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Bird, Richard M., Robert D. Ebel and Christine I. Wallich主編,中央編譯出版社譯,社會主義國家的分權化(北京:譯者,2001)。
Buchanan, James M. and Richard A. Musgrave著,類承曜譯,中共財政與公共選擇:兩種截然不同的國家觀(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
Rosen, Harvey S.著,李秉正譯,Public Finance,第七版 (臺北:雙葉書廊,2005)。
Wong, Christine P. W. and Deepak Bhattasali著,吳素萍、王桂娟譯,中國:國家發展與地方財政(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丁四保、孫淼,「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困境與中央政府的作為」,地域研究與開發(鄭州),第25卷第5期(2006年10月),頁1~5。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03年中國財政發展報告(上海:作者,2003)。
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香港城市大學公共管理及社會政策比較研究中心編,中國公共政策分析2002年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王玉華、李世光,「中央與地方政府財政分權研究」,山東財政學院學報(濟南),2006年第6期(2006年11月),頁19~25。
王佐云,「政府間財政轉移支付:政策功能和適度性問題」,上海財經大學學報(上海),第4卷第6期(2002年12月),頁12~16。
王軍,中國轉型期公共財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王紹光、胡鞍綱,中國:不平衡發展的政治經濟學(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9)。
王紹光、胡鞍鋼、丁元竹,「經濟繁榮背後的社會不穩定」,戰略與管理(北京),2002年第3期 (2002年3月),頁26~33。
王紹光,「中國財政轉移支付的政治邏輯」,戰略與管理(北京),2002年第3期(2002年5月),頁47~54。
王紹光,「為了國家的統一:中國財政移轉支付的政治邏輯」,胡鞍鋼主編,國家制度建設(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頁253~274。
王紹光,「順應民心的變化:從財政資金流向看中國政府政策調整」,戰略與管理(北京),2004年第6期(2004年6月),頁51~60。
王紹光,「中國地方政府財政風險研究:『逆向預算軟約束』理論的視角」,學術研究(廣州),2005年第11期(2005年11月),頁77~84。
王雍軍、張擁軍着,政府施政與預算改革(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王鼎銘,「政治與經濟間的交錯:政治景氣循環理論的發展評析」,公共行政學報,第二十期(民95年9月),頁161~172。
何恆遠、周立群,「國家戰略、地方政府競爭與內生性區域差異化─中國經濟轉型區域路徑分岔的一個分析框架」,改革(重慶),2005年第3期(2005年5月),頁17~23。
何盛明編,中國財政改革20年(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李力,「對區域分配中的中央與地方關係問題探討」,稅務與經濟(長春),1998年第3期(1998年5月),頁52~55。
周文、任麗彬,「區域競爭與資源配置」,經濟問題探索(昆明),2006年第6期(2006年6月),頁24~27。
周雪光,「『逆向軟預算約束』:一個政府行為的組織分析」,中國社會科學(北京),2005年第2期(2005年3月),頁132~143。
林尚立,「從中共十七大前瞻中國大陸的政治體制改革」,東亞研究,第38卷第1期(2007年1月),頁191~210。林昱君,「中國區域經濟的發展與演變」,經濟前瞻,第108期(2006年11月),頁51~55。
胡家勇,一隻靈巧的手:論政府轉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胡鞍鋼,「分稅制:評價與建議」,稅務研究(北京),1997年第2期(1997年2月),頁3~9。
胡鞍鋼,「社會與發展:中國社會發展地區差距報告」,開發研究(蘭州),2003年第2期(2003年3月),頁3~11。
孫立平,「我們在開始面對一個斷裂的社會?」,戰略與管理(北京),2002年第2期(2002年4月),頁9~15。
孫立平,「機制與邏輯:關於中國社會穩定的研究」,裴敏新主編,中南海的選擇(新加坡:八方文化,2004),頁191~255。
徐康寧、韓劍,「中國區域經濟的『資源詛咒』效應:地區差距的另一種解釋」,經濟學家(成都),2005年第6期(2005年11月),96~102。
耿曙,「東西不平等的起源:國家、市場、區域開發」,中國大陸研究,第45卷第3期(2002年5月),頁27~57。耿曙,「中國大陸的區域經濟動態:問題意識與研究成果的回顧」,中國大陸研究,第46卷第4期 (2003年7、8月),頁55~102。耿曙、涂秀玲,「區域開發的政治邏輯」,發表於「中共政權變遷:菁英、體制與政策」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94年11月19日)。
馬駿,「中央向地方的財政轉移支付─一個均等化公式和模擬結果」,經濟研究(北京),1997年第3期(1997年3月),頁11~20。
馬駿,中國公共預算改革:理性化與民主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
高長,「大陸職工『下崗』難題」,經濟前瞻,總第70期(2000年7月),頁76~80。高長,「中國總體經濟情勢」,經濟前瞻,總第79期(2002年1月),頁40~50。
高培永、溫來成,市場化進程中的中國財政運行機制(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張志超、雷曉康,中國轉型經濟時期的公共政策(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
張慕葏、程建國,中國地帶差距與中西部開發(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郭玉清,「促進長期經濟增長的財政政策選擇」,山東財政學院學報(青島),2005年第4期(2005年8月),頁37~41。
陳德昇,「中共『十五』時期擴張性財政政策與經濟成長」,經濟前瞻,第76期(2001年7月),頁30~34。陶儀芬,「從西部大開發之基礎建設看國家能力的延伸與建設」,宋國城主編,21世紀中國卷一:西部大開發(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2),頁353~370。
陶儀芬,「政治權力交替與經濟機會主義:集體行動與改革時期中國『政治經濟景氣循環』」,問題與研究,第45卷第3期(2006年5月),頁77~102。章敬平,胡溫元年:中國的第二次轉型(臺北:捷幼,2004)。
傅彥凱,「民主政治下的經濟政策制定:政治景氣循環理論之分析」,中國行政評論,第11卷第3期(民91年6月),頁139~163。楊之剛等著,財政分權理論與基層公共財政改革(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楊之剛,「中國分稅財政體制:問題成因與建議改革」,財貿經濟(北京),2004年第10期(2004年10月),頁60~66。
楊友仁、王鴻楷,「不均等發展與中國政策分析:重慶直轄市的個案分析」,城市與設計學報,第十一/十二期(2000年3月),頁97~145。廖淑馨,「西部大開發中的民族問題」,宋國城主編,21世紀中國卷一:西部大開發(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2),頁373~391。
劉玉、劉毅,「區域政策的調控效應分析─以我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為例」,地理研究(北京),第22卷第2期(2003年3月),頁192~200。
盧洪友、朱四珍,「促進中部崛起的財政政策探討」,學習與實踐(武漢),2007年第2期(2007年2月),頁25~28。
魏候凱,中國地區發展:經濟增長、制度變遷與地區差異(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7)。
魏候凱,「中國西部大開發:新階段與新思路」,發展(蘭州),2005年第11期 (2005年11月),頁12~16。
魏候凱,「中國市場轉型中的區域經濟差距:社會影響與政策調整」,發表於「中國市場轉型與社會發展:變遷、挑戰與比較」研討會(臺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第四所,2006年4月29~30日)。
魏淑豔,「試論當代中國的決策模式轉換方向」,社會科學輯刊(瀋陽),2005年第3期(2005年5月),頁197~199。
類洪,「現代經濟增長理論與財政政策」,財政研究(北京),2006年第5期(2006年5月),頁2~7。
英文部分
Anderson, John E. Public Finance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2003).
Bunce, Valerie, “Leadership Succession and Policy Innovation in Soviet Republics,” Comparative Politics, Vol. 11, No. 4 (July 1979), pp. 379~401.
---, Do New Leaders Make a Difference?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9)
Caiden, Naomi, “Patterns of Budget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 38 (November/December, 1977), pp. 539~543.
Hsiao, Cheng, Analysis of Panel Data and Limited Dependent Variable Models: In Honors of G. S. Maddala (Cambridge &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 Analysis of Panel Data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2nd. ed.)
Musgrave, The Theory of Public Finance: A Study in Public Economy (New York: McGraw-Hill, 1959)
Tao, Yi-Feng, “The Evolution of ’Political Business Cycle’ in Post-Mao Era.” Issues & Studies, Vol. 42, No. 1 (March 2006), pp. 163~194.
----, “The Evolution of Central-Provincial in Post-Mao China, 1978-98: An Event History Analysis of Provincial Leader Turnover.” Issues & Studies, Vol. 37, No. 4 (July 2006), pp. 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