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95.16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2 11:3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怡君
研究生(外文):Chen Yi-Chun
論文名稱:建構政府部門之人力資本計分卡
指導教授:孫本初孫本初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行政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0
中文關鍵詞:人力資本人力資本計分卡平衡計分卡人力資本衡量制度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35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現行平衡計分卡之建立於公私部門充斥,但是針對人力資源領域往往著墨較少,而人力資源是發展組織效能及組織潛能之最佳利器,故一個良好的人力資源績效衡量工具發展確有迫切之需要。
平衡計分卡與策略地圖是由哈佛商學院教授柯普朗(Robert Kaplan)與實務界的管理顧問諾頓(David Norton)共同發展出來的一套管理工具,其設計原意係為了提供績效衡量問題的解決方案。本研究主要仍以Kaplan & Norton (1992) 所提出之平衡計分概念出發,爰引Brian et al.三人所建構之人力資本計分卡,以及Huselid et al.三人所建構之員工計分卡模式,並參考美國和我國現行人力資本衡量措施,除了建立一套專屬公部門人力資本領域之平衡計分卡,以追求更正確的績效成果。
最後,因應公部門特殊需求,本研究企圖提出一套適合政府機關特殊需要之人力資本衡量措施,因應現行政府機關特性,建置屬於政府機關屬性之人力資本計分卡發展模式,以職能規劃、人員遴用與甄補、員額規劃與配置、績效管理、人員給與支持以及組織學習等六大構面,建議從策略、執行與結果三大階段衡量政府機關行動,並透過建立各項評估量表和修正方案,使政府部門得以結合組織成員、策略與績效目標的前提下,透過各式量表之建立,使政府機關評估績效時,提供更全面且前瞻的思考,並將整體政府競爭力更臻於至善。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限制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流程
第貳章 文獻檢閱
第一節 績效管理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第二節 人力資本觀點的緣起與概念
第三節 平衡計分卡之內容
第四節 人力資本結合計分卡概念之相關介紹
第參章 美國聯邦政府與我國人力資本相關策略推動機制
第一節 美國聯邦政府人力資本概念運用之緣起
第二節 美國聯邦政府推動人力資本之權責機關
第三節 美國聯邦政府推動人力資本之相關法案及措施
第四節 美國聯邦政府人力資本改革架構
第五節 我國政府機關人力資本衡量制度
第肆章 我國現行行政機關人力資本計分卡之研議
第一節 比較我國與美國推行人力資本制度之特色
第二節 以深度訪談法探討我國人力資本計分卡之建構
第三節 我國政府部門人力資本計分卡衡量架構之設計
第四節 我國政府部門人力資本計分卡衡量架構之運用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人事月刊編輯部,2006,《創新人力資源管理,厚植公務人力資本—張局長俊彥任職週年政績回顧》,人事月刊第245期,頁2-11。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3,《行政院暨地方各級行政機關九十三年實施績效獎金計畫作業手冊》,臺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4,《公務人力資本衡量方法運用說明》,未出版。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5,《行政院人事行政局推動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說明資料》,未出版。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2,《行政機關評估制度檢討與展望研討會會議資料》,未出版。
朱道凱譯,Robert S. Kaplan & David P. Norton著,1999,《平衡計分卡—資訊時代的策略管理工具》,臺北:臉譜出版社
朱楠賢,2000,《型塑行政機關為學習型組織之困境與對策》,人事月刊,173期,頁6-25。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朱楠賢,2001,《行政機關推動績效獎金制度應有的觀念及作法》,人事月刊,195期,頁24-26。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朱楠賢,2002,《活化公務人力資源,型塑高績效人事團隊》,人事月刊,第35卷第3期205期,頁29-33。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朱楠賢,2005.3,《新治理模式下的政府組織設計》,游於藝: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報導,第三版管理天地,頁3。
江岷欽,1995,《組織分析》,臺北:五南出版社
林文燦,2002,《行政機關推動績效獎金制度的策略與作法》,人事月刊,204期,頁6-27,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林文燦,2003.5,《落實績效獎金及績效管理制度的參考作法—建立一套兼具效度及公信力的績效評核機制》,人事月刊,第36卷第5期213期,頁15-33。
林文燦,2003.10,《落實績效獎金及績效管理制度的參考作法》,研考雙月刊,27卷5期,頁92-101。
林文燦,2005.4,《建構策略行動導向的績效管理模型—政府部門推動績效獎金暨績效管理制度的參考作法》,空大行政學報,第15期,頁71-100。
林禮模,2004,《行政機關策略性績效管理之研究—以經濟部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
林瓊瀛,2004,《平衡計分卡- 全方位績效評估》,經濟日報,5月28日
周威廷,2005.3,《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概念對人事管理策略的影響》,人事月刊,第40卷第3期,頁6-15。
周威廷,2006,《公務人力資本的理論與策略:以美國聯邦政府人力資本策略管理為例》,機關內部研究。
周威廷,2007.1,《美國聯邦政府人力資本策略管理推動作法及其啟示》,人事月刊,第44卷第1期,頁12-24。
吳芝儀、李鳳儒譯,Michael Quinn Patton著(1999),《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吳定,2003,《公共政策辭典》,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吳進財,2004,《從公務人力資源的觀點論行政機關績效管理制度之強化—以考績及待遇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瓊恩等三人,2001,《公共管理》,臺北:智勝出版社。
高子梅、何霖譯,Robert S. Kaplan & David P. Norton著(2006),《策略校準—應用平衡計分卡創造組織最佳綜效》,臺北:臉譜出版社。
柯承恩,2002,《平衡計分卡之理論與運用》http://www.rdec.gov.tw/public/Attachment/512017385671.pdf
孫本初,1997,《課責與績效管理》,人事月刊(第29卷第3期),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孫本初,2000,《行政機關考成指標之研究》,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孫本初,2003.12,《從績效評估理論的觀點來探討檔案管理》,檔案季刊,頁11-21。
孫本初,2004.7,《從人力資源發展觀點論高階文官培訓制度之設計原則》,考銓季刊第39期,頁36-46。
孫本初,2005.7,《績效衡量與評估的操作概念—以美國績效與成果法為例》,考銓季刊第43期,頁39-53。
孫本初,2005,《公共管理》,臺北:智勝出版社。
孫本初,2006,《論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及其在政府機關之應用-以美國IRS為例》,人事月刊,第245期,38-46。
孫至蕙,《人力資本計分卡--人力資源的終極武器》,海軍軍官,2002.05 頁72-75。
許士軍,2000,《績效評估一書導讀走向創新時代的組織績效評估》,哈佛商業評論精選,天下文化。
莊奕琦、李鈞元,2001,《如何衡量人力資本:以臺灣為例》,第二屆全國實證經濟學論文研討會論文集,頁45-60。
張文菁,2000,《企業特性、人力資本、產業環境與組織績效之相關性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程本清,1998,《從激勵理論探討我國公務人員之陞遷制度》,人事月刊第158 期,頁44-48。
曾介宏,2003,《他山之石:從美國聯邦政府因應知識經濟之人力資源發展策略析論我國公務人力資源發展策略》,考銓季刊,第36期,10月,頁76-97。
遠擎.策略績效事業部譯,Robert S. Kaplan & David P. Norton著,2002,《策略核心組織—以平衡計分卡有效執行企業策略》,臺北:臉譜出版社
劉順仁,《平衡計分卡最新發展及其在公共部門應用的省思》,主計月刊,2004.06 頁12-23。
蔡良文,2006,《人事行政學—論現行考銓制度》。臺北:五南出版社
陳正平譯,Robert S. Kaplan & David P. Norton著(2005),《策略地圖—串連組織策略從形成到徹底實施的動態管理工具》,臺北:臉譜出版社
陳月春、劉靜如,2005,《公務部門人力資本衡量制度之運用》,人事月刊,第40卷第3 期,頁55-62。
陳玉玲,1998,《組織內人力資本的蓄積—智慧資本管理之觀點》。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依蘋、鄭惠之,2004, 《績效管理的迷思》,經濟日報 6月21日
陳明豐,2003,《平衡計分卡於一般行政機關及非營利基金之運用—中央健保局及台大醫院》,與台大醫院研討會之資料。
陳新怡,1999,《運用「平衡計分卡」,提昇政府績效管理之研究》。
http://ca2.cpa.gov.tw/oldweb/research94/a-fpdf/f1.pdf
蕭筱筠,2003,《以人格特質為甄選依據—題目有效性之分析》,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www.ncu.edu.tw/~hr/new/conference/8th/pdf/04-2.pdf。
羅煜翔,2003,《以平衡計分卡推動公部門組織策略性績效衡量制度之探討—以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會計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
羅開瑄,2003,《公共政策觀點的新績效管理制度—以台北市公管中心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會計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

二、英文部分

Abramson, M. A., J. D. Bureal and J. M. Kamensky. 2003. Four Trends Transforming Government. D.C.:IBM Center for The Business of Government.
Carolyn J. Heinrich, Laurence E. Lynn,JR. 2000. ”Governance and Performance:New Perspectives.” Georgetown University ,Washington D.C.
Center innovation in public service. 2006. ”A Strategic frame of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 in the federal government.”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ration.
CHCOC. 2005. CHCOC Homepage. http://www.chcoc.gov/
Chenug,A.B.L. 1996. “Performance pledges: Power to the consumer or a quagmire in public service legitim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19(2), p233-259.
Chmielewski, T. L. and J. J. Phillips, 2002, Measuring Return-on-Investment in Government:Issue and Procedures.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Vol.31, p225-237.
Davenport, T. O. 1999.”Human Capital: What is it and why people invest it.”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David Norton. 2001. Balanced Scorecard. Insight, experience & ideas for strategy-focused organizations. Managing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apital.3(5) September-October.
Dzinkowski, R. 2000. The value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 21(4): 3-4.
GAO. 2000. Human Capital:Managing Human Capital in th 21st Century. D. C.: GAO.
GAO. 2004b. Human Capital:Selected Agencies’ Use Alternative Service Delivery Options of Human Capital Activities . D. C.: GAO.
GAO. 2005. Human Capital Strategic Plane . D. C.: GAO.
Grossman, R. J. 2000. Measuring up: Appropriate metrics help HR prove its worth. HR Magazine. 45(1):28-35.
Hagood. Wesley O., Friedman, Lee. 2002. 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Measure the Performance of your HR Information System.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31(4): p543-557.
Huselid, M.A., Jackson, S. E. & Schuler, R.S.1997. Technical and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as Determinants of Firm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0(1): p171-188.
James E. Swiss. 2005.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Incentives in Results-Based Management.”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Jeannette Taylor. 2006.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Australian and Hong Kong Government Departments. Public Performance & Management Review, 29(3): p334-357.
Jeffrey L. Russell. 2004. ”Building and Using the HR Scorecard / Dashboard. “Russell Consulting Inc.
Joan E. Pynes. 2004. The Implementation of Workforce and Sucession Planning in the Public Sector.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 33(4): p389-404.
Kaplan, David P. Norton. 1996. ”Strategy Maps—Converting intangible Assets into tangible outcome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Boston, Massachusetts.
Kalfeng Yang & Marc Holzer,2006. The Performance-Trust Link: Implications fo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p114-126.
Kettl Donald. 1996. A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Accountability i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54(2).
Kettl Donald. 2001. Putti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o Work in the Federal Government. La Follette Policy Report, 12(1):8-10.
Knight,D.J. 1999. Performance measures for increas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Strategy & Leadership, 27(I2),22-27.
Lynn, Bernadette E. 2000. Intellectual capital: Unearthing hidden value by managing intellectual assets. Ivey Business Journal, 64(3), p48-52.
Mark A. Huselid, Brian E.Becker, and Richard W. Beatty. 2005.”The Workforce Scorecard—Managing Human Capital to Execute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Nathanson, P. 2005. Putting “Strategic” in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 The Public Manager(Fall),p.42-56.
Niven, Paul R. 2002. ” Balanced Scorecard step by step: Maximizing performance and Maintaining result.” New York: Wiley.
OMB. 2005. President Management Agenda . http://www.whitehouse.gov/results/agenda/scorecard.html
OPM. 2004a. Human Capital Progress:Letter From the Director. http://www.opm.gov/About_OPM/
OPM. 2004b. What Do Federal Employees Says? D.C: OPM
OPM. 2005a. Human Capital Assessment and Accountability Framework.. http://www.opm.gov/hcaaf_resource_center/
OPM. 2005b.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Human Capital First Quarter FY2005 Update. http://www.fhcs2005.opm.gov/About.htm
OPM. 2005c. Human Capital Assessment and Accountability Framework-Current Federal Culture. http://www.opm.gov/hcaaf_resource_center/1-1.asp
OPM. 2005d.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Human Capital. http://www.opm.gov/Strategic_Management_of_Human_capital/
OPM. 2005e. HCAAF Practitioner’s Guide, D.C.:OPM
OPM. 2006. Executive Branch Management Scorecard, D.C.:OPM
Paul R. Niven. 2003. “Balanced Scorecard Step-by-Step for Government and Nonprofit Agencie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Boston, Massachusetts.
Robert S. Kaplan, David P. Norton. 2006. ”Alignment: 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Create Corporate Synergie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Boston, Massachusetts.
Robert S. Portes, A. P. Landolt. 1996. “The Downside of Social Capital”. The American Prospect.
Romer P. M. 1986.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 94:5 , p.1002-1039.
Turner,M. 2002. Choosing items from the menu:New Public management in Southeast As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25(12), p1493-1512.
Van Buren, Mark E. 1999. A yard Stick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53:71-7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周威廷,2005.3,《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概念對人事管理策略的影響》,人事月刊,第40卷第3期,頁6-15。
2. 朱楠賢,2005.3,《新治理模式下的政府組織設計》,游於藝: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報導,第三版管理天地,頁3。
3. 林文燦,2005.4,《建構策略行動導向的績效管理模型—政府部門推動績效獎金暨績效管理制度的參考作法》,空大行政學報,第15期,頁71-100。
4. 林文燦,2003.10,《落實績效獎金及績效管理制度的參考作法》,研考雙月刊,27卷5期,頁92-101。
5. 林文燦,2003.5,《落實績效獎金及績效管理制度的參考作法—建立一套兼具效度及公信力的績效評核機制》,人事月刊,第36卷第5期213期,頁15-33。
6. 林文燦,2002,《行政機關推動績效獎金制度的策略與作法》,人事月刊,204期,頁6-27,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7. 周威廷,2007.1,《美國聯邦政府人力資本策略管理推動作法及其啟示》,人事月刊,第44卷第1期,頁12-24。
8. 朱楠賢,2002,《活化公務人力資源,型塑高績效人事團隊》,人事月刊,第35卷第3期205期,頁29-33。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9. 朱楠賢,2001,《行政機關推動績效獎金制度應有的觀念及作法》,人事月刊,195期,頁24-26。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10. 朱楠賢,2000,《型塑行政機關為學習型組織之困境與對策》,人事月刊,173期,頁6-25。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11. 孫本初,1997,《課責與績效管理》,人事月刊(第29卷第3期),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12. 孫本初,2003.12,《從績效評估理論的觀點來探討檔案管理》,檔案季刊,頁11-21。
13. 孫本初,2004.7,《從人力資源發展觀點論高階文官培訓制度之設計原則》,考銓季刊第39期,頁36-46。
14. 孫本初,2005.7,《績效衡量與評估的操作概念—以美國績效與成果法為例》,考銓季刊第43期,頁39-53。
15. 孫本初,2006,《論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及其在政府機關之應用-以美國IRS為例》,人事月刊,第245期,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