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0.143.3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4 15:5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欣佑
研究生(外文):Hsin-yu Chen
論文名稱: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中政治人物與政治認同的比較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A Comparative Study of Political Figures and Political Identities in the Social Study Textbooks for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ion
指導教授:蘇峰山蘇峰山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Feng-shan S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7
中文關鍵詞:政治認同政治人物意識型態教科書
外文關鍵詞:political identitytextbookideologypolitical figur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56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0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9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三個階段(舟山、南海、九年一貫模式)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中政治人物與政治認同的比較。為達成此目的,本研究將先採取內容分析法,以舟山模式、南海模式與九年一貫課程的社會科教科書中人物為背景資料,分析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中政治人物所佔的份量。再藉由文本分析法來分析政治人物的呈現與描述手法,剖析其潛藏的意涵,進而了解人物出現的背後所代表的時代觀與意識型態,進而討論台灣政治認同與政治文化的改變。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 各時期的政治認同均有其特定的歷史脈絡。
二、 舟山模式呈現出大中國主義論述的政治認同。
三、 南海模式呈現出大中國主義論述的政治認同。
四、 九年一貫課程呈現出以台灣為主體論述的政治認同。
五、 在教科書內容中,強調中國或台灣的政治人物會造成兒童不同的政治認同。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and compare the political figures and political identities covered in the social study textbooks under three development models (Choushan Model, Nanhai Model, and Grade 1-9 Integrated Curriculum Model). To achieve the research objective, this study first extracted the backgrounds of the political figures covered in the textbooks of the three period and adopted a content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coverage of political figures in social study textbooks for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ion. Further, the text analysis method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presentation and description of political figures, probe into the implications, understand the perspectives and ideologies behind the political figures, and further discuss the evolution of political identities and political culture in Taiwan.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included:
1. Political identity in each period featured a specific historic development.
2. Choushan Model presented the political identity based on the Great China ideology.
3. Nanhai Model presented the political identity based on the Great China ideology.
4. Grade 1-9 Integrated Curriculum Model presented the political identity centered on the discourse of Taiwan as a subjective entity.
5. In the textbooks, it was stressed that Chinese or Taiwanese political figures would affect children to have different political identitie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2
第三節 名詞解釋…………………………….…………………….3
  
第二章 文獻探討…………………………………………………..5
第一節 台灣的教育………………………………………………...5
第二節 教科書中的人物型態…………………………………...7
第三節 前人政治社會化研究………………………………….1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12
第一節 「意識型態與課程」與「政治社會化」……….………12
第二節 研究架構…………………………………………………1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18
  
第四章 課程標準演變…………………………………………….19
第一節 舟山模式課程標準…………………………………....19
第二節 南海模式課程標準………………………………………25
第三節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29
第四節 從舟山、南海到九年一貫模式課程標準的比較分析…36
  
第五章 人物演變與分析…………………………………………39
第一節 人物演變與分析………………………………………….39
第二節 政治人物的塑造…………………………………………83
  
第六章 結論………………………………………………………89
  
參考書目………………………………………………………...……96
一、英文專書
 
Apple, M. W.. (1990). Ideology and Curriculum .New York: Routledge.
 
Wilson, R. W..( 1970). Learning to Be Chinese: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 in Taiwan . Cambridge, M.I.T.
 
二、中文專書
 
石計生等著(1995)。意識型態與台灣教科書(初版第二刷)。台北:前衛出版社。
 
吳密察、江文瑜(編)(1995)。體驗國小教科書(初版第二刷)。台北:前衛出版社。
 
張春興(1999)。教育心理學(修訂版第十二次印刷)。台北:台灣東華書局。
 
教育部(編)(1976)。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市:正中書局。
 
教育部(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台捷國際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教育部(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歐用生(1990)。我國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意識型態之分析(未出版博士論文)。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三、中文期刊
 
王浩博(1997)。改編本社會科教材中之政治社會化內容的探討。國教學報,9,129-299。
 
白亦方、吳嘉惠(1997)。美國國小社會科課本中的政治社會化相關內容分析。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創校五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94-127。
 
李文政(1999)。教科書在學校政治社會化中的功能。國教世紀,185,35-41。
 
袁筱梅(1999)。新版《國中歷史科教科書》第一冊中秦漢人物的分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9(5),71-81。
 
葉子超(1995)。國小社會科教科書與兒童政治社會化。人文及社會學會科教學通訊,6(2),137-149。
 
趙祐志(1993)。國中歷史人物教學之研究(下)-以國中歷史課本第一冊為中心。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4(3),165-184。
 
譚光鼎(2000)。國家霸權與政治社會化之探討-以「認識台灣」課程為例。教育研究集刊,45,113-13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李文政(1999)。教科書在學校政治社會化中的功能。國教世紀,185,35-41。
2. 王浩博(1997)。改編本社會科教材中之政治社會化內容的探討。國教學報,9,129-299。
3. 袁筱梅(1999)。新版《國中歷史科教科書》第一冊中秦漢人物的分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9(5),71-81。
4. 趙祐志(1993)。國中歷史人物教學之研究(下)-以國中歷史課本第一冊為中心。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4(3),165-184。
5. 譚光鼎(2000)。國家霸權與政治社會化之探討-以「認識台灣」課程為例。教育研究集刊,45,113-137。
6. 吳清山(1998)。解嚴以後教育改革運動之探究。教育資料集刊,23,261-275。
7. 姜定宇、鄭伯壎(2003)。組織忠誠、組織承諾、及組織公民行為研究之回顧與前瞻。應用心理研究雜誌, 19,175-209。
8. 洪瑞斌、劉兆明(2003)。工作價值觀研究的回顧與前瞻。應用心理研究,29, 211-250頁。
9. 范熾文(2004)。國小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2(1),29-48。
10. 袁志晃(1983)。臺灣地區接受感化教育處境的男性少年犯之工作價值分析-地區、學業成就、家庭社經地位之比較。輔導學報,6,53-90。
11. 陳木金(1995)。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其美育教學之相關探討。教育與心理研究,18,139-164。
12. 陳銘宗、劉兆明(1995)。工作價值觀及其形成歷程之探討。應用心理學報,4,73-103。
13. 黃國隆(1986)。中學教師的組織承諾與專業承諾。國立政治大學學報,53,55-84。
14. 黃國隆(1995)。台灣與大陸員工工作價值觀之比較。本土心理學研究,4,9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