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9 12:5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康家桂
研究生(外文):Chia-Kuei Kang
論文名稱:以時間序列預測麥寮地區地層下陷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he forecasting Subsidence in Mailiao Township Using Time Series Model
指導教授:陳春盛陳春盛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un-Sung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交通大學
系所名稱:土木工程系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土木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8
中文關鍵詞:全球定位系統地層下陷時間序列
外文關鍵詞:GPSSubsidenceTime series Mode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6
  • 點閱點閱:85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9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當地下水的抽取量大於補注量,地層因為水平衡壓力的關係,導致土壤的孔隙中沒有地下水,產生地層往下沉降。台灣因超抽地下水,引起地層下陷和海水倒灌,付出的社會成本很高,如本文研究之雲林麥寮地區,早期因養殖業,大量抽取地下水導致地下水位急劇下降20至25公尺。近年來下陷雖已減緩但並未停止,因此分析其近況將有助於進一步掌握下陷動態。
本研究透過地表及地下之監測方法掌握目前麥寮地區地層下陷之變化與機制,並藉由時間序列分析,依照變數本身過去的資料所存在的變異型態來建立模型之方法,以地表監測方法之日變化量、週變化量及月變化量對過去歷史資料進行評估,就目前地層下陷之變化選定適合之預測方法建立預測模式。於資料量之不足之情形可加入地下之監測方法以及雨量、地下水位資料,藉由複迴歸分析模式提升模式之精度。日、週、月變化量之預測成果,以週變化量所得之MAPE=18%為最佳;但以月變化量加上季節性的影響,其MAPE=12%,若是再加上地陷井地層壓縮量、地下水位以及雨量資料進行複迴歸分析,其MAPE=7%於Lewis所劃分四等級中乃可歸為高精確度成果。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誌謝…………………………………………………………………………………...iii
目錄…………………………………………………………………………………...iV
圖目錄………………………………………………………………………………...vi
表目錄……………………………………………………………………………….viii
一、 緒論……………………………………………………………………………..1
1-1 研究區域介紹與動機…………..…………………………………………..1
1-2 研究目的…………..………………………………………………………..1
1-3 研究方法與架構…..………………………………………………………..2
二、 文獻探討………………………………………………………………………..4
2-1 地層下陷的成因及影響…………………………………………………….4
2-2 監測方法之分析…………………………………………………………….7
2-3 預測模式之相關研究……………………………...………………………..9
三、 資料分析………………………………………………………………………11
3-1 GPS資料分析………………………………………………………………11
3-1.1 GPS固定站建置與運作……………….……………………………11
3-1.2基線解算…………….………………………………………………17
3-1.3座標轉換…………….………………………………………………24
3-2 監測井地層壓縮量之分析….……………………………...……………...26
3-3 其他相關資料…………….…………………………..……………………35
3-3.1 降雨量資料……….………..…………………..………………...…35
3-3.2 地下水文特性分析.……………..……………..………………...…37
iv
四、 時間序列分析…………………………………………………….….….……41
4-1 時間序列組成成分…………………...…………………….………..……41
4-2 時間序列預測模式…………………...……………………………...……44
4-2.1 AR(p)模式………………………………………………………..…45
4-2.2 MA(p)模式…..…………………………………………………...…46
4-2.3 ARIMA(p,d,q)模式………...……………………….…………….....47
4-2.4 ARIMA (p,d,q)×(P,D,Q)S季節性自我迴歸整合移動平均模式.......48
4-3 時間序列分析之建立…...……………………….……………...................50
4-4 預測評估分析…...............……………………….……………...................53
五、 預估模式精度分析……………………………………………………………55
5-1 時間序列成份…………………………………………………………...…56
5-2 時間序列模式…………………………………………………………...…58
5-2.1 GPS高程差日變化量………………………………………..…...…58
5-2.2 GPS高程差週變化量…………………………………….….…...…60
5-2.3 GPS高程差月變化量…………………………………….….…...…61
5-3 擬合後之比較分析……………………………………………………...…67
六、 結論與建議……………………………………………………………………68
6-1研究結論……………………………………………………………………68
6-2研究限制與建議……………………………………………………………69
參考文獻……………………………………………………………………………..70
附錄一………………………………………………………………………………..72
附錄二………………………………………………………………………….…….77
1. 水利署,「雲林地區地層下陷監測井及GPS固定站之規劃建置與觀測分析」民國95年。
2. 林靖,黃美菁,利用ARIMA模式建構台灣區行動電話需求預測模型,民國94年。
3. 柳志錫,「複雜含水地層之抽水沈陷行為」,論文,民國93年。
4. 朱伯勛,GPS衛星測量於遠距離地滑監測的應用研究,論文,民國93年。
5. 王成財等,「結合類神經網路與時間序列預測台北地區臭氧濃度之研究」,第七屆人工智慧與應用研討會(TAAI2002)論文集P53-58,民國91年。
6. 洪偉嘉,「應用GPS技術監測地層下陷」,地層下陷管理與對策研討會論文集,第5-1至5-11頁,民國91年。
7. 郭隆晨,高精度GPS衛星測量在地殼變形觀測之研究,民國90年。
8. 工研院能資所,「台灣地區地層下陷之監測、調查及分析」,期末報告,經濟部水資源局,民國90年。
9. 彭淼祥,「雲林地層下陷高程監測」,民國90年。
10. 柳志錫,杜富麗,「台灣地區地層下陷監測井新建及規劃」,「地下水觀測網整體計畫」及「地層下陷防治執行方案」九十年度成果發表研討會,民國90年。。
11. 洪偉嘉、彭淼祥、劉進金,「雲林地層下陷區GPS固定站之建置」,第19屆測量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共10頁,民國89年。
12. 蔡明達,GPS監測地層下陷作業模式之研究,論文,民國 88年。
13. 單信瑜,「台灣西部沿海砂質土壤變形對地層下陷之影響」,民國 88年。
14. 卡門濾波應用於水準點位變動分析之研究 王德盛,1997
15. 林美聆、詹家賓,「台西麥寮地區地盤下陷分析之初步研究」,第七屆大地工程研討會論文集,pp. 891-898,民國 86年。
16. 洪明瑞、鍾明松、朱振宏、洪兆慶、李旭加、張惠文,「因抽水導致地層下陷之簡易預測法」,第七屆大地工程研討會論文集,第875至882頁,民國 86年。
17. 單信瑜,羅文俊,鄭淑華,「台灣西部地層下陷區淺層土壤變形研究」,第二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台南, pp. 199-210,民國 86年。
18. 劉志純、劉振宇、陳增壽、陳瑞昇,「抽水行為對雲林地區地層下陷之影響」,第二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論文集,pp. 187-198 ,民國 86年。
19. 徐享崑、鄭昌奇、童慶斌、游忠信、陳均源、趙子澤、許澤善,「沖積扇地層下陷之預測方法」,第二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論文集,pp. 235-246
20. 賈儀平、陳鴻泉,1997,「台西及麥寮地區地層下陷之研究」,第二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論文集,pp. 275-290,民國 86年。
21. 蘇苗彬、楊高明、陳育志,「地層下陷行為之逆算模擬與推測」,第二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論文集,pp. 291-304,民國 86年。
22. 柳志錫、歐陽湘,「雲林沿海地區地層下陷之現況調查」,地層下陷研討會(IV)論文集,第1-1至1-22頁,民國 84年。
23. 杜富麗、歐陽湘,「地陷預測模式COMPAC之應用研究」,地層下陷研討會(IV)論文集,民國 84年。
24. 耿慶志,薛仲修,龔誠山,「雲嘉平原及離島工業區地下水與地層下陷沉陷模式研究」,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pp. 453-472,民國 83年。
25. 廖日昇、李林少華、柳志錫、廖建順、林明煌,北港沿海第區的第盤下陷及地下水污染之調查及研究,地層下陷研討會論文集,民國 79年。。
26. 周文賢,季節性ARIMA模式
27. Lewis,C.D,Industrial and Business Forecasting Model,London,Butterworths.. ,1982
28. Terzaghi, K., Peck, R. B., Mesri, G., Soil mechanics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Third edition,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549p.,1996.
29. Yamamoto, S., Case History No. 9.10 Bangkok, Thailand, Guide to studies of land subsidence due to ground-water withdwawal, Unesco. ,1984
30. Kumai, H., Sayama, M., Shibasaki, T.,Uno, K., Land subsidnec in the Shiroishi Plain, Kyushu, Japan, in Land Subsidence, Vol.2, Int. Assoc. Sci. Hydrology Pub.89,pp645-657. ,1969
31. Gabrysch, R. K., Land subsidence in the Houston-Galveston Region, Texas, in Tision, Inter. Assoc. Sci. Hydrology, pub.88, pp43-54, 1969
32. Terzaghi K and Peck RB, ’Soil mechanics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566pp . ,194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