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書
(一)原著
1、 王禎和:《寂寞紅》,台北:晨鐘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70年10月初版。
2、 王禎和:《大車拚》,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1993年5月初版。
3、 王禎和:《美人圖》,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6年3月初版八印。
4、 王禎和:《兩地相思》,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年6月初版。
5、 王禎和:《玫瑰玫瑰我愛你》,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2年2月初版三印。
6、 王禎和:《嫁�菑@牛車》,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4年3月初版七印。
7、 王禎和:《香格里拉》,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4年4月初版十一印。
8、 王禎和:《人生歌王》,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年1月再版。
9、 王禎和:《老鼠捧茶請人客》,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2月初版。
(二)文學理論
1、 廚川白村:《苦悶的象徵》,林文瑞譯,台北:志文出版社,1979年11月初版。
2、 葉舒憲選編:《神話——原型批評》,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7月第1版。
3、 葉舒憲:《探索非理性的世界——原型批評的理論與方法》,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第1版。
4、 托馬斯•卡萊爾(Thomas Carlyle):《論英雄和英雄崇拜》,張志民、段忠橋譯,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8年5月第1版。
5、 O•A•魏勒(O•A•Wall ):《性崇拜》(Sex And Sex Worship),史頻譯,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8年11月第1版。
6、 恩格斯(Engels):《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台北:谷風出版社,1989年1月第1版。
7、 蕭兵:《中國文化的精英一太陽英雄神話比較研究》,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9年5月第1版。
8、 曾繁仁主編:《西方現代美學思潮》,濟南: 山東文藝出版社,1990年第1版。
9、 陳炳良等合譯:《神話即文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2月初版。
10、王德威:《從劉鶚到王禎和》,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8月二版。
11、恩斯特•卡西爾(Ernst Cassirer):《語言與神話》(Sprache und Mythas),于曉譯,台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版,1990年8月第1版。
12、趙國華:《生殖文化崇拜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8月第1版。
13、榮格(C. G. Jung):《榮格分析心理學——集體無意識》(Analytical Psychology),鴻鈞譯,台北:結構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年9月第1版。
14、王元明:《佛洛姆人道主義精神分析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12月初版。
15、蕭兵:《黑馬——中國民俗神話學文集》,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1年3月第1版。
16、恩斯特•卡西爾(Ernst Cassirer):《神話思維》(Mythical Thought),黃龍保、周振選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3月第1版。
17、陳秀容:《佛洛姆的人本主義》,台北:唐山出版社,1992年12月初版。
18、廚川白村:《西洋近代文藝思潮》,陳曉南譯,台北:志文出版社,1993年4月再版。
19、鄭先祐:《人類生態與社會文明》,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4年3月初版。
20、弗雷澤(J. G. Frazer):《金枝》(The Golden Bough),汪培基譯,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4月初版二刷。
21、靳之林:《生命之樹》,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
22、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心理學與文學》(Psychology and Literature),馮川、蘇克譯,台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5月第1版。
23、張京媛編:《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台北:麥田出版,1995年7月初版。
24、王立:《中國文學主題學——意象的主題史論稿》,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
25、魯道夫•奧托(Rudolf Otto):《論神聖》(The Idea of The Holy),成窮、周邦憲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
26、保羅•庫爾茨(Paul Kurtz):《保衛世俗人道主義》(Baowei Shisurendaozhuyi),余靈靈、杜麗燕等譯,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
27、王寧等編:《弗萊研究:東方與西方》,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
28、高全之:《王禎和的小說世界》,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2月初版。
29、詹姆斯•吉力根(James Gilligan):《暴力失樂園》(Violence),李芬芳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7月初版。
30、邱貴芬:《仲介台灣•女人:後殖民女性觀點的台灣閱讀》,台北:元尊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9月初版。
31、諾斯洛普•弗萊(Northrop Frye),《偉大的代碼:聖經與文學》,郝振益、樊振幗、何成洲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
32、諾斯洛普•弗萊(Northrop Frye):《批評之路》,王逢振、秦明利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
33、葉舒憲、田大憲:《中國古代神秘數字》,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3月第2版。
34、馬斯頓•貝提斯(Marston Bates):《食、色……性也》(Gluttons and Libertines),陳蒼多譯,台北縣:新雨出版社,1998年6月初版。
35、龔鵬程:《飲食男女生活美學》,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9月初版。
36、葉舒憲主編:《文化與文本》,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
37、程金城:《原型批判與重釋》,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38、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主編:《人及其象徵》(Man and His Symbols),龔卓軍譯,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5月初版。
39、葉舒憲:《閹割與狂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
40、葉舒憲編:《性別詩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41、麥葛福編(Alister E.McGrath):《基督教神學原典菁華》(The Christian Theology Reader),楊長慧譯,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1999年12月初版二刷。
42、奇娜•嘉蘭(China Galland):《女女相繫:尋訪人類社會的女性守護者》(The Bond Between Women),周和君譯,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公司,2000年2月初版。
43、劉紀蕙:《孤兒•女神•負面書寫:文化符號的徵狀式閱讀》(Orphan, Goddess, and the Writing of the Negative: The Performance of Our Symptoms),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5月初版。
44、耶律亞德(Mircea Eliade):《宇宙與歷史—永恆回歸神話》,楊儒賓譯,台北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0年6月初版。
45、Malcolm Waters:《全球化》(Globalization),徐偉傑譯,台北: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0年7月初版。
46、卡蘿•皮爾森(Carol S. Pearson):《內在英雄:六種生活的原型》(The Hero Within : Six Archetypes We Live By ),徐慎恕、朱侃如、龔卓軍譯,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7月初版。
47、海倫•費雪(Helen Fisher):《第一性——女人的天賦正在改變世界》(The first sex: the natural talents of women and how they are changing the world),莊安祺譯,台北: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8月初版。
48、孫紹先:《英雄之死與美人遲暮》,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49、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疾病的隱喻》(Illness as metaphor AIDS and its metaphors),刁曉華譯,台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11月初版。
50、恩斯特•卡西爾(Ernst Cassirer):《國家的神話》(The Myth of State) ,范進、楊君游、柯錦華譯,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月第1版。
51、耶律亞德著(Mircea Eliade):《聖與俗—宗教的本質》(The Sacred and the Profane:The Nature of Religion),楊素娥譯,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月初版。
52、蔡彥仁:《天啟與救贖:西洋上古的末世思想》,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4月初版。
53、李維—史特勞斯 (Claude Levi-Strauss):《野性的思維》(La Pensee Ssuvage),李幼蒸譯,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1年7月第1版。
54、菲爾•柯西諾(Phil Cousineau)主編:《英雄的旅程:神話學大師喬瑟夫•坎伯的生活與工作》(The Hero’s Journey: Joseph Campbell on his life and work),梁永安譯,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11月初版。
55、呂微:《神話何為——神聖敘事的傳承與闡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56、勒內•吉拉爾(Rene Girard):《替罪羊》(Le bouc emissaire),馮壽農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57、劉毓慶:《圖騰神話與中國傳統人生》,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58、葉舒憲:《原型與跨文化闡釋》,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59、羅洛•梅(Rollo May):《哭喊神話》(The Cry for Myth), 朱侃如譯,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3月初版。
60、理查•桑內特(Richard Sennett):《肉體與石頭:西方文明中的人類身體與城市》(Flesh and Stone: The Body and the City in Western Civilization),黃煜文譯,台北:麥田出版,2003年4月初版。
61、茱莉亞•克莉斯蒂娃(Julia Kristeva):《恐怖的力量》(Pouvoirs de l''horreur),彭仁郁譯,台北縣: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5月初版。
62、葉舒憲:《聖經比喻》,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63、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千面英雄》(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 朱侃如譯,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8月初版五刷。
64、葉舒憲:《文學與人類學——知識全球化時代的文學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2003年11月第1版。
65、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神話》(The Power of Myth),Betty Sue Flowers編、朱侃如譯,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2004年3月二版。
66、葉舒憲、蕭兵、鄭在書:《山海經的文化尋蹤——「想像地理學」與東西文化碰觸》,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第l版。
67、朱壽桐:《文學與人生》,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5月初版。
68、理安•艾斯勒(Riane Eisler):《神聖的歡愛:性、神話與女性肉體的政治學》(Sacred Pleasure:Sex, Myth, and the Politics of the Body),黃覺、黃棣光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69、楊麗娟:《世界神話與原始文化》,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70、葉舒憲:《千面女神》,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71、諾斯洛普•弗萊(Northrop Frye):《神力的語言——「聖經與文學」研究續編》(Words with Power——Being a Second Study of The Bible and Literature),吳持哲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72、恩斯特•卡西爾(Ernst Cassirer):《人文科學的邏輯》(Zur Logik der Kulturwissenschaften:Funf Studien),關之尹譯,上海:上海藝文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73、葉舒憲、彭兆榮、納日碧力戈:《人類學關鍵詞》,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第l版。
74、奧塔維歐•帕茲(Octavio Paz):《雙重火焰——愛情與欲望的幾何學》(The Double Flame——Love and Eroticism),蔣顯璟、真漫亞譯,台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9月初版。
75、紀登思(Anthony Giddens):《親密關係的轉變:現代社會的性、愛、欲》(The Transformation:Sexuality,Love & Eroticism in Mondern Societies),周素鳳譯,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2004年9月初版。
76、Marvin Harris:《Good to eat:食物與文化之謎》(Good to eat : Riddles of Food and Culture),葉舒憲、戶曉輝譯,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12月第1版。
77、彭兆榮:《文學與儀式:文學人類學的一個文化視野——酒神及其祭祀儀式的發生學原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78、葉舒憲:《高唐神女與維納斯——中西文化中的愛與美主題》,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79、葉舒憲:《老子與神話》,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80、葉舒憲:《中國神話哲學》,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81、葉舒憲:《英雄與太陽》,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82、恩斯特.卡西勒(Ernst Cassirer):《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An Essay On Man: An Introduction to a Philosophy of Human Culture),甘陽譯,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5月再版。
83、劉康(Kang Liu):《對話的喧聲——巴赫汀文化理論述評》(Bakhtin’s Dialogism and Cultural Theory),台北:麥田出版,2005年7月二版。
84、David D.Gilmore:《厭女現象——跨文化的男性病態》(Misogyny: the Male Malady),何雯琪譯,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7月一版。
85、諾思羅普•弗萊(Northrop Frye):《批評的解剖》(Anatomy of Criticism Four Essays),陳慧、袁憲軍、吳偉仁譯,吳持哲校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86、王宇:《性別表述與現代認同—索解20世紀后半葉中國的敘事文本》,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6年3月第1版。
87、梁工主編:《西方聖經批評引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7月第1版。
(三)其他
1、 陳鼓應:《耶穌新畫像》,台北:世界文物供應社,1970年7月初版。
2、 李漁:《閒情偶寄》,台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77年初版。
3、 王夫之:《禮記章句》,台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77年7月再版。
4、 李翊灼校輯:《維摩詰經集注》,台北:新文豐出版有限股份公司,1977年7月初版。
5、 楊家駱編:《新校本漢書集注幷附編二種》,台北:鼎文書局,1981年2月四版。
6、 楊伯峻譯注:《孟子譯注》,台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86年8月初版。
7、 汪辟疆編:《唐人傳奇》,台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5月初版。
8、 楊義:《文化衝突與審美選擇——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的文化分析》,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年9月第1版。
9、 唐 牛僧孺、李復言編:《玄怪錄•續玄怪錄》,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7月台一版。
10、鄭樹森編:《現代中國小說選》,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9年9月二版。
11、徐志平:《晚明話本小說石點頭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1年初版。
12、劉學鍇、余恕誠:《李商隱詩歌集解》(下冊—不編年詩),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10月初版。
13、張舜徽編:《張居正集》(第四冊—詩、女誡附直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9月第1版。
14、葉石濤:《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出版社,2000年10月再版。
15、袁珂校注:《山海經校注》,台北:里仁書局,2004年2月台權版二刷。
二、單篇論文
(一)期刊
1、 姚一葦:〈論王禎和的「嫁�菑@牛車」〉,《文學季刊》6期(1968年2月),頁12-17。2、 林柏燕:〈評介「嫁�菑@牛車」〉,《幼獅文藝》31卷5期(1969年11月),頁194-207。
3、 朱星鶴:〈把心住進一個素淨的白描世界-話說王禎和的書〉,《幼獅文藝》33卷3期(1971年3月),頁126-135。
4、 余素記錄:〈文學對談:五月十三節——從紅樓夢談到王禎和小說〉,《大學雜誌》70期(1973年12月),頁57-65。
5、 舒凡:〈王禎和的作品方向和方法值得讚賞〉,《婦女雜誌》103期(1977年4月),頁113。
6、 楊昌年:〈淺談王禎和〉,《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0卷9期(1977年9月),頁43-47。7、 尉天驄:〈王禎和小說中的人物與語言〉,《小說新潮》1卷2期(1977年10月),頁257-260。
8、 許振江:〈王禎和「伊會唸咒」中的神鬼意識〉,《小說新潮》1卷2期(1977年10月),頁283-293。
9、 亞菁:〈王禎和小說人物的造型〉,《幼獅文藝》47卷4期(1978年4月),頁131-135。10、王禎和:〈作品與社會〉,《大學雜誌》119期(1978年11月),頁66-68。
11、鄭雅云:〈王禎和的寫實意識與嘲諷筆法〉,《文藝月刊》151期(1982年1月),頁111-116。12、高天生:〈現代小說家略論之一——論王禎和的寫作風格〉,《暖流》1卷2期(1982年2月),頁35-38。
13、許素蘭:〈試論王禎和小說風格的流變〉,《文學界》3期(1982年7月),頁127-141。14、尉天驄:〈往生命本質探索的道理邁進—再讀王禎和的作品〉,《文學家》1期(1985年10月),頁6-9。15、劉依萍:〈戲謔、反諷下的「溫柔敦厚」〉,《文學家》1期(1985年10月),頁9-11。16、丘彥明:〈張愛玲在台灣:訪王禎和〉,《聯合文學》29期(1987年3月),頁95-102。17、呂正惠:〈荒謬的滑稽戲:王禎和的人生圖像〉,《文星》109期(1987年7月),頁32-36。18、高惠琳:〈王禎和研究資料〉,《文訊月刊》21期(1990年10月),頁100-104。19、劉春城:〈王禎和的文學生涯〉,《聯合文學》74期(1990年12月),頁70-86。20、呂正惠:〈小說家的誕生--王禎和的第一篇小說及其相關問題〉,《聯合文學》74期(1990年12月),頁16-23。21、東年:〈美國美國我愛你--鬧劇「玫瑰玫瑰我愛你」的荒謬寓意〉,《聯合文學》74期(1990年12月),頁24-37。22、尉天驄:〈消費文明下的屈辱和憤怒--王禎和的「小林來台北」〉,《聯合文學》74期(1990年12月),頁38-41。23、林燿德:〈現實與意識之間的蜃影--粗窺一九八0年以前王禎和的小說創作〉,《聯合文學》74期(1990年12月),頁42-50。24、鄭恆雄:〈外來語言/文化「逼死」(VS.(對抗))本土語言/文化--解讀王禎和的「美人圖」〉,《聯合文學》74期(1990年12月),頁51-59。25、葉凌毓:〈王禎和作品風格〉,《傳習》9期(1991年7月),頁83-96。26、許琇禎:〈多語言的文化衝突--王禎和小說研究〉,《中國學術年刊》20期(1999年3月),頁553-569+616。27、楊劍龍:〈「一種文學中的人類學」——論原型批評方法及其操作〉,《重慶三峽學院學報》16卷6期(2000年9月),頁26-31。
28、林豐藝:〈「笑」的反諷與「淚」的含藏--論王禎和小說中的批判與關懷〉,《台灣人文》5期(2000年12月),頁87-103。
29、洪錦淳:〈悲歌兩唱--論呂赫若「牛車」與王禎和「嫁妝一牛車」〉,《台灣文學評論》2卷1期(2002年1月),頁84-95。
(二)報紙
1、 黃武忠:〈王禎和談小說的場景描述〉,《台灣時報》(1978年6月1 6日),9版。
2、 白芝(Cyril Birch):〈朱西寧、黃春明、王禎和三人小說中的苦難意象(上、下)〉,童若雯、楊澤摘譯,《聯合報》(1979年2月27∼28日),12版。
3、 晴軒:〈與生命對決—訪王禎和談「香格里拉」〉,《中國時報》(1979年8月8日),8版。
4、 黃武忠:〈人生的嘲弄者—王禎和印象〉,《台灣時報》(1981年9月14日),12版。
5、 李瑞整理:〈永�琲煽M求—談我的小說寫作經驗〉,《中國時報》(1983年8月18日),人間副刊。
6、 丘彥明:〈把歡笑撒滿人間-訪小說家王禎和〉,《聯合報》(1984年2月19日),8版。
7、 龍應台:〈王禎和走錯了路-評「玫瑰玫瑰我愛你」〉,《中央日報》(1984年10月15日),10版。
8、 王禎和:〈我為什麼寫作〉,《聯合副刊》(1986年2月20日)。
9、 李昂:〈驚懼與警惕〉,《中時晚報》(1990年9月4日),15版。
10、齊邦媛等:〈眾文人回憶中的王禎和:嘲諷人情關懷鄉土〉,《民生報》(1990年9月4日),14版。
11、水晶:〈死人的太陽照不到活人的身上〉,《中時晚報》(1990年9月4日),15版。
12、尉天驄:〈永在的禎和〉,《中時晚報》副刊,(1990年9月4日),15版。
13、應鳳凰:〈用嬉笑面對刻薄的命運—談王禎和幾本著作〉,《自立早報》(1990年9月6日),19版。
14、陳黎:〈寂寞紅〉,《中國時報》(1990年9月10日),31版。
15、姚一葦:〈秋日懷禎和〉,《中國時報》(1990年9月16日),21版。
16、呂正惠:〈現代主義作家,還是鄉土小說作家?——王禎和〉,《中國時報》(1997年10月11日),27版。
17、徐開塵:〈詮釋花蓮的象徵〉,《聯合報》(1997年12月13日),41版。
(三)研討會
1、 楊照:〈「現代化」的多重邊緣經驗--論王禎和的小說〉《第一屆花蓮文學研討會論文集》,花蓮縣:花蓮縣立文化中心,1998年初版,頁15-23。
2、 徐照華:〈論王禎和小說中的城鄉圖像〉,《「第二屆花蓮文學研討會」——地誌書寫與城鄉想像》,花蓮縣:花蓮縣文化局,2000年12月初版,頁109-127。
三、學位論文
1、 劉玟伶:《王禎和作品論:小說、劇本與影評》,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6年。2、 呂文翠:《狎昵故鄉—王禎和小說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7年。3、 林增益:《王禎和小說創作風格析論》,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4、 李俐瑩:《台灣寫實小說中的風塵書寫——以王禎和、黃春明為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3年。5、 沈瑞馨:《台灣現代小說中之後殖民論述——以陳映真與王禎和為研究主體》,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四、網路資源
1、 國家圖書館全球資訊網,「當代文學史料系統」。網頁:http://lit.ncl.edu.tw/hypage.cgi?HYPAGE=home/index.htm
2、國家圖書館全球資訊網,「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網頁:
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jsp
3、 台大近代名家手稿系列展之五——王禎和。網頁:http://www.lib.ntu.edu.tw/manuscript/wch/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