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4.18.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4 04:1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少瑜
研究生(外文):Shiao-Yu Yang
論文名稱:從公私部門角度探討容積獎勵機制之目標與效益-以台北市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Applying The Public And Private Viewpoints to Analyze The Vision and Benefit of Zoning Bonus Mechanism in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黃崑山黃崑山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uen-Shan Hu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都市計劃學系碩博士班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都市規劃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0
中文關鍵詞:獎勵必要性容積獎勵遠景與機制差異性優先順序總量管制
外文關鍵詞:Necessity of Zoning BonusTotal Quantity ControlPriorityDiversityVision and MechanismZoning Bonu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8
  • 點閱點閱:154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7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在都市設計領域中,適度運用獎勵工具可以幫助政府藉助私部門之力讓都市狀態更加完善,是達成遠景的重要機制。眾多的獎勵工具之中,容積獎勵是政府利用額外法定空間吸引開發商投資特定設施的利器,其中由政策目標發展而出的吸引對象必須界定清楚,才可以設計出良好的誘因。
根據國外長年施行容積獎勵的經驗,以單一政策的角度設計獎勵機制是不足夠的。國外經驗中逐漸將容積獎勵機制的設計層面擴大到由整體都市的角度切入,同時更細緻化的界定吸引對象的特質。確定個別政策使用容積獎勵的必要性後,以整體都市發展下可接受的總量獎勵容積管制觀點切入,分析政策之間的優先順序,並精準的依照優先順序來分配每項政策的獎勵容積額度,製造出誘因差異性。
因此,僅以單一獎勵政策的觀點來設計容積獎勵機制已無法達成各項政策的目標,必須將容積獎勵機制細緻化與精準化,以「人、事、時、地、物」的觀點切入深入的探討獎勵的必要性、優先順序與誘因差異性,才能確實的達到個別政策的遠景。
台北市使用容積獎勵已二十餘年,由綜合設計放寬使用後廣泛應用於捷運BOT、停車場獎勵與都市更新機制、細部計畫獎勵上。本研究利用法令及計畫的整理,輔以公部門及開發商訪談、開發推案分佈後,發現現今設計容積獎勵機制的方式仍然是以單一政策切入,除此之外,有部分政策缺乏使用容積獎勵的必要性,不僅浪費了獎勵工具的作用,更沒有以整體角度來控制容積獎勵機制。
It’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for government using suitable “carrots” to attract developers invest in public affairs. Zoning bonus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incentive tools , it attracts developers by applying “Extra FAR”, and the key point for this mechanism 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olicy purpose and the inducement.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American city, it’s not sufficient for government to focus on only one zoning bonus policy, but making wider scope to entire city. Furthermore, it needs to make the object developers more detailed, be clear about “who” ”which” ”when” ”where” ”how” to accomplish the zoning bonus policy, and the priority of all the incentive policies which apply FAR to attract privately developers. Finally, make sure that there has diversity in the entire zoning bonuses system.
The zoning bonus system has been applied for twenty-more years, including Zoning Code、MRT Station BOT、Indoor Parking Lots Reward、Urban Renewal Act and Detail planning. This study try to define the entire system of zoning bonuses in Taipei, by survey laws and planning reports、interview developers and the investment cases statistic. And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is that there is no comprehensive zoning bonuses system in Taipei, without the sense of total zoning bonus FAR quantity control, the government always devise incentive policy case by case. Moreover, some zoning bonus policies lack of the necessity to use inducement, and short of inducement diversity.
第一章 緒論 ……………………………………………………………………1-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3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流程 ……………………………………………………1-4
第四節 研究方法 ……………………………………………………………1-6

第二章 容積獎勵的相關理論與應用原則 ……………………………………2-1
第一節 獎勵制度的來源與應用 …………………………………………2-2
第二節 容積獎勵應用原則 ………………………………………………2-11
第三節 評估容積獎勵方法 ………………………………………………2-31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1
第一節 研究假說 …………………………………………………………3-1
第二節 研究設計 …………………………………………………………3-3
第三節 資料蒐集 …………………………………………………………3-6

第四章 台北市個別容積獎勵政策獎勵必要性分析 …………………………4-1
第一節 台北市現行容積獎勵政策目標 …………………………………4-1
第二節 政策對象分析 ……………………………………………………4-5
第三節 實證分析-個別容積獎勵機制獎勵必要性分析 …………………4-31

第五章 台北市整體容積獎勵機制優先性與誘因差異性分析 ………………5-1
第一節 台北市整體容積獎勵政策之優先順序 …………………………5-1
第二節 台北市整體容積獎勵政策之誘因設計 …………………………5-15
第三節 實際市場反應 …………………………………………………5-2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1
第一節 結論 ………………………………………………………………6-1
第二節 建議 ………………………………………………………………6-5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期刊與研討會>
1.金家禾,土地開發分析法功能之研究,經社法治論叢(22),P.361-397,1998。
2.林怡妏,應用交易成本理論探討市中心再發展機制之研究,第十屆國土規劃論談研討, 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台南,2006。
3.淡江大學系友會、空間雜誌,開放空間規劃設計之法規探討座談會,空間(44),p.34-43,2004。
4.許戎聰,台北市都市更新課題與策略之探討-以開發商觀點,人與地(189),P.29-38, 2000。
5.曾松昱,差異開發商投資行為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第九屆國土規劃論壇研討會,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台南,2005。
6.張金鶚、陳香妃,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回顧與展望-三個房地產市場調查研究案分析,建築師(381),p.82-87,2005。
7.詹士樑,台北市獎勵都市更新地區空間分佈之探討,人與地(189),
P.16-25,1999。
8.蔡仁毅,都市地區開放空間之設計及相關獎勵措施之探討,空間(44),P.44-53,2004。
9.楊靜玟、黃崑山,以財務機制觀點探討市中心再發展政策成效之研究,第九屆國土規劃論壇研討會,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台南,2005。

<專書與技術報告>
10.張金鶚,房地產投資與市場分析理論與實務(上),華泰,台北,2003。
11.張金鶚,房地產投資與市場分析理論與實務(中),華泰,台北,2003。
12.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經濟學理論與實務(第五版),翰蘆圖書,台北,2004。
13.臺北市都市更新處,臺北市劃定都市更新地區,臺北市都市發展局,台北,2004。

<國科會計劃、博碩士論文>
14.王志綱,《大眾運輸場站容積獎勵機制之研究》,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001。
15.王敏穎,邁向”美麗新世界"?!從都市更新容積獎勵辦法剖析都市更新問題,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1998。
16.李淑敏,《就財務誘因觀點探討「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鼓勵辦法」之成效模擬-以高雄市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1997。
17.吳杰穎,《開放空間鼓勵辦法與都市建築開發關連性之研究-以台中市實施「綜合設計鼓勵辦法」為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碩士論文,未出版,1995。
18.邱顯營,《都市住宅開放空間用後評估之研究-以台北市一綜合設計鼓勵辦法設計開發之住宅型個案為例》,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工程技術研究所設計技術學程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1995。
19.許嘉勇,《從公共設施服務水準的觀點探討容積獎勵的地區性差異考量-以台中市施行「未實施容積率管制地區綜合設計鼓勵辦法」為例》,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1994。
20.黃崑山,《市中心之保存與復甦-以台南市傳統街廓為例》,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1998。
21.莊育傑,《就獎勵性政策機制觀點探討「台北市建築物增設室內公用停車空間鼓勵要點」》,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22.楊婷如,《都市設計管制下信義計畫區都市空間形塑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005。
23.陳全勝,《論都市更新容積獎勵對房地產投資報酬率影響之研究-以台北市中山區長安段三小段709、717地號都市更新案為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003。
24.楊智堯,《台北市都市更新設置公益設施實施成效之研究-以戶外公共空間為例》,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005。
25.董韻聰,《我國地方政府經濟發展誘因設定之初探》,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2005。
26.賴宗明,《建築投資業參與都市更新事業之探討-以台南市為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所碩士論文,未出版,1999。
27.謝文娟,《都市更新獎助誘因財務模擬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004。
28.羅榮華,《探討獎勵建築基地增設公共開放空間成效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台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004。
29.蘇瑛敏,《台北市都市更新設置公益設施實施成效之研究─以戶外公共空間為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未出版,2005。
30.盧國寶,《從管理維護觀點探討獎勵制度開放空間之研究-以台北市實例為例》,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1989。

西文部分
1.Adair A., J.Berry, S.McGreal., B.Deddis and S Hirst., “Evaluation of Investor Behaviour in Urban Regeneration”,Urban Studies V.36, No. 12, 2031-2045,1999.
2.Bengstone D. N., J.O.Fletcher and K.C Nelson,”Public Policies for Managing Urban Growth and Protecting Open Space:Policy Instruments and lessons learned in the United States”,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69. p.271-286,2004.
3.Button M.,”Private Security and The Policing of Quasi-public Spa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ociology of Law31,p227-237,2003.
4.Callies D.L&R.H. Freilich ,Cases and Materials on Land Use,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St.Paul ,Minnesota, 1986.
5.Donahue, J. D.,The Privatization Decision-Public Ends, Private Means, Haper Collins Publishers,1989.
6.Dowall,D.E,”Applying real estate financial analysis to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control”, Journal of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Winter, Volume51, no.1, p.84, 1985。
7.Getzels J., M. Jaffe, Blaesser B.W. and Brown R. F. , ”Zoning Bonuses in Central Cities”,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 p1-26 ,1988.
8.Hall P, The Enterprise Zone Concept :British Origins ,American Adaptation, IURD.,1988.
9.Kayden, J. S., Privately Owned Public Space: the new York Experience, New York (N.Y.).Dept. of City Planning, 2000.
10. Lassar,T.J. , Carrots & Sticks: New Zoning Downtown,the Urban Land Institute ,1989.
11.Monroe,J.W. , ”Incentives:Know When to Hold Them, and When to Fold Them” , Economic Development Review,12,4,p.16-p.17,1994.
12.Nemeth J., “Redefining Security in Public Space:The Case of Love Park”, Iee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Management, p19-20(Fall),2004,
13.Spaxman Consulting Group, ”Downtown Height and Density Review For Seattle’ , 2005.
14.Stone, D.A. , Policy Paradox and Political Reason, Haper Collins Publishers,1988.
15.Seyfried, W.R., ”Measuring The Feasibility of A Zoning Bonus”, Journal of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57, P348-356(summer), 1991.
16.Weimer D.L&A.R. Vining, Policy Analysis:Concepts and Practice, Englewood Cliffs, N.J, 1992。

網站
西雅圖規劃局網站http://www.seattlechannel.org/issues/downtownGrowth.asp,2006
紐約市都市規劃局網站
http://nyc.gov/portal/index.jsp,2006
波特蘭市政府網站
http://www.portlandonline.com/,2006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網站
http://www.dorts.gov.tw/,2006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網站
http://www.udd.taipei.gov.tw/PlanWeb/Index.aspx,2006
臺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網站
http://www.uro.gov.tw/Default.aspx,2006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陳昭儀(1990)。創造人格特質研究。資優教育季刊,35,43-50。
2. 許民陽(1984)"新社河階群的地形特徵與大溪河階群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教育,第十期,頁74-98。
3. 石再添、鄧國雄、張瑞津、楊貴三(1985a)"恆春地區的活斷層與地形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教育,第十一期,頁1-14。
4. 8.蔡仁毅,都市地區開放空間之設計及相關獎勵措施之探討,空間(44),P.44-53,2004。
5. 7.詹士樑,台北市獎勵都市更新地區空間分佈之探討,人與地(189),
6. 6.張金鶚、陳香妃,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回顧與展望-三個房地產市場調查研究案分析,建築師(381),p.82-87,2005。
7. 4.許戎聰,台北市都市更新課題與策略之探討-以開發商觀點,人與地(189),P.29-38, 2000。
8. 王舒芸、余漢儀(1997)。奶爸難為─雙薪家庭之父職角色初探。婦女與兩性學刊,(8),115-149。
9. 王叢桂(2000)。促進參與父職因素的探討。應用心理研究,6,131-171。
10. 吳明隆(1996)。國小學生學習壓力、學業成就與其社會心理變因關係之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8,67-70。
11. 李宗文(2002)。Baumrind的教養方法和中國教養方法探討。國教之聲,34卷2期,8-13。
12. 張瀞文(1997)。女性的母職:社會學觀點的批判分析。社教雙月刊,77,20-25。
13. 許春金,孟維德(1997)。家庭、學校自我控制與偏差行為。中央警察大學學報,30,225─256。
14. 楊國樞(1986)。家庭因素與子女行為:台灣研究的評析。中華心理學刊,1,7-28。
15. 葉蓉慧、陳凌(2004)。由個人自我構念價值看中國、香港與台灣之文化趨向及爭辯行為。新聞學研究,80,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