融研訓院。
36. 台灣金融研訓院編輯委員會(2003),理財工具及其應用,台北:台北金融研訓院。
37. 台灣金融研訓院編輯委員會(2005),基礎理財規劃,台北:台北金融研訓院。
38. 大前研一(2006),M型社會-中產階級消失的危機與商機,台北:商周出版社。
二、英文部分
1. Bernstein,Phyllis,Linda Lach, and Jim H. Ainsworth(2000).Financial Planning for CPAs, John Wiley & Sons, Inc.
2. Dodds, W. B., Monroe, K. B. & Grewal, D.(1991), Effects of Price, Brand, and Store Information on Buyers Product Evalua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Vol. 28, No. 3, pp. 307-319.
3. Foxall, G. R. & Pallister, J. G(1998), Measuring Purchase Decision Involvement for Financial Services: Comparison of The Zaichkowsky and Mittal Scal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ank Marketing, Vol. 16, No. 5, pp. 180-194.
4. Frank J.Fabozzi(2000),Bond Markets,Analysis and Strategies,Prentic Hall Internatuon,inc.
5. Frank K.Reilly,Edgar A.Norton(1998),Investments,The Dryden Press.
6. Gerald M.Meier(1998),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Of Business,Oxford University Press,Inc.
7. John Calverley(2003),The investor,s guide to economic undamentals,John Wiley sons,LTD.
8. Kotler,P.(2003),Marketing Management, 11th Ed., Prentice Hall Inc., Upper Saddle River, NJ.
9. Mason, K. & Bequette, J.(1998), Product Experience and Consumer Product Attribute Inference Accuracy,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Vol.15, No.4,pp.343-357.
10. Meir Statman(1999), Foreign Stocks in Behavioral Portfolios,Association for Investment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11. Moehlman, M. (2004), What is wealth management?. Dental Economics, Vol.94, No. 10, pp. 183-141.
12. Sarpe,W.F.(1996),Mutual Fund Performance,Journal of Business,Vol.39,pp.119~138.
13. Swan, J. E. and Nolan, J. J. (1985), Gaining customer trust: A conceptual guide for the salesperson, Journal of Personal Selling & sales Management, Vol. 5,No. 2, pp. 39-48.
14. Therese A Joiner & Lynne Leveson & Kim Langfield Smith(2002),Technical Language,Advice Understandability,and Perceptions of Expertise and Trustworthiness:The Case of the Financial Planner.Australian,July 15-16 pp.37.
15. Webb & Hawk,(1988), Personal Financial Planning: A Survey,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 Professionals, May;pp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