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3 03:5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鄭亦軫
研究生(外文):Yi-chen Cheng
論文名稱:地方型非營利組織產業化之研究-南投縣生活重建協會個案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search on Commercialization of Local Non-profit Organizations-A Case Study of Nantou Life Reconstruction Association
指導教授:江大樹江大樹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a-shu Chi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3
中文關鍵詞:地方型非營利組織產業化組織變遷
外文關鍵詞:local non-profit organizationcommercializationorganizational chang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67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在整個環境變遷下,由於資源不夠充足,非營利組織為了繼續生存,使得利用勞務上的服務或商品販售來獲取利潤作為營收。本研究宗旨在探討地方型非營利組織產業化之影響,從組織變遷的途徑分為組織內部及外部來探討地方型非營利組織產業化,並且以南投縣生活重建協會作為個案。而後針對地方型非營利組織當中發展的三個面向:照顧服務產業、地方文化產業、地方觀光產業分項探討其網絡關係。
對組織內部影響方面,研究發現可以分為幾項:產業化不影響使命,甚至可以強化、鞏固使命;地方型非營利組織產業化類型具有地方特色;產業化後人力運用及管理型態面臨挑戰。在組織外部影響方面有:政府政策朝向產業化發展;政府政策對地方不適切、重視表面成效、沒有延續性以及現行產業化法律規定不明確或不能符合潮流。
根據訪談及文獻分析結果,照顧服務產業的整個網絡關係上,政府與地方型非營利組織之關係是監督、合作、補助;而地方型非營利組織間的關係則可能為競爭或互相交流。地方文化產業方面,政府與地方型非營利組織之關係是監督、補助;而地方型非營利組織間的關係則多為正向的交流活動。地方觀光產業部分,政府與非營利組織之關係是監督、合作、補助;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關係是監督與合作;而非營利組織與企業間的關係則為交流與服務。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the entire environmental change when resources are insufficient, in order to surviv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have to provide labor service or sell merchandises to earn profits as their operating income. This study aims to discuss the impact of commercialization on local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Viewing the route to organizational change, this study discussed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local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from two directions, the internal structure and the external structure, and selected Nantou Life Reconstruction Association as the case study subject. Then a network connection among the three dimensions – the care-services industry, the local 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 local tourism indust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as examined separately.
In terms of the impacts from internal structure, this study found a few points: Commercialization did not affect its mission, and was even capable of strengthening its mission; the commercialization type of the local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had local features; the use of human resources and management mode met challenge after commercialization. In terms of the impacts from external structure, there were: Government policies favored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ization; government policies were not appropriate to the local. They emphasized the seeming effect instead of the continuity. Curr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regarding commercialization were either unclear or unable to match the trend.
According to the interview and paper analysis results, regarding the entire network connection of the care-services indust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local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as supervision, cooperation and subsidies; whil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local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as probably competition or exchange. Regarding the local cultural indust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local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as supervision and subsidies; whil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local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as mostly positive exchange activities. Regarding the local tourism indust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local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as supervision, cooperation and subsi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was supervision and cooperation; whil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local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as exchange and service.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問題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回顧……………………………………………………………5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分析架構………………………………………………21
第四節 研究流程、方法與限制……………………………………………26
第二章 相關理論分析
第一節 非營利組織之興起與變遷…………………………………………32
第二節 非營利組織產業化之內涵與類型…………………………………36
第三節 產業化條件及對非營利組織之影響………………………………40
第三章 台灣非營利組織產業化發展概況
第一節 照顧服務產業………………………………………………………44
第二節 地方文化產業………………………………………………………52
第三節 地方觀光產業………………………………………………………63
第四章 南投縣生活重建協會個案研究……………………………………71
第一節 南投縣生活重建協會發展歷程……………………………………74
第二節 照顧服務產業………………………………………………………75
第三節 漆器文化產業………………………………………………………79
第四節 地方觀光產業………………………………………………………82
第五章 產業化對地方型非營利組織之影響
第一節 對組織內部之影響…………………………………………………84
第二節 對組織外部之影響…………………………………………………97
第三節 不同類型分析與策略建議…………………………………………106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124
第二節 政策建議……………………………………………………………130

參考文獻……………………………………………………………………134

附錄一、照顧服務產業整體範圍…………………………………………141
附錄二、南投縣生活重建協會大事紀……………………………………142
附錄三、訪談大綱…………………………………………………………146
附錄四、訪談逐字稿………………………………………………………147
中文
古宜龍、廖淑容(2003),〈文化產業的地方性與經濟性〉。收錄於文化研究學會2003年年會,「靠文化,By Culture」學術研討會論文集。http://www.scu.edu.tw/society/acade_act/cultural%20studies/papers/ylKu.pdf
朱柔若譯(2002),《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台北︰揚智。
江大樹(2006),《邁向地方治理-議題、理論與實務》,台北:元照。
江幸子(2003),〈照顧服務產業之本土性案例-非營利組織觀點的分析〉,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明修(1997),《公共行政:研究方法論》,台北:政大書城。
江彩禎(2002),〈地方經濟發展推動機制之探討-以推動觀光發展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論文。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3),《照顧服務產業發展方案推動執行資源手冊》,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吳光新(2002),〈台灣地區民間福利機構的組織變遷—以南投仁愛之家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佑珍(2003),〈社區照顧服務方案與促進婦女就業─以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南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秉恩(1993),《組織行為學》,台北市:華泰書局。
吳恪元、劉聰衡(1998),〈台灣農村社區發展模式研究〉,《台灣土地金融季刊》,35(2):89-145。
呂朝賢、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6。
李艾佳(2003),〈第三部門發展新趨勢:非營利組織產業化〉,《新世紀智庫論壇》,22:81-90。
李佩芬、胡學彥(2003),〈地方產業活化對居住環境影響初探-以台南縣白河蓮花產業為例〉,《中國房地產研究》,1:74-88。
李侑芳(2004),〈社區文化商品的符號運用-以湖本村文化創意產業為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論文。
沈鵬飛、王麗惠(2004),〈非營利組織財務資源之探討-從「募款」、「產業化」到「金融創新」〉,《第一屆第三次會員大會暨政府及非營利組織管理研討會論文集》,中華非營利組織管理學會。
周兆駿(2006),〈地方觀光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以花蓮縣鳳林鎮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市政暨環境規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官有垣(2000),〈非營利組織在台灣的發展:兼論政府對財團法人基金會的法令規範〉,《中國行政評論》,10(1):75-110。
林吉郎(2003),《非營利組織資源開發與整合-理論與實踐》,嘉義市:中華非營利事業管理協會。
林吉郎、楊賢惠(2005),〈台灣社區產業發展中非營利組織角色之研究:以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輔導桃米社區為例〉,《通識教育學報》,7:41-73。
林吟紋(2005),〈非營利組織產業化行銷管理之研究—以我國財團法人基金會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合作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林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市:揚智文化。
林靜怡(2004),〈地區性觀光市鎮組織運作機制與地方觀光意象形塑之關係-以宜蘭縣白米社區為例〉,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論文。
邱智欣(2005),〈女性社區工作、社區充權與社區互助產業之發展-以台北市奇岩社區發展協會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邱瑜瑾、官有垣(2000),〈台灣一個私立福利機構的組織變遷:政治經濟觀點的分析〉,《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38(2):169-219。
金玉琦(2003),〈非營利組織資源開發新途徑—公益創投與社會企業之可行性研究〉,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久雅(2003),〈我國非營利組織產業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洪久雅(2004),〈產業化對非營利組織之影響:以我國社福類基金會為例〉,《研考雙月刊》,240:88-89。
高松根(1999),〈人與地的「契約」價值-以宜蘭白米木屐產業為例〉,第三屆台灣地理學術研討會。http://www.geo.ntnu.edu.tw/geoweb/thesis/tg_3rd_homeland/manland_contract.htm
崔玉霞(2002),〈農村居民對發展休閒農業態度之研究:以南投縣和興社區為例〉,私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張上仁(2001),〈非營利組織社會活動商業化之研究〉,南華大學非營利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文鈴(2005),〈社區型非營利事業產業經營模式之探討-以石岡傳統美食、中寮植物染、小半天民宿及和興生態旅遊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茂芸譯,赫茲林格等著,Dees. J. Gregory(2000),《哈佛商業評論—非營利組織》,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張苙雲(1998),《組織社會學》,台北市:三民。
許竣傑(2004),〈非營利組織產業化-社會企業機制綜合架構規劃之研究〉,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華珊(2002),〈一個想發展文化產業的社區-竹山鎮富州里的實踐研究〉,國立雲林科暨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百修(2000),〈地方文化產業化機制之研究-以美濃鎮為例〉,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世昌(1995),〈制度要求與組織之策略選擇-從被規範組織的角度分析「定額進用」表現之影響因素〉,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玉澤(2003),〈化危機為轉機:社會福利機構因應災變的組織發展策略〉,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陳佩君(2005),〈地方文化商品之參與式創思研究─以草屯的稻草商品為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論文。
陳東升(1992),〈制度學派理論對正式組織的解析〉,《社會科學論叢》,40:111-133,台大法學院。
陳金貴(2002),〈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經營探討〉,《新世紀智庫論壇》,19:39-51。
陳俊良(2002),〈福利產業發展趨勢「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之衝擊與機會〉,《福利事業產業化實例觀摩研習營》,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曾梓峰(2003),〈社會經濟與第三部門產業化〉,《研考雙月刊》,27(6):31-39。
曾維屏(2002),〈地方文化產業之振興與社區營造-以美濃地區為個案〉,中國文化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槶源(2005),〈非營利組織協助推動社區產業發展之研究—以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推動南投桃米生態村社區總體營造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建峰(2002),〈發展社區產業,創造在地就業機會〉,《珍珠里簡》,宜蘭珍珠發展協會,10。
黃世輝(2003),〈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危機與轉機〉,《2002年文建會文化論壇系列實錄-文化創意產業及地方文化館》,台北:文建會。
黃世輝(2004),〈重建社區產業的發展與困境〉,《九二一重建社區總體營造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黃瓊瑩(2003),〈埔里酒香‧酒鄉埔里-埔里酒產業之發展(1917-2000) 〉,國立珠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金燕(2002),〈以「褪」為進:921災後中寮巧手植物染婦女自主產業之經驗研究〉,私立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敏芝(2002),〈地方文化產業與地域活化互動模式研究-以埔里酒文化產業為例〉,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博士論文。
葉晉玉(2005),〈非營利組織產業化經營策略與經營績效之研究-以水源地文教基金會執行行政院勞委會多元就業經濟型方案為例〉,私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廖桂敏(2004),〈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實踐-以美濃鎮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淑瓊(2001),〈論「民營化」的「政治化」:以地方政府社會福利機構契約委託為例〉,《政府福利責任的蛻變與轉折: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新角色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實錄》,台中縣:朝陽科技大學。
劉麗雯(2004):《非營利組織:協調合作的社會福利服務》,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劉寶娟(2003),〈非營利組織企業化之研究-以社會福利組織為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蔣佳吟(2005),〈非營利組織與社區之關係-公民社會文化的延伸〉,《研習論壇月刊》,56:3-11。
蔡佳青(2004),〈珍珠社區發展協會推動地方文化產業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鄭怡世(1999):〈台灣民間非營利社會機構參與社會福利服務分析〉,《社區發展季刊》,87:313。
鄭讚源(2002),〈第三部門產業化及其可能影響〉,《第三部門產業化新趨勢研討會》,行政院研究考核委員會。
蕭元哲(2003),〈產業化趨勢下非營利組織策略思維之探討〉,《研考雙月刊》,27(6):52-61。
蕭盈潔(2002),〈非營利組織事業化-以社會福利機構為例〉,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蕭新煌主編(2000),《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市:巨流。
戴肇洋(2005),《第三部門產業化策略之研究-以公益性非營利組織為例》,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謝安田(1982),《企業管理》,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謝雨生(2000),〈台灣鄉村社會發展變遷〉,《現代化研究》,22:75-91。
蘇婉伶(2006),〈台灣老人照顧產業可行性之研究 -以彰化縣推行老人居家服務為例〉,國立臺彎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
Dees, J. Gregory(1998) “Enterprising nonprofi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6(1):55-67.
Gary, M., Healy, K., & Crofts, P. (2003) Social enterprise: Is it the business of social work? Australian Social Work, 56,2, 141-154.
Oster, S. M., (1995). Strategic Management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London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estoff, Victor A. 1998. Beyond the Market and State: Social Enterprises and Civil Democracy in a Welfare Society, Sydney: Ashgate.
Powell, W.W.(ed), (1987) The Nonprofit Sector: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
Prabhu.Ganesh N. 1999. Social entrepreneurial leadership. Carreer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4(3):140-145.
Salamon, L. M.(1993) The marketization of welfare: Changing nonprofit and for-profit roles in American welfare state. Social Service Review, Washington: The foundation Center.
Salamon, L. M.(1994) ”The Ris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Foreign Affairs, 73(4):109-122.
Salamon, L. M.(1999). The marketization of welfare: Changing nonprofit and for-profit roles in American welfare state. Social Service Review, Washington: The Foundation Center.
The Venture Fund Initiative (1999) Managing the Double Bottom Line: A Business Plan For Social Enterprises, http://www.redf.org/download/other/db1.pdf
Tuckman, H.p.(1998). Competition, commercializ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In B.A. Wesibord(Ed). To profit or not to profit: the commerci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pp.25-45,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網站
內政部戶政司 http://www.ris.gov.tw/ch4/static/st1-9-9510.xls
內政部社會司網站http://sowf.moi.gov.tw/04/01.htm
內政部營建署城鄉風貌宣導網站 http://home.kimo.com.tw/citycountry_2002/
多元就業開發方案 網站 http://www.evta.gov.tw/lawevta/205088.htm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http://www.cepd.gov.tw/people/index.htm
海棠社區網站 http://www.tbca.org.tw/web/haetam/news_detail.asp?newsid=422
新浪新聞http://news.sina.com.tw/society/cna/tw/2006-11-10/170512185365.shtml
蕃薯藤新聞 http://news.yam.com/view/mkmnews.php/199330/2
觀光客倍增計畫94年1月修訂版
http://202.39.225.136/auser/b/doublep/9401(含目錄).doc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吳恪元、劉聰衡(1998),〈台灣農村社區發展模式研究〉,《台灣土地金融季刊》,35(2):89-145。
2. 呂朝賢、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6。
3. 李艾佳(2003),〈第三部門發展新趨勢:非營利組織產業化〉,《新世紀智庫論壇》,22:81-90。
4. 李佩芬、胡學彥(2003),〈地方產業活化對居住環境影響初探-以台南縣白河蓮花產業為例〉,《中國房地產研究》,1:74-88。
5. 官有垣(2000),〈非營利組織在台灣的發展:兼論政府對財團法人基金會的法令規範〉,《中國行政評論》,10(1):75-110。
6. 林吉郎、楊賢惠(2005),〈台灣社區產業發展中非營利組織角色之研究:以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輔導桃米社區為例〉,《通識教育學報》,7:41-73。
7. 邱瑜瑾、官有垣(2000),〈台灣一個私立福利機構的組織變遷:政治經濟觀點的分析〉,《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38(2):169-219。
8. 洪久雅(2004),〈產業化對非營利組織之影響:以我國社福類基金會為例〉,《研考雙月刊》,240:88-89。
9. 陳東升(1992),〈制度學派理論對正式組織的解析〉,《社會科學論叢》,40:111-133,台大法學院。
10. 陳金貴(2002),〈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經營探討〉,《新世紀智庫論壇》,19:39-51。
11. 曾梓峰(2003),〈社會經濟與第三部門產業化〉,《研考雙月刊》,27(6):31-39。
12. 蔣佳吟(2005),〈非營利組織與社區之關係-公民社會文化的延伸〉,《研習論壇月刊》,56:3-11。
13. 鄭怡世(1999):〈台灣民間非營利社會機構參與社會福利服務分析〉,《社區發展季刊》,87:313。
14. 蕭元哲(2003),〈產業化趨勢下非營利組織策略思維之探討〉,《研考雙月刊》,27(6):5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