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79.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10 02:2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昀珍
論文名稱:我國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科書民主意涵之分析
指導教授:李酉潭李酉潭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政治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1
中文關鍵詞:內容分析民主意涵公民教育政治知識教科書課程綱要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3
  • 點閱點閱:46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二十世紀末期全世界最大的討論話題,也是人類政治史上最受人矚目的現象就是「第三波(The Third Wave)」之民主化浪潮。台灣的民主社會現階段所面臨的必要課題並不是民主化,而是如何讓台灣的民主可以達到鞏固,如何使民主政治文化深入民心?一個國家培養民主政治文化需要的是國家的教育,首當其衝的就是公民教育(civic education),因為公民是一個國家民主政治運作的核心且使民主有意義的起點所在。台灣的民主需由全民共同維繫,對一些共同的民主價值與規範倫理需有共同的信守,因此,我們需要一套公民教育(政治理念)來教育下一代。尤其「高中」一直被認為是中等教育的最高階段,學生具有一定之批判思考能力,也可以算是「準公民」,即將到達我國公民的最低年齡標準,隨即便有權利參與政治事務。但在正式參與政治,實踐參政權時,又有幾成的「新鮮公民」能確實掌握並執行公民權呢?在台灣享受民主果實的我們實在應正視「公民教育」的延續問題,若每個高中生都能接受進一步的民主政治文化洗禮,相信臺灣進入民主鞏固國家階段將指日可待。
所謂公民教育簡單而言就是培養現代公民應具備能力之教育,但問題是公民應具備的能力又應為何?我國並未設有正式的政治相關課程,但最為密切相關的即是公民課程。本文將重點放在目前正積極邁向民主鞏固的台灣社會,到底我們的公民教科書當中所列之政治知識內涵是否符合當今社會的期待?在「一綱多本」政策下的民間教科書是否在課程綱要下編輯出符合課程基本核心的政治知識?而我國民國八十四年的高中「公民科」課程大綱和即將通過實施的「公民與社會科」課程標準暫行綱要其中的政治知識內涵是否有所更動?凡此種種均引起研究者興起學習研究之動機。
為使研究更為縝密,本研究限縮範圍在高中公民教科書中的「政治」這一環中,尤其教育部新提出的課程暫行綱要中,已融合相關科目為「公民與社會科」。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一、將國外民主政治的相關重要關鍵之觀念,結合目前的高中公民教科書各主要版本及九五暫綱的內容,作一統整分析,希望能為台灣教育當局提供一項參考標準。
二、結合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製作分析類目,作為分析工具以瞭解現行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科書當中的政治知識是否符合當前社會培養民主公民所需和現今社會的期待。
三、運用實際訪談瞭解到我國高中「公民與社會科」課程標準暫行綱要之制訂過程,並與過去的課程標準作一比較分析。
本研究所採取的研究方法是「內容分析法」,研究的主題是「高中公民與社會科的民主意涵」,研究工具分為認知、技能及價值(態度)等三個層面下的主題類目及各次類目。配合本研究主題及目的,本研究內容分析的研究對象為依據九五暫綱所編輯的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科書第三冊,但基於研究限制,所以選取民間使用率較高的三家出版社(龍騰版、南一版及三民版)所出版的樣書作為研究對象以進行分析。
分析的結果如下:
一、 認知層面的分析:民主意涵認知層面的四個主題類目中,以「我國政治體制及其運作程序和發展」排序第一;其次依序為「民主政治的真義及基本原理」和「公民與政治生活」,四個主體類目中所佔比例最低者為「國際政治與全球發展」。三個版本的教科書在排行榜中共同出現的重點有:「民主的特質」、「人民主權」、「法律主治」、「國家與政府型態」、「政府與政治制度」、「政治運作」、「兩岸關係」、「政治參與」、「國際組織與國際合作」9個主題,檢視這些主題均為政治教育課程的核心知識。整體說來,三個版本教科書在民主意涵認知層面的主題分配均符合95暫綱的訂定,能掌握重要政治知識主題且正確傳達政治相關概念及理論背景基礎智能,這是值得嘉許的。另外,三個版本的重點較偏向「政治實用性知識」,如:「國家與政治型態」、「政府與政治制度」、「政治運作」,尤其在相關制度及運用上談論甚多,或許這是教科書編輯者認為需傳授這些相關的實用政治知識,使得我們的高中生在畢業之後即可運用在社會上。
二、 在技能層面方面,三個版本共同提到的重點類目是:「可以發揮批判思考的能力」、「具有資訊蒐集與運用之能力」,這和95暫綱想帶給學生思辨能力基本上是符合的,希望學生在吸收學校知識之餘可以多增廣見聞,吸取一些資訊,在整理蒐集之後,必須發揮批判思考的能力去評估這些資訊的正確與否,更重要的是必須有是非辨別能力,進一步去澄清每一項議題,才能使自己的公民意識更加提升。也可以看出:教科書在設計活動方面是較趨向於多元化的,並非只是傳統的做做練習題、填充題、問答題…等「填鴨式」教育,這在教材教法上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三、 在價值(態度)層面方面,三個版本共同出現的重點類目是:「關心並願意參與公共事務」、「遵守法律及規則」、「公民德行」及「對民主制度及運作程序的認同」等四個。這個結果是符合我們對公民教育的期待,因為一個國家要邁入民主鞏固階段時其實最重要的就是民主能深化到人心,也需要公民的積極且理性之參與。
四、 透過訪談內容,並配合九五暫綱和本文分析類目的對照,可以看出九五暫綱民主意涵的特色如下:(一)凸顯「公民」在社會上所扮演的角色;(二)強調「制度面」的原則及理論;(三)強調「環境面」;(四)強調政治運作的「效能面」而非「操作面」;(五)著重民主政治的「生活面」及「實際面」;(六)結合「永續發展」的概念;(七)在民主意涵的技能層面,加強智力技能及溝通技能。
本研究所提出的建議:
一、 充實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民主意涵的建議:(一)提高「公民責任」的內容比例;(二)加強「憲法人權教育」,從學生觀點強調「社會正義」議題;(三)強調世界公民的觀念與素養;(四)正視臺灣多元族群問題,強調包容與尊重;(五)體認並重視「第四權」﹍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感;(六)加強學生民主生活實踐的能力;(七)認識臺灣的特色及進步,加強學生的鄉土意識及國家認同。
二、 對教學者的建議:(一)教學方法應講求多元化、創新化及生活化;(二)充實公民教育之專業技能,具有編輯及選取民主政治相關教材的能力。
三、 對高中「公民與社會科」課程的建議:(一)政府需研擬加強公民教育的策略:1、建立有一定共識的課程綱要;2、設置課程研發與評鑑專責單位;3、教師培訓;4、課本編審及評核(二)重視公民教材和教法的改革議題:1、獎勵國內學者鑽研高中職課程;2、強化教師發展課程或研發教材能力;3、摒棄意識型態灌輸式教育,採激發思考的教育模式;4、採議題中心教學法,訓練學生價值澄清的思辨能力。
四、 對後續研究的建議:(一)研究對象方面;(二)研究方法方面;(三)研究工具方面。







關鍵詞:內容分析、民主意涵、公民教育、政治知識、教科書、課程綱要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問題性質與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4
第三節 文獻檢閱...................................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4
第二章 公民科課程與政治教育.......................17
第一節 政治教育的意涵與內容.......................17
第二節 理想民主政治公民之意涵.....................30
第三節 我國民國八十四年高中公民科課程標準與高中「公民
與社會科」九五課程暫行暫綱之比較.............5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73
第一節 研究流程...................................73
第二節 研究方法...................................75
第三節 研究對象...................................79
第四節 研究工具...................................84
第五節 實施步驟與資料處理........................106
第四章 分析結果與討論.............................103
第一節 民主意涵認知層面分析......................103
第三節 民主意涵技能層面分析......................113
第四節 民主意涵價值(態度)層面分析..............11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7
第一節 結論......................................117
第二節 建議......................................130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145
二、英文部分.......................................151
附錄...................................................153
一、訪談內容........................................153
二、專家效度委託函..................................163
三、信度評分委託函..................................164
四、主題類目預試與信度評鑑分析表....................166
五、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科書第三冊各版本民主意涵各層面主題 類目代號表......................................169
六、附件(劃記說明、舉例)..........................171
七、九五暫綱與本文分析類目的對照....................173
一、 中文部分
王石番
1991 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際。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印行。
王滬寧
1993 民主政治。香港:三聯書店。
王錦雀
1995 「公民教育的政治社會化角色分析」,刊於中等教育,第46卷第6期,頁129
~135。
中國教育學會主編
1989 民主法治與教育。台北:台灣書局印行。
公民與道德教育學會主編
2002 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公民資質與師資培育。台北:公民與道德教育學會。
史振鼎
1985 公民教育之問題與對策(上、下冊)。台北:台灣省教育會印行。
巨克毅
2005 民主與憲政。台北:高力圖書出版。
江炳倫
1988 「我國學校的政治教育與政治社會化」,載於東方雜誌,第22卷第4期,頁
29~34。
任德厚
1993 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
李琪明
1989 「國民中學政治價值教育初探」,載於中等教育,第40卷第5期,頁93~99。
李酉潭
1999 自由、平等與民主—約翰彌勒與孫中山的政治思想。台北:國立編譯館出版。
2001 「邁向鞏固的民主:臺灣案例」,收錄於由政大中山所編印的民主與憲政論文
彙編,頁437~466。
2001 「文武關係與民主鞏固初探」,收錄於由政大中山所編印的民主與憲政論文
彙編,頁513~546。
2001 「邁向先進的民主:二十一世紀臺灣民主化的展望」,收錄於由政大中山所編
印的民主與憲政論文彙編,頁547~576。
2006 「民者鞏固或崩潰:台灣與俄羅斯之觀察(1995-2005)」,載於問題與研究,
第四十五卷第六期,頁33~77。
李酉潭、張孝評
2002 「台灣民主化分析—Rustow與Huntington模式的檢驗」收於中山人文社會
科學期刊,第十卷第二期,頁45~87。
吳乃德編譯
2003 民主理論選讀。台北:問津堂印行。
林秋山、林春植譯(李奎浩著)
1981 政治與教育。台北:幼獅出版社。
林慧玲
2004 國民中學政治教育內容之研究—以近十年(1996-2004)教科書為例。國立師
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天祐等著
2004 教育政治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周繼祥
1998 憲法與公民教育。台北:揚智出版社出版。
周陽山
2002 「從公民文化到公民社會—一項現實的考察」載於華岡社科學報第16卷,頁
1~9。
紀俊臣
1996 民主、法治與教育。台北:時英出版社。
柯華葳譯(原著:Kaltsounis)
1990 「社會學科中的民主課程」載於國立編譯館通訊,第3卷第3期,頁8。
洪泉湖
1998 「從政治學論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施」收錄於由張秀雄教授主編之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施。台北:師大書苑發行。
徐宗林
1989 「杜威論民主與教育」收錄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之民主法治與教育。台北:
台灣書店印行。
張秀雄
1994 各國公民教育。台北:師大書苑發行。
1998 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施。台北:師大書苑發行。
2002 「公民資質教育模式」,載於中等教育,第53卷第5期,頁4~22。
2003 「美國公民教育的新發展與挑戰」,收錄於張秀雄主編之新世紀公民教育的發
展與挑戰,師大書苑發行,頁115-117。
2005 「民主與民主公民教育」,載於公民訓育學報,第十六輯,頁113~138。
張秀雄、李琪明
2002 「理想公民資質之探討—台灣地區個案研究」,刊於公民訓育學報,第十二輯,
頁1~32。
張明貴
2002 政治學: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張孝評
2004 轉型、鞏固與深化—台灣民主化的分析。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委員會主編
1983 明日的公民教育。台北:幼獅文化印行。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
1989 台北市高級職業學校公民教育之研究。台北: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
委員會委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
2000 二十一世紀公民與道德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公民訓育學系編印。
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主編
1993 公民科教學研究。台北:幼獅文化印行。
陳文俊、黃志呈
1999 「台灣中小學校公民資質培育之內涵及成其成效」收於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領導學系編印之二十一世紀公民與道德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45~367。
陳文俊
2001 「政治的孟德爾定律?家庭與國小學童的政治學習」收錄於陳文俊主編之臺灣政治學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跨越2000年的政治學研究,頁4-1~32。國立中山大學政治所編印。
陳宛秀
2005 民主化下的台灣公民課程民主政治內含之演變—國中階段公民類科科教科書的探討。國立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麥瑞台
1994 「我國的政治文化與民主政治教育」,刊於僑生大學先修班學報,第二期,頁
141~ 180。
單文經譯
1996 美國公民與政府科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出版。
彭如婉
2004 論公民科的學科理論基礎:重返政治。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中一
1989 「從政治社會化論加強民主教育的途徑」收錄於由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民主法治
與教育。台北:台灣書店印行。
黃丹鈺
2002 國中公民與道德科經濟學教科書之內容分析。國立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研
究所碩士論文。
詹棟樑
1989 「政治教育之實施策略」收錄於由中國教育學會主編之民主法治與教育。台北:台灣書店印行。
傅恆德
2003 政治文化與政治參與。台北:韋伯出版社出版。

楊順富
1989 台北市高職公民教育內涵與教學效果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
碩士論文。
2002 「海峽兩岸政治教育意涵之解析」,載於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2卷
第5期,頁129~147。
楊孝濚
1989 「內容分析法」收錄於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等編之社會及行為科學研法(下冊)。頁809~831。
董秀蘭
1995 「高中學生應學習的政治知識—兼論台灣地區高中公民類科現行『政治』教
材」,載於中等教育,第46卷第6期,頁96~102。
1995 「民主國家的政治教育—基本觀念的澄清」,載於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
第6卷第2期,頁36~46。
1998 「政治教育的抉擇—為什麼?教什麼?」,載於公民訓育學報,第七輯,頁255~272。
鄒克蘭
2004 我國高中政治教育課程知識內含之研究—現行公民科教科書的內容分析。國
立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5 「現行高中公民教科書政治知識的研究」,載於中等教育,第56卷第3期,
頁148~ 167。
廖添富、張樹倫、王錦雀
2002 「從民主教育觀點探討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統整課程之設計編製」
收錄於公民與道德教育學會主編之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公民資質與師資培
育,頁301~313。
趙祥麟、王承緒編譯
2006 杜威教育名篇。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劉定霖
1989 政治意識型態與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教材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
劉美慧
1998 「議題中心教學法的理論與實際」刊於花蓮師院學報,第8期,頁173
~200。
鄧毓浩
1994 「從國高中公民課程標準的修訂談公民教育的發展」,刊於訓育研究,第33卷第1期,頁25~28。
1994 「國高中公民課程標準修訂的經過與特色」,載於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
第5卷第2期,頁26~32。

1995 「國高中公民課程標準修訂與公民科教學」,刊於中等教育,第46卷第6期,頁78~85頁。
鄧俐俐
2000 國民中學公民教育教材與活動中的民主價值觀--「公民與道德」教材八十七
年版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增緒
1998 「公民教育的新趨向」收於盧增緒主編:公民與道德教育之趨勢,頁1~12。
台北: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編印。
蕭揚基
2004 形塑現代公民_高中學生公民意識發展與培育之研究。台北:韋伯文化出版
社出版。
2001 「公民與公民教育—新世紀公民教育發展方向」,載於公民訓育學報,第十輯,
頁125~148。
藍順德
1986 公民教育的內涵。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黨秀云
2006 「論公民社會在公共治理中的正當角色」,刊於教學與研究,第9期,頁47~52。
Almond,G.A & Verba,S.著,馬殿君等譯
1987 公民文化--五國的政治態度和民主(The Civic Culture—Political
Attitudes Democracy in Five Nations)。中國大陸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Almond,G.A & Verba,S.著,張明澍譯
1996 公民文化(The Civic Culture—Political Attitudes Democracy in Five
Nations)。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Alan R.Ball&B.Guy Peters著,陳一心、鄧毓浩、陳景堯譯
2003 最新現代政治與政府(Modern politics and Government)。台北:韋伯文
化出版。
Carl, Cohen 著,聶崇信、朱秀賢譯
2005 德先生的路線圖—民主理論如何實踐,為民主概論(Democracy)的節選本。
香港:商務印書館發行。
Dahl, Robert A.原著;顧昕、朱丹譯
1995 民主理論的前言(A Preface to Democratic Theory)。香港:牛津大學出版
社。
Dahl, Robert A.原著;李培元譯
2006 民主及其批判(Democracy amd Its Critics)。台北:韋伯出版社出版。
Dewey, John原著,林玉体譯
1995 民主與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台北:師大書苑印行。
Easton,David原著,王浦邭等譯
1992 政治生活的系統分析(A Systems Analysis of Political Life)。台北:
桂冠圖書出版。
Held, David 原著,李少軍、尚新建譯
1995 民主的模式(Models of Democracy)。台北:桂冠圖書出版。
Held, David 原著,燕濟榮等人譯
1998 民主的模式(Models of Democracy)。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Heywood, Andrew原著,林文斌、劉兆隆譯
1998 政治學(Politics)。台北:韋伯文化出版。
Heywood, Andrew原著,楊日青等譯
1999 政治學新論(Politics)。台北:韋伯文化出版。
Ranney,Austin原著,林劍秋譯
1993 政治學:政治科學導論(Governing: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台北:桂冠出版社出版。
Rosenbaum ,W.A. 原著,陳鴻瑜翻譯
1991 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台北:桂冠出版。
Sørensen, George原著;李酉潭、陳志瑋譯
2002 最新民主與民主化(Democracy and Democratization:processes and
prospects in a changing)台北:韋伯文化出版。



二、英文部分

Almond,G.A.& Verba,S.,
1980 The Civic Culture Political Attitudes and Democracy in Five
Nations,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Dewey, John
1958 Democracy and Education-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The Macmillan Company Printed (U.S.A)

Doong,Shiow-Lan
2002 Reconstructing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aiwan: A study on perspectives of teacher educators and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of civic/citizenship educa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Guttman, Amy
1999 Democratic Education- With a New Preface and Epilogue: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Hunington,S.P.,
1991 The Third Wave-D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yr :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Linz,Juan J.
1990 “Transitions to Democracy”,The Washington Quartely 13,no.3,
pp143-164.

Piano Aili& Puddington Arch
2006 “ The 2005 Freedom House Survey”,Journal of Democracy,
Vol.17(1),pp.1-17。

Ranny, Austin
1996 Governing: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