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7 14:0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邡歆
研究生(外文):Fang-Hsi Yang
論文名稱:哈瑪星地區居民觀光衝擊認知
論文名稱(外文):The cognition of Tourism Impact on Hamasen Community of Kaohsiung city
指導教授:張珩張珩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eng Zh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學系碩博士班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建築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2
中文關鍵詞:哈瑪星居住環境觀光衝擊認知
外文關鍵詞:Hamasen Communitycognition of tourism impactresidential environ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112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昔日高雄市哈瑪星,曾是高雄地區的商業重鎮,風光一時,但後因發展腹地不敷使用,產業外移而走向沒落,成為都市中被遺忘的空間。近年來政府爲了重振地方經濟,也同時能保存地方文化,讓閒置空間再生,在哈瑪星地區引進觀光產業,期望達到地區經濟復甦的目的。然而隨著觀光產業的蓬勃發展,雖然改善了地方經濟,但是也意味著越來越多的負面衝擊。因此如何在發展觀光之餘亦能兼顧地方的居住環境品質,改善環境干擾,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點,實為規劃與執行時之重要考量。
源此,本研究借由哈瑪星社區的城鄉風貌計畫與實質環境建設成果,探討觀光衝擊對於地區發展的影響。針對哈瑪星社區,以當地居民為主體探討居民對觀光活動帶來的衝擊認知,歸納整理出居民對地區觀光發展看法,希望從觀光衝擊項目與屬性關係探討觀光發展定位。

主要研究結果顯示,哈瑪星地區觀光衝擊認知因素為文化認同、社區干擾、地區發展、產業成長、稅收成長、公共建設等六項因素。「居住時間」、「居住區域」顯著影響觀光衝擊認知,哨船頭公園、哨船頭景觀步道的設置對於哈瑪星地區觀光發展與地區居住環境有明顯的正面改善。各項建設都有著極高的使用頻率。大部分的居民有非常大的意願維護自家古蹟還,對觀光帶來的歷史文化活動的增加有正面肯定,但是假日車潮影響了開車外出的意願,居民對觀光客的活動並無覺得有侵略性,故不至於有影響到本身的活動空間。
In the past, Hamasen Community of Kaohsiung City was the major place of business in Kaohsiung City and made a noise in the world. However, the lack of the developing hinterland and the decrement of business caused the decline of Hamasen
Community, and it became an area that was forgotten in the city. In order to revive the local economy, keep the culture, and reuse the free areas, the government has been introducing the tourism industry to Hamasen Community in the recent years, and expecting the revival of the economy. On the other hand, although the tourism industry has grown very well and improved the economy,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negative impact is growing. Therefore, how to take care of the quality of residence, improve the interferenc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get the balance between each other will be very important to be concerned during the plan and administration.

As the result, this research searches the influence of tourism impact on the local development by taking the efforts of country & city plan of Hamasen Community and the practical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Focus on Hamasen Community, this research is going to take the local residents as the major source to search the cognition of tourism activity impact, and generalize the ideas about the local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e residents. Moreover, the research is also trying to search about the orienta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by using the relationship of tourism impact list and the attribute.

The major result of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causes of cognition of tourism impact in Hamasen Community are culture identification, community interruption, area development, industry development, taxation increasing, and public works. Residential period and residential area affect the cognition of tourism impact obviously. Moreover, Shauchuan Park and Shauchuan Landscape Front make obvious positive improvement in the local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n Hamasen Community, and every construction has quite high using frequency. Also, most of the residents would like to protect their own places of historic interest, and have the positive recognition idea of the increase in the historical culture activities that come from the tourism industry. However, the traffic jam in weekends and holidays affect the residents’ willing of driving out, but the residents do not feel that the tourists’ activities invade them, so that it does not affect their active space.
第一章 序論………………………………………………...………………………..1
第一節 緣起………………………………………………...…………………..1
第二節 研究動機………………………………………………...…………..…1
第三節 研究目的………………………………………………...…………..…1
第四節 研究範圍………………………………………………...…………..…2
第五節 研究問題………………………………………………...……………..2
第六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3
1-6.1 研究方法………………………………………………...……………....3
1-6.2 研究流程………………………………………………...………………4

第二章 相關文獻與理論回顧………………………………………………...……...5
第一節 觀光衝擊相關理論………………………………………………...…...5
2-1.1 遊憩機會序列………………………………………………...……….…5
2-1.2 觀光發展衝擊………………………………………………...……….…7
2-1.3 觀光衝擊構面………………………………………………...……….…9
第二節 哈瑪星地區………………………………………………...………….13
2-2.1 哈瑪星地區環境現況……………………………………………….….13
2-2.2 停車空間………………………………………………...……………...21
2-2.3 哈瑪星地區相關計畫……………………………………………….….22

第三章 研究設計………………………………………………...………………….26
第一節 研究方法………………………………………………...…………….26
第二節 研究變項………………………………………………………………27
3-2.1 觀光衝擊認知…………………………………………………………..27
3-2.2 實質環境現況…………………………………………………………..28
3-2.3 居民活動經驗…………………………………………………………..29
3-2.4 居民背景屬性…………………………………………………………..30
第三節 分析架構……………………………………………………..………..31
3-3.1 整體問卷描述性統計…………………………………………………..31
評分一 居民對設施設置增加觀光發展……………………………………..31
評分二 居民對設施設置改善居住環境……………………………………..32
3-3.2 觀光衝擊認知…………………………………………………………..33
假設一 居民背景屬性與觀光衝擊認知組成因素構面有無顯著不同……..33
假設二 居民設施使用頻率與觀光衝擊認知高低有無顯著不同…………..34
假設三 居民背景屬性對設施設置增加觀光發展有無顯著不同……..……35
假設四 居民背景屬性對設施設置改善居住環境有無顯著不同…………..36
假設五 居民背景屬性對設施設置使用頻率有無顯著不同………………..37
假設六 活動經驗不同與觀光衝擊認知高低有無顯著不同………………..38
第四節 問卷……………………………………………………………………39
3-4.1 問卷內容………………………………………………………………..39
3-4.2 抽樣……………………………………………………………………..40
第五節 試調分析………………………………………………………………41

第四章 實證結果分析………………………………………………...…………….43
第一節 哈瑪星地區居民各項描述統計………………………………………43
4-1.1 基本屬性描述………………………………………………...………...43
4-1.2 設施設置使用頻率描述………………………………………………..46
4-1.3 設施喜愛描述………………………………………………...………...51
4-1.4 居民對設施設置項目評分……………………………………………..52
第二節 觀光衝擊………………………………………………...…………….56
4-2.1 觀光衝擊因素分析………………………………………………...…..56
4-2.2 觀光衝擊認知次數分析………………………………………………..59
第三節 假設驗證………………………………………………...…………….60
4-3.1 回應假設一
居民背景屬性與觀光衝擊認知組成因素構面有無顯著不同………..60
4-3.2 回應假設二
居民設施使用頻率與觀光衝擊認知高低有無顯著不同……………..66
4-3.3 回應假設三
居民背景屬性對設施設置增加觀光發展有無顯著不同……………..64
4-3.4 回應假設四
居民背景屬性對設施設置改善居住環境有無顯著不同……………..69
4-3.5 回應假設五
居民背景屬性對設施設置使用頻率有無顯著不同…………………..71
4-3.6 回應假設六
活動經驗不同與觀光衝擊認知高低有無顯著不同…………………..7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76
第一節 問卷整體結果分析……………………………………………………76
5-1.1 居民背景屬與觀光衝擊認知有顯著關係……………………..………76
5-1.2 居民對設施設置增加觀光發展…………………..……………………76
5-1.3 居民對設施設置改善居住環境…………………..……………………77
5-1.4 居民設施使用頻率與觀光衝擊認知高低有顯著不同………………..77
5-1.5 活動認知不同與觀光衝擊認知高低有顯著不同…………………..…77
第二節 結論與後續研究…………………..……………………..……………78
5-2.1規劃設計方面建議…………………..……………………..…………...78
5-2.2後續研究…………………..……………………..……………………...79

引用文獻
附錄
附錄一 居民背景屬性與觀光衝擊認知之關聯
附錄二 居民設施使用頻率與觀光衝擊認知關聯
附錄三 設施設置增加觀光發展
附錄四 設施設置居住環境改善
附錄五 居民背景與設施設置使用頻率
附錄六 居民活動經驗與觀光衝擊認知高低關聯
附錄七 高雄市哈瑪星地區居民觀光衝擊認知與居住環境問卷調查表
期刊
01.陳瑋玲,「當地居民參與觀光遊憩發展過程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第5期,PP91-105,1992。
02.歐聖榮,「金門地區觀光發展衝擊認知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第7期,PP61-87,1995。
03.侯錦雄,「北埔傳統聚落空間與觀光型為模式」,戶外遊憩研究,第13期,PP69-91,2000。
04.吳宗瓊,「觀光發展階段與產業依賴程度對觀光衝擊認知影響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第16期,PP45-61,2003。
05.郭瑞坤,王春勝,「地區發展相關因素整合居民結構趨隔研究」,戶外遊憩研究,第17期,PP23-49,2004。
06.Brougham J.E. & Bulter R.W. A segmentation analysis of resident attitudes to the social impact of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8(4),569-589,1981.
07.Carr D.S. & Halvorsen K. An evaluation of three democratic community based approaches to citizen participation: surveys,conversations with community groups,and community dinners. Society and Natural Resources,14(2),107-126, 2001.
08.Doxey,G.V A Causation Theory of Visitor-Resident Irritants: Methodology and Research Inferences. Proceedings of the 6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Travel Research Associatin,pp.195-198.San Diego,CA: Travel Research Association,1975.
09.John AP and John L. Crompton Developing and Testing a Tourism Impact Scale,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7: no2 120-30,1998.
10.Kathleen L. Andereck and Christine A. Vog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dents' Attitudes toward Tourism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Options,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9: 27 - 36,2000.
11.Kwan-Suk Chris Choi and Ercan Sirakaya Measuring Residents’ Attitude toward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Tourism Attitude Scale,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43: 380 - 394,2005.
12.Mill Robert Christie. The Tourism System: An Introductory Text , 2nded.,New Jersey : Prentice-Hall,1992.

書籍
1.曹正、李瑞瓊,1989,觀光地區遊憩活動設施規劃設計準則研究報告,交通部觀光局委託東海大學環境景觀研究中心。
2.哈瑪星社區營造工作室,1998,「哈瑪星築夢記:來自西子灣的社區改造經驗」,行政院文建會。
3.張守真,1998,「哈瑪星風華」,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4.高雄市政府,1996,「擴大及變更高雄市主要計劃通盤檢討」計畫書。
5.高雄市政府,1996,「變更高雄市都市計畫【旗津地區】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
6.Clare A.Gunn,李英弘、李昌勲譯 ,1999 ,「觀光規劃基本原理、概念及案
例」,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4. 宇城國際規劃設計公司,1999,「高雄市哈瑪星地區都市設計整體策略設計
研究案」,高雄市政府工務局。
5. Mathieson,A.,&Wall,A.(1986).Tourism: economic,physical and social
impacts. Longman.

論文
1.郭建池(1999),「阿里山地區原住民對觀光發展衝擊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2.游仁君(2000),「北埔傳統聚落觀光發展與空間行為模式之研究」,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碩士論文。
3.王春勝(2001),「從居民意識、觀光發展態度與衝擊探討高雄市旗津區定位之策略」,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林裕強(2001),永續觀光發展指標之建立-從認知觀點,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商學院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5.李政修(2002),復興鄉華陵村居民觀光衝擊識覺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6.李莉莉(2002),綠島觀光衝擊之探討,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7.劉曄穎(2002),現居居民對觀光發展影響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七星潭社區為例,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林晉毅(2003),遊憩衝擊與遊客體驗關係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系碩士論文。
9.黃桂珠(2003),居民對環境衝擊認知與發展生態旅遊態度之研究-以玉山國家公園梅山地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10.郭淑芳(2003),高雄市哈瑪星漁業的發展與變遷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11.詹嘉慧(2003),一個濱海聚落的美麗與哀愁:七星潭社區主體性的沉潛與展現,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12.劉思治(2003),從關鍵成功因素及資源基礎觀點探討休閒事業之競爭優勢-以西子灣休閒渡假中心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國際高階經營碩士學程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3.謝孟君(2003),以生態旅遊觀點探討承載量影響因素-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14.江依芳(2004),生態旅遊服務品質、滿意度及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以日月潭步道生態之旅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15.林鈴娟(2004),風景區生態旅遊發展策略之研究-以台中市大坑風景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16.何豐德(2004),高雄市都市更新實施方向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碩士學程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7.鄭欽太(2004),使用者觀點之都市河岸空間營造-以高雄市愛河河岸空間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8.石佩琪(2005),由社區連繫力探討原住民社區對觀光發展之認知-以可樂部落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
19.林純玉(2005) ,旗山鎮居民觀光發展認知及參與態度之探討,逢甲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碩士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10. 王小璘。1993年。濱海地區景觀植物適宜性研究。造園學報1(1): 21-46。
2. 13. 王穎。1986年。臺灣特有亞種鉛色水鶇的生態研究。師大生物學報21: 15-40。
3. 15. 呂光洋。1999年。臺灣兩生及爬行類的生態特色與保育現況。動物園雜誌19(1): 15-18。
4. 27. 林世強。2006年。陸域動物廊道型式之探討。國家公園學報16(1): 83-98。
5. 29. 林裕彬、鄧東波、吳振發。2001年。景觀生態計量方法於農業景觀生態系統之空間結構探討。農業工程學報47(2): 74-91。
6. 62. 楊育昌。2001年。過去、現在的陽明山國家公園蛙類群相。社教資料雜誌279: 7-11。
7. 64. 楊懿如、林曜松。1988年。臺北樹蛙生殖期間之社會行為之研究。生物科學31(1): 15-25。
8. 68. 裴家騏。1998年。利用自動照相設備記錄野生動物活動模式之評估。臺灣林業科學13(4): 289-296。
9. 70. 裴家騏。2006年。森林、山羌、犬吠聲。科學發展月刊398: 20-25。
10. 74. 蔡厚男、羅宏銘、呂慧穎。2003年。農地景觀生態廊道建構之研究—以得子口溪流域平原為例。都市與計劃30(2): 157-181。
11. 77. 賴明洲、薛怡珍。2003年。地景生態學的相關書籍與臺灣地區文獻介紹。造園季刊49: 47-58。
12. 78. 薛怡珍、李國忠、賴明洲。2002年。臺灣地區地景生態學研究的現況與進展。造園學報8(1): 1-20。
13. 79. 薛怡珍。2002年。地景生態過程與時空尺度之關係。臺灣林業28(4): 15-23。
14. 84. 蘇美如、張世倉、林瑞興。2006年。臺灣鉛色水鶇海拔分佈之季節性變化。特有生物研究8(2): 1-6。
15. 04. 吳宗瓊,「觀光發展階段與產業依賴程度對觀光衝擊認知影響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第16期,PP45-6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