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王昭正、朱瑞淵譯(1999)。參與觀察法。台北:弘智文化出版。
王建輝(1998)。中國近代早期出版觀探論。中共中央黨校學報,第三期。
王樂成、林祐聖、葉欣怡譯(2002)。網際網路與社會。臺北:弘智文化出版。
世新大學新聞系編著(2002)。傳播與社會。台北:揚智文化。
全國出版專業職業資格考試辦公室(2003)。出版專業理論與實務。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李欣岳(2005)。席捲企業的新勢力!部落格 Inc.。e天下雜誌,七月號,天下雜誌。
李英明(2000)。網路社會學。台北:揚智文化。
沈洵澧、樂惟清譯(1991)。現代出版學。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
吳齊殷(1998)。電腦網路的社會衝擊:以倫理議題為例。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5期。 周立軒(2004)。網誌的使用者與使用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桃園縣。 周恆甫(2004)。臺灣地區網路媒體Blog發展與應用之初探研究-以「交通大學無名小站」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台北縣。 卓秀娟、陳佳伶(1997)。數位化經濟時代。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
邱炯友(2000)。電子出版的歷史與未來。電子出版與圖書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林政榮(2004)。數位出版業者對數位出版內容形式之看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台北縣。 連麗真、陳雪美譯(1999)。電子商務概論。台北:和碩出版社。
許力以(1992)。中國大百科全書。台北:錦繡。
許力以(1993)。許力以出版文集。中國:中國書籍出版社。
高銛、王宏周、魏章玲譯(1995)。後工業社會的來臨。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孫銘鴻(2000)。網際網路上的非實體電子出版之發展模式。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南華大學出版學研究所,嘉義縣。 夏鑄九等譯(1998)。網路社會之崛起。台北:唐山出版社。
郭芷婷(2005)。部落格、BBS、個人網頁 自助式成名3種方法。e天下雜誌,三月號。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陳信宏(2005)。從Blog使用目的,探索部落格商機。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陳思齊(2005)。數位電視互動廣告發展現況、趨勢與應用策略:以英國、美國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元智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桃園縣。 陳致中(2003)。網路文學創作者行為之初探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高雄縣。 陳淑美、林藎誠(1987)。新世界˙新景觀:看高度資訊化社會風貌。台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黃元鵬(1998)。知訊連環套:出版學研究與internet資訊。文訊,十一月號,p15-18。 黃明堅譯(1994)。第三波。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張志強(2003)。現代出版學。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
張志強(2004)。20世紀中國的出版研究。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
張紹勳(2004)。研究方法。台中:滄海書局。
賀秋白(2000)。數位出版與出版人。2000年中華印刷科技年報。
曾慶賓(2003)。中國出版產業發展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暨南大學產業經濟學研究所,中國暨南。
網路與書企劃(2006)。當如果遇上部落格。台北:網路與書。
萬榮水、廖純怡(2006)。部落格(BLOG)的出版意義之初探。嘉義:第二屆文化事業˙創業及管理研討會論文集。
萬榮水、廖純怡(2006)。出版研究需要新視野。南華出版通訊,第五期。
翟本瑞(2001)。網路文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趙勁主編(2000)。中國出版理論與實務。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
鄭本章(2003)。現代出版論。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劉江釗(2005)。部落格之社會網絡與自我呈現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高雄縣。 劉建廷(2005)。設計部落格以支援整合式的數位學習機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專班,台南市。 樂為良、陳曉開、梁美雅(1999)。新經濟-數位世紀的新遊戲規則。台北: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蕭聿謙、樊雪春(1999)。新世紀的危機與求生之道。台北:三令企業有限公司。
羅耀宗譯(1997)。資訊新未來。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西文部分:
Bell, D., (1973). 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 A Venture in Social Forecasting.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Publishers.
Burley, D. P. (2005). Get the conversation started with Blogs. , Public Relations Tactics, 12 (8), p10.
Castells, M., (1996). 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 Cambridge: Blackwell Publishers.
Cone, E. ( 2005). Rise of the Blog, CIO Insight, 52, p54-62.
Doty, H.. D. & Glick, W. H., (1994). Typologies as a unique form of theory building: toward improved understanding and modeling.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2). p230-251.
Dubin, R., (1978). Theory Building. London: Collier Macmillan Publishers.
Dyrud, M. A. & Worley, R. B. (2005). Blogs. Busine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68 (1), p66-67.
Edelson, E. ( 2005). Open-source Blogs , Computer Fraud & Security, 2005(6), p8-10.
Elsenhart, D. M.(1994). Publishing in the Information Age. Connecticut: Quorum Books.
Goldsborough, R. (2003). ''Blogs'': The Latest Opinion in Raising Your Voice Online. Consumers'' Research Magazine, 86 (6), p32.
Hanno, R. (2001).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publishing. Publishing Research Quarterly, 16(4), p10-22.
Hawkins, D. T. (2000). A major publishing revolution-part2. The Marketplace, p18-36.
Hesmondhalgh, D., (2002).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Jorgensen, D. L. (1989).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 Methodology for Human Studies. Newbury Park: Sage.
Lang, E. M. (2005). Would you, could you, should you Blog? Journal of Accountancy, 199 (6), p36-42.
Larkin, M. ( 2005). Blogs: New way to communicate about infectious diseases,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5(12), p748.
Meredith, J., (1993).Theory building through conceptual method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13(5) , p3-11.
Norman, A. L., (1993). Informational Society: An Economic Theory of Discovery, Invention and Innovation. 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
Oransky, I. ( 2005). Cancer Blogs , The Lancet Oncology, 6(11), p838-839.
Quible, Z. K. ( 2005). Blogs: A natural in business communication courses, Busine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68(1), p73-76.
Romm, C., Plisjin, N. R.(1997). Virtual communities and society: Toward and integrative three phase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17(4), p261-270.
Rosencrance, L. (2004). Watch your we Blog . Computerworld, 38 (44), p40-41.
Schwartz, E. ( 2005). Don''t write off Blog s yet, InfoWorld, 27(15) , p10.
Shaver, D. & Shaver M. A. (2003). Books and digital technology: A new industry model,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 16(2), p71-86.
Todoroki, S. & Konishi, T. & Inoue, S. ( 2005). Blog -based research notebook: Personal informatics workbench for high-throughput experimentation , Advanced Materials Laboratory, 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Science, Namiki 1-1, Tsukuba, Ibaraki 305-0044, Japan.
Toffler, A. (1981). The third wave. London: Pan Books.
網頁部分:
Jedi.org: 部落格(2004)。妳不能不知道的部落格,
http://jedi.org/部落格/archives/003856.html#entry。
王蘭萍(2005)。網路出版終於來了 傳統出版社如何應對衝擊,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5-07/04/content_3173269.htm。
那福忠(2002)。網路出版, http://www.brainnew.com.tw/Article/na2002/n_091002.asp。
林克寰(2004)。部落格與全民媒體化,
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ART_ID=205。
林克寰(2004)。RSS閱讀器的興盛 談自訂媒體,
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MAIN_ID=2&f_SUB_ID=4&f_ART_ID=1423。
洪夢霜(2005)。部落格服務收費之路難行,
http://taiwan.cnet.com/enterprise/topic/0,2000062938,20101234,00.htm。
師曾志(2003)。網路出版對我國出版業的影響及對策,
http://www.edisc.com.cn/bike/viewnews.btml?id=5817。
須文蔚(2005)。網路時代通俗文學產銷之傳播型態初探,
http://www.nchu.edu.tw/~chinese/EO08.HTML。
郭至楨(2006)。你還搞不懂部落格為何流行嗎?
http://部落格.chinatimes.com/commercial/archive/2006/01/06/33267.html。
郭宣靆(2003)。論出版核心功能與價值之變與不變,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30/30-15.htm#_ftn3。
郭宣靆(2003)。出版產業的未來:一個研究對象的分析,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28/28-27.htm。
陳徵蔚(2005)。部落格系列之一》共生脫鉤,矛盾相容:廣告與日記並存的部落格空間,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ART_ID=17588。
陳徵蔚(2005)。部落格系列之二》似遠實近,身份重疊:部落格重塑「作者」形象,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ART_ID=18067。
陳徵蔚(2005)。部落格系列之三》部落應用,行之有年:閒話台灣個人網誌發展,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ART_ID=18497。
陳徵蔚(2005)。部落格系列之四》新興媒體,驚爆內幕:走在新聞檢查前的部落格,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ART_ID=18865。
陳徵蔚(2005)。部落格系列之五》行為改變,形塑思維:部落格與網路文化衝擊,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ART_ID=19260。
陳徵蔚(2005)。部落格系列之六》微型革命,權力下放:部落格所呈現的網路願景,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ART_ID=19696。
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2005)。臺灣部落熱(部落格)觀察,http://www.find.org.tw/0105/cooperate/cooperate_disp.asp?id=139。
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2005)。臺灣部落熱(Blog)觀察,
http://www.insightxplorer.com/news/news_04_28_05.html。
黃怡音、周樹林(2006)。部落格考驗數位出版模式,
http://部落格.chinatimes.com/部落格news/archive/2006/03/13/46199.html。
葉允斌(2004)。淺談Blog與其社會實踐意義,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0/40-36.htm。
維基百科(2005)。載體。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D%BD%E4%BD%93。
劉常勇(2004)。科技與社會經濟發展,
http://www.cme.org.tw/itkm/sub0/%AC%EC%A7%DE%BBP%AA%C0%B7|%B8g%C0%D9%B5o%AEi.doc。
數位學習概論(2005)。什麼是RSS?
http://wiki.mis.nchu.edu.tw/mediawiki/index.php?title=%E4%BB%80%E9%BA%BC%E6%98%AFRSS%EF%BC%9F。
潘裕豐(2005)。創造過程論與創造思考的技巧,
http://o2u.org.tw/pyf001/modules/tinyd0/word/200520.doc。
謝清富(2005)。部落格 帶動個人化出版風潮 ,
http://marketing.chinatimes.com/ItemDetailPage/MainContent/05MediaContent.asp?MMContentNoID=14312&MMMediaType=marketing_surv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