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志堅(1997)“運用馬可夫鍊模式度量土地利用變遷之研究”,台灣大學地理系碩士論文。丁志堅(2002)“屏東平原土地利用變遷分析與模式建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博士論文。方琮雅(2001)“桃園台地水域用地空間結構變遷之研究”,台灣大學農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王秋原,趙建雄,陳靜珮(1994)“高雄都會之城鄉邊緣區的變遷”,中國地理學會會刊,第22期,頁15-34。台中市發展計畫書(2005),台中市政府。
台中縣綜合發展計畫書(2004),台中縣政府。
朱建銘(2000)“土地利用空間型態之研究”,台大地理系碩士論文。
吳德松(1976)“臺北巿街土地利用之地理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學院地學研究所博士論文。陳季媛(2005)“科學工業園區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以中部科學工業園區台中園區為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杜昌柏(1993)“都會區土地使用變遷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系碩士論文。周天穎、簡甫任、雷祖強(2003)“都市地區土地利用變遷量化分析之研究”,台灣土地研究,第六期,第一卷,頁105-130。
陳華昇(2001)“給台中機會,恢復中部榮景”,國政評論內政(評)090-070號,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周國屏(1979)“景美新店地區土地利用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所碩士論文。邵鐵軍(1979)“板橋地區土地利用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所碩士論文。姜渝生、吳欣修(1994)“台灣地區城鄉人口遷移型態之研究”,規劃學報,第21期,頁89-117。施明元(1995)“台中市土地利用空間發展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系碩士論文。施鴻志(1997)都市計畫,新竹,建都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柯文勝(2001)“都會區內非核心都市遷入人口之研究-以台南縣永康市為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陳伯中(1983)都市地理學,台北,三民書局。
陳憲明(1973)“臺北巿近郊蘆洲鄉之土地利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所碩士論文。
曾文忠(2004)“沿海土地利用變遷與管理之研究〜以雲林沿海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系碩士論文。黃水源(1977)“臺北巿區土地利用與地價關係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學院地學研究所地理組碩士學位論文。黃俊英(1996)多變量分析第七版,台北,華泰書局。
黃書禮、蔡靜如(2000)“台北盆地土地利用變遷之研究”,都市與計畫,第二十七期,第一卷,頁1-22。
楊華曼(1988)“臺北巿龍山區人口分佈與土地利用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地理組碩士學位論文。楊裕富(1991)”臺灣的住宅政策:1945—1990,從土地與都市的觀點”,臺灣大學土研所城鄉組博士論文。
鄒國信(2000)“台北都會區與郊區化的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所碩士論文。
廖怡雯(2003)“運用馬可夫鏈模式於台中市土地利用變遷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系碩士論文。榮泰生(2006)SPSS與研究方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管志明(1990)“台北市郊區發展之地理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趙佩儀(2000)“八卦地區土地利用變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所碩士論文。
劉克智(1974)台灣人口成長與經濟發展,台北,聯經。
劉克智、董安琪(2003)“台灣都市發展的演進―歷史的回顧與展望”,人口學刊,第二十六期,第一卷,頁1-25。劉曜華(2004)“台灣都市發展史”,台中學研究/台灣都市研究,逢甲大學都市計畫系。
蔡博文、張長義、丁志堅(1997)“地理資訊系統與空間分析功能—雲林沿海地區土地利用變遷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報,第二十三期,頁1-12。
鄧家駒(2004)多變量分析,台北,華泰書局。
賴進貴、王韋力、紀明德(2000)“從空間演化觀點探討土地利用變遷”,地理學與永續發展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地理學會,頁Ⅰ-67—Ⅰ-79。
簡甫任(2001)“運用知識庫輔助遙測影像分類與土地利用變遷偵測模式建立之研究-以都市區域環境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系碩士論文。羅家強(1988)“航照判釋應用於桃園巿土地利用變遷之研究-臺灣都巿化地區個案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地理組碩士。嚴敏蕙(1997)“台北都會郊區化與郊區性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蘇坤輝(1998)“十九世紀以前岡山地區的土地利用”,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張陽隆(2000)“產業群聚成因、廠商行為與組織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台灣高科技產業為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西文部分
Aaviksoo (1993) "Changes of Plant Cover and Land Use Types (1950~1980) in Three Mire Reserves and their Neighborhood in Estonia," Landscape ecology, 8(5): pp.287-301.
Alex Marshall (2005) How Cities Work: Suburbs, Sprawl, and the Roads not Taken, University of Taxas, Austin.
Benjamon Beckwith (2001) "Surburbanization 2020," Dalhouse University Hailifax, Nava Scotia.
Brian Deal, Daniel Schunk (2004) "Spatial Dynamic Modeling and Urban Land Use Transformation: A Simulation Approach to Assessing the Costs of Urban Sprawl," Ecological Economics, 51: pp. 79-95.
Bryant, C. R., Russwurm, L. H. , McLellan, A.G. (1982) The City΄s Countryside: Land Use and its Management in Rural-Urban Fringe, London and New York.
Geoffrey McNicoll (1990) Rural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Institutions and Policy, New York: Oxford.
Golledge, R. (1960) Sydney΄s Metropolitan Fringe: A Study in Urban-Rural Relations, New York: Oxford, pp. 243-255.
Griffith, P., Getis, A., Griffin, E. (1996) "Regional Patterns of Affirmative Action Compliance Costs", 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30: pp. 321-340.
Hulshoff, R. M. (1995) "Landscape Indices Describing a Dutch Landscape," Landscape Ecology, 10(2): pp. 101-111.
James, H., Johnson, eds (1974) Suburban Growth: Geographical Processes at the Edge of the Western City, London: New York , Wiley, pp. 17-29.
Joel Garreau (1992) Edge City: Life on the New Frontier, Anchor Books.
McNicol, Cain (1990) Rural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New York: Oxford.
Schmitz Adrienne (2004) "The New Suburbia," Urban Land, 63(5): pp. 52-57.
Skinner, C. N. (1995) "Changing in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s Openings in Klamath Mountains of Northwestern California USA," Landscape Ecology, 10(4): pp.219-228 .
Susan Greenhalgh (1990) Land Reform and Family Entrepreneurship in East Asia, Oxford .
Tobler, W. R. (1979) Cellular Geography, Philosophy in Geography, G Olsson.
Upton, G., Fingleton, B. (1985) Spatial Data Analysis by Example, John Wiley and Son.
Van den Berg, Leo, Drewett, R., Klassen, L. H., Rossi, A., Vijverberg, C. H. T. (1982) Urban Europe: A Study of Growth and Decline, Oxford: Pergamon.
Balchin, Paul N., David Isaac, and Jean Chen (2000) Urban Economics, p.246, New York: Palgr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