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文化創意產業專屬網站,http://www.cci.org.tw/portal/plan。
王灝(2000),<陶采竹韻紙漆情>,收錄於林明德編《台灣民間工藝博覽》,頁109-118,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
司徒達賢(2005),《管理學的新世界》,台北:天下遠見。
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1995),《文化‧產業研討會論文集及會議紀錄集》。
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1996),《基於傳統創新之產品設計開發-苗栗、竹山、鶯歌地區產業振興研討會及演講會議記錄》。
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1999),《台灣省手工業》。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80),《台灣省通志卷六<學藝志,藝術篇>》,台北:眾文圖書。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重修台灣省通誌<經濟志,工業篇>》。
顏水龍(1952),《台灣工藝》,台北:光華印書館。
朱志宏(2002),《公共政策》,台北:三民書局。
行政院(2003),《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畫》。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8),《台灣縣市文化藝術發展:理念與實務》。
吳思華(1996),《策略九說》,台北:麥田出版社。
宋龍飛(1988),<四十年來陶藝發展之回顧>,《中華民國當代陶瓷展》,頁144-148。
南投縣文化局網站,http://www.nthcc.gov.tw。
洪煜清(2005),《南投縣竹山竹藝文化節慶的在地效應與評價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論文。胡貝蒂(2004),《台灣租稅獎勵與產業發展》,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學程研究所碩士論文。宮崎清,洪文珍譯(2002),<傳統造形文化的繼承與創新>,《台灣工藝》,第12期,頁4-9。徐文琴、周義雄(1993),《鶯歌陶瓷史》,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
徐達光(2003),《消費者心理學:消費者行為的科學研究》,台北:東華書局。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2003),《政府協助陶瓷工藝發展計畫》。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網站,http://www2.ntcri.gov.tw。
梁志忠(2002),<南投陶的沿革>,收錄於梁志忠編《南投陶文物風華》,頁33-41,南投縣民俗文物協會出版。許士軍(2003),<策略思考的本質與邏輯>,收錄於吳思華著《策略九說》,頁36-40,台北:臉譜。許士軍(2004),《許士軍談管理:洞悉84則管理新語》,台北:天下遠見。
連瓊芬(2004),《文化創意產業品牌形象之視覺設計與應用研究-以苗栗窯業為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陳政均(2004),《地方產業結構變遷與創新學習能力─以鶯歌藝術陶瓷為例》,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景揚(2002),《從「社會資源可移轉性」觀點探討台灣工藝產業轉型-以苗栗陶瓷業為例》,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新上(1996),<台灣陶瓷發展概述>,《台灣美術》,第34期,頁22-24。游德二(2004),<陶瓷產業透視>,http://www.cnfi.org.tw/kmportal/front/bin/ptdetail.phtml。
黃素貞(2004),《傳統藝術專業傳習之研究-以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為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黃凰娟(2001),《地方居民自發性與地方傳統工藝振興之探討》,東海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
黃培蓉(2002),《公部門產業與文化政策介入對南投市陶業發展之影響(1895-2002)》,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論文。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02),《民國91年中小企業白白書》。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05),《民國94年中小企業白皮書》。
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2005),《2004年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
廖俊松(2004),<社區營造與社區參與:金鈴園與邵社的觀察與學習>,《社區發展季刊》,第107期,頁133-145。廖桂敏(2004),《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實踐-以美濃鎮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劉奇昌(2004),《資源、能力與行銷策略對文化創意從業廠商競爭力影響之研究─以鶯歌陶瓷為例》,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鄧淑慧(1999),《轉動一甲子的台灣陶:林添福陶藝專輯》,苗栗縣文化中心出版。蕭富隆(1996),<南投陶二百年特展辦理經過與若干省思>,《台灣手工業》,第59期,頁91-94。蕭富隆(1997),《台灣的陶瓷產業發展1665-1995》,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蕭富隆(2002),<南投陶與南投人>,收錄於梁志忠編《南投陶文物風華》,頁27-31,南投縣民俗文物協會出版。
薛嘉齡(2004),《文化創意產業之研究-以嘉義地區交趾陶產業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謝東山(2001),《台灣地區重要陶藝作品調查研究計畫報告書》,鶯歌陶瓷博物館未出版研究報告。
簡榮聰(2002),<南投石回的範疇與種類>,收錄於梁志忠編《南投陶文物風華》,頁14-17,南投縣民俗文物協會出版。簡榮聰(1992),<南投陶的變遷與初探>,《台灣文獻》,第21期,頁14-16。
魏绣芬(2006),《水里蛇窯產業轉型之文化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譚莉貞(2005),《南投縣工藝文化產業發展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龔明鑫、滕人傑(2003),《台灣工藝產業現況調查》,台灣經濟研究院。
英文
Aaker,D.A.(1996.). Building Strong Brand,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Barney,J.B.(1991).“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17,pp.99-120.
Collis,D.J.(1991).“A Resources-based Analysis of Global Competition-The Case of the Bearing Industr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2, pp. 49-68.
Grant,R.M.(1991).“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s,”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Spring,pp.119-135.
Grant,R.M.,( 1996) “Toward a Knowledge-Based theory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7,pp.109-122.
Hall,R.(1992),“A Framework Linking Intangible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to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4,pp.607-618.
Parasuraman, A., Zeithmal, V.A. & Berry, L.L.(1985).“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Marketing, 49,pp.41-50.
Parasuraman,A., Zeithaml,V.A. & Berry, L.L.(1988). “SERVQUAL: 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Retailing, 64,pp.12-40.
Porter,M.E.(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New York:Free Press.
Porter,M.E.(1990).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