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12.96.86) 您好!臺灣時間:2023/12/07 02:0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昌聿
研究生(外文):Chang-Yu Liu
論文名稱:品牌經營與代工業務分割之研究–以友訊科技與明泰科技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Corporation Division for Branded and OEM Business -- The Case of D- Link and Alpha
指導教授:黃仁宏黃仁宏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Jen-Hunh Hu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交通大學
系所名稱: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國際經貿組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經濟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3
中文關鍵詞:分割
外文關鍵詞:corporation divis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79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自民國 91 年 2 月 6 日公佈實施企業併購法後台灣的企業可以更靈活的透過組織的變動來發揮經營效益或分散風險,合併或分割企業已成為提昇本身競爭力之方案策略的選項;經由進行組織調整以達到企業之轉型,發揮企業經營效率或可藉由分割的模式而達成增加企業價值的目的。

本研究主要透過探討以品牌經營起家的友訊科技,為尋求根本解決其內部資源衝突與免除外部客戶抱怨,而進行之企業分割,並藉以盼瞭解劃分品牌經營與代工業務是否便應進行分割?及在分割的準備及執行的分割的過程有否有哪些該注意的事項? 因而,本研究將著重探討友訊分割時所可採行的方案及因拆分品牌與代工業務所產生之母公司對子公司控制程度對於分割目的之實現與分割後經營績效之影響,以更進一步的確立有效的分割方法及其所需具備的條件。
目錄 ………………………………………………………………………………….i
圖表目錄 iii
中文摘要 iv
Abstract v
誌謝 ………………………………………………………………………………..vii
一、緒論 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2 研究架構 4
1.3 研究架構圖 5
1.4 研究限制 6
二、文獻探討 7
2.1 企業分割之概述 7
2.2 分割的意義 8
2.3 公司分割之原因、動機與目的 10
2.4 分割的種類與形式 15
2.5 分割的效益 21
2.6 公司分割之 相關法令與規範 24
三、研究方法 29
3.1. 深度訪談之實施 31
四、個案研討 36
4.1. 網路產業概況 36
4.2. 個案公司介紹 41
4.3. 分割前母公司之決策 60
4.4. 分割的執行 63
五、分割效益 65
5.1. 分割效果分析 65
六、結論與建議 71
6.1. 結論 71
6.2. 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76
七、參考文獻 77
附錄 ………………………………………………………………………………..81
1. 江雪鈴,「公司分割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民國95 年 5 月。
2. 李施慧,「企業分割上市,真能母憑子貴」,錢雜誌,民國93年6月。
3. 李正明,「企業重整與公司價值創造—以 AT&T 為例」,國立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民國年90年6月。
4. 李芳齡譯等合著,「企業策略」,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天下遠見,民國九十年。
5. 吳啟銘、黃自立,「從 AT&T 歷次分割看國內企業重組契機」,會計研究月刊, 第 229 期,民國93 年 12 月。
6. 吳啟銘、黃義軒,「企業重組分立策略對企業價值之影響」,會計研究月刊第 240期及第 241 期,民國94 年 11 月及 12 月。
7. 林育廷等合著, 公司分割-問題研究與實例 探討,元照出版公司,民國91 年 6 月。
8. 施振榮,4+2:企業的成功方程式,天下文化,台北,民國92年。
9. 高次軒,打造全球第一品牌 – D-Link年年獲利的傳奇,商周出版,台北,民國95年6 月。
10. 梁秀芳,「公司分割制度之研究」,證交資料,第 507 期,民國93 年 7 月。
11. 陳譓伊,「公司分割之理論與實務」,國立台北大學法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 91年6月。
12. 陳譓伊,「為企業瘦身-淺論公司分割制度」,國立台北大學商事法專題論文,民國91年。
13. 黃郁卿,「企業分割策略效益 -以閎暉公司為個案探討」,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所財管組碩士論文,民國93 年 5 月。
14. 郭櫻枝,李文智,蔡彥卿,「企業分割策略之研究—以康師傅分割飲料事業個案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商務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民國93 年 6 月。
15. 郭櫻枝,李文智,蔡彥卿,「企業價值鏈分割與策略聯盟個案研究:以裕隆汽車為例(上) 」,會計研究月刊,第 239 期,民國93年10月。
16. 劉昶靜,「分割活動對公司經營績效的影響」,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 93年7月。
17. 簡歆怡,「公司分割上市制度探討及申設過程宣告效果之研究,銘傳大學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國 94 年 6 月。
18. 顏雅倫,「公司分割與營業讓與間的利弊得失」,管理雜誌,民國91年八月號。
19. 魏興海,「公司分割之研究-以友訊科技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高階主管管理碩士學程」,民國 94年6月。台灣新經濟簡訊第13期,民國91年2月。
20. 台灣新經濟簡訊第32期,民國92年9月。
21. 台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營業細則,民國94 年 3 月。
22. 友訊科技民國92,93,94,95之年報。
23. 公開資訊觀測站,網址:http//new mop.tse.com.tw/。
24. 企業併購法,民國91 年25 月。
25. 明泰科技民國92,93,94,95之年報。
26. 聯合晚報證券版,民國九十六年三月二十八日。
27. Michael, 等合著,「分割明星事業」,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天下遠見,民國九十一年7 月。
28. Allen, J. W. and J. J. McConnell, “Equity Crave-outs and Managerial Discretion,” Journal of Finance, Vol. 53, pp.163~186, 1998.
29. Chemmanur, T. J. and Y. An, “A Theory of Corporate Spin-off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 72, pp.259~290, 2004.
30. Cornell, J., Minichiello, M.C., and Hare, K.P.,“Spin-Off Research", Spin-Off Advisor, LLC, Vol.6, pp.1~32, 2002
31. Cusatis, P.,Miles , J. A. and Woolridge, J.R.,“Some new evidence that spinoffs create value", The New Corporate Finance, Vol 33, No.3, pp.293~312, 2001
32. Daley, L., Mehrotra, V., and Sivakumar, R. “Corporate Focus and Value Creation: Evidence form Spinoff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45, pp.257~281, 1997
33. Gerner, R, E. Powers and D. Scharfstein, “Learning about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from Corporate Spin-offs,” Journal of Finance Ecomincs, Vol. 57, No. 6, pp.2479~2506, 2002.
34. Heather, M. H., J. A. Miles, and J. R. Woolridge, “Value Creation from Equity Crave-Outs,” Financial Management, pp.83~100, 2002.
35. Johnson, S.A., Klcin, D. P. and Thibodeaux, V. L.,“The Effects of Spin-Offs on Corporate Investment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Vol.19, pp.293~307, 1996
36. Kimberly, E. F. and J. W. Harden, “Corporate Restructurings:A Comparison of Equity Craves-outs and Spin-offs,” Journal of Finance & Accounting, Vol. 28, No. 384, pp.503~529, 2001.
37. Patrick, C., J. Miles, and J. R. Woolridge, “Restructuring Through Spinoffs:The Stock Market Evide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 33, No. 3, pp.293~312, 1993
38. Schipper, K. and A. Smith, “Effects of Reconstructing on Shareholder Wealth:The Case of Voluntary Spin-off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12, pp.437~467,1983.
39. Seoungpil, A. and D. J. Denis,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and investment policy: evidence from corporate spinoff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71, pp.489~516, 2004.
40. Timothy, R. B. and V. Nanda, “Divisional diversity and the conglomerate discount:Evidence from spinoff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70, pp.69~98, 2003.
41. Tuna, I.,”Determinants and consequences of equity restructurings: How are tracking stocks different to equity carve-outs and spin-offs?”,Job Talk Pape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Business School, pp.1~29, 200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