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7 09:5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憲政
研究生(外文):Chen ,Hsien-Cheng
論文名稱:電腦犯罪之法律適用與立法政策-保護法益之遞嬗
指導教授:許玉秀許玉秀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研究所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5
中文關鍵詞:電腦犯罪實體權保護程序保護虛擬寶物電腦詐欺資料處理程序安全一行為不正方法財產概念電磁紀錄無權入侵竊取虛擬寶物法益虛擬財產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3
  • 點閱點閱:93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文欲藉由竊取虛擬寶物行為之案例,來探討現行法有關電腦犯罪的規範,並期於釐清相關概念後,可以提供一個妥適的解決方案。因此首先於第二章擬對於電腦犯罪規範的發展進程為說明,透過美國、德國、日本等外國立法例的介紹,來瞭解不同時期對於電腦犯罪規範的立法思維與保護法益。進而藉此檢討我國相關的立法規定,特別是關於妨害電腦使用罪章的解釋。

在釐清目前電腦犯罪規範的立法思維與保護法益之後,接著要討論的是「竊取」虛擬寶物行為的刑法規範。由於虛擬寶物與實體財產具有本質上的不同,因此在第三章的一開始,首先是對於虛擬寶物在哲學上與經濟學上的意義加以說明,並就其在法律上的意義為闡釋。於瞭解虛擬寶物在刑法規範上的定位之後,始進一步討論「竊取」虛擬寶物行為的罪責。其中特別是關於電磁記錄竊盜罪(舊法)與刑法第三百五十九條無故取得電磁記錄罪的說明,藉由二者的比較,瞭解該等規範的意義與目的後,進而對於「竊取」虛擬寶物行為加以分析。

由於本文認為妨害電腦使用罪章之規範,乃在於保護資料處理程序的安全。故有關該章條文之適用,也必須是以此為前提。因此竊取虛擬寶物行為在概念上並非刑法第三百五十九條取得、刪除變更電磁紀錄罪的規範對象,只能轉向與電磁紀錄有關的其他實體權規範來評價。而竊取虛擬寶物行為在概念上屬於「利益」的取得,且就整體案例事實觀之,該行為亦與不正使用電腦行為相涉,因此以下便就電腦詐欺罪之刑法規範為討論標的,以期能獲一妥適的解決方案。

基於上述理由,本文第四章主要是對於電腦詐欺罪的相關規範為解釋說明。而關於案例事實中行為人所為之「無權」輸入帳號、密碼行為,是否屬於條文所稱的「不正方法」,必須透過電腦詐欺行為的分析,始能釐清。因此本章首先就電腦詐欺罪的規範目的為介紹。於釐清其與傳統詐欺罪的關係後,進而分析各該構成要件的解釋適用,特別是關於「不正方法」的解釋。由於我國有關電腦犯罪規範等規定,係參考日本立法例而來。又德國之立法較日本為先,其學說與實務案例的討論,亦較日本豐富。因此,在構成要件的解釋方面,本文擬先就該兩國之立法例與學說為介紹。藉由外國立法例與學說的說明,釐清各該(外國立法例)構成要件的適用關係。進而透過比較法的方式,探討我國關於電腦詐欺罪之構成要件應如何解釋適用。最後,再將本案之案例情形納入解釋討論。

第五章則依據上述研究結論,針對本文緒論所提之案例為分析。而此章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其一是關於行為數的認定,本文擬先就關於一行為的諸種定義為介紹,接著,分析各說之優劣,試圖由其中得到一個比較妥適的定義,並藉此檢驗本案案例。其二為對於犯罪事實的評價,特別是關於前述實務判決的歧異,希望可以透過構成要件的解釋,找出最妥適的論罪方案。並就刑法第二條有關法律變更規定之適用,做一說明。其三則是對於引起研究動機的案例,進行罪數的處理。
第一章 緒論…………………………………………………………001
第一節 研究題目之提出與說明……………………………………001
壹、研究動機…………………………………………………………001
一、網路遊戲犯罪現象………………………………………………001
二、網路遊戲犯罪的相關刑事判決…………………………………002
(一)案例事實………………………………………………………002
(二)判決摘要………………………………………………………003
(三)問題所在………………………………………………………006
貳、問題意識…………………………………………………………009
一、電腦犯罪規範的保護法益………………………………………009
二、虛擬財產的性質…………………………………………………010
三、偽造文書印文罪的論處…………………………………………010
四、電腦詐欺罪與傳統詐欺罪的關係………………………………010
五、不正方法的解釋…………………………………………………011
六、罪數行為數的認定………………………………………………011
第二節 論文結構與研究方法………………………………………012

第二章 電腦犯罪規範的發展進程…………………………………015
第一節 電腦犯罪規範………………………………………………016
壹、電腦犯罪的定義…………………………………………………016
貳、各國立法概況……………………………………………………018
一、美國………………………………………………………………018
(一)州法……………………………………………………………018
(二)聯邦法…………………………………………………………021
二、德國………………………………………………………………026
(一)第二百零二條a 資料不正取得罪……………………………027
(二)第二百六十三條a 電腦詐欺罪………………………………029
(三)第二百六十九條偽造變造重要資料罪………………………030
(四)第三百零三條a 資料變更罪…………………………………031
(五)第三百零三條b 電腦破壞罪…………………………………032
三、日本………………………………………………………………033
(一)與電磁紀錄相關之修訂(或新增)…………………………035
(二)第二百三十四條之二損壞電腦妨害業務罪…………………037
(三)第二百四十六條之二利用電腦詐欺罪………………………038
參、小結………………………………………………………………041
第二節 我國電腦犯罪規範的過去與現在…………………………042
壹、民國八十六年之修訂(增訂)…………………………………043
一、電磁紀錄的定義與相關規定……………………………………044
(一)電磁紀錄的定義………………………………………………044
(二)電磁紀錄的準文書化…………………………………………044
(三)電磁紀錄的準動產化…………………………………………045
二、妨害秘密罪………………………………………………………046
三、收費設備詐欺罪、自動付款設備詐欺罪、電腦詐欺罪………047
(一)收費設備詐欺罪………………………………………………047
(二)自動付款設備詐欺罪…………………………………………049
(三)電腦詐欺罪……………………………………………………051
貳、民國九十二年之修訂(增訂)…………………………………051
一、無故侵入電腦或相關設備罪……………………………………052
二、取得、刪除變更電磁紀錄罪……………………………………054
三、干擾電腦或相關設備罪…………………………………………055
四、製作專供犯本罪之罪之電腦程式………………………………057
第三節 資料處理程序安全…………………………………………057

第三章 虛擬寶物的保護……………………………………………061
第一節 虛擬寶物的意義……………………………………………062
第二節 虛擬寶物在刑法上的定位…………………………………066
壹、刑法上財產概念的爭論…………………………………………066
一、純法律的財產概念………………………………………………066
二、純經濟的財產概念………………………………………………067
三、法律、經濟的財產概念…………………………………………069
貳、本文的觀點………………………………………………………071
一、爭論的核心………………………………………………………071
二、較理想的財產概念………………………………………………073
三、虛擬寶物在刑法上的定位………………………………………074
第三節 「竊取」虛擬寶物行為的分析……………………………074

第四章 不正使用電腦得利…………………………………………077
第一節 電腦詐欺……………………………………………………077
壹、電腦詐欺之概念…………………………………………………077
貳、我國關於電腦詐欺罪之規範……………………………………083
第二節 不正方法……………………………………………………084
壹、外國立法例的介紹………………………………………………084
一、德國立法例………………………………………………………084
(一)法條規定………………………………………………………084
(二)客觀不法構成要件……………………………………………085
1、構成要件行為……………………………………………………085
(1)編制不正確的程式……………………………………………087
(2)使用不正確或不完整的資料…………………………………090
(3)無權使用資料…………………………………………………091
(4)其他無權影響資料處理過程的行為…………………………096
2、行為結果…………………………………………………………097
(1)影響資料處理程序的結果……………………………………097
(2)財產上損害……………………………………………………098
(三)主觀不法構成要件……………………………………………099
二、日本立法例………………………………………………………099
(一)法條規定………………………………………………………099
(二)客觀不法構成要件……………………………………………099
1、構成要件行為類型………………………………………………100
(1)於他人處理事務使用之電子計算機輸入虛偽資料
或不正指令,製作財產權得喪變更之不實電磁紀
錄…………………………………………………………………100
(2)將財產權得喪、變更之虛偽電磁紀錄供他人事務處理之用…108
2、行為結果-使自己或他人得財產上之不法利益…………………109
(三)主觀不法構成要件………………………………………………110
三、外國立法例與我國立法例之異同…………………………………111
(一)行為態樣…………………………………………………………111
(二)行為結果…………………………………………………………112
1、影響資料處理程序的結果…………………………………………112
2、財產的損害…………………………………………………………113
貳、我國不正方法的解釋………………………………………………114
一、條文文字的釐清……………………………………………………114
(一)「輸入」的意義…………………………………………………115
(二)「虛偽資料」的意義……………………………………………116
(三)「不正指令」的意義……………………………………………116
二、判斷標準……………………………………………………………117
第三節 無權輸入帳號密碼得利行為…………………………………119
壹、「無權」的判斷……………………………………………………119
貳、無權輸入帳號密碼得利行為的不法性……………………………119

第五章 案例解析………………………………………………………123
第一節 行為數…………………………………………………………123
壹、一行為的定義………………………………………………………123
一、自然意義的一行為…………………………………………………124
二、構成要件的一行為…………………………………………………126
(一)狹義構成要件的一行為…………………………………………126
(二)廣義構成要件的一行為…………………………………………127
貳、案例事實行為數之認定……………………………………………127
第二節 犯罪事實的評價………………………………………………128
壹、入侵網路遊戲伺服器之行為………………………………………128
一、現行法之規定………………………………………………………128
二、刑法第二條之適用…………………………………………………129
貳、無權輸入帳號密碼「移轉」虛擬寶物行為………………………130
一、現行法之規定………………………………………………………130
(一)無權「移轉」虛擬寶物行為……………………………………130
(二)無權輸入帳號密碼「移轉」虛擬寶物行為……………………130
二、刑法第二條之適用…………………………………………………133
參、小結…………………………………………………………………133
一、行為人之行為皆在刑法增訂之後…………………………………133
二、行為人之行為發生於刑法增訂之前,而於增訂後進行審判……134
第三節 罪數……………………………………………………………134
壹、行為人之行為皆在刑法增訂之後…………………………………134
貳、行為人之行為發生於刑法增訂之前,而於增訂後進行審判……135
第六章 結論……………………………………………………………137
壹、程序保護是目前電腦犯罪規範的發展趨勢………………………137
貳、虛擬寶物也是受刑法所保護的利益………………………………137
參、電腦詐欺罪是傳統詐欺罪的特別類型……………………………137
肆、無權輸入帳號密碼「竊取」虛擬寶物行為的行為數判斷應
以「經驗上的一行為」為判斷標準………………………………138

參考文獻…………………………………………………………………139
【中文部分】(依姓氏筆畫排序)

(一)教科書
1、甘添貴,體系刑法各論第2卷,2004年。
2、林山田,刑法通論(下冊),2002年。
3、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上冊),2004年。
4、林東茂,刑法綜覽,2004年
5、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下),2003年。
6、曾淑瑜,刑法分則實例研習-個人法益之保護,2004年。

(二)專論
1、甘添貴,想像競合犯中一行為的涵意,刑法案例解評,1999,249~277 頁。
2、李茂生,資本、資訊與電腦犯罪,權力、主體與刑事法-法邊緣的論述,1998, 169~300頁。
3、林山田,電腦犯罪之研究,刑事法論叢(一),1997,135~169頁。
4、林東茂,詐欺罪的財產損害,一個知識論上的刑法學思考,2001,263~278頁。
5、林東茂,德國近來的經濟刑法發展趨勢,危險犯與經濟刑法,1999,105~147頁。
6、許玉秀,法條「應該如何」競合?-檢索特別、補充、吸收關係,刑法的問題與對策,2000,245~275頁。
7、黃榮堅,刑法解題-關於詐欺等財產犯罪,刑法問題與利益思考,1999,79~98頁。
8、黃榮堅,刑法增修後的電腦犯罪問題,刑罰的極限,1999,301~344頁。
9、葉奇鑫,我國刑法電腦犯罪修正條文之立法比較及實務問題研究,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六),2003,95~107頁。

(三)專書
1、阿蘭‧賴恩,顧蓓曄譯,財產,1991年。
2、萊昂等著,馮建三等譯,未來的省思,1988年。
3、許玉秀,犯罪階層體系及其方法論,2000年。
4、陳鴻斌,網際網路犯罪研究,2000年。
5、陳志龍,人性尊嚴與刑法體系入門,1998年。

(四)期刊論文
1、甘添貴,虛擬遊戲與盜取寶物,臺灣本土法學雜誌,50期,2003,179~187頁。
2、王銘勇,天幣竊盜之刑事責任,科技法律透析,15卷7期,2003,27~38頁。
3、王銘勇,線上遊戲相關犯罪問題之研究,法學叢刊,196期,2004,35~58頁。
4、王銘勇,侵入電腦系統罪之研究,法令月刊,55卷3期,2004,23~31頁。
5、李茂生,不法連線行為禁止法簡介,資訊安全通訊,8卷1期,2001,54~61頁。
6、李茂生,刑法新修妨害電腦使用罪章芻議 (上),臺灣本土法學雜誌,54期,2004,235~247頁。
7、李茂生,刑法新修妨害電腦使用罪章芻議 (中),臺灣本土法學雜誌,55期,2004,243~256頁。
8、李茂生,刑法新修妨害電腦使用罪章芻議 (下),臺灣本土法學雜誌,56期,2004,207~220頁。
9、李崇偉,美、日、德三國網路犯罪相關法制之探討,警大法學論集,9期,2004,137~170頁。
10、李聖傑,溢領借款的詐欺--評臺北地院九十二年度自字第十七號判決,月旦法學,120期,2005,219~228頁。
11、林山田,評詐欺罪章中之新增三罪,月旦法學,49期,1999,85~89頁。
12、林山田,論電腦犯罪,軍法專刊,30卷8期,1984,2~8頁。
13、林山田,電腦犯罪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30期,1984,45~66頁。
14、柯耀程,刑法新增「電腦網路犯罪規範」立法評論,月旦法學教室,11期,2003,117~129頁。
15、陳煥生,刑法新增訂妨害電腦使用罪之介紹,中華法學,10期,2003,6~10頁。
16、陳健民,竊盜乎?詐欺乎?-談虛擬世界犯罪處罰問題,國家政策論壇,1卷9期,2001,182~183頁。
17、陳仟萬,論竊取電磁記錄,刑事法雜誌,45卷6期,2001,112~138頁。
18、陳志輝,牽連犯與連續犯廢除後之犯罪競合問題-從行為單數與行為複數談起,月旦法學,122期,2005,9~26頁。
19、許玉秀,一罪與數罪之分界─自然的行為概念,臺灣本土法學雜誌,46期,2003,84~98頁。
20、許玉秀,刑法的任務-與效能論的小小對話,刑事法雜誌,47卷2期,2003,1~14頁。
21、黃常仁,「困頓新法」-論刑法第三三九條之一、第三三九條之二與第三三九條之三,臺灣本土法學雜誌,27期,2001,1~12頁。
22、張麗卿,機器與詐欺,刑事法雜誌,40卷6期,1996,12~21頁。
23、張天一,論刑法上「財產概念」之內涵,刑事法雜誌,47卷1期,2003,15~40頁。
24、曾淑瑜,九十二年刑法增訂妨害電腦使用罪章前後之法律適用,華岡法粹,31期,2004,123~167頁。
25、蔡仲彥,竊取電磁記錄與竊取虛擬物品,中央警察大學學報,41期,2004,367~378頁。
26、蔡蕙芳,電腦詐欺行為之刑法規範,東海大學法學研究,18期,2003,23~98頁。
27、蔡蕙芳,電磁記錄無權取得行為之刑法規範,中正法學集刊,13期,2003,97~195頁。
28、蔡蕙芳,自動化設備濫用行為之刑法規範-以刑法第三三九條之一不正利用收費設備取財得利罪為討論中心,中原財經法學,11期,2003,44~75頁。
29、鄭逸哲,吹口哨壯膽-評刑法第三十六章增訂,月旦法學,102期,2003,104~115頁。
30、謝銘洋、陳曉慧,德國對網路服務之新規範-資訊服務與通訊服務法(多元媒體法),月旦法學雜誌,36期,1998,83~89頁。

(五)學位論文
1、李崇偉,電腦網路入侵行為之刑事立法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2、莊凱閩,論不法入侵他人電腦系統之刑事責任-以日本法制為中心,臺北大學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3、黃英豪,網路入侵刑法規制的國際動向之分析,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4、謝開平,電腦詐欺在比較刑法上之研究,臺北大學法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5、蘇勝嘉,網際網路之犯罪型態-以網路連線遊戲為中心,臺北大學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6、魏千峰,財產權之基本理論研究-以國家與人民之關係為限,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博士論文,1998年。

(六)政府出版品
1、法務部,刑法有關電腦(網路)犯罪研修資料彙編,2002年。
2、法務部,刑法分則研究修正資料彙編(二),1998年。

(七)工具書
1、Bryan Pfaffenberger 原著,沈俐亨編譯,韋氏新世界電腦用詞辭典修訂第八版,2001年。
2、Microsoft Press 原著,徐明志、魏嘉輝譯著,微軟電腦字典第五版,2002年。
3、許玉秀主編,新學林分科六法,2006年。
4、薛波主編,元照英美法詞典,2003年。

【日文部分】(依姓氏第一字筆畫排序)

(一)教科書
1、山口 厚,刑法各論,2005年。
2、川崎一夫,刑法各論,2004年。
3、川端 博,刑法各論概要,1990年。
4、大谷 実,刑法講義各論,1993年。
5、井上正治、江藤 孝,新訂刑法学〔各則〕,1994年。
6、西田典之,刑法各論,2005年。
7、林 幹人,刑法各論,1999年。
8、板倉 宏,刑法各論,2004年。
9、花井哲也,刑法講義〔各論Ⅱ〕,1996年。
10、香川達夫,刑法各論講義,1988年。
11、曽根威彥,刑法各論,2003年。
12、堀內捷三,刑法各論,2003年。

(二)期刊論文
1、大谷 実,コンピュータ犯罪(上),法学セミナー,No.363,1985,20~28頁。
2、大谷 実,コンピュータ関連犯罪と刑法の一部改正(下),判例タイムズ,No.651,1988,28~34頁。
3、中森喜彥,コンピュータと文書犯罪,日本刑法刑法学会雑誌,28卷4号,1988,491~510頁。
4、中森喜彥,コンピュータと刑法の一部改正,法学敎室,No.81,1987,89~93頁。
5、井田 良,西ドイツにおけるコンピュータ犯罪処罰規定とデータ保護,日本刑法刑法学会雑誌,28卷4号,1988,591~626頁。
6、加藤敏幸,不正アクセス,日本刑法刑法学会雑誌,41卷1号,2001,77~86頁。
7、西田典之,コンピュータと業務妨害‧財產罪,日本刑法刑法学会雑誌,28卷4号,1988,511~527頁。
8、西田典之,コンピュータの不正操作と財產罪,ジュリスト,No.885,1987,16~20頁。
9、米沢慶治,刑法等一部改正法の概要,ジュリスト,No.889,1987,65~73頁。
10、米沢慶治,刑法等の一部改正法の論点,判例タイムズ,No.640,1987,56~64頁。
11、芝原邦爾,コンピュータ犯罪,法学敎室,No.169,1994,65~69頁。
12、的場純男,コンピュータに関する刑事法上の問題点-主として立法的観点から,ジュリスト,No.846,1985,4~17頁。
13、的場純男,刑法等一部改正法概說(五),警察學論集,40卷12号,1987,87~115頁。
14、的場純男、河村 博,刑法等の一部改正について,法律のひろば,40卷9号,1987,4~17頁。
15、板倉 宏,コンピュータ犯罪と刑法,法学セミナー,26卷7号,1982,100~105頁。
16、神山敏雄,コンピュータ犯罪立法の批判的考察,法律時報,60卷1号,1987,75~83頁。
17、神山敏雄,国際通話料金の不正免脫と電子計算機使用詐欺罪,ジュリスト,No.1091,1996,139~140頁。
18、前田雅英,電子計算機使用詐欺罪,警察學論集,46卷11号,1993,212~232頁。
19、荒川雅行,電子計算機使用詐欺,刑法の争点,2000,186~187頁。
20、鈴木左斗志,電子計算機使用詐欺罪(刑法246条の2)の諸問題,学習院大学法学会雑誌,37卷1号,2001,205~252頁。
21、廣烟史朗,コンピュータ犯罪の実態とその対策-犯罪搜查の面から-,ジュリスト,No.824,1985,25頁

(三)專書
1、U. ズィーバー 著,西田典之、山口厚訳,コンピュータ犯罪と刑法Ⅰ,1986年。
2、クラウス・ティーデマン著,西原春夫、宮沢浩一監訳,ドイツおよびECにおける経済犯罪と経済犯罪,1990年。
3、不正アクセス対策法制研究会編,不正アクセス行為の禁止等に関する法律,2000年。
4、中山研一、神山敏雄編,コンピュータ犯罪等に関する刑法一部改正(注釈),1989年。
5、中山研一、神山敏雄、斉藤豊治,経済刑法入門,1992年。
6、日本弁護士連合会刑法改政対策委員会,コンピュータ犯罪と現代刑法,1990年。
7、石原一彥等編,現代刑罰法大系 第2卷 経済活動と刑罰,1983年。
8、平野龍一等編,注解特別刑法 補卷(1),1990年。
9、佐久間 修,現代社会と刑法,2000年。
10、町野 朔,犯罪各論の現在,1996年。
11、林 幹人,財產犯の保護法益,1984年。
12、芝原邦爾等編,刑法理論の現在的展開-各論,1996年。
13、阿部純二等編,刑法基本講座〈第5卷〉-財產犯論,1993年。
14、神山敏雄,〔新版〕日本の経済犯罪-その実情と法的対応,2001年。
15、前田雅英等編,条解 刑法,2002年。
16、曽根威彥,刑法の重要問題〔各論〕,1996年。

(四)註釋書
1、大塚 仁等編,大コンメンタール刑法第二版,第13卷,2000年。
2、大塚 仁等編,大コンメンタール刑法,第10卷,1991年。

【英文部分】

Robert Cooter/Thomas Ulen, Law and Economics, 4th., 200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22、張麗卿,機器與詐欺,刑事法雜誌,40卷6期,1996,12~21頁。
2. 21、黃常仁,「困頓新法」-論刑法第三三九條之一、第三三九條之二與第三三九條之三,臺灣本土法學雜誌,27期,2001,1~12頁。
3. 20、許玉秀,刑法的任務-與效能論的小小對話,刑事法雜誌,47卷2期,2003,1~14頁。
4. 19、許玉秀,一罪與數罪之分界─自然的行為概念,臺灣本土法學雜誌,46期,2003,84~98頁。
5. 18、陳志輝,牽連犯與連續犯廢除後之犯罪競合問題-從行為單數與行為複數談起,月旦法學,122期,2005,9~26頁。
6. 11、林山田,評詐欺罪章中之新增三罪,月旦法學,49期,1999,85~89頁。
7. 17、陳仟萬,論竊取電磁記錄,刑事法雜誌,45卷6期,2001,112~138頁。
8. 16、陳健民,竊盜乎?詐欺乎?-談虛擬世界犯罪處罰問題,國家政策論壇,1卷9期,2001,182~183頁。
9. 15、陳煥生,刑法新增訂妨害電腦使用罪之介紹,中華法學,10期,2003,6~10頁。
10. 30、謝銘洋、陳曉慧,德國對網路服務之新規範-資訊服務與通訊服務法(多元媒體法),月旦法學雜誌,36期,1998,83~89頁。
11. 29、鄭逸哲,吹口哨壯膽-評刑法第三十六章增訂,月旦法學,102期,2003,104~115頁。
12. 12、林山田,論電腦犯罪,軍法專刊,30卷8期,1984,2~8頁。
13. 13、林山田,電腦犯罪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30期,1984,45~66頁。
14. 14、柯耀程,刑法新增「電腦網路犯罪規範」立法評論,月旦法學教室,11期,2003,117~129頁。
15. 10、李聖傑,溢領借款的詐欺--評臺北地院九十二年度自字第十七號判決,月旦法學,120期,2005,219~2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