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資料
內政部統計處(2000),台閩地區老人狀況調查摘要分析。
內政部統計處(2002),臺閩地區撫養比變動統計分析。
內政部統計處(2003),臺閩地區身心障礙者人數統計分析。
內政部(2000),老人福利法:總統華總一義字第8900110150號令修正公佈。
內政部(2004),台閩地區近二十年來老年人口變動狀況分析。
內政部(2004),主要國家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
內政部(2004),臺閩地區近二十年來老年人口變動狀況分析。
內政部(2004),主要國家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例。
內政部(2005),度中央對直轄市、縣(市)政府執行社會福利績效考核報告。
內政部(2005),台灣地區辦理老人福利服務成果。
內政部(2005),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內政部統計處編印。
行政院(1994),社會福利政策綱領:台八十三內字第二九四五三號函修正核定。
行政院(1998),加強老人安養服務方案。
行政院(2004),社會福利政策綱領:臺內字第0930081882號函修正核定。
行政院經建會(2002),建構完善之社會經濟安全體系:91年全國社會福利會議,議題四。
行政院經建會(2004),中華民國台灣民國93年至140年人口推計。
行政院經建會(2004),居家服務補助計畫之實施成效。
行政院主計處(1999),八十九年臺灣地區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結果摘要。
行政院主計處(2000),民國89年戶口及住宅普查。
行政院主計處(2002),台灣地區人口就業狀況調查報告。
行政院主計處(2003),國民生活指標家庭生活概況。
行政院主計處(2004),近十年家庭組織型態概況。
衛生署 (1999), 衛生白皮書:長期照護跨世紀衛生建設。
勞委會就業安定基金委員會(2005),照顧服務產業發展發案。
吳淑瓊、王正、戴玉慈、呂寶靜、張媚、曹愛蘭、莊坤洋(2001),「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先導計劃之評估」報告。
中文書籍
王玠、李開敏、陳雪真(1998),個案管理,台北:心理。
王文科,王智弘譯(1999),焦點團體訪談-教育與心理學適用Focus Group Interviews in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台北:五南。
王佳煌、潘中道等譯(2002),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途徑,台北:學富。
甘炳光、莫慶聯(1994),社區工作的定義與目標,台北:五南。
古永嘉譯(1996),企業研究方法,台北:華泰。
江明修(2001),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台北:智勝。
呂寶靜(1997),老人社區照顧-日間照顧服務之現在與展望,台北:五南。
呂寶靜(2001),老人照顧:老人、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官有垣(200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台灣本土的個案分析,台北:亞太。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彼得‧杜拉非(2004),使命與領導-向非營利組織學習管理之道,台北:遠流。
李開敏、王玠、王增勇、萬育維等譯 (1996),老人福利服務。台北:心理。
余朝權譯(1986),領導學,台北:五南出版社。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9),質的研究與評鑑,台北:桂冠。
周月清(2000),社區照顧:源起與爭議。台北:五南。
胡幼慧、姚美華(1996),胡幼慧主編。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收集資料、登錄與分析?。台北:巨流。
孫碧霞、廖秋芬、董國光(2001),非營利組織策略管理,台北:洪葉。
徐 震(1998),社區與社區發展。台北:正中。
張月霞譯(1997),老年人的家庭支持。台北:五南。
張月霞譯(1997),老年人的家庭支持,台北:五南。
黃源協(2000),社區照顧:台灣與英國經驗的檢視。台北:揚智。
陶蕃瀛(1992),社區發展之研究。台北:力行。
陶蕃瀛譯(1996),組織結社:基層組織領導手冊。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黃源協(2000),社區照顧:台灣與英國經驗的檢視。台北:揚智。
康淑華、方凱弘(2003),帶領公益部門邁向成功之路:公共與非營利組織的策略規劃指南,台北: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
詹姆士‧傑雷德博士(2001),世紀曙光-非營利事業管理,台北:五觀。
雷尼‧漢生、約翰‧麥納馬拉(1998),夥伴:鄰里-公司合作模式的社區復甦實例,台北:創興。
蔡宏進(1996),社區原理,台北:三民書局。
簡春安,鄒平儀(1998),社區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
蘇景輝(1996),社區工作─理論與實務。台北:巨流。
蕭新煌(2004),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期刊論文
王增勇 (2000)。加拿大長期照護的發展經驗。社區發展,92,270-288。
甘炳光 (1995)。社區照顧概念與推行原則。社區發展季刊,69,132-141。江亮演(2000)。日本高齡者照護社區化之觀點。社區發展季刊,100,頁251-269。呂寶靜(1997)。《老人社區照顧模式之研究》。內政部社會司委託研究。李孟芬(1993)。臺灣老人的非正式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之關係研究,李孟芬主編:台灣地區老人健康與生活研究論文集,5.1-5.21,臺中:台灣省家庭計畫研究所。
余清祥、黃意萍(2002),臺灣地區生育率推估方法的研究,人口學刊,25 民91.12 頁145-171。呂寶靜(1997)。老人家庭照顧者在社會服務體系角色之初探。主計月報,84卷6期,35-38。呂寶靜,詹火生編著(1997)。老人社區照顧─日照服之在展。迎接高齡社會的挑戰-1997年亞太國際老人照護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厚生基金會。
呂寶靜(1998)。老人非正式和正式照顧體系關係之初探:從家人和日託中心工作員協助項目的比較分析出發。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2卷1期,3-38。呂寶靜(2000)。老人朋友網絡支持功能之初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4(2),43-90。呂寶靜(2001)。老人使用日間照護決定過程—誰的需求?誰的決定,台大社會工作學刊,1:181-229。
林和蕙(2002)。嘉義地區失智患者照顧網路與服務體系之互動:由網路觀點之分析,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摘要。周月清(2000)。香港社區照顧緣起與發展現況及對台灣的省思。社區發展季刊,92,頁215-232。周京安(1998)。美國長期找護的新趨勢—協助式養護。社區發展季刊,83,頁201-211。吳淑瓊、張明正(1997)。台灣老人健康照護之現況分析。台灣省家庭計劃研究所台灣老人研究叢刊系列(六):1-9。吳淑瓊、林惠生(1999)。台灣功能障礙老人家庭照護者的全國概況剖析。中華衛誌18, 44-53。
吳淑瓊、陳正芬(2000)。長期照顧資源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社區發展2000;92;19-31。
吳淑瓊、莊坤洋(2001)。在地老化:台灣二十一世紀長期照顧的政策方向。台灣公期衛生雜誌,第20卷第3期,192-201。
吳淑瓊、陳正芬(2000)。長期照護資源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社區發展季刊,92,頁19-31。胡幼慧(1995)。家人照護失能老人的困境:一項質化與量化整合的研究。公共衛生,2:2,頁99-112。
吳淑瓊(1994) ,從「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先導計畫」之執行看我國社區式長期照護體系之建構 , 社區發展季刊,106,頁88-96。吳淑瓊、王正、戴玉慈、呂寶靜、張媚、曹愛蘭、莊坤洋(2004),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先導計畫--理念與實踐,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3:3 頁249-258。
吳淑瓊(1999),我國老人長期照護政策措施的檢討與建議,長期照顧雜誌,3:2 民88.12 頁9-13。
吳淑瓊、林惠生(1999),臺灣功能障礙老人家庭照護者的全國概況剖析,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8:1 民88.02 頁44-53。吳淑瓊,老人長期照護政策評估,社會福利,138 民87.10 頁2-9。吳淑瓊、陳正芬,長期照護資源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社區發展季刊,92 民89.12 頁19-31。吳淑瓊 (1998)。老人健康及長期照護調查研究(第三年)。衛生署科技計畫成果報告。
邱瑜瑾(1998)。台中市非營利組織資源網路連結分析-社會網絡取向,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29:頁117-165。施教裕(1993)。老人照顧需求評估及對策探討,載於王國羽主編,社會安全問題之探討,291-316,嘉義:中正大學社福系。
施教裕(1994)。老人與家庭政策-家庭關係的內涵及意涵之探討,家庭與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施教裕(1999)。社會福利社區化的理念省思。社會福利,141:16-39。
施教裕(2000)。推動社會福利社區化實務工作手冊─社區組織參與篇。台北:內政部
胡幼慧(1995)。家人照護失能老人的困境:一項質化與量化整合的研究。公共衛生, 2:2, 頁99-112。
胡幼慧、王孝仙、郭淑珍(1995/07)。家人照護失能老人的困境:一項質化與量化整合的研究。公共衛生, 22:2, 頁99-113。胡幼慧、王孝仙、郭淑珍(1995/07)。家人照護失能老人的困境:一項質化與量化整合的研究。公共衛生,22:2,頁99-113。胡幼慧、姚美華(1996),胡幼慧主編。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收集資料、登錄與分析?。台北:巨流。
洪得惠(2002)。探討社區文化形塑與推動社區文化活動之策略。社區發展季刊。第100期,頁206-1214。徐慧娟、吳淑瓊(1998)。提供社區式家庭支持方案能否減少機構式長期照護服務之使用意願?中華衛誌17, 326-335。
陳世堅(1998)。個案管理導向之老人長期照顧系統模式之探討,臺灣地區老人服務輸送體系及網路的建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7-28,臺中:東海大學社工系。
陳敏靜、李碧霞、張淑卿、莊瑞菱(2001)。社區健康意識量表之發展與測試,新台北護理期刊,3:2 民90.08 頁77-87。
陳燕禎(2004)。台灣地區社區式老人長期照顧模式發展之探討,發表於香港大學主辦,全球華人孝親學術研討會,香港。
陳明珍(2005)。從資源網絡連結看社區照顧網之建構-以台南縣村里關懷中心實施運作為例,內政部社區發展季刊,110,476-491。黃源協(2004)。社區工作何去何從:社區發展?社區營造?。社區發展季刊,107,78-87。張宏哲(2002)。社區老人使用福利服務的情形及相關因素之探討-以臺北縣為例,東吳社會工作學報,8,193-232。黃源協(2004)社區工作何去何從:社區發展?社區營造?。社區發展季刊,第107期,頁78-87。曾華源。(2000),社區資源網絡建構之基本概念,內政部推動社會福利社區化實務工作手冊,p9-10。
曾竹寧(2000)。(失能老人社區照顧服務綱絡建構之研究),東海大學社工會工作學系博士論文。曾竹寧(1998)。老人長期照顧服務非正式支持系統之探討,「臺灣地區老人服務輸送體系及網路的建立」論文集,東海大學社工系,36-50。
曾竹寧(2000),老人長期照護服務非正式支持系統之探討,東海社會科學學報,19 民89.04 頁169-180詹秀員(2001)。社區領袖與社區發展功能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蘇麗瓊 黃雅鈴(2005)。老人福利政策再出發-推動在地老化政策,內政部社區發展季刊,110,5-13。蘇景輝(1999)。社區照顧實務探討。社區發展季刊。87,225-236羅凱南(2001)。社會支持、人格特質、個人屬性對老年人心理幸福滿足感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簡雅芬、吳淑瓊(1999)。影響子女照顧失能老人父母意願之因子。中華衛誌,18:3,頁189-198。
譚開元,新世紀健康照護計畫之初步構想,國防醫學,31:5 民89.11 頁361-367。
蕭玉煌(1999),組織再造-社區組織工作省思與前瞻,社區發展季刊,87,16-34。饒瑞昌(1998)鄉村社區的權利結構與領導體系變遷-以新卑鄉為例。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英文
Sauer, W.J. & Coward, R.T. (1985) , Sovial Support Networks and the Care of the Elderly, N.Y: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Hernandez, E. (1998), “Asset and Obstacles in community leadership”,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Vol.26, No.3, pp.269-280.
Kirk, P. & Shutte, A. M. (2004), “Community leadership development”, Community Development Journal , Vol.39 ,No.3, pp.234-251.
Wu, S.C. & Chu, C.M. (1996), Public attitudes toward long-term care arrangements for the elderly in Taiwan, pp.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