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依姓氏筆劃排列)
一、史料
◎《臺灣日日新報》,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1994年。
◎《清聖祖實錄選輯》,臺灣文獻史料叢刊,臺北:大通書局,1987年。
◎《臺灣民報》,臺灣雜誌社發行,東方文化書局複刊影印本,1925年。
◎《臺灣青年》,東方文化書局複刊本。
◎不著撰人,《臺灣通志》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三○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60年。
◎日本舊慣調查委員會,《臺灣私法》,東京:日本舊慣調查委員會,1911年8月。
◎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上)(中)(下),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譯,1997年。
◎全祖望,《鮚埼亭集選輯》臺灣文獻叢刊第兩百一十七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94年。
◎全臺詩編輯小組編撰,《全臺詩》第一冊,臺北市,遠流出版社,2004年。
◎江日昇,《臺灣外紀》,臺灣文獻叢刊第六十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60年。
◎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二一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62年。
◎沈允在,《沈光文公來臺世傳族譜》,雲林大埤:沈允在,自印本。
◎周元文,《重修臺灣府志•人物志》臺灣文獻叢刊第六十六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60年。
◎周鍾瑄陳夢林等,《諸羅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一百四十一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94年。
◎周璽,《彰化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五六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61年。
◎施梅樵,《孔教報》,彰化市:孔教報出版會,1936年10月至1938年12月。
◎施梅樵,《捲濤閣詩草》臺中:著者自印本,1921年。
◎施梅樵,《梅樵詩集》,臺北市:龍文出版社,2001年6月。
◎施讓甫編,《鹿江集》,彰化:瑞明印書局,1957年。
◎洪棄生,《寄鶴齋選集》臺灣文獻叢刊第三○四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72年出版,頁205。
◎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五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61年。
◎高拱乾,《臺灣府志•人物志》臺灣文獻叢刊第六十五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60年。
◎莊金德等,《臺灣省通志》,臺中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3年出版。
◎連橫,《臺灣通史》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二八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62年。
◎陳乃乾等,《徐闇公先生年譜》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二三種,臺銀經濟研究室編印,1961年。
◎陳文達,《臺灣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三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60年。
◎程大學等譯,《臺灣慣習記事》(一至七卷),臺灣省文獻會中譯本,1984年至1993年。
◎黃臥松編,《崇文社文集》(卷一至卷八共八冊),嘉義:蘭記書局,1927年。
◎黃臥松編,《彰化崇文社貳拾周年紀念詩文續集》,嘉義:蘭記書局,1937年。
◎黃臥松編,《彰化崇文社詩文小集》,嘉義:蘭記書局,1937年。
◎楊英,《從征實錄》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三十二種,1960年。
◎蔣毓英,《臺灣府志》,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93年。
◎鄭亦鄒,《鄭成功傳》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六十七種,1960年。
◎顧炎武,《日知錄》,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56年。
二、專書:
◎子安宣邦著,陳瑋芬等譯,《東亞儒學:批判與方法》,初版,臺灣學生書局,臺北市,2003年。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二版,北京市:人民出版社,1995年。
◎王守仁,《王陽明文集•萬松書院記》,考正出版社編印,1972年。
◎王見川、李世偉,《臺灣的宗教與文化》,初版,博揚文化,臺北縣蘆洲市,1999年。
◎王家驊,《日中儒學比較》,六興出版社,1988年。
◎王國璠,《臺灣鄉土文物淺說》,南投縣:臺灣史蹟源流研究會,出版日期不詳。
◎王肅著羊春秋註譯周鳳五校閱《新譯孔子家語》臺北市:三民書局,1996年。
◎王雲五主編漢譯世界名著甲編六百冊,三浦藤作著張宗元、林科棠譯,《中國倫理學史》,初版,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出版。
◎王詩琅,《日本殖民體制下的臺灣》,眾文出版社,臺北市,1980年。
◎王爾敏,《晚清政治思想史論》,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王曉波編,《臺胞抗日文獻選編》臺北:帕米爾,1985年。
◎王曉波編《臺灣社會運動先驅者王敏川選集》,臺北市:臺灣史研究會,1987年。
◎丘荷公著,丘瓊華丘其憲編譯《丘荷公詩文選》,丘輝謙,福建上杭:1999年3月自行出版。
◎矢內原忠雄著,林明德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市: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04年。
◎伊藤潔,《臺灣─四百年的歷史與展望》,二版,臺北市:新遠東出版社,1994年。
◎吉野秀公,《臺灣教育史》臺北市:南天書局,1997年。
◎朱舜水,《中原陽九述略•朱舜水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
◎朱熹,《四書章句集註》四版,臺北市:鵝湖出版社,1998年。
◎艾瑞克•霍布斯邦等著、陳思文等譯,《被發明的傳統》,臺北市:貓頭鷹出版社,2002年。
◎艾瑞克•霍布斯邦著、黃煜文譯,《論歷史》,初版,臺北市:麥田出版社,2002年。
◎佐藤春夫著,邱若山譯,《殖民地之旅》,初版,臺北市:草根出版社,2002年。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市:正中書局,1992年。
◎吳密察,《臺灣近代史研究》臺北市:稻香出版社,1991年。
◎吳濁流,《濁流詩草》,臺北市:臺灣文藝雜誌社,1973年。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市:遠流出版社,1998年。
◎李世偉,《日據時代臺灣儒教結社與活動》,初版,文津出版社,臺北市,1999年。
◎李園會,《日據時期臺灣師範教育制度》臺北市:南天書局,1997年。
◎林文龍《臺灣詩錄拾遺》,臺中縣:臺灣省文獻會,1979年。
◎林明德,《日本的社會》臺北市:三民書局,1997年。
◎林茂生,《日本統治下臺灣的學校教育/其發展及有關文化之歷史分析與探討》,臺北市: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林莊生,《懷樹又懷人》,臺北:自立晚報,1992年。
◎林慶彰,《日據時期臺灣儒學參考文獻》,初版,臺灣學生書局,臺北市,2000年。
◎法農,《黑皮膚,白面具》臺北市,初版,心靈工坊文化出版社,2005年。
◎法蘭汀、干治士等原著,甘為霖英譯,李雄揮中譯,《荷據下的福爾摩莎》,初版,臺北市:前衛出版社,2003年。
◎邵迎武,《南社人物吟評》初版,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4年4月。
◎南博著,邱琡雯譯,《日本人論─從明治維新到現代》,初版,臺北縣新店市:立緒文化,2003年。
◎施懿琳,《從沈光文到賴和─臺灣古典文學的發展與特色》,初版,高雄市:春暉出版社,2000年。
◎施懿琳、楊翠,《彰化縣文學發展史》,彰化市: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
◎柳無忌、殷安如編《南社人物傳》初版,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6月。
◎張立文、李甦平編,《中外儒學比較研究》北京市,東方出版社,1998年6月。
◎張京媛,《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臺北,麥田出版社,1995年。
◎張瑞和、施懿琳編,《詹作舟全集(三)書信雜文篇》,初版,彰化縣永靖鄉:詹作舟全集出版委員會,2001年。
◎曹永和,《臺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初版,臺北市:聯經出版社,2000年。
◎許介鱗,《近代日本論》,臺北市:日本文摘雜誌社,1987年。
◎許俊雅,《臺灣寫實詩作之抗日精神研究─一八九五~一九四五之古典詩歌》初版,臺北市:國立編譯館,1997年。
◎許俊雅、楊洽人編,《楊守愚日記》,彰化市: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8年。
◎許凌雲、許強,《中國儒學通論》,廣州市:廣東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
◎許雪姬、薛化元、張淑雅等撰文,《臺灣歷史辭典》,初版,臺北市:文建會,2004年。
◎陳金文,《孔子傳說的文化審美研究》濟南市:齊魯書社,2004年。
◎陳昭瑛,《臺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臺北;正中書局,1998年。
◎陳昭瑛,《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初版,正中書局,臺北市,2000年。
◎陳昭瑛,《臺灣儒學的當代課題:本土性與現代性》,初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1年。
◎陳培豐著,王興安、鳳氣至純平編譯,《「同化」的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初版,臺北市:麥田出版社,2006年。
◎陳漢光《臺灣詩錄》(全三冊),臺中縣:臺灣省文獻會,1971年。
◎凱斯•詹京斯(Keith Jenkins) ,《歷史的再思考》,臺北市:麥田出版社,1996年。
◎曾笑雲《東寧擊缽吟前集》,臺北市:陳鐓厚發行,1934年。
◎曾笑雲《東寧擊缽吟後集》,臺北市:吳紉秋發行,1936年。
◎黃秀政,《「臺灣民報」與近代臺灣民族運動》彰化:現代思潮出版社,1987年。
◎黃洪炎編《瀛海詩集》(上)(下),臺北市:龍文出版社,2006年。
◎黃美娥《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初版,臺北市:麥田出版社,2004年。
◎溝口雄三著,李甦平、龔穎、徐滔譯,《日本人視野中的中國學》,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年9月。
◎溝口雄三著,龔穎譯,《中國前近代思想的演變》,北京市:中華書局,1997 年。
◎葉石濤,《臺灣文學史綱》,高雄市:文學界雜誌社,1987年2月。◎葉榮鐘,《日據下臺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上)、(下)》,臺中市:晨星出版社,2000年。
◎廖炳惠編,《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初版,臺北市,麥田出版社,2003年。
◎廖雪蘭《臺灣詩史》,臺北市:武陵出版社,1989年。
◎臺南市文化中心編,《第五屆府城文學獎得獎作品專集》,臺南市:臺南市立文化中心,1999年6月。
◎潘乃德著黃道琳譯,《菊花與劍─日本的民族文化模式》,初版,臺北市:桂冠出版社,1991年。
◎潘朝陽,《明清臺灣儒學論》,初版,臺灣學生書局,臺北市,2001年。
◎鄭志明,《臺灣的宗教與秘密教派》,初版,臺北市:臺原出版社,1990年。
◎盧嘉興著,呂興昌編《臺灣古典文學作家論集(下)》臺南市:臺南市立藝術中心,2000年。
◎錢穆,《朱子學提綱》北京市,三聯書店,2002年8月。
◎龍文出版社《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第一輯》,臺北市:龍文出版社,1992年。
◎龍文出版社《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第二輯》,臺北市:龍文出版社,1992年。
◎龍文出版社《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第三輯》,臺北市:龍文出版社,2001年。
◎謝少波、王逢振編,《文化研究訪談錄》,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6月。
◎鶴見俊輔著,李永熾譯,《日本精神史》,臺北市:學生書局,1984年。
◎龔顯宗編,《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資料彙編》:臺南縣新營市,臺南縣立文化中心,1998年。
三、學位論文:
◎川路祥代,《殖民地臺灣文化統合與臺灣傳統儒學社會(1895-1919)》,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1年。◎尤隨終,《明鄭至日治時期(1661-1945)臺灣儒學之研究》,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王文顏《臺灣詩社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79年。◎吳毓琪《日治時期臺灣南社研究》,成功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1998年。◎李進添《日治時期臺灣儒學代表人物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翁聖峰,《日據時期臺灣新舊文學論爭新探》,輔仁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01年。◎游勝冠《殖民進步主義與日據時代臺灣文學的文化抗爭》,清華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2000年6月。◎葉憲峻,《清代臺灣教育之建置與發展》,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蘇秀鈴,《日治時期崇文社研究》,彰化市: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四、單篇論文
◎子安宣邦,〈從當今日本質問「儒教」〉,此文收逾第一屆臺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1997年。
◎文訊月刊〈傳統詩社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文訊月刊》第18期,1985年6月。
◎石萬壽〈沈光文事蹟新探〉此文收於《臺灣風物》第43卷第2期,1993年6月。◎余美玲〈鹿港詩人施梅樵詩歌探析〉此文收於第十三屆詩學會議─日治時期臺灣傳統詩研討會論文,2004年5月29日。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書房教育之再檢討〉,《思與言》,第26卷第1期,1998年5月。◎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推廣日語運動初探〉,此文分載於《臺灣風物》第37卷第1、4期,1987年3月與12月。◎吳密察〈「歷史」的出現〉,此文收於黃富三、古偉瀛、蔡采秀主編《臺灣史研究一百年:回顧與研究》,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所籌備處,1997年。
◎沈松橋,〈我以我血薦軒轅─黃帝神話與晚清的國族建構〉,此文收於《臺灣社會研究季刊》臺北市: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社,第28期,1997年12月。
◎林香伶〈回顧與前瞻-中國南社研究析論(1980-2004)〉,此文收於《中國學術年刊》第28期,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2006年3月。◎金培懿,〈日據時代臺灣儒學研究之類型〉,此文收於第一屆臺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1997年。
◎金培懿〈日本的孔子教運動〉,此文收於《國際漢學論叢》第一輯,臺北市:樂學書局,1999年7月。
◎金培懿〈近代日本中國學者的儒學反思意涵〉,此文收於《國際漢學論叢》第二輯,臺北市:樂學書局,2005年2月。
◎施懿琳,〈日治中晚期臺灣漢儒所面臨的危機及其因應之道─以彰化「崇文社」為例〉,此文收於第一屆臺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1997年。
◎翁聖峰,〈日據末期的臺灣儒學─以「孔教報」為論述中心〉,此文收於第一屆臺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1997年。
◎翁聖峰,〈國教宗教辨——以《孔教報》為論述中心〉,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臺灣儒學文獻研討會發表論文,2005年。
◎翁聖峰〈日據時期(1920~1932)臺灣的儒學與儒教─以《臺灣民報》為分析場域〉,此文收於《臺灣文獻》第51卷第4期,2000年12月31日。
◎翁聖峰〈江亢虎遊臺爭議與《臺游追記》書寫〉,此文收於《臺北師院語文集刊》第9期,2004年11月。◎張我軍〈新文學運動的意義〉,此文收於張光直編《張我軍全集》,臺北市:人間出版社,2002年。
◎盛成〈復社與幾社對臺灣文化的影響〉,《臺灣文獻》第13卷第3期,1962年9月。
◎陳昭瑛,〈清代臺灣鳳山縣的儒學教育〉,收入第四屆高雄文化發展史研究會論文集,高雄市政府,1996年。
◎陳昭瑛〈清代臺灣教育碑文中的朱子學〉,收入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9年。
◎陳國棟〈哭廟與焚儒服:明末清初生員層的社會性動作〉《新史學》第3卷第1期,1992年3月。◎陳培豐〈從教育勅語到臺灣版教育勅語──近代日本的儒學、天皇制與殖民統治〉,發表於「臺灣與遺民儒學:1644與1895」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臺灣儒學研究室舉辦,2005年9月8日。
◎陳瑋芬〈由「東洋」到「東亞」,從「儒教」到「儒學」:以近代日本為鏡鑑談「東亞儒學」〉,此文收於《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一卷第一期,國立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出版,2004年6月。◎黃美娥〈日治時期臺灣詩社林立的社會考察〉,此文收於《臺灣風物》,第47卷第3期,1997年9月。◎黃得時〈臺灣詩學之演變〉,此文收於《孔孟月刊》第21卷第12期,1983年8月。◎葉榮鐘〈「大眾文藝」待望〉此文收於《南音》第1卷第2號,1932年1月15日。
◎蔡淵絜〈日據時期臺灣新文化運動中反傳統思想初探〉,此文收於《思與言》第26卷第1期,1988年。
◎鄭志明〈臺灣儒學本土化的發展方向〉,本文收於第二屆臺灣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成大中文系主編,1999年。
◎賴子清〈古今臺灣詩文社(一)〉,《臺灣文獻》第10卷第1期,1959年9月。
◎賴子清〈古今臺灣詩文社(二)〉,《臺灣文獻》第11卷第3期,1960年9月。
◎龔顯宗〈臺灣文化的播種者沈光文〉,此文收於《第一屆臺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市:成功大學中文系舉辦,一九九七年六月。
五、網站:
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
http://www.sinica.edu.tw/~tdbproj/handy1/
國家文化資料庫
http://nrch.cca.gov.tw/ccahome/
臺灣大百科
http://taipedia.cca.gov.tw/index.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