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4.18.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4 04:5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淑真
論文名稱:國小學童父親父職角色性別角色與父職實踐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correlation study on the fatherhood and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fathers
指導教授:王以仁王以仁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嘉義大學
系所名稱:家庭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其他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父職角色性別角色父職實踐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2
  • 點閱點閱:48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摘 要
本研究之目的旨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父親年齡、父親社經地位、父親工作時、妻子就業情形、子女數、家庭型態)之國小學童父親父職角色(教育與身教、照顧與支持、養家與關懷);性別角色(避免女性化、獨立剛強、追求事業)與父親父職實踐(關懷與陪伴、養家與示範、照顧與管教、教育與栽培)之現況、差異情形,並瞭解國小學童父親父職角色、性別角色對父親父職實踐的關係及預測力。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父職角色量表」、「性別角色量表」、「父職實踐量表」及「個人基本資料」來收集資料,總計收回有效問卷791份 。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SPSS 10.0 for Windows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以及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如下。
一、 國小學童父親父職角色向度由高到低依序為教育與身教、養家與關懷、照顧與支持。
二、國小學童父親性別角色向度由高到低依序為獨立剛強、避女性化、追求事業。
三、 國小學童父親父職實踐整體層面的得分皆高於中間分數。父職實踐向度由高而低依序為照顧與管教、關懷愛護、養家與示範、教育與栽培。
四、國小學童父親父職角色,因其「父親社經地位」、「父親一週工作時」、和「子女數」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五、國小學童父親性別角色,因其「父親一週工作時」、和「家庭型態」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六、國小學童父親父職實踐,因「父親社經地位」與「子女數」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七、國小學童父親父親性別角色之「獨立剛強」與「父職整體實踐」之間有顯著相關。
八、國小學童父親父親父職角色之「教育與身教」、「照顧與支持」、「養家與關懷」與「父職整體實踐」之間有顯著相關。
九、「照顧與支持」、「養家與關懷」與「獨立剛強」,三個向度對父職整體實踐具有
預測力。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於父親、教育相關機構、企業主、政府及未來進一步研究提供建議。
目 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次………………………………………………………… iv
表次………………………………………………………… vii
圖次……………………………………………………………x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父職的意義與內涵……………………………… 9
第二節 父職角色的意涵與變遷………….……………… 15
第三節 性別角色之探討………………………………… 25
第四節 父職實踐之意義與相關研究………..……………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7
第二節 研究假設…..…………………………………… 39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1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5
第五節 研究實施程序….……………………………..… 58
第六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60
第四章 研究結果……………….………………………… 63
第一節 國小學童父親父職角色、性別角色與父職實踐程
度之現況分析………………………………...… 63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國小學童在父職角色性別角色與父
職實踐程度之差異分析………………………… 68
第三節 國小學童父親父職角色、性別角色與父職實踐相
關情形………………………………………… 98
第四節 國小學童父親父職角色、性別角色與父職實踐
預測情形………..……………………………… 10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1
第一節 結 論…………………………………………… 111
第二節 建 議…………………………………………… 115
參考書目……………………………………………..……… 119
中文部份…………………………….…………………… 119
英文部分……………….………………………………… 125
附錄
附錄一:預試問卷「國小學童父親父職角色性別角色父職實踐程
度問卷」…………………………………………… 130
附錄二:正式問卷「國小學童父親父職角色性別角色父職實踐程
度問卷」…………………………………………… 134
附錄三:「父職實踐」問卷使用同意書………………………… 138
附錄三:「父職角色」問卷使用同意書………………………… 139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大維(2000)。父職參與或參與親職的父親,應用心理研究,7,12-22。
王行(1997)。台灣地區已婚男性對夫妻性別角色觀念之研究。東吳社會工作學報,3,47-78。
王行(1998)。已婚男性婚姻經歷變化與滿足感初探。東吳社工學報,4,79-122。
王珮玲(1993)。父親角色與兒童發展之探討。教育研究,32,52-57。
王舒芸(1996)。現代奶爸難為乎?雙工作家庭中父職角色之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台北。
王叢桂(1988)。父職的實踐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社會心理學角度的分析。(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87-2413-H031-001)。臺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王叢桂(1995)。 工作價值的傳遞與變遷極其影響因素的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王叢桂(1997)。父職與母職認知基模及其生涯承諾關係的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王叢桂(1998)。父職的實踐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社會學角度的分析。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王叢桂(2000)。華人父母職責信念—以台灣大學生為對象的探索性研究。香港社會科學學報,18,57-83。
王慶福、林幸台、張德榮(1997)。人際依附風格、性別角色取向與人際親密能力之評量。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44(2),頁63-78。
王麗玲(1996)。南區大專學生對父親家庭角色態度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研究所,台北。
田安里(2004)。雙薪家庭夫妻的性別角色態度與角色承諾對婚姻滿意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
古德、鞏特爾(Gould ,J. W. & Gunther , R. E. )(1995)當男人,做爸爸(周蔚譯)。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原著出版於1953)。
史都華(Stoop,D.)(1995)父愛不缺席:心理醫生剖析父親的十二種模式(柯里斯、林為正譯)。台北:智庫。(原著出版於1990年)
朱岑樓(1979)。現代家庭的父親角色。中央月刊,11(8),36-42。
朱岑樓(1981)。我國社會的變遷與發展。台北:東大。
行政院主計處(2004)。婦女勞動統計。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4月4日。網址:
http://statdb.cla.gov.tw/html/woman/womanmenu.htm。
余書麟(1994)。親職教育。台北:水牛。
李宜靜(1990)。雙工作家庭家事分工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台北。
李明昌(1996)。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參與、學習態度與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院,台中。
李思亮(2001)。已婚男性婚姻品質相關之研究—以育有學齡子女父親為對象。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台北。
李美枝(1982)。社會心理學。台北:大洋。
李美枝(1995)。女性心理學。台北:大洋。
李淑娟(2003)。父育理論之建構與驗證 -父親心理社會發展、父育知覺、父職參與及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李慧美(2003)。已婚男性對其父親形象知覺、背景變項與實際父職角色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
何英奇(1981)。大學生性別角色與自我概念的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14,頁221-230
杜宜展(2004,5月)。學前幼兒家庭參與負值與行為初探。載於中台技術學院舉辦之「當代兒童與家庭教育新趨勢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98-121)。
吳慶元(2003)。軍人父職角色主觀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行為科學研究所,台北。
吳黛宜(2003)。已婚男性父職態度與實踐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台北。
邱浩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範例解析。台北:
五南。
林文瑛、王震武(1996)。分流教育的社會效果分析。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林生傳(1979)。現代社會變遷中的父親角色期望。教育文粹,8,51-57。
林生傳(2000)。教育社會學。臺北:巨流。
林震雯(1993)。雙生涯家庭父母親職角色與兒童性別角色態度的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台北。
邱珍琬(2004)。大學生眼中的父親形象-以一次焦點團體討論為例。教育與社
會研究,6,69-108。
洪雅真(1999)。夫妻性別角色、權力與衝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
洪慧芬(1996)。幼兒圖畫書中父親及母親角色之內容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台北。
高淑貴、賴爾柔(1988)。雙生涯家庭親職角色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75-030-H002-32F。)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高淑貴(1987)。已婚就業女性知識分子的家庭與事業觀。中國論壇,23,134-146。
高淑貴(1998)。家庭社會學。臺北:黎明文化。
高淑清(2000)。雙薪家庭:角色分擔的開始。載於主編,家庭教育學(頁131-154)。
台北:師大書苑。
徐敏容(2005)。育有青少年子女母親之父職期望期望差距與婚姻品質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
徐麗賢(2004)。大陸台商父職實踐程度與實踐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
翁雅雪(2004)。學齡兒童氣質與父親父職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
張佩韻(1999)。離婚單親父親父職角色與親子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台北。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5)。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淑貞(2004)。學生家長對兩性平等態度與兩性平等實踐情形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
張瓊文(1999)。不同性別性別角色特質之大學推薦甄選高三學生再職業建構系統的差異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台北。
莫黎黎(1997)。已婚男性家庭事務分工態度之研究。東吳社會工作學報,3,117-156。
莫黎黎、王行(1996)。已婚男性的家庭價值觀極其對家庭的需求之探索。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57-114。
郭佳華(2002)。父親參與父職教育方案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
陳秀如(2001)。國小學生父親參與子女生活及學習活動之研究---以台中縣清水鎮二所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台中。
陳政見(2000)。談父職角色。教師之友,41(1),54-60。
陳淑貞(1993)。父親涉入子女生活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台北。
陳皎眉(1996)。青春期的兩代關係。載於陳皎眉等箸:兩性關係,29-62。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陳錦賢(2004)。國小學童父親之父職角色期望及父職實踐差距與其幸福感知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
陳曉慧(1999)。國小學童父親性別角色態度、親職角色與親職教育需求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
梁志彬(2003)。男受刑人父職角色認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
莊淑芳、陳彰儀(1994)。已婚職業婦女知覺之夫妻性別角色及成就差異性與其成功恐懼的關係。教育與心理研究,17,455-476。
黃坤瑛(1989)。影響父職角色扮演因素之研究:雙工作家庭與單工作家庭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台北。
黃怡瑾(1998)。家庭與性別角色的初探:以父母性別角色態度為核心。邁向二十一世紀兩性平等教育國內學術研討會。高雄市。4月。
黃倩倩(1996)。台北縣市大學生性別角色、自我概念與婚姻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家政學系研究所,台北。
黃淵泰(2004)。高中生性別角色、家庭氣氛與其家務參與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
黃慧森(2001)。高職男生父職角色知覺與認同之研究-以屏東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
陽龍立(1991)。中小學生再科學成就及對學科的態度中性別差異的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蔡佳宜(2002)。兒童知覺父親角色涉入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系研究所,彰化。
蔡淑昭(1996)。台灣地區父親家庭角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台北。
劉秀娟(1997)。兩性關係與教育。台北:揚智。
繆敏志(1992)。女性生涯發展之探討。國立台北護專學報,第九期,頁231-314。
蕭春媚(2000)。當爸爸是怎麼一回事?大學教育程度之幼兒父親對父職角色及教養的。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大學,新竹。
叢肇祥(1988)。丈夫參與家是工作及其對夫妻雙方生活感受影響之研究---雙工作家庭與單工作家庭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北。
羅瑞玉、郭明堂、張麗麗(1999)。性別角色態度量表之編制與常模建立之研究。教育部訓委會專題研究報告。台北。



















外文部分
Backett, K. (1987). The negotiation of fatherhood. In C. Lewis & M. O’Brien(Eds.), Reassessing fatherhood: New observation on fathers and moderm family. New bury Park, CA:Sage.
Bandura, A. (1977). Social learning theory.Englewood Cliff, Nj:Pretice-Hall.
Barnett, R. C., & Baruch, G. K. (1987). Determinants of fathers’ participation in family work.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49, 29-40.
Bem, S.L. (1974). The measurement of psychological androgyny.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42, 155-162.
Berk, L. E. (1997).development of sex-related difference and gender roles. Child. Development(4th Ed). usa: Allyn and Bacon.
Biller, H. B. (1993). Fathers and families. Westport, CT:Auburn House.
Cook, E. P.(1985). Androgyny:A goal for Counseling?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63, 567-571.
Corsini, R. J., & Auerbach, A. J. (1996).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y.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Cox, M. J., Owen, M. T., Lews, J. M., & Henderson, V. K. (1989). Marriage, adult adjustment, and early parenting. Child Development. 60, 1015-1024.
Daly, K. (1993). Reshaping fatherhood: Finding the models.Journal of family lssues, 14(4). 550-557.
Daly, K. J. (1995). Reshaping fatherhood: Finding the models. In W. Marsiglio (Ed.), Fatherhood: Contemporary theory, research, and social policy (pp.21-40). California: Sage.
De Luccie, M. F. (1995). Mothers as gatekeepers: A model of maternal mediators of father involvement. 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156, 115-131.
Doherty, W. J., Kouneski, Edward, F., et al. (1998). Responsible fathering: An overview and conceptual framework.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60, 277-293.
Elder, G., Liker, J., & Cross, C.(1984). Parent-chil behavior in the Great Depression: Life course and intergenerational influences. In P. Baltes & O. Brim(Eds.), Life span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Lol.6, pp.109-158). Orlando, FL:Academic Press.
Fagot, B. I. (1995). Parenting boys and girls.In M.H.Bornstein(Ed.), Handbook of parenting:Vol.1.,Children and parenting. Mahwah,N.J.:Erlbaum.
Furstenberg, F. S., & Cherlin, A. J. (1991). Divided families:What happens to childen when parents part.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Gardner, H.(1978). Development psychology. Boston:Little,Brown.
Gay, L. R. (2000). Educational research: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6th ed.) .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Gerson, K. (1993). No man’ s land: Man’s changing commitments to family and work. New York: Basic Books.
Gilbert, L. A(1993). Workplace Family Policies. Two Careers/One Famly, Newbury Park:Sage, 103-117.
Grossman, F. K.,Poiiack, W. S., & Golding, E.(1988). Fathers and children: Preadcting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fathering.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4, 82-91.
Huston, A. C.(1983). Sex-typing. In D.H.Mussen(Ed.).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Vol. 4. Socializa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pp.387-467).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Kessler, D. B. & Mcrae, R. A. Jr.,(1982). The Effect of wives’ employment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married men and wome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7, 217-227.
Kohlberg, L.(1966). cognitive-development analysis of children sex-role concepts and attitudes.? InE.E.Maccoby(Ed.)The development of sex difference(82-172). Standford, California :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Lamb, M. E. (1981). The roles of the father in child development. New York:Wiley.
Lamb, M. E. (1986). The changing roles of father. In M. E. Lamb(Ed.). The father’s role-Applied perspectives(chap. 1). New York : J. Wiley.
Lamb,M. E. (1987). Paternal influence and the father´s role:A personal perspective. In E. F. Zigler, & M. E. Lamb, &I. Child (Eds.), Socialization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New York: OXFORD.
Lamb, M. E. (1997). Father and child development: An introductory and guide. In M. E. Lamb(3+ ed.), The role of father in child development(chap. 1). New York:Wiley.
Lamb, M. E. (2000). The history of research on father involvement : An overview. Marriage and Family Review, 29 , 23-42.
Lamb, M. E., Pleck, J., Charnov, E. L., & Levine, J. A. (1985). Paternal behavior in
humans. American Zoologist, 25, 883-894.
LaRossa, R.(1988).Fatherhood and social change.Family Realation, 36, 451-458.
Larson, R. & Richards, M. (1994). Divergent lives: The emotional lives of mothers, fathers, and adolescents. New York: Basic Books.
Levine, J. A., & Pitt, E.W. (1995). New expectations: Community strategies for responsible fatherhood. New York: Families and Work Institute.
Levy, G. D., & Barth, J. M., et al. (1998). Associations among congnitive and behavior aspects of preschoolers? Gender role development.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159(1), 121-126.
Liao, T. F., & Chai, Y. (1995).Socialization,life situations and gender-role attitudes regarding the family among white American women.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38(2), 241-261.
Lueptow, L. B.(1984).Adolescent sex roles and social change.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Mackey, W. (1985). Father Behaviors. New York:Plenum.
Marsiglio, W.(1991). Paternal engagement activities with minor childre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3,973-986.
McCoy, D. B.(1990) The impact of socialization on personality formation and gender role develop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40476)
Measor, L. & Sikes, P.(1993). Gender and School.New York:Cassell.
Mortimer, J. T., & Simmons, R.G. (1978). Adult Socialization.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4,421-454.
O’Driscoll, M. P.,Ilgen, D. R., & Hildreth, K. (1992). Time Devoted to job and off-job activities, interrol conflict, and affective experience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7(3),272-279.
O’ Neil, J. M., Stillson, R. W., & Owen, S. V. (1991). Predictors of adult men gender-role conflict: race, class, unemployment, age, instrumentality expressiveness, and personal strain.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38(4), 458-464.
Perry-Jenkins, M., & Crouter, A. C. (1990). Men’s provider-role attitudes:Implications for household work and marital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11(2),136a
Phares, V. (1996). Conducting nonsexist research,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with fathers and mothers: A call for change. Psychology of Women Quarterly, 20, 55-77.
Pleck, J. H. (1983). Husbands paid work and family roles:Current research issues.Research in the interweave of social roles,3,251-333.
Pleck, E. H., & Pleck, J. H. (1997). Fatherhood ideals in the Unite States: Historical dimensions. In M. E. Lamb (Ed.),The role of the father in child development,(pp. 33-48). NY: John Wiley & Sons.
Radin, N. (1981). The role of the father in cognitive; Academic, and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In Lamb M. E. (Ed), The role of the father in child development(pp. 121-140).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Rustia, J. G., & Abbott, D. (1993). Father involvement in infant care:Two longitudinal stud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30(6),467-476.
Schiamberg, L. B. (1988). Child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 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
Simons, R., whitbeck, L., Conger. R., & Melby, J.(1990). Husband and wife differences in deterrninants of parenting: A social learning and exchange model of parental behavior.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2, 375-392.
Spence. J. T., Helmreich, R., & Stapp, J., (1975). Ratings of self and peers on sex-role attributes and their relation to self-esteem and conceptions of masculinity and feminin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32,29-39.
Thomson, E., Hanson, U., & Mclanahan, S. S.(1994). Family structure and child well-being:Economic resources versus parent socialization. Social Forces, 73, 221-242.
Walker, A. J., & Mcgraw, L. (2000). Who is Responsible for Responsible Fathering. Journal of Marriage & the Family, 62(2), 563-570. Retrieved October 12, 2001 from EBSCO Online via Academic Search Access: http://www.ebasco.co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