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0.143.3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0 16:3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資涵
研究生(外文):Tzu-Han Huang
論文名稱:探討滑鼠包裝型態與吸引消費者注意之關連
論文名稱(外文):Exploring consumer attention of different mouse package design style
指導教授:高凱寧高凱寧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作者未提供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銘傳大學
系所名稱: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綜合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7
中文關鍵詞:包裝產品包裝型態消費者注意注意力
外文關鍵詞:AttentionCustomer AttentionProduct Package StylePackag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47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4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對產品而言,包裝設計如同它的衣服,不但能提供安全防護,也能將它的特色展現,藉以吸引消費者注意。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包裝型態與消費者注意之關聯,探討何種滑鼠產品的包裝型態較能吸引消費者注意。本研究先以文獻探討方式了解包裝與消費者注意的相關理論,再與資深設計師共同討論與分類現有滑鼠產品之包裝型態,並挑選代表盒型製成3D包裝型態受測體,最後進行消費者注意之問卷資料收集,結果將提供包裝設計師於設計新彩盒包裝、制定設計與行銷策略時之參考。本研究結論及建議如下:
一、實測結果顯示無論族群,對滑鼠產品的包裝著重「產品包裝是否能試握」的比例明顯較高,達47%,其次為「包裝設計」17%。
二、消費者需要可試握的滑鼠產品包裝型態,但卻不自主的被吸引人的包裝型態所吸引。
三、無論通路為何,最好都設置滑鼠展示檯,讓消費者可試握親身體驗,以降低消費者疑慮。
四、消費者對滑鼠產品是功能導向的選擇,將握感與設計相結合,能更符合消費者所需。
五、在保護產品的安全原則下,設計師於設計包裝時盡可能的提高產品可見度,讓消費者眼見為憑,既能取信消費者又能吸引消費者注意。
六、「產品可見度高」、「包裝方式特別」、「尺寸特殊」,是吸引消費者注意的重要因素,包裝設計師於設計新彩盒包裝時可多加著墨。
To the product, the package design is the dressing, which is to provide protection, also to attract consumer attention. This thesis i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ouse package design on product attention, to explore which mouse package designs would attract more consumer attention. Using documentation studying as the foundation in terms of theoretical basis, this thesis further involved discussions with senior designers for cataloguing contemporary mouse package designs, then selecting representable package designs for 3D graphics as the subject for questionnaire, and finally, collecting questionnaires for customer attention. The conclusion can be provided to the designer as the reference for future package projects, design formulation and marketing strategy.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of this thesis are as the followings,
1.Actual tests show very high portion, regardless of category, of the customer(47%) consider if he/she can‘feel the ergonomics’ on the package is a very important feature. Secondly is package design, up to 17%.
2.The customer needs the packaging providing ‘feel the ergonomics’ feature, yet he/she would be attracted by superior package designs.
3.It is highly suggested that, regardless of channel, a demo table can be provided so that the customer can try in person, to diminish doubts.
4.To the customer, the mouse is a function-oriented product. It is vital to combine ergonomics and package design to meet customer’s requirement.
5.Having the product protected as the principle, it is highly suggested that the designer should highlight product visibility, so that the customer can be attracted and convinced.
6.Product visibility, particular package design and particular size are crucial elements to attract customer atten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esigner may pay heed to those.
誌謝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 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四節 研究步驟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產品包裝 7
一、包裝相關定義 7
二、包裝型態與分類 11
三、包裝設計與行銷 13
四、包裝設計與品牌 16
五、包裝設計與消費者 18
第二節 注意 20
ㄧ、訊息處理─注意 20
二、注意力與格式塔心理學 25
三、消費者注意 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2
第一節 滑鼠包裝型態 32
一、滑鼠包裝型態定義 32
二、滑鼠樣本發展 34
三、包裝型態3D受測體圖像製作 37
第二節 問卷製作及實驗過程 41
一、問卷內容設計: 41
二、受測滑鼠樣本PowerPoint檔及受測過程: 4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3
第一節 問卷之歸納分析 43
一、問卷樣本結構分析 43
(一) 受測者之性別 43
第二節 消費者行為與其他變項之分析 54
一、「著重包裝是否能試握」的受測者與
包裝型態選擇實驗結果之分析 54
二、由以上問卷分析結果可得知受測者對
滑鼠包裝是否可試握相當的重視,因此
排除無法試握的滑鼠包裝型態,
由實驗結果可得知: 56
三、若不論是否可試握,則較吸引消費者注意
之包裝型態分析如下: 5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59
一、受測者背景資料分析結論 59
二、受測者包裝型態施測結果分析結論 60
第二節 研究建議 63
參考文獻 64
中文文獻 64
外文文獻 67
附錄 68
附錄ㄧ 本研究之正式問卷 69
附錄二 本研究之實測PowerPoint檔 72
附錄三 專家訪談之歸納分析 79
中文文獻
方世榮(譯)(2003)。Kotler, P. 著。行銷管理學。台北:臺灣東華書局。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包裝詞彙。中國國家標準CNS。類號Z5053。
加拿大包裝協會(1975)。包裝技術大全第一輯包裝計劃。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及包裝中心。
朱陳春田(1996)。包裝設計(第一版第二刷)。台北縣中和市:新形象出版。
李硯祖(2002)。視覺傳達設計欣賞。台北市:五南圖書。
李紹廷(譯)(2004)。Zyman, S. 著。幹嘛打廣告 : 瑟吉歐.柴曼的行銷策略大預言。
台北市:商周出版。
李素卿(譯)(2003)。Eysenck, M. W., Keane, M. T.著。認知心理學(初版)。
臺北市 : 五南。
呂清夫(1984)。造形原理。台北:雄獅圖書。
吳俊彥(2003)。消費者行為(初版二刷)。台北縣五股鄉:高立圖書。
耿筠(2001)。行銷管理:理論與架構。台北市:華泰文化。
高登第(譯)(2001)。Aaker, D. A. 著。品牌管理。台北市:天下遠見。
徐達光(2003)。消費者心理學。台北:臺灣東華書局。
許杏蓉(2003)。現代商業包裝學:理論、觀念、實務。台北:視傳文化。
陳柏蒼(譯)(2005)。M. Moser 著。品牌地圖。台北:經典傳訊文化。
陳智凱(譯)(2003)。Arnould, E., Price, L. & Zinkhan, G.著。消費者行為。
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國際。
程兮(1992)。商品包裝暢銷法。台北市:國家出版社。
黃志文(1995)。行銷管理。台北市:華泰文化。
黃俊堯(譯)(2004)。Wells, W. D., Burnett, J. & Moriarty, S. E. 著。廣告原理與實務。台北縣:普林斯頓國際。
黃君慧(譯)(2001)。Mowen, J. C., Minor, M.著。消費者行為概論。
台北市:華泰文化。
張佳琪(20051222)。農產品改善品牌包裝 外銷量高出五倍。中廣新聞網。
張建成(2001)。使用者對產品造形意象認知的影響因素研究。
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新竹。
游恆山(譯)(2004)。Gerrig, D., Zimbardo, P.著。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游恆山(譯)(1989)。銀巴杜(P.G.Zimbardo)著。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
葉素玲(1999)。視覺與認知第十二章視覺空間注意力。台北市:遠流出版。
葉郁菁(2001)。心理學。高雄市:麗文文化。
葉重新(2004)。心理學(修正二版)。台北縣蘆洲市:空大。
廖志忠(譯)(1996)。金子修也 著。包裝設計-夜晚和地球都是包裝。台北市:博遠。
榮泰生(1999)。消費者行為。台北市:五南。
鄧成連 (1987) 。商品包裝設計。台北市:新形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鄭昭明(2004)。認知心理學:理論與實踐。台北縣新店市:桂冠圖書。
鄭麗玉(1993)。認知心理學:理論與應用(初版)。台北市:五南。
黎煒(譯)(2000)。Koffka, K.著。格式塔心理學原理。臺北市:昭明出版。
蔡子瑋(譯)(2002)。McKim, R. H.著。視覺思考的經驗(第二版)。
台北市:六合出版社。
賴其勛(譯)(2000)。Peter, J. P., Olson, J. C.著。消費者行為。
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國際。
龍冬陽(1983)。商業包裝設計(再版)。台北市:檸檬黃文化。
龍冬陽(1994)。商業包裝設計商業包裝設計 = Commercial package design
(再版)。台北市:檸檬黃文化事業公司。
戴國良(2004)。行銷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
鍾聖校(1992)。認知心理學。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謝廷豪(譯)(2003)。Wells, W. D., Prensky, D.著。消費者行為。
台北:西書出版社。
蘇志豪(2003)。產品形態與使用者偏好之關係研究。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班論文:雲林。
王成、龍潛(譯)(2004)。LsSalle, D. & Briton, T. A. 著。無價行銷。
台北:經典傳訊。
李玉琇、蔣文祁(譯)(2005)。Sternberg, R. J.著。認知心理學。
台北市:新加坡商湯姆生亞洲私人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林東海、張麗琦(1994)。包裝設計。台北縣永和市:新形象。
郭慧琳、林延德(譯)(2004)。G. Calver著。包裝設計。台北:視傳文化。
葉金燦、林瓊菱(2005)。設計行銷。台北:魏文京開發出版。
鄭日昌、周軍(譯)(2003)。Roookes, P., Willson, J.著。知覺-理論、發展與組織。
台北市:五南圖書。
彭聃齡、張必隱(1999)。認知心理學(第一版)。台北市:台灣東華。
吳靜芳、劉典嚴、謝惠娟(譯)(2003)。MacInnis, H.著。消費者行為。
台北縣五股鄉:普林斯頓國際。
姜定宇、虞邦祥、陳至芸(譯)(2004)。Foxall, G., Goldsmith, R. & Brown, S.著。
消費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


外文文獻
Broadbent, D. E. (1958). Perception and Communication. London: Pergamon Press.
Buzzell, D. (1964). ”Predicting Short Term Changes in Market Share as a
Function of Addvertising Strategy,”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August
Deutsch, J. A. & Deutsch, D. (1963). Attention: some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Psychological Review, 70, 80-90
Faulkner, R. (1969). ”Ziegfeld:Art Today”,New York, London
Harrell, G. (1986). Consumer Behavior.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Howard, J. A. (1983). Marketing theory of the firm. journal of Marketing, 47,
90-100.
William, J. (1890). 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New York: Henry Holt
Koffka, K. (1935). Principles of Gestalt psychology.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Kubovy, M., Cohen, D. j., & Hollier, J. (1999). Feature intergration that
routinely occurs without focal attention, Psychonomic Bulletin Review, 6,
183-203
Lauterborn, R. (1990). “New Marketing Litany:4P’s Passe; C-Words Take Over,”
Advertising Age,October1.
Norman, D. A. (1968). Toward a theory of memory and atten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75, 522~536
Solso, R. L. (1988). Cognitive psychology (2 nd ed.). Boston: Allyn & Bacon.
Starch, D. (1966). Measuring advertising readership and results, New York:
McGraw-Hill.
Treisman, A. M. (1960). Contextual cues in selective listening,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12,242-248
Treisman, A. (1988). Features and objects: The fourteen Bartlett memorial
lecture.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40A(2), 201-23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