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4 16:3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坤盟
論文名稱:新型手弓鋸之設計開發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new hack saw design&development
指導教授:鍾瑞國鍾瑞國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2
中文關鍵詞:新型手弓鋸鋸切效能
外文關鍵詞:new hack sawcutting efficienc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26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摘 要

本研究旨在針對傳統的手弓鋸在狹窄空間的鋸切與柱體邊緣突出物的鋸切工作,透過分析、設計、發展、測試、評估及改善的過程,發展改良出新型手弓鋸,以提高鋸切工作效能。本研究主要使用實驗研究法,首先利用文獻回顧與觀察歸納出傳統手弓鋸使用現況及其缺點,針對缺點及其所受到的限制,提出新型手弓鋸開發構想,依據開發構想設計、製造新型手弓鋸,再以實驗方式評估其改良績效與使用滿意度以形成本研究的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新型手弓鋸能夠克服狹窄空間的鋸切,提昇鋸切效能。
二、新型手弓鋸能夠克服柱體邊緣突出物的鋸切,提昇鋸切平整度。
三、新型手弓鋸材質輕又堅固,符合設計特點
四、利用旋轉裝置變換鋸弓位置,符合構造簡單設計內涵

關鍵字:新型手弓鋸、鋸切效能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mprove the working efficiency of the traditional Hand Saw via analysis, designing, developing, testing, evaluating and improving, then to create a brand new Hand Saw. Experimental research method was used in this research to design a brand-new Hand Saw. The first step was to figure out the current usage and the drawback of the traditional Hand Saw and then a new idea of a better construction was formed accordingly. A brand-new Hand Saw wa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is idea. Finally the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 of this research were made by the result of the field test and the satisfactory of user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research were as follows:
a.The benefit of the new Hand Saw was that it could be used freely in a very narrow area to improve the sawing efficiency.
b.The new Hand Saw overcomes the difficulty in sawing the object right beside the cylinder.
c.This is a Light Duty but Rigid new Hand Saw.
d.The Revolving Construction is used to change/switch the position/direction of the saw frame to match the Simple construction design theory.

Keywords: new hack saw, cutting efficiency
目 錄

謝誌……………………………………………………………………… Ⅰ
中文摘要………………………………………………………………… Ⅴ
英文摘要………………………………………………………………… Ⅶ
目錄……………………………………………………………………… Ⅸ
圖次……………………………………………………………………… ⅩⅠ
表次……………………………………………………………………… ⅩⅢ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待答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3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六節 名詞解釋…………………………………………………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市售各類型手弓鋸探討………………………………… 11
第二節 產品開發與設計相關研究……………………………… 18
第三節 手弓鋸設計重點………………………………………… 33
第四節 傳統手弓鋸的缺點……………………………………… 3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9
第二節 新型手弓鋸的製作與改良……………………………… 4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9
第四節 鋸切效能實驗…………………………………………… 50
第五節 資料處理………………………………………………… 68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71
第一節 鋸切效能結果相關分析………………………………… 71
第二節 使用滿意度分析………………………………………… 88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93
第一節 結論……………………………………………………… 93
第二節 建議……………………………………………………… 95

參考文獻…………………………………………………………… 97
壹、中文部分……………………………………………………… 97
貳、英文部分……………………………………………………… 98

附錄一 專家效度名單………………………………………………… 101
附錄二 新型手弓鋸之設計開發研究調查問卷……………………… 103
附錄三 新型手弓鋸草圖……………………………………………… 105
附錄四 新型手弓鋸工作圖…………………………………………… 117
附錄五 新型手弓鋸完成圖…………………………………………… 131

圖  次

圖1-1 研究步驟流程圖 ………………………………………… 6
圖2-1 單手操作手弓鋸 ………………………………………… 12
圖2-2 雙手操作手弓鋸 ………………………………………… 13
圖2-3 設計狹窄鋸弓的手弓鋸…………………………………… 14
圖2-4 設計寬闊鋸弓的手弓鋸…………………………………… 14
圖2-5 鋸弓設計為四邊型的手弓鋸……………………………… 15
圖2-6 鋸弓設計為三角型的手弓鋸……………………………… 15
圖2-7 鋸弓框架形狀設計為可變鋸弓框架型式(一)…………… 16
圖2-8 鋸弓框架形狀設計為可變鋸弓框架型式(二)…………… 17
圖2-9 單純的螺絲螺帽調整方式手弓鋸………………………… 18
圖2-10 快拆結構加螺絲螺帽的調整方式手弓鋸……………… 18
圖2-11 手弓鋸切受空間狹小限制圖例………………………… 38
圖2-12 手弓鋸切受鋸弓干涉限制圖例………………………… 38
圖3-1 研究架構圖 ……………………………………………… 41
圖3-2 手弓鋸設計流程圖 ……………………………………… 46
圖3-3 實驗場地配置圖 ………………………………………… 53

表 次

表3-1 手弓鋸切受空間狹小限制之因應策略…………………… 43
表3-2 手弓鋸切因鋸弓干涉之因應策略………………………… 44
表3-3 新型手弓鋸的設計特點…………………………………… 45
表3-4 傳統手弓鋸與新型手弓鋸的設計內涵比較表…………… 48
表3-5 實驗器材一覽表…………………………………………… 51
表3-6 傳統與新型手弓鋸在各種空間限制鋸斷一根「鋁合金圓管」圖示………………………………………………………………………… 55
表3-7 傳統與新型手弓鋸在各種空間限制鋸斷一根鐵管圖示… 57
表3-8 傳統與新型手弓鋸在各種空間限制鋸斷一根鐵棒圖示… 59
表3-9 傳統與新型手弓鋸半小時鋸斷鋁合金圓管根數圖示…… 61
表3-10 傳統與新型手弓鋸半小時鋸斷鐵管根數圖示…………… 63
表3-11 傳統與新型手弓鋸半小時鋸斷鐵棒根數圖示…………… 65
表3-12 傳統與新型手弓鋸柱子邊緣鋸切圖示…………………… 67
表3-13 傳統與新型手弓鋸柱子邊緣鋸切圖示…………………… 67
表3-14 傳統與新型手弓鋸柱子邊緣鋸切圖示…………………… 68
表4-1 在一般空間限制使用傳統與新型手弓鋸鋸斷一根試件
結果比較表………………………………………………………………… 72
表4-2 在空間狹小限制使用傳統與新型手弓鋸鋸斷一根試件
結果比較表………………………………………………………………… 74
表4-3 在鋸弓干涉限制使用傳統與新型手弓鋸鋸斷一根試件
結果比較表………………………………………………………………… 76
表4-4 鋸斷一根試件實驗結果摘要分析…………………………… 77
表4-5 在一般空間限制使用傳統與新型手弓鋸的鋸切速率實
驗結果比較表……………………………………………………………… 79
表4-6 在空間狹小限制使用傳統與新型手弓鋸的鋸切速率實
驗結果比較表……………………………………………………………… 81
表4-7 在鋸弓干涉限制使用傳統與新型手弓鋸的鋸切速率實
驗結果比較表……………………………………………………………… 83
表4-8 鋸切速率實驗結果摘要分析………………………………… 84
表4-9 傳統與新型手弓鋸柱體邊緣鋸切鋁合金管平整度結果
比較表……………………………………………………………………… 85
表4-10 傳統與新型手弓鋸柱體邊緣鋸切鐵管平整度結果比較
表…………………………………………………………………………… 86
表4-11 傳統與新型手弓鋸柱體邊緣鋸切鐵棒平整度結果比較
表…………………………………………………………………………… 87
表4-12 鋸弓干涉平整度實驗結果摘要分析……………………… 87
表4-13 測試人員之基本資料統計表……………………………… 89
表4-14 測試人員對使用滿意度之整體意見分析………………… 90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史欽泰、洪志洋(2001)。創新技術研發管理文章選集。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未出版,新竹。
巫宗融(2000)。新產品完全開發手冊。台北:遠流。
林義鎮(2000)。木工用手鋸握把之人因設計研究。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洪仁正(2001)。鉗工及手工具使用常識。台北:千華。
張書文、戴華亭(2006)。產品設計與開發。台北:普林斯頓國際有限公司。
陳元倫(1999)。專案團隊控制制度與新產品開發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黃台生(1999)。產品設計與製造。台北:六合。
楊肅煌(1995)。製造業中手工具使用與上肢傷害關聯性之探討。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鄭寶宏(2006)。手鋸設計開發與人因評估。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黎文龍(2005)。工程設計與分析。台北:東華。
錡信堯(2004)。手工具設計開發與人因評估—以螺絲起子為例。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鍾志明(1998)。新產品發展過程之資源配置與績效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貳、西文部分
Ayoub, M. M., Purswell, J., & Hoag, L. (1975). Research Requirements on Hand Tools,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Report for NIOSH.
Armstrong, T. J. (1983). An ergonomic guide to carpal tunnel syndrome, American Industrial Hygiene Association.
Andrew, H. T. (1996). Hand-Arm Vibration: Production Design Principles, 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27,123-144.
Basmajian, J. V., & Deluca, C. J. (1985). Muscles alive: Their functions revealed by electromyography. Baltimore MD: Williams & WILKINS.
Cooper, R. G. (1999). From Experience the Invisible Success Factors in Product Innovation,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16, 115-133.
Cooper, R. G., & Kleinschmidt, E. J. (1998).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Th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 Industrial Management,17, 249-262.
Gupta, A. K., & Wilemon, D. L. (1990).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Based New Products,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 76-82.
Greenberg, L., & Chaffin, D. B. (1977). Workers and Their Tools. Pendell, Midland, Michigan, USA.
Hallbeck, M. S. (1994). Flexion and Exertion Forces Generated by Wrist-Dedicated Muscles Over the Range of Motion, Applied Ergonomics, 25, 379-385.
Hultink, E. J., & Robben, S. J. (1995). Measuring NEW Product Success: The Difference that Time perspective Makes,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12, 392-405.
Saren, M. (1984). A Classification of Review Models of The Intra-Firm Innovation Process, R&D Management,14, 11-24.
Tichauer, E. R., & Gage, H. (1977). Ergonmics Principles Basic to Hand Tool Design, American Industrial Hygiene Association Journal, 38, 622-63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