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5 20:4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易珊
論文名稱:國中學生自我概念結構之檢驗與影響自我概念因素之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ructure of Self-Concept and Related Factor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指導教授:龔心怡龔心怡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4
中文關鍵詞:自我概念父母管教方式教師管教方式家庭社經地位結構方程模式
外文關鍵詞:self-conceptparenting styleteaching stylesocioeconomic statusstructure equation model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9
  • 點閱點閱:362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59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本研究之目的在檢驗國中學生自我概念結構及探討影響國中學生自我概念的因素。自我概念結構之檢驗在於驗證其多階層多面向性;影響自我概念之因素則包括家庭社經地位、父母管教方式與教師管教方式。研究係以苗栗縣94學年度國中二年級626名學生為對象,採用問卷調查法並以結構方程模式分析資料。本研究之主要發現為國中學生自我概念具有多面向性;在階層性部分,學業自我概念有階層性,一般學業自我概念是英文自我概念、中文自我概念及數學自我概念的上位因素;非學業自我概念則無階層性,各面向之間互相獨立。此外,除了情緒自我概念以外,父母管教方式對國中學生自我概念有影響;教師管教方式及家庭社經地位對學生各面向自我概念均無影響;家庭社經地位與父母管教方式亦有相關關係存在。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各項建議,供教育、輔導及未來研究參考。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verify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elf-concept structure and to explore factors affect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elf-concept. Multidimensional-multifaceted structure of self-concept is examined and related factors including socioeconomic status, parenting styles, and teaching styles are investigated. Subjects are 626 sophomores in Miaoli county’s junior high schools during 2005 school year. Utiliz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tudents’ self-concept is multifaceted and partial multidimensional. There is a hierarchical structure in the academic self-concept; general self-concept is the upper level factor of English, Chinese and mathematics self-concept. However, such hierarchical structure is not found in nonacademic self-concept and the facets of nonacademic self-concept are independent. In addition, parenting styles affect every aspects of students’ self-concept except emotion self-concept while teaching style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do not have such influence. There is also a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parenting styles. Th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and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r parents,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of further studies.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目次……………………………………………………… Ⅲ
表次……………………………………………………… Ⅴ
圖次……………………………………………………… Ⅸ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4
  第四節 名詞詮譯………………………………………… 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自我概念的意義與內涵………………………… 9
  第二節 自我概念結構之測量建構……………………… 25
  第三節 家庭社經地位的意義及相關研究……………… 30
  第四節 父母管教方式的意義、分類及與自我概念的關係  35
  第五節 教師管教方式相關研究及其與學生自我概念的關係 45
  第六節 小結……………………………………………… 4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5
  第四節 資料處理………………………………………… 60

第四章 研究結果………………………………… 67
  第一節 自我概念結構檢驗……………………………… 67
  第二節 父母管教方式、教師管教方式及家庭社經地位對國中學生自我概念的影響 113
  第三節 討論……………………………………………… 14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61
  第一節 結論……………………………………………… 161
  第二節 建議……………………………………………… 162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65
英文部分………………………………………… 172

附錄 自我描述問卷與父母、教師管教方式量表…… 177
中文部分
王鍾和(1993)。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包凡一、王湲譯(1991)。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查爾斯‧霍頓‧庫利著)。台北市:桂冠。
伍啟良 (2004)。自我成長團體活動對國小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童自我概念之影響。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朱經明(1981)。國中生自我概念、友伴關係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余龍豪(2003)。國小五年級學童英語學習動機之探討-以高雄市和台東縣國小學童為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吳怡欣(1999)。青少年自我尊重模式之驗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怡瑄(2002)。主題統整教學,教室氣氛,年級及父母社經地位與國小學童科技創造力之關係。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承珊(2000)。母親與教師的管教方式對幼兒社會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金香(1978)。父母教養方式與國中學生自我觀念的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美玲(2001)。國小學童父母管教方式、教師期望與習得無助感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淑敏 (1992)。創造性問題解決之心像教學方案對國小資優班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創造力、自我概念及認知風格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文益 (2003)。文化資本、社會資本與學業成績、成就抱負:台東師院學生的貫時性因果分析。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李明昌(1997)。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參與、學習態度及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李杰禧 (2003)。藝術教育治療的實施對國小中年級學童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影響:一位國小導師的教學行動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玫玲 (2004)。靜思語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自我概念之影響。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李翠月 (2003)。自我肯定訓練對國小人際關係困擾學生之輔導成效。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李麗珠 (2003)。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 -以台中市一所國小為例。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生傳(1982)。教育社會學。高雄市:復文。
林淑娥 (2004)。台中縣國民小學學生家長教育期望與參與學校教育關係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雅敏 (2002)。彰化縣國民小學家長背景因素與家長參與之關係。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林錦坤 (2001)。青少年生涯自我概念之研究-以台南市國中學生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邱皓政(2003a)。青少年自我概念向度與成份雙維理論之效度檢驗與相關因素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6,85-131。
邱皓政(2003b)。結構方程模式:LISREL的理論技術與應用。台北市:雙葉書廊。
洪聖陽(2002)。不同性別之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教養方式、自我概念、依附關係與生涯成熟之關係研究。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孫旻儀(2004)。國中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在校行為表現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春興(2000)。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勝成 (2003)。國小音樂班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張媛媛 (2003)。藝術治療對國小學習障礙兒童提昇注意力的輔導效果。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張新仁(1982)。國中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與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輝道 (2002)。生命教育體驗活動對國小學童攻擊行為與自我概念的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郭生玉(2000)。心理與教育測驗(14版)。台北市:精華。
郭為藩(1979)。自我心理學。台南市:開山。
郭為藩(1996)。自我心理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郭純芳(2004)。生命教育課程對大學生自我概念與生命態度之影響-以東海大學生命教育課程「β計畫」為例。私立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江水(2003)。國中學生家庭環境人格特質社會技巧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陳沁怡(1998)。「技職學生自我概念量表」之編製報告與高階因素建構模式驗證。測驗年刊,45(1),105-124。
陳春美 (2004)。生命教育課程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學習知覺表現.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美伶 (2004)。生命教育融入英文教學對高中生自尊、自我概念、英語學習動機之影響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英豪(1978)。我國青少年道德判斷的發展及其相關影響因素。高雄師院學報,6,93-160。
陳雅雯 (2003)。中部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嘉彌 (2004)。原住民學生生涯教育規劃之相關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陳曉佳 (2004)。台灣地區國中學生文化資本、習性與學業成就之關係。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錫銘 (1991)。認知行為取向團體諮商對國小憂鬱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韻如 (1994)。理情團體諮商對國中人際孤立學生理性思考、自我概念及人際關係效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馮芳菁(2004)。國小高年級資優生以網路進行獨立研究之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黃拓榮(1997)。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失敗容忍力與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明珠 (2004)。臺北市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對親子關係影響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芳銘(2004a)。社會科學統計方法學:結構方程模式。台北市:五南。
黃芳銘(2004b)。結構方程模式:理論與應用(3版)。台北市:五南。
黃俊傑、王淑女(2001)。家庭、自我概念與青少年偏差行為。應用心理研究季刊,11,45-68。
黃美香 (2004)。高雄縣市公私立幼稚園家長參與班級活動之調查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黃家燊(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內外控信念、父母及教師管教方式與焦慮之相關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惠秋 (2002)。「認識自我」生命教育課程對國中生自我概念及生命意義感之影響。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黃德祥(1994)。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市:五南。
楊國樞(1986)。家庭因素與子女行為:台灣研究的評析。中華心理學刊,28(1),7-28。
楊喬羽 (2003)。創作性戲劇團體輔導對普通班內身心障礙學生人際關係與自我概念之個案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楊麗英 (1991)。社會技巧與認知行為取向訓練團體對高社會焦慮大學生輔導效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葉莉瑄 (2003)。藝術治療團體對學習障礙兒童的人際關係與自我概念之影響。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詹淑瑗 (2002)。「完形取向團體方案」對國小害羞兒童輔導效果之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趙曉美(2001)。自我概念多層面階層結構之驗證暨增進自我概念課程之實驗效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文獻 (2003)。自我概念增進課程對國小學童整體及英語自我概念之影響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靜蓉 (2004)。家庭閱讀環境與幼兒語文能力之相關性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歐仁榮(2004)。家庭環境''家庭結構對高職生學業成就影響之研究---以台南市高級職業學校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蔡伶霞 (2004)。高職美容類科學生升學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蕭惠蘭 (2004)。高中女生性別意識、教育期望、科學成就對升大學選擇科系之影響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賴保禎(1982)。父母管教態度對子女人格形成的影響。親職教育與生活教育廣播講座專集,119-123。教育部訓育委員會編印。
賴嘉凰(1999)。青少年氣質與父母管教態度對親子關係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孟穎 (2002)。家長社經背景與學生學業成就關聯性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謝青儒 (2002)。父母參與與子女性別角色概念、性格特質、幸福感及學業表現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謝美寶 (2003)。國小學生閱讀態度、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理解能力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謝淑玲 (1990)。理情團體諮商對國小高焦慮兒童理性思考、焦慮發反應、自我概念及內外控信念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慈容(2004)。國小六年級男、女兒童家庭社經地位及自我概念對生活適應之影響。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簡秀雯 (1997)。生涯班級輔導活動對國小兒童生涯成熟態度與職業自我概念輔導效果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蘇建文(1993)。發展心理學。台北市:心理。

英文部分
Battle, J. (1982). Enhancing self-esteem & achievement. Washington: Special Child Publications.
Baumrind, D., & Black, A. E. (1967). Socialization practices associated with dimensions of competence in preschool boys and girls. Child Development, 38, 291-327.
Beane, J. A. (1991). Sorting out the self-esteem controversy.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9(1), 25-30.
Becker, W. C. (1964). Consequences of different kinds of parental discipline. In M. L. Hoffman., & L. W. Hoffman (Eds.), Review of child development research, Vol. 1(pp. 169-208). New York: Russell Stage Foundation
Bentler, P. M. (1980). Multivariance analysis with latent variables: Causal modeling.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31, 419-456.
Browne, M. W., & Cudeck, R. (1993). Alternative ways of assessing model fit. In K. A. Bollen & J. S. Long (Eds.), Tes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pp.136-162). Newbury Park, CA:Sage.
Burns, R. B. (1984). The self-concept: Theory, measurement,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 New York: Longman.
Croom, L. L. (199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self-concept in second grade children and the level of teacher endorsement of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73871)
Daniel, L. G., & King, D. A. (1995). Relationships among various dimensions of self-esteem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elementary student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03008)
Dekovic, M., & Meeus, W. (1997). Peer relations in adolescence: Effects of parenting and adolescents’ self-concept.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0, 163-176.
Finger, L. R. (2002). Do my self-beliefs lead me to bully or be bullied?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ausal relations between bullying, victimisation and self-concept. Unpublished BA (Hons) thesis, University of Western Sydney, Sydney, Australia.
Fitts, W. H. (1965). The manual of Tennessee self concept scale. Nashville, Tennessee: Counselor recordings and tests.
Friedland, S. (1992). Building student self-esteem for school improvement. NASSP Bulletin, 76(540), 96-102.
Hau, K. T., & Kong, C. K. (1996). Self-concept of Chinese students: Frame of reference and subject specificit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05532)
Hayduk, L.A. (1987).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with LISREL: Essentials and advances. Baltimor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Hetherington, E. M., & Frankie, G. (1967). Effects of parental dominance, warmth, and conflict on imitation in childre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2), 119-125.
Hu, L. T., & Bentler, P. M. (1999). Cutoff criteria for fit indexes in covarianc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Conventional criteria versus new alternativ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6(1), 1-55.
Kline, R. B. (1995).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New York, NY:Guilford Press.
Lee, K. E. (1995). Self-esteem of junior high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87772)
Maccoby, E. E., & Martin, J. A. (1983). Socialization in the content of the family: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In P. H., Mussen (ed.),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 4th ed. Vol.4).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101.
Marsh, H. W. (1990a). Self -Description Questionnaire-I (SDQ-I) manual. University of Western Sydney, Sydney: Macarthur.
Marsh, H. W. (1990b). Self -Description Questionnaire-Ⅱ (SDQ-Ⅱ) manual. University of Western Sydney, Sydney: Macarthur.
Marsh, H. W. (1990c). A multidimensional, hierarchical model of self - concept: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justifica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2), 77-170.
Marsh, H. W., & Shavelson, R. J. (1985). Self-concept: Its multifaceted, hierarchical structure.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0(3), 107-125.
Marsh, H. W., Ellis, L. A., Parada, R. H., Richards, G., & Heubeck, B. G. (2005). A short version of the self description questionnaire Ⅱ: Operationalizing criteria for short-form evaluation with new applications of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es.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17(1), 81-102.
Marsh, H. W., Parada, R. H., & Ayotte, V. (2004). A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of relations between self-concept (Self Description Questionnaire Ⅱ)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Youth Self-Report).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16(1), 27-41.
McDonald, R. P., & Ho, M. R. (200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repor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analysis. Psychological Methods, 7, 64-82.
Mead, G. H. (1934). Mind, self and societ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umann, C. S., Shafer, M. E., Kaminski, P. L., & Ramos, V. (2002). Multifaceted self-concept: Associations with child behavior problems in Hispanic childre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72512)
O’Connor, S. A., Miranda, K., & Beasley, T. M. (1999). The linkages among the home environment and academic self-concepts on achievement of intact and nonintact family structures of American high school student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36314)
Querido, J. G., Warner, T. D., & Eyberg, S. M. (2002). Parenting styles and child behavior in African American families of preschool children. 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Psychology, 31(2), 272-277.
Raykov, T., & Marcoulides, G. A. (2002). A first course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Mahwah,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Schumacker, R. E., & Lomax, R. G. (2004). A beginner’s guide to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2nd ed.).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Shavelson, R. J., & Bolus, R. (1982). Self-concept: The interplay of theory and method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4(1), 3-17.
Shavelson, R. J., Hubner, J. J., & Stanton, G. C. (1976). Self-concept validation of construct interpretation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6(3), 407-441.
Siegal, M., & Cowen, J. (1984). Appraisals of intervention: The mother’s versus the culprit’s behavior as determinants of children’s evaluations of discipline techniques. Child Development,55(5), 1760-1766.
Tomal, D. R. (1998). A five- styles teacher discipline model.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25158)
Tomal, D. R. (2001). A comaparison of elementary and high school teacher discipline styles. American Secondary Education, 30(1), 38-45.
Valenzela, A. M. (1971).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lf-concept, intelligence,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school achievement among Spanish-American children in Omaha.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056785)
Verna, M. A., Campbell, J. R., & Beasley, M. (1997). Family processes, SES, and family structure differentially affect academic self-concepts and achievement of gifted high school student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10727)
Young, D. J. (1997). Self-esteem in rural schools: Dreams and aspiration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2978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自我概念多層面階層結構之驗證暨增進自我概念課程之實驗效果
2. 自我概念的改變-一位特殊幼兒家長運用阿德勒鼓勵原則後自我概念的改變
3. 自我概念增進課程對國小學童整體及英語自我概念之影響研究
4. 自我概念影片教學對兒童自我概念之影響自我概念影片教學對兒童自我概念之影響
5. 台北縣私立高職學生的親子互動、同儕互動與自我概念之相關性研究台北縣私立高職學生的親子互動、同儕互動與自我概念之相關性研究
6. 青少年自我概念與行為困擾之相關研究
7. 自我概念增進課程與數學學習策略課程對低成就學童自我概念之影響研究
8. 國小高年級隔代教養家庭學童學業成就、人際關係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國小高年級隔代教養家庭學童學業成就、人際關係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國小高年級隔代教養家庭學童學業成就、人�
9. 國小運動代表隊和非代表隊身體自我概念及自我概念之差異及相關研究
10. 國中學習障礙學生與低成就學生自我概念之比較研究
11. 國小兒童自我概念、幸福感與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
12. 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
13. 藝術治療團體對青少年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影響
14. 我很好!–正向自我概念之國中資源班學習障礙學生調適歷程
15. 大學生自我概念、情緒智能與網路霸凌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