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9 00:2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許正雄
研究生(外文):Cheng-hsiung Hsu
論文名稱:從台灣防疫制度沿革,看SARS到禽流感的防疫政策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he Epidemic Prevention Policy from SARS to Avian Influenza-via Looking into Development of Epidemic Prevention Systems in Taiwan
指導教授:毛樹仁毛樹仁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uh-ren Ma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6
中文關鍵詞:防疫制度衛生政策SARS禽流感流行性感冒
外文關鍵詞:Epidemic Prevention SystemsSanitarian PolicyInfluenzaSARSAvia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128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防疫的政策問題,而研究方法是採取防疫制度的歷史沿革觀察,其研究目的是為了對當前的防疫政策提出建議。而本研究發現在日據時期的防疫制度以強制隔離的管制方式對於急性傳染病的防疫具有一定成效,然而在1945年之後的國民政府時期,因為醫藥和衛生進步使得隔離管制的需求不再,且社會變遷也造就公共衛生服務的沒落和商業醫療事業的興起,使得公共衛生和防疫工作逐漸沒落。但到了2003年的3月到7月之間發生了SARS事件來看,清楚的顯示當時台灣社會已經面臨社區感染的危機,但政府依然無法對採用原始但有效的強制隔離的窘境。而近幾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已不斷的呼籲世界各國注意高病原性禽流感(HPAI)爆發大流行的危險。以台灣位居於已傳出疫情的東南亞國家周圍而言,更應嚴防疫情的發生。為此我國也制訂監測的防疫計畫,針對家禽、候鳥進行隔離和監控,並制訂疫情發生時應變的動員計畫,但對於應被視為最後一道防疫防線的隔離管制執行,卻並未就隔離失敗的問題加以檢討改進,故若疫情不幸突破監控而形成有效人傳人的聚集傳播,又將可能發展成為社區感染的情況,屆時恐難免將再次發生大流行無法有效隔離管制的窘境。
 
  故本研究認為,從疫病防治史回顧,唯有將一向視為最後手段的強制隔離措施,在疫情尚未爆發之前使用才可能遏止疫病傳染造成重大傷害。因此建議以下三點:一、建議行動要快,將隔離視為最重要的防疫措施。二、認真執行,可考慮修暫行條例來落實強制隔離的執行。三、應對於被隔離者提供更多的保護與照顧,使其無虞。
  The research subject of this paper is focused on epidemic prevention systems’ strategies, and the methodology is based on historical observation. Furthermore, the research purpose is to give suggestions for strategies of epidemic prevention system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applying force-interval control over acute respiratory disease was effective during Japanese colonial government in Taiwan. However, in the period of the 1940’s Nationalist government, it was unnecessary for the force-interval after improvement of medicals and hygiene and the transition of society had made service of sanitation decline but service of commercial medical treatments emerge; consequently, sanitation and epidemic prevention works were gradually downward. Until 2003, the event of SARS could reflect the crisis upon facing the community contagion obviously; however, the government still could not adopt the primitive and effective policy of force-interval for that awkward situation. In the recent year,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as keeping appealing every country to take notice of the danger of pandemic burst of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With regards to this situation, our government also had worked out monitoring plans of epidemic prevention towards separation and monitor of fowl and waterfowls and set up plans for dealing with emergency of the epidemic pandemonium. Nevertheless, the force-interval control could be regard as the ultimate cordon but it had failed to implement and amend the strategy. If the epidemic situation were fallen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efficient and sustained human-to-human transmission of the virus unfortunately, the community contagion would be happened and it would be unavoidable to prevent force-interval control from the pandemic disease effectually.
 
  Therefore, based on historical retrospect of epidemic disease, this research could be concluded into the ultimate cordon that should be the expedient of force-interval control before the burst of pandemic situation to arrest the spread of the disease. Hence, this paper gives three sugges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epidemic prevention:Firstly, it suggests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epidemic prevention should be immediate and regard force-interval as the most principal expedient. Secondly, it should be enforced seriously and drawn up temporary regulations to reinforce the implement of force-interval. Finally, it recommends that those who were under the force-interval should be provided with much attention and protection.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目次………………………………………………………………………Ⅳ
表目次……………………………………………………………………Ⅵ
圖目次……………………………………………………………………Ⅶ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貢獻…………………………………………………3
第三節 研究方法…………………………………………………………5
第四節 研究架構和研究限制……………………………………………7
第五節 研究流程與章節安排……………………………………………10
 
第二章、台灣的防疫政策之文獻回顧 …………………………………12
第一節 概念界定…………………………………………………………12
第二節 國內防疫文獻的探討……………………………………………15
第三節 防疫的理論與政策問題…………………………………………28
 
第三章、台灣防疫制度的沿革與防疫問題……………………………42
第一節 教會醫院時期的防疫措施(1865-1894)……………………42
第二節 日據時期的防疫措施(1895-1945)…………………………45
第三節 光復後的防疫措施(1945-2003)……………………………64
第四節 小結………………………………………………………………70
 
第四章、2003年台灣SARS事件回顧 ……………………………………72
第一節 SARS事件的起源與發展…………………………………………72
第二節 SARS的疾病特性…………………………………………………79
第三節 SARS事件給防疫制度的啟示……………………………………84
第四節 小結………………………………………………………………94
 
第五章、從流行性感冒到禽流感到的威脅……………………………97
第一節 流行性感冒與禽流感……………………………………………97
第二節 檢視台灣的禽流感防治政策 …………………………………105
第三節 當禽流感發生大流行 …………………………………………115
第四節 小結 ……………………………………………………………132
 
第六章、結論與研究建議………………………………………………134
第一節 結論…………………………………………………………… 134
第二節 建議…………………………………………………………… 136
 
參考文獻…………………………………………………………………140
 
附錄………………………………………………………………………150
 
表目次
表 2-1:歷史制度研究類型的防疫文獻………………………………16
表 2-2:組織結構研究類型的防疫文獻一覽表………………………19
表 2-3:SARS及禽流感所做的個案研究類型防疫文獻一覽表………21
表 2-4:國內以禽流感為主題的論文研究分類表……………………26
表 2-5:我國防疫政策的相關法令一覽表……………………………29
表 2-6:我國法定傳染病分類表………………………………………30
表 2-7:政策分析-評估連續體概念表………………………………40
表 3-1:1919年霍亂疫情統計概略表…………………………………57
表 4-1:1950年代以來發現的新疾病…………………………………82
表 4-2:我國SARS防治之分級動員表…………………………………95
表 5-1:2005年11月發佈的世界衛生組織疫情分析表………………109
表 5-2:我國疫情等級與世界衛生組織分級對照表…………………118
表 5-3:我國的疫情應變與執行措施一覽表…………………………120
表 5-4:我國因應流感疫情之分級動員機制…………………………123
表 5-5:防疫新型流感政府各部會分工一覽表………………………125
 
圖目次
圖 1-1:防疫概念圖……………………………………………………7
圖 1-2:研究架構圖……………………………………………………9
圖 1-3:研究流程圖……………………………………………………10
圖 2-1:防疫政策發展循環概念圖……………………………………15
圖 2-2:文獻內容與防疫政策發展關係圖……………………………27
圖 2-3:政策行動連續體圖……………………………………………38
圖 3-1:台灣總督府衛生行政體系(1906年)………………………50
圖 3-2:日本警察前往病家門前坐鎮監控……………………………58
圖 4-1:SARS指揮體系表………………………………………………96
圖 5-1:各種不同流感病毒亞型的天然宿主表………………………102
圖 5-2:病原來源與基因重組的產生…………………………………104
壹、中文部分
 
一、官方文獻
 
中華民國95年度畜牧場圍網補助講習教材,民國九十五年,中華民國養豬協會。
 
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公共衛生概況,民國七十九年十二月,行政院衛生署編印。
 
行政院衛生署台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一),民國八十四年十月,行政院衛生署編印。
 
行政院衛生署台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二),民國八十四年十月,行政院衛生署編印。
 
台灣地區檢疫五十年,民國八十五年五月十五日,行政院衛生署檢疫總所編印。
 
台灣撲瘧記實,民國八十二年六月,行政院衛生署編印。
 
台灣地區91年國民健康促進知識、態度與行為調查(縣市衛生保健議題資料分析成果摘要彙編),2005年6月第四卷。
 
彰化縣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緊急應變措施標準作業手冊,民國九十五年八月,彰化縣動物防疫所編訂。
 
傳染病防治-立法報章資料專輯93,民國九十二年,立法院國會圖書館出版。
 
二、專書
 
Arno Karlen〈2000〉《病菌與人類的戰爭》楊幼蘭譯,台中:晨星出版。
 
A.A.Avlicino〈2006〉《打敗禽流感-如何在禽流感大流行中存活》台北:聯經出版。
 
Arturo Castiglioni〈2003〉《醫學史》程之范 主譯,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Ernst Baumler〈2005〉《藥物簡史》張榮昌譯,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Gink Kolata〈2002〉《流行性感冒-1918全球大流行及致命病毒的發現》黃約翰譯,台北:商周出版社。
 
Georg Schon著〈2006〉《細菌之謎》李中文譯,台中:晨星出版社。
 
John M. Barry (2006)《大流感-致命的瘟疫史》王新雨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Jared Diamond〈1998〉《槍砲、病菌與鋼鐵》王道環、廖月娟譯,台北:時報出版社。
 
John C. Burnham(2006)《科學是怎樣敗給迷信的-美國的科學與衛生普及》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Joseph B. McCormick, Susan Fisher-Hoch原著〈1997〉《第四級病毒:一對病毒學家與致命病毒的戰爭》台北:商周出版社。
 
Lucia Bellsa著《卡羅.歐巴尼醫師傳奇》,古桂英編譯,台北:卡羅.歐巴尼基金會出版。
 
Mausner & Bahn〈1989〉《流行病學導論》毛文秉編譯,台北:南山堂出版社。
 
Mervyn Susser〈1981〉《流行病學的概念與策略∼因果關係的邏輯》江東亮、陳建仁譯,台北:台灣省公共衛生實驗院出版。
 
Max Michael III、W.Thomas.Boyce、Allen J.Wilcox〈1989〉《流行病學研究中常發生之謬誤》黃蔚綱譯,台北:台灣省公共衛生實驗院出版。
 
Rom Harre著〈1992〉《偉大的科學實驗》張桐生譯,台北:幼獅文化出版。
 
Roberto Margotta著(2005)《醫學的歷史》廣州:希望出版社。
 
Stuary B.Levy〈2004〉《抗生素的迷思》林丹卉、王惟芬譯,台北:商周出版社。
 
Thucydides〈1984〉《伯羅奔尼撒戰爭史》,黃文龍譯,台北:權力書局。
 
Ulrich Beck〈2004〉《風險社會》汪浩譯,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Ulrich Beck〈1999〉《全球化危機》孫治本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William H. Mcneill〈1998〉《疾病與人》楊玉齡譯,台北:天下文化出版。
 
小田俊郎〈1995〉《台灣醫學五十年》洪有麟譯,台北:前衛出版社。
 
木鐸出版社〈1988〉《中國科學文明史》,台北:木鐸出版社。
 
王榮德著《流行病學方法論-猜測與否證的研究》台北:健康文化事業份股份有限公司。
 
江東亮〈2003〉《醫療保健政策-台灣經驗(第二版)》,台北:巨流。
 
矢內原忠雄〈1987〉《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帕米爾書店。
 
朱浤源 主編〈2004〉《碩博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
 
朱德明〈2005〉《南宋時期浙江醫藥的發展》,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印行。
 
台灣省文獻委院會編〈1996〉《臺灣史》台北:眾文出版社。
 
吉永道夫著,黃政民編審〈2003,53-54〉,《SARS不上身的防護指南》台北:華文網出版。
 
余新忠〈2005〉《清代江南的瘟疫與社會》,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何天補〈1991〉《法則公式定理雜學手冊》,台南:大坤書局。
 
欣正人 編著〈2000〉《瘟疫與文明》,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
 
肖水源、劉愛忠 主編〈2005.12〉《瘟疫的歷史》,台北:知青頻道出版社。
 
余鳳高〈2005〉《瘟疫的文化史》,北京:新星出版社。
 
邱清華 等著〈1999〉《公共衛生學》,台北:華杏機構叢書。
 
李龍騰(2004)《衛生行政與衛生政策-理論與實務》,台北:藝軒圖書出版社。
 
李慶雲、謝維銓〈2002〉《感染與疫苗》,台北:財團法人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財團法人謝維銓教授感染醫學文教基金會出版。
 
李淑娟主編〈2003〉《和平抗SARS實錄》,台北:台北市政府衛生局。
 
李仲亮〈2005〉《『人類禽流感』大爆發的危機迫在眉睫!-應對準備刻不容緩!》,台北:全真人雜誌社。
 
李允傑、邱昌泰 合著(2004)《政策執行與評估》,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林水波,張世賢 合著(1991)《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出版社。
 
林紀東續編〈1999〉《最新六法全書》,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林金絲〈2003〉《實用傳染病防治學(第二版)》,台北:華杏機構叢書。
 
林武雄〈1986〉《流行病學》,台北:健康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吳定〈2003〉《公共政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出版。
 
林靜靜〈1999〉《許子秋與台灣公共衛生-壯志與堅持》,台北:董氏基金會。
 
胡幼慧〈2001〉《新醫療社會學-批判與另類的視角》,台北:心理出版社。
 
胡幼慧〈1995〉《社會流行病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張保隆、謝寶煖〈2006〉《學術論文寫作APA規範》,台北: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連橫〈1962〉《台灣通史》,台灣文獻叢刊第128種,台北:眾文。
 
高志文〈2003〉《恐慌在政治瘟疫蔓延時》,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張珣〈2000〉《疾病與文化》,台北:稻鄉出版社。
 
張禹罕 主編〈1982〉《公共衛生學》,台北:台灣商務出版。
 
張勝彥等著〈1996〉《台灣開發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張上淳、陳培哲審訂〈2003.5.12〉,《SARS病毒防治手冊》,台北:牛頓出版社。
 
張劍光、陳蓉霞、王錦〈2005〉《流行病史話》,台北:遠流出版社。
 
張苙雲〈2003〉《醫療與社會-醫療社會學的探索》,台北:巨流出版社。
 
張進祿編著〈2003〉《認識發燒》,台北:合記圖書發行。
 
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2003〉《戰勝SARS》,台北: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
 
徐明達〈2005〉《禽流感大戰疫》,台北市:時報文化。
 
徐明達〈2003〉《病毒的故事》,台北市:天下雜誌。
 
徐明達〈2005〉《細菌的世界》,台北市:天下雜誌。
 
黃煌雄〈2006〉《蔣渭水傳-臺灣的孫中山》,台北:時報出版社。
 
陳永興〈1997〉《台灣醫療發展史》,台北:月旦出版公司。
 
陳勝崑〈1983〉《論中國歷史上的疾病-赤壁之戰與傳染病》,台北:明文書局。
 
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2001〉《發現台灣公衛行腳》,台北:玉樹圖書。
 
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1991〉《公共衛生學-修訂版》台北:巨流出版社。
 
陳國東(2003)《應用流行病學》,台北:合記圖書出版。
 
陳德昇主編《兩岸危機管理-SARS經驗、教訓與比較》,台北:晶典文化出版社。
 
陳建仁〈2002〉《流行病學:原理與方法》,台北:聯經出版社。
 
陳品玲〈2004〉《流行病學概論》,台北:華杏出版機構。
 
許君強〈1994〉《醫事及衛生法規》,台北:桂冠出版社。
 
麥田編輯部〈2005〉《禽流感防疫大作戰》,台北:麥田出版。
 
理查.羅德斯著〈1997〉《致命的盛宴》,台北:時報文化。
 
陽明醫學院醫師群〈1985〉《免疫系統、傳染病系統》,台北:華視出版社。
 
莊永明〈1989〉《臺灣醫療史:以台大醫院為主軸》,台北:遠流出版社。
 
達爾文〈2000〉《物種起源》葉篤莊修訂,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董進泉〈1991〉《黑暗與愚昧的守護神-宗教裁判所》,台北:淑馨出版社。
 
楊志良〈1998〉《公共衛生新論-增訂版》,台北:巨流出版社。
 
賈康、劉尚希 主編〈2004〉《公共財政與公共危機∼『非典』引發的思考》,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鄭志敏〈2005〉《杜聰明與台灣醫療史之研究》,台北: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出版
 
篠原正已〈1996〉《台中-日本統治時代的軌跡》,台北:致良出版社。
 
賴明詔等著〈2003〉《2003,春之煞 SARS流行的科學和社會文化回顧》,台北:聯經。
 
蔡承惠編著〈1975〉《臨床傳染病學》,台北:大學圖書出版社。
 
羅吉甫〈1992〉《野心帝國:日本經略台灣的策謀剖析》,台北:遠流。
 
謝博生〈1996〉《現代醫學在台灣》,台北: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
 
謝博生〈2003〉《醫療與社會》,台北: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
 
溫世仁、蔡志忠著(2003)《SARS防疫小冊-健康者隔離》,台北:英業達集團,明日工作室發行。
 
盧瑞芬、謝啟瑞合著〈2000〉《醫療經濟學》,台北:學富文化。
 
藤井志津枝〈1992〉《近代中日關係史源起-1971∼74台灣事件》,台北:金禾出版社。
 
譚曉東主編〈2003〉《直面SARS病知識問答》,北京:科學出版社。
 
三、博碩士學位論文
 
王開弘〈2006〉《台灣防疫政策的歷史制度分析》,台北: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王駿騏〈1998〉《日治時期台灣醫療之地理研究》,台北: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朱美虹〈2004〉《我國關於跨國性傳染病防治規範之研究---SARS防疫為例》,新竹: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阮瀞儀〈2006〉《政府風險溝通研究—以農委會和衛生署因應禽流感風險為例》,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林琦桓〈2002〉《我國植物防疫檢疫體系與基因轉殖植物進口管制之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林慧菁〈2006〉《禽流感預防認知態度行為研究–以中部某大學為例》,台中:亞洲大學健康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范燕秋〈1994〉《日據前期台灣之公共衛生─以防疫為中心之研究(1895─1920)》,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洪維謙〈2003〉《從全球SARS疫情的衝擊論我國防疫觀念與政策的改變》,台中: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位論文。
 
曾士瑋〈2006〉《戰後臺灣農產品進出口檢疫政策之政經分析1945-2005)》,南投: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陳祈宏〈2004〉《感染症防治醫療網防疫物資配送管理模式建構-以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為例》,雲林:雲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陳勇瑞〈2006〉《禽流感病毒抑制劑之虛擬藥物篩選》,台中:亞洲大學生物資訊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許家彰〈2004〉《以人工世界模型模擬禽流感病毒擴散之研究》,雲林: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所碩士學位論文。
 
陳淑芬〈1997〉《戰後之疫:台灣的公共衛生問題與建制(一九四五~一九五四)》。台北: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許捷甯〈2005〉《台灣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H6N1亞型病原性與基因序列之關聯及垂直傳播試驗》,台北:臺灣大學獸醫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黃毓龍〈2003〉《醫療機構防疫危機管理之探討─以金門某地區醫院SARS為例》,台北: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童文志〈2006〉《台南地區國民中學學生對禽流感認知和態度之研究》,台南:台南大學環境生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詹吉亮〈1995〉《衛生研究資源配置分析》,台北: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管永愷〈2003〉《企業因應疫情危機管理機制之研究─以中鼎工程集團SARS危機為例》,台北: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楊君菁〈2003〉《影響社區組織團體參與社區防疫意願之相關因素:以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為例》,台北: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楊淑芬〈2005〉《我國動植物防疫檢疫政策之研究:回應性評估的觀點》,台北: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楊榮泉〈2004〉《我國「防疫政策」之研究─以SARS危機管理及因應策略為例》,花蓮: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董惠文〈2004〉《行政監控與醫療規訓-談日治初期傳染病的防治》,嘉義: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廖怡茜〈2006〉《世界衛生組織對禽流感的回應:非傳統安全觀研究》,嘉義: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鄭淑芹〈2003〉《日治時代嘉義地區西式醫療的發展--以嘉義醫院為主(1895年至1920年)》,嘉義: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賴郁雯〈1996〉《日治時期台灣的衛生研究》,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謝振榮〈1989〉《日本殖民主義下台灣衛生政策之研究》,文化大學日文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魏惠志〈2006〉《醫院志工參與社區傳染病防治工作意願初探–以某市立醫院為例》,台北: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繆柏齡〈2005〉《台灣防疫組織結構之研究》,台北: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羅昱立〈2006〉《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誘發細胞凋亡及HA蛋白表現之研究》,屏東:屏東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四、期刊
 
比爾雅瑞(Luis P.Villarreal),〈病毒不是活的嗎?〉,《科學人雜誌》,NO.35,2005年1月,第31-35頁。
 
朱真一〈2006〉〈肺吸蟲症與歐美的交流(1):肺吸蟲症的發現〉,《台灣醫界》VOL.49,NO.2,第39-42頁。
 
朱真一〈2006〉〈肺吸蟲症與歐美的交流(2):Dr. Patrick Manson(萬巴德醫生)〉,《台灣醫界》VOL.49,NO.3,第43-47頁。
 
朱真一〈2006〉〈肺吸蟲症與歐美的交流(3):肺吸蟲的生命週期及其他〉,《台灣醫界》VOL.49,NO.4,第52-55頁。
 
朱真一〈2006〉〈肺吸蟲症與歐美的交流(4):橫川定等的貢獻〉,《台灣醫界》VOL.49,NO.5,第47-50頁。
 
朱真一〈2006〉〈肺吸蟲症與歐美的交流(5):與馬偕博士關聯的誤會〉,《台灣醫界》VOL.49,NO.6,第47-51頁。
 
朱真一〈2006〉〈肺吸蟲症與歐美的交流(6):中川幸庵及馬雅各醫師二世〉,《台灣醫界》VOL.49,NO.7,第29-33頁。
 
朱真一〈2006〉〈肺吸蟲症與歐美的交流(三):薑片蟲症與國際的交流〉,《台灣醫界》VOL.49,NO.8,第45-50頁。
 
朱真一〈2006〉〈肺吸蟲症與歐美的交流(四):台灣在其他寄生蟲學對世界的貢獻〉,《台灣醫界》VOL.49,NO.9,第47-51頁。
 
李家維、龐中培,〈政策需要專做後盾〉,《科學人雜誌》,NO.46,2005年12月,第42-47頁
 
奈思比〈如何面對未來《2000年大趨勢》作者奈思比 給你11個未來觀念〉,《遠見雜誌》,245期,2006.11月號,第233頁。
 
許家偉,〈流感大爆發沒有週期〉,《科學月刊》,第37卷第三期,2006年3月,第218-219頁。
 
國家地理雜誌〈追蹤下一波致命流感〉,《國家地理雜誌》,2005年10月號,第21頁。
 
五、報紙
 
聯合報 (93.08.10)〈健保實施之檢討〉,A3版。
 
聯合報(95.10.31)〈防感染,有死角。醫院美食街,病菌也在逛。〉
 
聯合報(95.10.25)〈醫院防疫,院長掛了…笑果十足〉
 
聯合報 (95.11.1)〈禽流感新病毒株 威脅台灣〉
 
經濟日報(92.5.2)〈SARS風暴下的財政支援與省思〉社論
 
自由時報〈92.5.9〉〈政府應展現公權力,徹底隔離SARS〉社論3版
 
自由時報(92.5.13-14)〈2005〉〈由SARS看台灣眾生百態〉19版
 
民眾日報(92.5.19)〈台灣社會帶病抗煞-寄望於防疫決策人員〉5版
 
台灣日報(92.5.2)〈請建立封鎖線的權威〉6版
 
中央日報(92.4.29)〈注意SARS疫情對台灣經濟的影響〉社論
 
六、網際網路
 
全國碩博士論文網 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jsp (查訪日期:2006.10.2)
 
全國法規資料庫 http://law.moj.gov.tw/ (查訪日期:2006.10.2)
 
張育嘉(2006.2.9)<<從人類禽流感的疫情威脅-談台灣的防疫政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社會(研)095 -001號。(查訪日期:2006.11.27)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SS/095/SS-R-095 -001.htm
 
吳典蓉(2003.5.6),〈和平隱匿疫情 市府混亂封院〉,中時電子報 http://ykuo.ncue.edu.tw/article/049.htm (查訪日期:2006.11.27)
 
〈SARS居家隔離 每人補助5000元〉
 
http://web.ntpu.edu.tw/~sars/action/ba047.html(查訪日期:2006.11.27)
 
東森新聞網〈余政憲突擊隔離者民眾 見過的人都沒部長帶來的人多〉http://www.ettoday.com/2003/05/05/10974-1449933.htm (查訪日期:2006.11.27)
 
基督教論壇報〈尋求權力與權利的平衡點〉http://www.ct.org.tw/index2.asp?iContNo=40482&mbrseq (查訪日期:2006.11.27)
 
YAHOO奇摩新聞〈首位中國世衛秘書長 將促中國開放防疫資訊〉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61110/19/6bzl.html (查訪日期:2006.11.10)
 
行政院衛生署統計室-衛生指標:表14臺灣地區歷年居民平均餘命 http://www.doh.gov.tw/statistic/%B2%CE%ADp%A6~%B3%F8/st2_92_2.htm (查訪日期:2006.11.30)
 
陳克華〈當SARS遇到台灣人〉 http://www.thinkerstar.com/kc/essays/sars-1.html (查訪日期:2006.12.5)
 
鄭明珠〈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之監測〉
 
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3932&print=1 (查訪日期2006.11.5)
 
張勵德〈禽流感135種不同變種高病毒性最毒,列為法定傳染病〉,東森新聞報導。http://gb.ettoday.com.tw/2004/01/13/738-1572110.htm (查訪日期2006.11.5)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治局:民眾對禽流感防疫議題民意調查報告(94年10月份) http://flu.cdc.gov.tw/file/38728_5839467593(查訪日期:2006.11.8)
 
吳素柔(2006-10-18)〈大閘蟹含致癌物 蘇揆:檢討六公斤進關措施〉,中央社新聞報導 http://news.yam.com/cna/politics/200610/20061018456203.html
 
(查訪日期:2006.11.8)
 
台南鹽水蜂炮介紹 http://ftp.nksh.tp.edu.tw/studio/classroom/folk/yen_swe.htm
 
(查訪日期:2006.11.1)
 
貳、西文部份
 
(I) Books
 
Brown,Harrison(1971)”Scenario for An American Renaissance”, Saturday Review (Dec.25).
 
Dunn,William N.(1994).Public Policy Process Analysis:An Introduction, pp.140-141.
 
Hanekom,S. X.(1987)Public Policy. New York:International Thomson Publishing Ltd,p.59
 
Ripley Randall B. and Franklin,Grace A (1986).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Bureaucracy,pp.10-11. Chicago,Ill:The Dorsey Press.
 
Weiss,Carol H.(1998) Evaluation:Methods for Studying Programs and Policies,
 
p.4.prentice-Hall.Inc.
 
(Ⅱ) Internet
 
http://www.who.int/csr/disease/avian_influenza/phase/en/index.html
 
(visited on 2006.11.28)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