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184.63)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4 06:5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凌嘉蓮
研究生(外文):Chia-Lien Ling
論文名稱:我國師範大學轉型競爭策略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search on Competitive Strategies Three Taiwan Normal Universities Adopt In Transformation To Multiuniversities
指導教授:湯堯湯堯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ao T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4
中文關鍵詞:師資培育競爭策略師範大學大學轉型
外文關鍵詞:competitive strategyteaching educationuniversity transformationNormal universit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5
  • 點閱點閱:71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7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3
本研究旨在瞭解我國師範大學因應轉型所運用之競爭策略,研究之目的為:
一、瞭解我國三所師範大學面對轉型本身優勢與外在阻礙。
二、探究我國三所師範大學轉型所運用之競爭策略。
三、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以供教育人士參考。
本研究採取文獻分析與訪問調查作為主要研究方法。文獻分析主要探討我國師範大學轉型因素、高等教育競爭策略理論以及國內相關研究,並透過編制半結構式的訪談問卷大綱,針對我國師範大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的一級行政主管進行深入訪談。於訪談資料分析後,歸納出十五個我國師範大學的轉型競爭策略,分述如下:
一、擴充規模朝向綜合大學發展
二、推動組織革新凝聚共識
三、選擇具經營理念的領導者
四、建構英語學習環境
五、鼓勵學生從事學術研究
六、透過多元管道培養全人精神
七、規劃符合學生需求的課程
八、整合系所開設跨領域學程
九、與國外大學結盟促進國際交流
十、聘任具實務經驗的教師
十一、推行教師獎勵與評鑑制度
十二、精簡人力分擔教師行政業務
十三、廣開財源提升自籌經費比例
十四、鼓勵建教合作增進學生實務經驗
十五、協助教師推動建教合作
最後,綜合文獻分析、訪談結果與討論,提出結論與建議供師範大學與教育相關人士參考,研究結論如下:
一、把握優勢創造特色才能生存
二、成功轉型關鍵在「人」
三、重視人力資源管理
四、全方位提升學生能力
五、促進國際交流提升國際化程度
六、爭取財源成為大學自主經營第一步
七、與業界緊密合作開拓服務合作範圍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several strategies three Taiwan Normal Universities adopt in transformation to multiuniversities. Thre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To understand advantages those Taiwan Normal Universities have in transformation to multiuniversities and obstacles they face.
2. To explore competitive strategies Taiwan Normal Universities adopt in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3. To make further suggestions for three Taiwan Normal Universities, educator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The researcher utilizes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interview as the methods to conduct the research. In the chapter of literature analysis, the researcher explores various factors which make three Taiwan Normal Universities transform into multiuniversities, theories and competitive strategie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some related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also interviewed three chief executives i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and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and utilized semi-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as a guideline to collect primary data.
Based on interviews, the researcher has found fifteen competitive strategies thos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ies adopt in transformation to multiuniversities. The strategies are as follows:
1. To expand school original models into multiuniversities
2. To confirm the school staffs’ consciousness
3. To elect the principal with management concept
4. To construct a English learning environment
5. To encourag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6. To encourage whole-person development through multiple approaches
7. To design curriculum that students need
8. To combine different departments to provide credits cross different academic areas
9. To form an academic alliance with overseas universities
10. To employ faculty with practicum experience in educational and industrial fields
11. To carry out the assessment system for faculty’s research and teaching performance
12. To diminish administration rescource and to reduce faculty’ workload
13. To earn diverse financial supports as main rescource for school development
14. To enrich students’ practicum experience by cooperation with different industrial fields
15. To assist faculty to promote cooperation with industrial fields
Based on literature analysis, interviews and discussions, the researcher submits implications for Taiwan Normal universities to adopt in transformation to multiuniversities and gives further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er.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o maintain outstanding features of universities and to create capacity for advanced development.
2. The key point of transformation success is “Human Rescource”.
3. To emphasize management of human rescource.
4. To promote students’ capabilities through comprehensive activities.
5. To improve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ization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colleges in other countries.
6. To earn diverse financial supports is the first step for university’s independent management
7. To cooperate with industrial fields closely to enlarge service the university can provide.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Ⅲ
目錄…………………………………………………………………….Ⅴ
圖表目次…………………………………………………………………Ⅶ
第一章 緒論………………………………..………………..…...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02
第二節 名詞解釋……………………………………………..….05
第二章 文獻探討…………………………...…………..………..07
第一節 我國師範大學轉型因素探討…………………………...07
第二節 高等教育競爭策略理論模式分析……………………...21
第三節 相關研究分析…………………………………………...41
第四節 綜合分析………………………………………………...48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54
第一節 研究方法………………………………………………...54
第二節 研究架構………………………………………………...56
第三節 研究設計………………………………….…………....68
第四節 資料處理………………………………………………...76
第五節 研究限制………………………………………………...8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81
第一節 我國師範大學的優勢與阻礙…………………..………81
第二節 我國師範大學轉型競爭策略 …………………………83
第三節 問題與討論.…………………………………………….97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0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2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06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113
西文部分…………………………………………………………...117
附錄
附錄一:訪談大綱…………………………………………………119
附錄二:訪談邀請函………………………………………………120
附錄三:訪談回饋函………………………………………………121
附錄四:訪談記錄表……………………………………………….122
附錄五:訪談逐字稿……………………………………………….123

圖表目錄
表次
表2-1-1 84至94學年度各類師資培育核定招生名額統計表………….09
表2-1-2 台灣地區各師範校院九十四學年度學生數一覽表……………13
表2-2-1 SWOT內外部環境構面要素分析……………………………37
表2-3-1 師範校院轉型相關研究一覽表 .………………………41-42
表2-3-2 高等教育競爭策略之相關研究一覽表 .………………44-46
表3-2-1 五大高等教育競爭策略理論模式與八大關鍵因素關係表……65
表3-3-1 專家預試資料表……………………………………………73
表3-3-2 訪談對象資料彙整表………………………………………75

圖次
圖2-1-1 民國八十三年至九十三年我國大學學生人數成長圖…...15
圖2-2-1 高等教育鑽石模式…………………………………………26
圖2-2-2 五力競爭模式………………………………………………32
圖3-2-1 研究架構圖…………………………………………………67
圖3-3-1 研究流程圖…………………………………………………71
壹、中文部分
丁文玲(1995)。我國國立大學經營規模之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中教司(2005)。重大政策:師範校院轉型與整合發展。檢索日期:2005.8.26。取自:http://epaper.edu.tw/163/storyimp.htm
內政部戶政司(2006.3)。現住人口出生、死亡、結婚、離婚登記統計表-民國七十年至九十五年三月。檢索日期:2006.4.7。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
天下雜誌(2006)。下流社會。天下雜誌,353。
毛連塭、湯梅英(1995)。國小師資培育方式之意見調查研究。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師範教育(29-97)。台北:師大書苑。
王佳煌等(譯)(2000/2002)。Neuman,W. L.著。當代社會研究法。台北:學富。
王瓊淑(譯)(1999)。Hope, J. & Hope, T.著。笑傲第三波。台北:經典傳訊文化。
司徒達賢 (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天下遠見。
吳天元、吳天方、樊學良、林建江(2003)。教育競爭力理論基礎之建構。發表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中正大學主辦之「全球化、教育競爭力與高等教育改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嘉義:中正大學。
吳宗立 (1999)。邁向卓越的學校行政-全面品質管理。研習資訊,16(3),42-59。
吳清山、林天佑(2005)。教育名詞解釋-競爭優勢。教育研究月刊,138,162。
吳鐵雄、李坤崇(1997)。教師培育與法令變革的省思。台北:師大書苑。
李明軒、邱美如(譯)(1994)。Michael F. Porter著。國家競爭優勢(上)(下)。台北:天下。
李保玉(1991)。新制師院生角色認同與自我期許之研究。南投:台灣省教育廳。
李雪莉(2005)。迷失台大教育悲歌。天下雜誌,341,126-136。
李然堯(2004)。師範校院之轉型與發展。發表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辦之「現代教育論壇-中小學師資培育政策」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李新鄉、鄭英耀、陳聰文(1997)。師資培育多元化後各教師職前教育體系學生任教承諾之比較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學專業與師資培育(141-168)。台北:師大書苑。
林天祐(1998)。全面品質管理與學校行政革新。教育資料與研究,22,19-22。
林文達(1991)。教育財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林玉佩(2006)。大學生應該有的素養與能力。天下雜誌,360,84-88。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台北:心理。
林清江(1983)。文化發展與教育革新。台北:五南。
姜麗娟 (2002)。以Porter的鑽石模式及Clark的大學轉型路徑論國內高等教育競爭優勢之提升。發表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辦之「推動高等教育整合與提升高等教育競爭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暨南國際大學。
孫志麟(2000)。師資培育教育改革的思考。師友,399,31-45。
高希均(1985)。教育經濟導論。教育經濟學論文集,23。台北:聯經。
常婷婷(2005)。我國高職學校競爭策略之研究-以國立X高職為例。中原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
張芳全(2003)。當前我國師資培育重要問題。國民教育,44(1),6-11。
張芳全(2006)。教育大學定位的政策規劃。教育研究月刊,142。
張家宜 (2002)。高等教育行政全面品質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高等教育。
張德銳(1995)。師範校院與一般公立大學在資本門預算、校地面積和圖書館設施之比較分析。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師範教育(383-394)。台北:師大書苑。
教育部(1995)。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台北:作者。
教育部(1999)。國立大學校務基金設置條例。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1a)。師範院校轉型發展計畫。台北:中教司。
教育部(2001b)。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高教司。
教育部(2002)。推動研究型大學整合計畫。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a)。民國八十四至九十三學年度大學校院教育學程核准彙整總表。
檢索日期:2006.2.15。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index.htm
教育部(2003b)。促進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專案報告。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5a)。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九十四年版。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5b)。民國九十四學年度重要資料庫檔案-大專院校校別學生數。
檢索日期:2006.4.15。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index.htm
教育部(2007)。大學法。台北:作者。
梁金盛(2002)。轉型或整併-師範校院何去何從?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推動高等教育整合與提升高等教育競爭力」學術研討會。南投:暨南國際大學。
莊淇銘、張家宜、張麗卿(2000)。全面品質管理在大學教育之應用。教育資料與研究,34,70-80。
許惟芳(2003)。臺灣師範大學轉型定位與策略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為藩(2004)。轉變中的大學:傳統、議題與前景。台北:高等教育。
陳伯璋(1996)。師範校院之定位發展與教育學程設置之檢討。教改通訊,17(18),12-18。
陳果真(2001)。合併教育聯合大學變數仍多。國民教育,35(5),8-13。
陳益興(2005)。人口結構變遷的師資培育政策。發表於教育部主辦「民國九十四年度師資培育之大學主管聯席」會議手冊。台北:教育部。
彭森明(1999)。中小學教師基本素質規範與師資培育。中小學教師素質與評量研討會手冊及論文彙編,19-27。高雄:高雄師範大學。
彭森明(2002)。美國師資培育措施的啟示與借鑑。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資培育的政策與檢討(124-144)。台北:學富。
湯堯(2005)。大禮物、新思維:從五年五百億談大學制理應有的積極作為。載於國立中正大學主辦「高等教育改革的全球在地化:國際改革趨勢與台灣經驗的反省」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嘉義:中正大學。
湯堯、成群豪(2004)。高等教育經營。台北:高等教育。
黃士嘉(1999)。師範教育史論集。台北:漢風。
黃炳煌(2001)。教師專業素質之提升。教師天地,113,15-20。
黃婉婷(2002)。師資人力市場轉變與教育改革:政策開放後的師範校院。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湘茹(2006)。台灣高等教育市場化中師範學院因應方式之研究-以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所碩士論文。
黃源河(2003)。美國師範教育的經驗與教訓。教育研究月刊,150,14-25。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黃營杉(1996)。策略管理。台北:華泰。
楊少璇(2003)。高等教育的競爭策略—以四所大學為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朝祥(2001)。因應WTO衝擊,高等教育速謀對策。國家政策論壇,1(9),146-151。
楊朝祥、徐藝華(2000)。夫子更上一層樓—師範學院轉型的核心面向。師友,402,42-45。
詹志禹(1997)。師資職前教育的課程與評鑑。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5(上),67-98。
蓋浙生(1985)。教育經濟學。台北:三民書局。
劉世閔(2006)。批判台灣師資培育市場化所面臨的議題及其競爭力。教育研究月刊,141,99-113。
劉春榮、林天佑、陳明忠(1995)。高中生擔任教師意願及選擇師資培育方式調查研究。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師範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蔡聿瑩(2006)。我國高等教育市場化經營策略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明田、莊立民(2001)。以波特鑽石模式理論觀點探討經濟國際化衝擊下台灣高等教育之競爭策略。教育政策論壇,4(1),81-117。
蔡培村、陳伯璋、蔡清華、蘇進財、孫國華(1994)。中小學教師生涯進階與等級劃分可行性之研究。教育部中教司委託研究(未出版)。
蕭富元(2006)。台、成、清、交的頂尖大學夢。天下雜誌,360,76-83。
閻自安(1998)。全面品質管理在班級營上的應用。教育研究資訊,6(5),120-141。
戴曉霞(2002)。高等教育整併類型之分析。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辦「推動高等教育整合與提升高等教育競爭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暨南國際大學。
羅正忠(1986)。我國現行公立高級中學與高等教育規模經濟之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貳、英文部分
Barkley, B. T. & Saylor, J. H. (1994). Customer-driven project management: A new paradigm in total quality implement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Bok, D.C. (2003). Universities in the marketplace: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Bush, T.& Coleman, M.(2000). Leadership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in Education. UK: Parl Chapman.
Clark, B. R. (1983).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cademic Organization in Cross-national Perspective. Berk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lark, B. R. (1998). Creating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 Organizational Pathways of Transformation. Pergamon.
Coate, L. E. (1994). Implementing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a university setting. In H. I. Costin (ed.). Readings in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pp.447-483). Fort Worth: Harcourt Brace.
Collect Stancy (1999). SWOT Analysis, Computerworld, 33(29), 58.
Curran, Paul. (2000). Competition in UK higher education: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n the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and Porter’s Diamond Model, Higher Education Quarterly, 54(4), pp.386-410.
Curran, Paul. (2001). Competition in UK higher education: Applying Porter’s Diamond Model to Geography Departments,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26(2), pp.223-251.
Feigenbaum, A. V. (1983). Total quality control (3r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
Herman, J. J. (1993). Holistic quality managing: Restructuring, and empowering school. CA: Corwin.
Hill, C.W.L. (2001).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An integrated approach. MA: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Kennedy, D. (1997). The academic dut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Koshal, R.K. & Koshal, M. (1995) Quality and Economies of scale in Higher Education. Applied Economics, v15, 323-340 ; v27, 773-778.
Krip, D. L. (2003). The corporation of learning: Non profit higher education takes lessons from business. Continuing Higher Education Review, 67, 19-39.
Lewis, R. G. & Smith, D.H. (1994). Total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Delray Beach: St. Lucie.
Porter, M. E. (1990).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Porter, M.E. (1980/1998).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周旭華(譯)。競爭策略:產業環境及競爭者分析。台北:天下文化。
Newman, F. & Couturier, L.K. (2002). Trading Public Good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Market. Retrieved Oct 10, 2005,
from http:// www.futuresproject.org/publications/ observatory.pdf.
Robinson, E.E. (1997). Mergers in Higher Education. In Knowles, A.S.(eds).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Higher Education, l (6), pp.2822-2828.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Rowland, A. W. (1986). Handbook of institutional adrancement zndxed.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Trow, Martin (1974). The Analysis of Status. In B. Clark(ed.) Perspectives on Higher Educatio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劉世閔(2006)。批判台灣師資培育市場化所面臨的議題及其競爭力。教育研究月刊,141,99-113。
2. 閻自安(1998)。全面品質管理在班級營上的應用。教育研究資訊,6(5),120-141。
3. 詹志禹(1997)。師資職前教育的課程與評鑑。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5(上),67-98。
4. 楊朝祥(2001)。因應WTO衝擊,高等教育速謀對策。國家政策論壇,1(9),146-151。
5. 黃源河(2003)。美國師範教育的經驗與教訓。教育研究月刊,150,14-25。
6. 黃炳煌(2001)。教師專業素質之提升。教師天地,113,15-20。
7. 陳伯璋(1996)。師範校院之定位發展與教育學程設置之檢討。教改通訊,17(18),12-18。
8. 莊淇銘、張家宜、張麗卿(2000)。全面品質管理在大學教育之應用。教育資料與研究,34,70-80。
9. 張芳全(2006)。教育大學定位的政策規劃。教育研究月刊,142。
10. 張芳全(2003)。當前我國師資培育重要問題。國民教育,44(1),6-11。
11. 姜麗娟 (2002)。以Porter的鑽石模式及Clark的大學轉型路徑論國內高等教育競爭優勢之提升。發表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辦之「推動高等教育整合與提升高等教育競爭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暨南國際大學。
12. 林天祐(1998)。全面品質管理與學校行政革新。教育資料與研究,22,19-22。
13. 吳宗立 (1999)。邁向卓越的學校行政-全面品質管理。研習資訊,16(3),4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