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184.63)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4 08:0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袁翠苹
研究生(外文):Yuan-Tsui-Pin
論文名稱:寵物似如親:經歷寵物死亡之生活經驗探究
論文名稱(外文):Pet As Family: The Lived Experience of Adults Who Experienced Pet Death
指導教授:高淑清高淑清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嘉義大學
系所名稱:家庭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其他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主題分析法生活經驗詮釋現象學寵物死亡
外文關鍵詞:thematic analysislived experiencehermeneutic phenomenologypet death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2
  • 點閱點閱:482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36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9
寵物似如親:經歷寵物死亡之生活經驗探究

袁翠苹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飼主經歷寵物死亡之生活經驗,瞭解人們經歷寵物死亡的生活經驗歷程與生活樣貌,並詮釋人們對於經歷寵物死亡的生活經驗賦予的經驗意義。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的方式,並以詮釋現象學方法論為研究方法,透過主題分析法詮釋經歷寵物死亡之生活經驗的生活意義和本質樣貌。並且,透過研究者與受訪者間互為主體同意,以及研究同儕的團隊檢證,來確保資料收集、分析與詮釋的真確性。
經由深入訪談七位受訪者,獲得十五份文本資料後,經過主題分析的理解詮釋後,本研究以五個主題詮釋經歷寵物死亡之生活經驗:(1)寵物相伴似如親,意義非凡情意重;(2)當牠缺席撒手去,震撼盪漾留心頭;(3)失去寵物成傷痛,旁人難解之體驗;(4)憶及過往種種事,時而歡樂時而愁;(5)昨日已遠漸轉換,轉念領悟滿祝福。
透過寵物死亡之生活經驗研究結果的呈現,期能使社會大眾能夠理解與關注寵物死亡的議題,因為寵物的確存在於我們生活中,屬於我們中的一份子。希冀對於寵物死亡生活經驗的探究,匯聚更多相關領域研究者共同探討、關注此議題。
關鍵字:主題分析法、生活經驗、詮釋現象學、寵物死亡
Pet As Family: The Lived Experience of Adults Who Experienced Pet Death
Tsui-Pin Yuan
Graduate Institute of Family Education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go deeply into the lifeworld of adults who experienced pet death. Using the hermeneutic phenomenology, this study intended to interpret and discover the nature of such lived experience and the profoundly hidden meaning.
Semi-structure in-depth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as the major method to develop a conversational relationship with seven adults who experienced pet death. Through the thematic analysis and intersubjective agreement with the participants, five essential themes were identified. They experienced that (a) the pet is just like their family member, so it’s meaningful to them; (b) when the pet died, they were in terribly shock for a long time; (c) it’s painful to see the pet death. Others may not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ir feelings; (d) they recalled old times, sometimes they felt happy, and sometimes they felt sad; and(e) as time goes by, they’ll hope to transfer their missing into blessing for their pets.
This study offered the pictures of understanding the adults who experienced pet death. At the end, this study provided some suggestions. And the end, this study provided some suggestions to family educators, government, counselors, and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 hermeneutic phenomenology, lived experience, pet death, thematic analysis
目次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目次……………………………………………………...………...iii
表次………………………………………………………...…...…vi
圖次………………………………………………………...….….v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6
第三節 研究的重要性…………………………………………...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人類生活發展與寵物關係………………………..…….10
第二節 寵物與飼主的連結關係……………………...…………12
第三節 失去親人的經歷寫照……………………...……...……16
第四節 遭逢寵物死亡的失落經驗………………..…………….18
第五節 文獻評析總結………...………………………………..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26
第二節 詮釋現象學方法論………………...…………………...28
第三節 研究對象之選擇與描述……………...…………………32
第四節 研究資料的蒐集…………..……………..….…………36
第五節 研究資料的分析……………..…………………….…..39
第六節 研究者角色………….……..………..…………….…..46
第七節 研究倫理………….…..…………..…………...….…...50
第八節 研究品質的檢核……………………..…………….…..52
第四章 經歷寵物死亡之生活經驗:詮釋與討論
第一節 寵物相伴似如親,意義非凡情意重………………..……56
第二節 當牠缺席撒手去,震撼盪漾留心頭…………………..…67
第三節 失去寵物成傷痛,旁人難解之體驗…………………...…83
第四節 憶及過往種種事,時而歡樂時而愁…………..…………92
第五節 昨日已遠漸轉換,轉念領悟滿祝福………..………..…106
第六節 綜合討論…………...….…………………………..…117
第五章 結論、建議與反思
第一節 結論………………………...…………………….….122
第二節 建議………………………...…………………….….125
第三節 反思……………………………...…….………….…129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36
外文部分…………………………………….……………………140
附錄
附錄一 受訪者與已逝寵物家庭關係示意圖….………….………...143
附錄二 訪談同意書…………………………………..…………..146
附錄三 主題之編碼群聚 ……………………………….………..147
附錄四 訪談回饋函……………………………………………....152
附錄五 受訪者回饋實錄……………….…………………...…….155
附錄六 逐字稿檢證……………………………...………....…….157
附錄七 主題命名與改版歷程………………………..…………....159










表次
表3-1 受訪者基本資料描述…………………………………………...34
表3-2 經歷寵物死亡之生活經驗探究深度訪談大綱………………...36表3-3 實際提問回應訪談大綱舉隅...………………………………37表3-4 逐字稿抄謄舉隅...………………………………..…………40表3-5 初次閱讀文本的省思與理解舉隅………………….………...41
表3-6 意義單元的命名舉隅…………………...….……………......41
表3-7 再次閱讀文本的省思與理解…………………...….………...42
表3-8 意義單元的變更…………………………………..………...43
表3-9 團隊檢證建議…………………...…………………………..45 表3-10 質性研究可信性的指標與策略…………………………..…..53








圖次
圖3-1 經歷寵物死亡之生活經驗探究研究流程……………………..25
圖3-2 主題分析的詮釋螺旋、詮釋循環與主題分析之關係圖……….30
圖3-3 主題分析的概念架構圖-詮釋循環…………….………...….44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雪茵、鄭伯勳、任金剛(1996)。質性研究中研究者的角色與主觀性。本土心理學研究,6,頁354-376。
大美百科全書(1990)。寵物。載於光復書局大美科全書編輯部主編,大美百科全書。台北:光復。
王乃玉(2003)。國小高年級兒童-寵物互動行為、兒童寵物信念、兒童-寵物親密關係與非學業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新竹。
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文科(2000)。質的研究的問題與趨勢。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 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1-23)。高雄:麗文。
王梅(2006年9月)。別跟狗爭老大。康健雜誌,94,頁220-227。
王涵儀(2004)。質量兼容,樂在其中。教育研究月刊,118,頁5-15。
江佩儀(2004)。應用寵物治療於護理之家之經驗分享。長期照護雜誌,8(2),頁118-124。
行政院農委會(2005)。94年度全國家犬家貓數目調查。台北:農委會。
余德慧(2003)。生命史學。台北:心靈工坊。
李佳容(2002)。個人面對親人死亡事件心理復原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彰化。
林娟芬(1996)。悲傷輔導與社會工作。神學與教會,22(1),頁73-91。
林娟芬(1999)。認識死亡、失落與悲傷。神學與教會,25(1),頁63-82。
林家瑩(1999)。喪失子女的父母失落與悲傷反應及復原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高雄。
侯南隆(1999)。至親遠逝:影響喪親者悲傷復原相關因素之探討。生死學研究通訊,3,頁10-20。
侯南隆(2000)。我不是壞小孩:喪親青少年的生命故事與偏差行為。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嘉義。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的分析與寫成。載於胡幼慧 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59 - 170)。台北:巨流。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效度?如何抽樣?如何收集資料、登錄與分析?。載於胡幼慧 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41 - 158)。台北:巨流。
孫周興(1997)。還原、建構、解構:海德格前期哲學中的現象學方法。哲學雜誌,21,頁214-231。
高淑芬、李明濱(1991)。哀傷與悲慟的身心醫學觀。當代醫學,18(4),頁348-353。
高淑清(2000)。現象學方法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 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 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93 - 134)。
高淑清(2001)。在美華人留學生太太的生活世界:詮釋與反思。本土心理學研究,16,頁225 - 285。
高淑清(2002)。教育研究(二)質性教育研究。載於楊國賜 主編,新世紀的教育學概論-科技整合導向(頁528 - 530)。台北:學富文化。
高淑清(2004a)。家庭溝通課程意涵建構與教學實踐之研究。嘉義:濤石。
高淑清(2004b)。質性深度訪談方法─技巧與策略。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終身學習中心。
張汝倫(1996)。生活世界和文化間理解的可能性。哲學雜誌,17,頁222 - 231。
張明麗(2001)。另一個朋友:幼兒與寵物關係之研究。幼兒教育年刊,13,頁215-242。
張淑美(1988)。兒童死亡概念發展之研究與其教育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
畢恆達(2005)。教授為什麼沒有告訴我-論文寫作的枕邊書。台北:學富文化。
莊慧秋(1985)。寵物之愛。張老師月刊,96(16),頁82-87。
許鶯珠、黃玲蘭(2002)。現象學方法在團體諮商實務中的應用。諮商輔導文粹:高師輔導所刊,7,頁105-128。
陳玉雲(2003)。鏡子與視窗:人類與動物關係的社會文化研究。中外文學,32(2),頁41-71。
陳光陽(1999)。飼主選擇寵物犬條件對於往後主從關係之影響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88-511-S003-017)。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陳伯璋(2000)。質性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 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25-49)。高雄:麗文。
陳思儒(2004)。青少年志成年早期喪親之已婚成年人的生活經驗。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
黃瑞琴(1997)。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鳳英(1998)。喪親家屬之悲傷與悲傷輔導。安寧療護,10,頁69-83。
楊姮稜、黃慧璧、梁碩麟、陳光陽、賴秀穂(1995)。台灣地區飼主與獸醫師及飼主與寵物間關係之研究:以國立台灣大學農學院附設家畜醫院為例。中華獸醫誌,21(5),頁316-325。
詹勝利(1996)。台灣地區家戶寵物飼養之初步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研究所,台北。
廖雅蘋(2004)。少年小說中人和動物關係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台東。
趙順順(2006年9月)。對修動物保護法的省思。流浪動物之家雜誌,95(9),頁5-10。
劉仲冬(1996)。量與質社會研究的爭議及社會研究未來的走向及出路。載於胡幼慧 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21– 139)。台北:巨流。
劉清華(2000)。社區老人擁有寵物對其健康狀況及生活品質影響之相關性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台北。
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01月21日。網址:http://www.coa.gov.tw/files/news/9_diamond_20060109113038/001.doc
鄭和萍(2000)。健康狀態相關之生活品質與養有寵物間的關連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台北。
穆佩芬(1996)。現象學研究法。護理研究,4(2),頁195-201。
薛瑞君(1977)。生命教育課程設計。國教之友,50(4),頁19-24。
簡妤儒(2002)。寵物商品化與價值變遷:分析1950年代後犬市場的形成與變遷。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台北。
羅淑芬、孔秀美、曾美蓮、張秀香(2003)。寵物治療在護理專業領域之臨床應用。護理雜誌,50(1),頁93-9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