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6 03:1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馥郁
研究生(外文):Fu-Yu Lin
論文名稱:音樂裡的靈性世界?—從古希臘葬禮探討若利維的《里諾之歌》
論文名稱(外文):Is There Spiritual World in Music?—André Jolivet’s “Chant de Linos” and the Funeral Ritual in Ancient Greek
指導教授:楊建章楊建章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en-Chang Y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交通大學
系所名稱:音樂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音樂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33
中文關鍵詞:若利維里諾之歌古希臘葬禮
外文關鍵詞:JolivetChant de Linosritual lament in ancient Greek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83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9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本文是以古希臘葬禮的進行為研究對象,探討法國作曲家若利維在1944年寫給長笛與鋼琴的《里諾之歌》的演奏表現。試圖藉由瞭解若利維的生平,探討各個創作時期的不同以及他的中心創作思想,並分析樂曲架構。最後,透過研究古希臘葬禮是如何的進行,試圖感受並想像葬禮當時的場景及其氣氛,將之運用在演奏與詮釋上,以尋得適合理想的音樂表現。
This paper is focused on the ritual lament in ancient Greek and the music of the French composer André Jolivet, as demonstrated in “Chant de Linos” for flute and piano (1944). This paper documents the aesthetic origins and compositional philosophy of Jolivet’s music, accompanied with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musical structure and stylistic practice, which is inspired by the ritual in Greek tradition.
一、緒論………………………………………………………………1
二、若利維(André Jolivet)生平概述與作品風格…………… 2
2. 1若利維生平概述…………………………………………………2
2. 2作品風格與創作分期……………………………………………3
2. 2. 1 1940年以前—魔法(magic)時期…………………………3
2. 2. 2 1940-1945—傳統(traditional)時期……………………5
2. 2. 3 1945-1974—綜合時期………………………………………5
三、作品結構分析……………………………………………………7
3. 1《里諾之歌》作品介紹…………………………………………7
3. 1. 1 作曲家的創作背景…………………………………………7
3. 1. 2 有關《里諾之歌》的神話故事及歷史背景………………8
3. 2 樂曲結構分析……………………………………………………9
3. 3 段落的特色……………………………………………………10
四、樂曲演奏探討之詮釋…………………………………………24
4. 1 古希臘的葬禮儀式…………………………………………24
4. 2 樂曲之演奏與詮釋…………………………………………25
4. 2. 1 導奏……………………………………………………25
4. 2. 2 輓歌樂段………………………………………………25
4. 2. 3哭喊樂段………………………………………………27
4. 3 結論………………………………………………………30
參考文獻………………………………………………………32
附錄:《里諾之歌》樂譜(鋼琴伴奏)
中文書目:
連憲升編撰,《奧利維亞•梅湘:早年生平及其音樂與人格特質》,台北:中國音樂書房,1992年。
鄭志明,《宗教的生命關懷》,台北:大元書局,2006年。
陳友梅,《分析與詮釋----若利維「里諾之歌」》國立藝術學院音樂學系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2000年。

期刊:
Kemler, K. “Is There Magic in Jolivet's Music?” The Music Review 44 no.2 (1983), 121-35
Cadieu, M. “A Conversation with André Jolivet”. Tempo 59 (1961), 2-4
Schiffer, B. “André Jolivet (1905-1974)”. Tempo 112 (1975), 13-16

網路文獻:
“利諾斯”《大英百科全書》。大英線上繁體中文版。Http://wordpedia.ed.com/tbol/article?i=104739 (Accessed 24 May 2006)
“若利韋”《大英百科全書》。大英線上繁體中文版。
Http://wordpedia.ed.com/tbol/article?i=038720 (Accessed 24 May 2006)
Kelly, Barbara. “André Jolivet” Grove Music Online ed. L. Macy (Accessed 10 April 2006)
Anderson, Warren and Mathiesen, Thomas J. “ Linus” Grove Music Online ed. L. Macy (Accessed 24 May 2006)

“阿戈斯”《大英百科全書》。大英線上繁體中文版。
http://wordpedia.eb.com/tbol/article?i=004118 (Accessed 24 December 2006 )
“底比斯”《大英百科全書》。大英線上繁體中文版。
http://wordpedia.eb.com/tbol/article?i=074414 (Accessed 24 December 2006 )
“希羅多德”《大英百科全書》。大英線上繁體中文版。
http://wordpedia.eb.com/tbol/article?i=033848 (Accessed 24 December 2006 )
“莎孚”《大英百科全書》。大英線上繁體中文版。
http://wordpedia.eb.com/tbol/article?i=066345 (Accessed 24 December 2006 )
“品達爾”《大英百科全書》。大英線上繁體中文版。
http://wordpedia.eb.com/tbol/article?i=059206 (Accessed 24 December 2006 )

西文書目:
Alexiou, Margaret. The Rituall Lament in Greek Tradition. Boston: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2002.
樂譜版本:
Jolivet, André. Chant de Linos. Copyright by Lucien de Lacour. Paris: Alphonse Leduc, 1946.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11. 林媛婉,2004,“英國工藝美術運動對臺灣工藝的意義”,臺灣工藝,19期,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頁13-25,2004年11月。
2. 29. 賴作明,1996,“臺灣工藝美術發展史”,大墩文化, 1期,臺中市政府,台中,頁22-29,1996年11月。
3. 28. 謝宗榮,2002.06,“臺灣傳統工藝體系初探”,研究與動態,5期,大葉大學共同教學中心,頁117-127,2002年6月9日。
4. 24. 張臨生,1984,“中國古代的精金工藝”,故宮文物月刊,14期,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版組,頁48-67,2004年5月。
5. 20. 黃熙宗,2001,“臺灣工藝現代化在設計及審美上的意義”,臺灣工藝,8期,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頁4-10,2001年7月。
6. 19. 翁徐得,1997,“臺灣工藝產業的現代化”,臺灣手工業,61期,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頁4-14,1997年1月。
7. 14. 洪慶峰,2003,“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經營重點與方向”,臺灣工藝,17期,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頁13-21,2004年10月。
8. 12. 林媛婉,2004,“臺灣工藝研究的議題--一個後殖民文化論述的觀點”,設計學報,9-2期,中華民國設計學會,頁1-12,2004年6月。
9. 10. 林志鴻,2005,“金雕銀采Georg Jensen--銀色飾界的高級訂製工藝”,藝術家,357期,藝術家出版社,頁264-271,2005年2月。
10. 8. 林俊成,2005,“臺灣工藝之父顏水龍--根植本土開創生活美學指引產業方向”,臺灣工藝,22期,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頁22-29,2005年7月。
11. 7. 朱益賢,1991,“淺談金工工具--銼刀”,中學工藝教育月刊,13期,臺灣省政府教育廳台北,頁18-2,1991年6月。
12. 2. 石齊平,1999,“策略聯盟:全球化的「現象」與「結果」”,商業周刊,第604期,商智,頁14-15,1999年6月。
13. 1. 王受之,2005,“現代建築史--19世紀末的建築潮流: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開展”,藝術家,359期,藝術家出版社,頁164-171,2005年3月。
14. 30. 諸葛正,2004,“傳統工藝、綠色設計、適切設計與設計教育”,朝陽設計學報,4期,朝陽科技大學,頁57-71,2004年6月。
15. 32. 蕭瓊瑞,2004,“造形與美感”,藝術家,345期,藝術家出版社,頁302-307,200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