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8 13:3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世煌
研究生(外文):Shin-huang Lee
論文名稱:《浪淘沙》日治時期現代性、本土性、反殖民之探析
指導教授:侯作珍侯作珍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zuoh-jen Ho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文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7
中文關鍵詞:薩伊德認同後殖民論述法農
外文關鍵詞:SaidAfter Colonial TheoryIdentityFan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52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4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東方白的《浪淘沙》以台灣歷史為證,以台灣家鄉為懷,描繪台灣從1895割日迄至當代,三個台灣家族三代人的人事滄桑與悲歡離合的故事;空間背景涵蓋台灣本地、日本、中國、南洋及美加等地,映現外來勢力(浪)不斷「淘」洗台灣人民(沙)的歷史風貌,在經歷民族的悲情後,後代的子孫是否更懂得讓長夜的仇恨,隨著朝陽所帶來的溫暖而蒸發、昇華,化作喣喣照人的陽光,照耀整個台灣的天空。對於仇恨控訴糾纏,不是遺忘,而是釋懷。
 
  台灣經歷葡萄牙、荷蘭、日本等國的殖民,被殖民經驗是複雜而多重的,不管是先來或後到,均有程度不一的被殖民經驗。而這樣的情境,如何釐清?如何爬梳?這即是筆者以「後殖民論述」為視窗來研究《浪淘沙》文本,所欲尋覓之場域及待解之糾葛。具體方法上以法農、薩依德的觀點來印證《浪淘沙》的殖民情境與人物困境,並尋求解脫超越之道。
 
  始終陷在認同混亂之中的台灣人,要如何正視殖民的歷史,用理性的態度建立真正屬於台灣人的本土認同,是我們今天必須深思及努力的方向。從《浪淘沙》的回顧中,也許可以獲得更多有用的啟示。
  Tonfang Po''s Lang Taur Sha is the proof of Taiwan history, the love for its hometown, describing Taiwan from 1895, the end of Japanese period to the present. The story is on a family of three generations, which are in the ebb and flow of life, and the sorrows in partings and the joys of reunions in life. The background includes Taiwan, Japan, China, Southeast Asia, America and Canada, reflecting the external strength (浪) continue to "wash away"(淘) Taiwan people''s (沙) history scenes. After going thru a nation''s sorrows, will the descendents understands to let the long night enmities evaporate and sublimate, thru the warmth brought by the sunlight that shines on the sky of Taiwan. In regards to the accused of enmities, it is not to forget, but to forgive.
 
  Taiwan went thru colonies of Portugal, Netherlands and Japan, etc. Colonial experiences were difficult and repetitious, it doesn''t care whether you are the first or the last, they all have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being colonized. With these conditions, how to sort out, how to set apart? This is what the author used in "After Colonial Theory" to research on the Lang Taur Sha story itself, the need to find its place or to solve its imbroglio. The concrete methods in Fanon and Said''s point of view to proof "Lang Taur Sha"''s colonial conditions and the people''s dilemma and to find the way out to excess freedom.
 
  From the beginning, the Taiwanese falls into identifying one self with disorders. How to face the history of colonialism, and to use reasonable attitude to build what really belonged to Taiwanese''s hometown are what we should deeply think about and to work hard in that direction. From the review of "Lang Taur Sha", maybe we can receive more and better useable disclosures.
第一章:緒論……………………………………………….0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03
   第二節:前人研究成果評述………………………………..10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研究限制 ……………………………..17
 
第二章:《浪淘沙》小說人物對現代性的認同與本土性的堅持………22
   第一節:殖民現代性與本土性之交會………………………24
   第二節:周福生與本土化之聯繫…………………………..33
   第三節:丘雅信跨地域、跨性別之特質…………………..40
   第四節:江東蘭「殖民性」的跳脫與「現代性」的依循…51
 
第三章:《浪淘沙》小說人物抵殖民意識之表現………….58
   第一節:周福生家族…………………………………………59
   第二節:丘雅信家族…………………………………………65
   第三節:江東蘭家族…………………………………………72
 
第四章:《浪淘沙》三代人物對殖民現代性的抵抗與屈從..80
   第一節:武力抵抗的一代…………………………………..83
   第二節:壓不扁的成長的一代……………………………….90
   第三節:戰火下的掙扎的一代……………………………….99
 
第五章:結論……………………………………………… 105
 
參考書目…………………………………………………….124
一:東方白著作:
 

 
1:《浪淘沙》上中下 台北,前衛,1990
 
2:《真與美》一 〜 六冊 台北,前衛,1995
 
3:《OK歪傳》台北,前衛,1991
 
4:《魂轎》台北,草根,2002
 
5:《小乖的世界》台北,草根,2002
 
6:《臨死的基督徒》台北,水牛,1969
 
7:《黃金夢》台北,學生,1977
 
8:《露意湖》台北,爾雅,1978
 
9:《東方寓言 》台北,爾雅,1979
 
10:《盤石的腳印》台北,爾雅,1982
 
11:《十三生肖》台北,爾雅,1983
 
12:《夸父的腳印》台北,前衛,1990
 
13:《台灣文學兩地書》台北,前衛,1993
 
14:《父子情》台北,前衛,1994
 
15:《芋仔番薯》台北,草根,1994
 
16:《神農的腳印》台北,九歌,1995
 
17:《雅語雅文》台北,前衛,1995
 
18:《浪淘沙之誕生》台北,前衛,2005
 
19:《東方白集》台北市,前衛,1993
 

 
二:專書(以姓氏筆劃為順序)
 

 
1:下村作次郎著:《從文學讀台灣》台北,前衛,1997
 
2:王寧著:《全球化與文化研究》台北,揚智,2003
 
3:比爾、阿西克洛夫特著:《逆寫帝國》台北,駱駝,1998
 
4: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台灣史》台北市,眾文圖書,1990
 
5:台灣文學研究會主編:《先人之血,土地之花》台北市,前衛,1989
 
6:矢內原忠雄著 周憲文譯 《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市,海峽學術,1999
 
7:古繼堂著:《台灣小說發展史》台北,文史哲,1996
 
8:朱雙一著:《台灣文學思潮與淵源》台北,海峽學術,2005
 
9:李喬著:《小說入門》台北,時報,1986
 
10:李喬編:《台灣文學導讀》台北縣,允晨文化,2006
 
11:邱貴芬著:《後殖民及其外》台北,麥田,2003
 
12:林文寶等合著:《台灣文學》台北市,萬卷樓,2001
 
13:林瑞明著:《台灣文學的本土觀察》台北縣,允晨文化,1996
 
14:林鎮山著:《台灣小說與敘事學》台北市,前衛,2002
 
15:洪宜勇主編《台灣殖民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海峽學術,2004
 
16:施叔編:《日據時代台灣小說選》台北市,前衛,1992
 
17:施懿琳著:《跨與、漂泊、釘根》台北,春暉,2000
 
18:張德麟主編《台灣漢文化之本土化》,台北市,前衛,2003
 
19:張京媛編:《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台北,麥田,1995
 
20:張明雄著:《台灣現代小說的誕生》台北市,前衛,2000
 
21:陶東風著:《後殖民主義》台北,揚智,2000
 
22:陳芳明著:《後殖民台灣》台北,麥田,2002
 
23:陳芳明著:《殖民地摩登》台北,麥田,2004
 
24:陳建忠著:《日據時期台灣作家論》台北,五南,2004
 
25:陳學明著:《文化工業》台北,揚智,1996
 
26:陳昭瑛著:《台灣文學與本土運動》台北市,正中,1998
 
27:彭瑞金著:《台灣新文學運動40年》高雄市,春暉,1997
 
28:彭瑞金著:《台灣文學探索》台北市,前衛,1994
 
29:葉石濤著:《台灣文學史綱》高雄市,春暉,1998
 
30:愛德華、薩依德著:《東方主義》台北,立緒,1999
 
31:歐宗智著:《多少英雄浪淘盡》台北市,前衛,2005
 
32:盧建榮著:《從根爛起》台北市,前衛,2002
 
33:盧建榮著:《台灣後殖民國族認同》台北,麥田,2003
 
34:鍾肇政著:《望春風》台北市,前衛,1997
 
33:鍾肇政著:《濁流三部曲》台北縣,遠景,2005
 
35:鍾肇政著:《台灣人三部曲》台北縣,遠景,2005
 

 
三:期刊論文(以姓氏筆劃為順序)
 

 
1:方群:<滾滾江流浪淘沙>,《聯合報》,1991年11月17日,39版。
 
2:台灣文藝編輯部:<《浪淘沙》文學座談會記要>,《台灣文藝》123期,1991年 2月,頁4〜17。
 
3:宋澤來:<台灣文學的「奧迪賽詩篇」-世界東方白的悲情小說《浪淘沙》>,《台灣新文學》,12期,1999年7月,頁200〜229。
 
4:東方白:<敬答歐宗智:論《浪淘沙》>,《臺灣文學評論》,2002年10月,頁36。
 
5:林柏彥:<浪淘沙的人物與迷失>,《自立早報》1991年8月18〜21日,19版。
 
6:林柏彥:<《浪淘沙》的客家經驗>,《文學廣場》,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3年1月,頁1〜13。
 
7:林柏彥:<《浪淘沙》與新竹中學>,《文學廣場》,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3年1月,頁14〜21。
 
8:林柏彥:<《浪淘沙》的人物與迷失>,《文學廣場》,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3年1月,頁22〜40。
 
9:林鎮山:<人本主義的吶喊-試論東方白的浪淘沙>,《自立晚報》,1990年12月23日,5版。
 
10:高惠琳:<東方白出版《浪淘沙》>,文訊期,1991年2月,頁113。
 
11:張大春:<混合史實、政治諷諭和人道關懷的浪漫寫實作品-浪淘沙>,《中國 時報》,1990年12月28日,27版。
 
12:葉石濤:<台灣人命運的史詩《浪淘沙》>,《中國時報》,1991年12月,27版。
 
13:彭瑞金:<《浪淘沙》掠影>,《文訊》64期,1991年2月,頁69〜72。
 
14:彭瑞金:<《浪淘沙》掠影>,《瞄準台灣作家》,高雄,派色文化出版社,1992年7月,頁225〜233。
 
15:董學奇:<文學中的台灣女性海外經驗──以東方白《浪淘沙》中的丘雅信為例>,《台灣文學評論》,5卷1期,2005年1月。
 
16:齊邦媛:<冰湖雪山和南國鄉夢-賀《浪淘沙》七版問世>,《霧漸漸散的時候-台灣文學五十年》,台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10月,頁281〜294。
 
17:齊邦媛:<冰湖雪山和南國鄉夢-賀《浪淘沙》七版問世>,《浪淘沙》,台北,前衛出版社,2002年10月。
 
18:歐宗智:<人道精神的謳歌-談東方白《浪淘沙》的崇高主題>,《臺灣文學評論》2卷3期,2002年4月,頁62〜68。
 
19:歐宗智:<崇高的宗教情懷與特殊的小說語言表現-論東方白大河小說《浪淘沙》的寫作特色>,《臺灣文學評論》2卷3期,2002年7月,頁111〜127。
 
20:歐宗智:<人道精神的謳歌-談東方白《浪淘沙》的崇高主題>,《走出歷史的悲情-台灣小說評論集》,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2002年12月,頁94〜104。
 
21:歐宗智:<追求文學的極致-談《寒夜三部曲》與《浪淘沙》的宗教情懷>,《走出歷史的悲情-台灣小說評論集》,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2002年12月,頁105〜118。
 
22:歐宗智:<本土小說裡的族群情結-以《怒濤》、《埋冤一九四七》、《浪淘沙》為例>,《走出歷史的悲情-台灣小說評論集》,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2002年12月,頁134〜144。
 
23:歐宗智:<《浪淘沙》小說語言的特殊表現>,《走出歷史的悲情-台灣小說評論集》,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2002年12月,頁145〜161。
 
24:歐宗智:<正港的台灣英雄──談《浪淘沙》周福生之人物塑造>,2003年1月22日。
 
25:歐宗智:<臺灣知識份子特殊的殖民經驗──談《浪淘沙》江東蘭之人物塑造>,《台灣新聞報》,西子灣副刊,2003年2月19日。
 
26:歐宗智:<東方白大河小說《浪淘沙》俗諺之運用探析>,《國文天地》214期,2003年3月,頁74〜78。
 
27:歐宗智:<營造性格對照的戲劇張力──談東方白《浪淘沙》日本人的善惡對比>,《台灣新聞報》,西子灣副刊,2003年3月13日。
 
28:歐宗智:<西方人的善惡對比──談東方白《浪淘沙》次要人物的塑造特色>,《台灣新聞報》,西子灣副刊,2003年3月26日。
 
29:歐宗智:<反應台灣歷史際遇的奇女子──談《浪淘沙》丘雅信之人物塑造>,《台灣文學評論》,3卷2期,2003年4月,頁39〜49。
 
30:歐宗智:<再現逝去的時代及地域風情──談東方白《浪淘沙》小說環境的掌握與表現>,《國文天地》220期,2003年9月,頁80〜85。
 
31:歐宗智:<東方白大河小說《浪淘沙》主要人物塑造析論>,《東吳中文研究集刊》10期,2003年9月,頁341〜367。
 
32:歐宗智:<《浪淘沙》江東蘭生命中三個女性之塑造>,《台灣新聞報》,西子灣副刊,2003年10月13日。
 
33:歐宗智:<東方白大河小說《浪淘沙》次要女性角色之塑造>,《國文天地》19卷10期,2004年3月,頁4〜11。
 
34:歐宗智:<台灣文學的語言的運用──讀顏敏政<台灣文學的語言表現>有感>,2005年1月。
 
35:鍾肇政:<滾滾大河天上來>,《自立晚報》,1989年3月19〜21日,14版。
 
36:鍾肇政:<含淚的歡呼-聞東方白巨著《浪淘沙》完成書感>,《台灣文藝》121期,1990年10月,頁62〜65。
 
37:顏敏政:<台灣文學的語言表現──論「歐宗智東方白小說」中的台灣語文部分>,《臺灣文學評論》,2004年7月,頁245〜261。
 

 
四:學位論文(以姓氏筆劃為順序)
 

 
1:王淑雯著:《大河小說與族群認同:以《台灣人三部曲》、《寒夜三部曲》、《浪淘沙》 為焦點分析》,台灣大學社會所碩士論文,蕭新煌教授指導,1994年7月。
 
2:游玉楓著:《東方白《浪淘沙》研究》,中興大學中文系碩士專班碩士論文,賴芳伶教授指導,2003年7月。
 
3:董學奇著:《從《真與美》探究《浪淘沙》的創作理念與實踐》,嘉義大學中文系碩士班碩士論文,蔡尚志教授指導,2005年7月。
 
4:歐宗智著:《東方白《浪淘沙》析論》,東吳大學中文系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李瑞騰教授指導,2005年1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26:歐宗智:<東方白大河小說《浪淘沙》俗諺之運用探析>,《國文天地》214期,2003年3月,頁74〜78。
2. 31:歐宗智:<東方白大河小說《浪淘沙》主要人物塑造析論>,《東吳中文研究集刊》10期,2003年9月,頁341〜367。
3. 30:歐宗智:<再現逝去的時代及地域風情──談東方白《浪淘沙》小說環境的掌握與表現>,《國文天地》220期,2003年9月,頁80〜85。
4. 19:歐宗智:<崇高的宗教情懷與特殊的小說語言表現-論東方白大河小說《浪淘沙》的寫作特色>,《臺灣文學評論》2卷3期,2002年7月,頁111〜127。
5. 18:歐宗智:<人道精神的謳歌-談東方白《浪淘沙》的崇高主題>,《臺灣文學評論》2卷3期,2002年4月,頁62〜68。
6. 4:東方白:<敬答歐宗智:論《浪淘沙》>,《臺灣文學評論》,2002年10月,頁36。
7. 33:歐宗智:<東方白大河小說《浪淘沙》次要女性角色之塑造>,《國文天地》19卷10期,2004年3月,頁4〜11。
8. 37:顏敏政:<台灣文學的語言表現──論「歐宗智東方白小說」中的台灣語文部分>,《臺灣文學評論》,2004年7月,頁245〜261。
9. 5、余雪明,健全退休基金法制與受益人保護,月旦法學雜誌,第七十四期,2001,頁96-114頁
10. 15、陳登源,美國退休基金經營管理剖析,公務人員月刊,第二十三期,1998,頁7-20
11. 16、陳登源,退撫基金委託經營制度設計評析,退休基金季刊,第二卷,第二期,2001,頁5-13
12. 17、陳登源,退休基金制度設計與委託經營及共同基金市場關係之探討,退休基金季刊,創刊號,2000,頁29-40
13. 18、陳雲中、王靜怡,我國國民年金保險財務處理暨其基金運用管理之研究,保險專刊,第39期,1995,頁20-36
14. 19、黃介良,退休基金的投資策略及其資產配置,公務人員退撫基金季刊,第五期,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