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 王 為、江哲銘、張裕隆、劉建志,《運用良導絡量測評估色溫度對人體生理反應之影響》,建築學報第57期,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台北,2006.9。
2.王為、劉建志、張裕隆,《室內照明環境最佳化調控模組之研究》,2006數位生活科技研討會論文集,台南,2006.6.1。
3. 劉建志、王為、陳慧蓉,《優質室內照明環境智慧化調控模式之研究》,2006數位生活科技研討會論文集,台南,2006.6.1。
4. 王為、江哲銘,《良導絡量測系統應用於評估室內照度變化對人體生理反應之影響》,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2005.7.。
5. 王 為、江哲銘、劉建志,《長時間照明環境變化對人體心理反應影響之研究》,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第十六屆第二次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2004.12.12。
6. 王 為、江哲銘、張裕隆,《全般照明環境下色溫度變化對心理反應之研究》,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第十五屆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2003.12。
7. 賴沅琬,《以良導絡測定評估遠紅外線對人體健康之影響》,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8。8. 謝文祥,《以良導絡評估不同電刺激模式於酸痛症之療效》,中原大學醫學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3。9. 陳彥廷,《超音波刺激足三里穴對高血壓患者之療效評估》,中原大學醫學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3。10.王 為、江哲銘、陳巍凱,《局部照明環境色溫度與室溫變化之心理影響研究,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第十四屆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2002.11。
11.李厚強,《人工光源之照度及色溫度對視覺感知影響與照明方式調查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7。12.辛紹祺,《良導絡量測系統應用於評估麻醉病患之穴位刺激作用》,中原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7。13.林錫堆,《微波灸系統之研發》,中原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7。14.洪禹利,《肥胖患者減重過程中組織組抗之量測與評估》,中原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7。15.許招墉 編譯,《照明設計實務入門》,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2.1。
16.翁清松、許智傑,《經絡穴位特性研究》,中華現代針灸學會2001年學術研討會,2001.12。
17.翁清松、張永賢、許智傑、洪禹利,《良導絡值與時辰變化及穴位分佈之探討》,中華針灸醫學會雜誌2001,2001.11。18.王智濃,《新型良導絡量測系統之研發及應用於下背痛之診斷》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6。19.李泓斌、許智傑、翁清松、黃耀德、謝文祥,《以波長420-470藍色光刺激印堂穴對於鎮靜效果之探討》,中西醫學應用研討會,2001.5。
20.林勃光,《針灸穴位受不同超音波刺激後之反應》,中原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7。21.許昇峰、劉旭然、謝慶良、林昭庚、黃維三,《針刺足三里穴過程中原穴良導絡值變化之研究》,中國醫藥科學雜誌,1(4):271-282,2000。22.鄭建民、李嗣涔,《修練香功者的生物能測量值分析》,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2000.10。
23.翁清松、王智濃、張永賢、林昭庚,《雷射針灸、超音波針灸與傳統針灸之刺激反應研究》,中國醫藥學院雜誌,8(3):1-5,1999。24.謝慶良、許仲良、唐娜櫻、謝慶竇、林昭庚,《刺激手三陽經之井穴來探討五腧穴經氣之變化:皮膚導電量研究》,中國醫藥學院雜誌,7(4):1-8,1998。25.許昇峰、黃維三,《健康大學生之十二經原穴良導絡值的相關性分析》,中國醫藥學院雜誌,7(3):11-16,1998。26.陳順宇、鄭碧娥,《統計學》,華泰書局,台北,pp. 7-1~9-29,1998。
27.周鼎金 著,《建築物理》,茂榮圖書有限公司,台北市,1996.8。
28.李佩芳,《辦公室晝間人工輔助照明之研究—窗面輝度變化對視覺感受之實驗分析》,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29.曾威貴,《建築空間光環境涵構與個人本質互動之研究-不同色光影響因子心理實驗之探討》,私立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30.王丹江等人,《醫學保健百科全書III-腦與神經》,光復書局,台北,pp.141-150,1990。
31.鍾傑、崔玖、陳光耀,《糖尿病及肺癌病人的生物能研究》,生物能醫學會研討會論文集,台灣,pp.337-346,1989。
32.包鳳芝,《經線—經穴電阻率變化與臟腑疾病相關的分析》,中國針灸雜誌4(3),pp.19,1984。
33.王本顯 編著,《國外對經絡問題的研究》,人民衛生出版社,北京,1984。
34.陳潔文、紀奇惠,《脾虛病人的皮膚電位和指血管容積的初步觀察》,新中醫雜誌(10),中國,pp.64-66,1981。
35.王錦堂,《建築應用物理學》,台隆書店,台灣,pp.458,1980。
36.林溟鯤、陳太義、陳聰榮,《皮膚阻抗之變化與子午流注之關係》,中國醫藥學院研究年報,8:1-11,1977。
二、日文部分
37.中谷義雄,《良導絡自律神經調整療法基礎編》,日本良導絡自律神經學會,日本,2002。
38.井上 學,野口公喜,戴 倩穎等,《オフイス作業效率向上のための色溫度變動の研究-色溫度變動照明ズプミ生理、心理的影響の評價》,日本照明學會期刊,日本,2002。
39.河本康太郎 等,《光放射の人間に對する生理的影響の評價に關する研究》,社團法人照明學會,日本,2002.3。
40.金井力等人,《NSVによる健康チェツクについて》,日本良導絡自律神經學會雜誌 Vol.47 No.1,日本良導絡自律神經學會,日本,2001。
41.野口公喜,《快適な睡眠のための照明環境整備に關する研究》,九州藝術工科大學博士論文,2001。
42.野口公喜、井上 學、阪口敏彥,《日中における高照度光照射の覺醒作用》,平成13年度照明學會第34回全國大會,2001。
43.勝浦哲夫,《“光の質で人間の生理反應は影響されるのか》,日本照明學会誌, 第84卷,第6號,日本,pp.350-353,2000.6。
44.堀越哲美、大嶺美帆,《色溫度シ照度ズプミ明ペイソ快適範圍ソ檢討》,日本建築學會梗概集,1999.9。
45.望月亞希子,秋田 剛,平手小太郎,安岡正人,《照明環境が休息效果に及ばす影響に關する研究-心理、生理反應計測による作業休息環境に關する研究 ガソ1》,日本建築學會梗概集,1999.9。
46.望月亞希子,秋田 剛,平手小太郎,安岡正人,《照明環境が休息效果に及ばす影響に關する研究-心理、生理反應計測による作業休息環境に關する研究 ガソ2》,日本建築學會梗概集,1999.9。
47.岩切一幸,《照明光の分光分布が覺醒水準に及ぼす影響ズ關エミ研究》,九州藝術工科大學博士論文,1998。
48.勝浦哲夫,《人間工學/生理人類學における信號處理》,J. Signal Processing,2-1,pp.13-18,1998。
49.岩切、綿貫、安河內、栀原,《光源色がその曝露中と暴露後にCNVの早期成分に及ぼす影響》,日本生理人類學会誌, 2-3,日本, pp.139-145, 1997。
50.勝浦哲夫,《ヒトの自律神經機能》,最新生理人類學,朝倉書店,日本,pp.23-38,1997。
51.大山松次郎、小原清成,《新しい照明ノート》,社團法人照明學會,オーム社出版,日本,pp.13,1996。
52.佐藤方彥,《快適ス室內照明ソ研究-室內氣候ソ影響パ含バサ》,日本住宅總合研究財團研究年報NO.20,1993。
53.中谷義雄,《最新良導絡ソ臨床ソ實際》,良導絡研究所,1973。
54.中谷義雄,《皮膚通電抵抗と良導絡》,日本京都大學博士論文,1957。
55.中谷義雄,《良導絡醫學概論》,良導絡研究所,1966。
三、英文部分
56.Jian-Jr Liu, W. Wang、C. M. Chiang,《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ercipience Period on Indoor Artificial Lighting Environment for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Responses 》,Healthy Buildings 2006.,Porto PORTUGAL,2006.6.3.
57.Schmidt J, Sparenberg C, Fraunhofer S, Zirngibl H,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activity during laparoscopic and needlescopic cholecystectomy -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Surgical Endoscopy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Techniques, p.476-480, 2002.
58.Eva Haker, Henrik Egekvist , Peter Bjerring, 《Effect of sensory stimulation (acupuncture) on sympathetic and parasympathetic activities in healthy subjects 》, Jounal of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79, pp. 52–59, 2000.
59.J. J. Tsuei, F. M. K. Lam, P. Chou,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the EDST》 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Biology, pp. 67–75, May/Jun. 1996.
60.Mukae, H. and Sato, M., 《The effect of color temperature of lighting sources on the autonomic nervous functions》, Ann. Physiol. Anthrop., Vol.II, No5, pp.533-538, 1992。
61.Kobayashi H, and Sato M,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illuminance and color temperature of lighting》, Ann. Physiol, Anthrop., Vol.II, No.2, pp.45-49, 1992。
62.T. Kobayashi, T. Kawakubo and M. Maki, 《Relationships between Ryodoraku autonomic nervous patterns and immunological levels.》, Am J Acupunt, 14(1):23-28, 1986.
63.Tsuneo Kobayashi, 《Cancer diagnosis by means of Ryodoraku neurometric patterns.》, Am J Acupunt, 12(4): 305-313, 1984.
64.Zhu Zong-xiang, 《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Electrical Specificity of Meridians and Acupuncture Points》, Am J Acupunt, 9(3):203-216, 1981.
65.A.A.Kruithof ,《Tubular luminescence lamps for general illumination》. Philips Tech. Rev. 6(3). 1941.
四、網路部分
66.http://www.kitamura.qse.tohoku.ac.jp/~m.takahashi/human/human6.files/frame.htm (氏田 博士,《ヒユーマンモデリグ》,東大システム創成學科,東京大學講義,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