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2 22:2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武麗英
研究生(外文):Li-ying Wu
論文名稱:高中職護理教師對墮胎議題的倫理態度與教學內涵看法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Bioethical Attitude and Teaching Content of Senior High School Nursing Teachers toward the Issues of Abortion
指導教授:蔡明昌蔡明昌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Ming-chang Tsa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生死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其他人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8
中文關鍵詞:不同懷孕階段胎兒的人類生命認定教學內涵倫理態度護理教師墮胎議題
外文關鍵詞:the recognition of the fetus as human life during different pregnancy stagesteaching contentbioethical attitudethe issues of abortionnursing teache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107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6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職護理教師對墮胎議題之倫理態度與教學內涵的看法及其相關性,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作為教育人士與相關研究者之參考。本研究採問卷調查研究法,以台灣地區全體高中職護理教師454人為研究對象。問卷分為四個部份:(一)墮胎議題倫理態度量表,共30題;(二)不同懷孕階段胎兒的人類生命認定變項,共3題;(三)墮胎議題教學內涵量表,共27題;(四)個人背景變項,共18題,所得資料採描述性統計、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集群分析及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1. 護理教師對以母親為主體的墮胎倫理態度持較嚴謹稍不贊成的態度。
2. 多數護理教師將胎兒為人類生命的認定決斷時間點放在懷孕第一階段之前。
3. 不同背景變項的護理教師,在墮胎倫理態度上有顯著差異。
4. 不同懷孕階段胎兒的人類生命認定看法不同之護理教師,在墮胎倫理態度上有顯著差異。
5. 護理教師普遍認為「性行為的抉擇與責任」、「避孕、懷孕及人工流產之知識」、「青少年生育、墮胎面臨之問題與處理」及「倫理、宗教、法律問題之省思與探討」,此四個層面的教學內涵皆是重要的。
6. 不同背景變項的護理教師,在墮胎議題教學內涵看法上部份有顯著差異。
7. 不同懷孕階段胎兒的人類生命認定看法不同之護理教師,在墮胎議題教學內涵看法上,並無顯著差異。
8. 護理教師對墮胎議題之倫理態度可歸類為四種型態。
9. 不同墮胎倫理態度類型的護理教師對相關教學內涵重要性看法有顯著差異。
10. 護理教師之墮胎議題倫理態度與教學內涵重要性看法有顯著相關。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期望提供相關單位在教學研習課程方面一些建議,並作為未來後續研究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senior high school nursing teachers’ bioethical attitude and teaching content toward the issues of abor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The research is expected to be a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sexual educator and researcher toward the issues of abortion. The researcher design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s the research method. All of the senior high school nursing teachers in Taiwan (N=454) defined as the research target population. This questionnair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nvolved 30 questions inquiring about participants’ bioethical attitude toward the issues of abortion. The second part focused o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fetus as human life during different pregnancy stages, consisting of 3 items. The third part involved 27 questions inquiring the opinions about teaching content toward the issues of abortion in sexual education. The fourth part was about personal data, consisting of 18 items. The data collected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cluster analysis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generalized as follows:
1. In general, all respondents were comparatively opposed to bioethical attitude toward abortion, which is subject to mother''s decision-making power.
2. Most of the nursing teachers thought the moment of truth to recognize the fetus as human life comes before first pregnancy stage.
3. Bioethical attitude toward the issues of abortion among nursing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4. Bioethical attitude toward the issues of abortion among nursing teachers who had different recognition of the fetus as human life during different pregnancy stage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5. All respondents thought the four dimensions of teaching content toward the issues of abortion in sexual education were all important. The four dimensions include the choice and responsibility of sexual behavior, the knowledge of contraception, pregnancy and abortion, the problems about teenager''s delivery or abortion and the proper handling with their situations, the reflection and discussion about bioethics, religion and legislation toward the issues of abortion.
6. Parts of the opinions on teaching content toward the issues of abortion among nursing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7. The opinions on teaching content toward the issues of abortion among nursing teachers who had different recognition of the fetus as human life during different pregnancy stag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8. All respondents'' bioethical attitude toward the issues of abortion could be subsumed under 4 label types.
9. The opinions on teaching content toward the issues of abortion among nursing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ioethical attitude types of abortio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10. The respondents'' bioethical attitude and their opinions on teaching content toward the issues of abortion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Based on the study results, the author expects to provide certain suggestions to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for teaching training courses and the future related research.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問題……………………………………………………..……………...4
第四節 名詞解釋………………………………………………..…………………...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倫理態度之探討………………………………………..……………………7
第二節 墮胎議題之探討…………………………………………..………………..13
第三節 相關研究………………………………………………..…………………..24
第四節 墮胎議題之課程內容分析……………………………………..…………..3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37
第二節 研究假設……………………………………………..…………………….38
第三節 研究對象…………………………………………..……………………….38
第四節 研究工具………………………….………………..………………...…….42
第五節 研究程序………………………….…………………..……………...…….48
第六節 資料處理………………………….……………………..…………...…….4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墮胎議題倫理態度之分析………………………………..……………….51
第二節 墮胎議題教學內涵重要性分析…………………………..……………….89
第三節 墮胎議題倫理態度類型分析………………….…………..…...…...……129
第四節 墮胎議題倫理態度與教學內涵之相關性分析.…………….….......……132
第五節 綜合討論……………………………………………………….......…..…13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51
第二節 建議……………………………………………………………..…...……156
 
參考文獻……………………………………………………………….…….........………..161
 
附錄
附錄一:墮胎議題之倫理態度預試問卷專家效度評定結果.………………......……….171
附錄二:墮胎議題教學內涵看法預試問卷專家效度評定結果.………………....……...174
附錄三:問卷基本背景資料專家效度評定結果……………..…………………..………175
附錄四:專家效度評定名單…….………………..…………………….……..…..………176
附錄五:墮胎議題之倫理態度與相關教學內涵重要性看法預試問卷…………………177
附錄六:墮胎議題之倫理態度與相關教學內涵重要性看法正式問卷………..……..…183
一、中文部分:
 
方為言(1998)。少女墮胎,與女性主義者有關?。人本教育雜記,104,88-90。
 
王瑞琪(1992)。台北市高職三年級學生避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王瑞霞(2000)。青少年性健康促進。護理雜誌,47(1),26-31。
 
王偉等(1991)。人類發展學(上冊)。華杏,台北。
 
王國恭(1996)。早產。智慧型婦產科學多媒體教學網路環境。民94年9月12日取自:http://med.mc.ntu.edu.tw/~obsgyn/spe/spe_003.htm
 
內政部統計資訊服務網。性別統計指標,婚姻與家庭,中華民國93年台閩地區各縣市嬰兒出生數按生母年齡。民94年8月13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
 
內政部統計處。九十四年第二十四週內政統計通報(94年1至5月嬰兒出生狀況統計。民94年8月13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main_1.asp?id=1704
 
中華民國護理教師協會(2003)。健康與護理課程爭取之過程。民94年5月10日取自:http://w3.yfms.tyc.edu.tw/frag/fpdb/new_page_1.htm
 
台灣性教育協會。杏林發表2002年十大性聞問卷票選。性教育通訊,21(5),4,民94年5月10日取自:http://www.sexedu.org.tw/taseweb/WORD/1(4)0115.doc
 
江麗美(譯)(1997)波伊曼著。生與死:現代道德困境與挑戰。台北,桂冠。
 
全國法規資料庫。優生保健法(民國88年12月22日修正)。民94年5月10日取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B.asp?FullDoc=所有條文&Lcode=L0070001
 
全國法規資料庫。優生保健法施行細則(民國89年05月09日修正)。民94年5月10日取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L0070002
 
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民94年5月10日取自: http://teach.eje.edu.tw/9CC/fields/2003/healthsport-source.php
 
李佳燕(2004)。只論生的生命倫理學。民94年9月12日取自:南方電子報http://www.esouth.org/sccid/south/south20040706.htm
 
呂信雄(2000)。淺談醫療倫理。民94年6月20日取自:http://www.christianstudy.com/data/misc/%AA%C0%B7|%A4%CE%AD%DB%B2z.htm
 
余依婷(1997)。醫學倫理緒論。民94年6月20日取自:http://www.ba.ncku.edu.tw/teacher/yong/zhe/filedown/ethics_med/M_ETHICS/ethics.htm
 
李瑞全(2004)。從儒家倫理論母親胎兒關係。應用倫理研究通訊,31,56-61。
 
李碧娥(1999)。未婚女性於第一孕期施行人工流產手術的經驗歷程與相關照護需求。高雄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李孟智(1998)。青少年之生育問題。中華衛誌,17(5),381-387。
 
何懷宏(2002)。倫理是什麼。台北,楊智文化。
 
何春蕤(1998)。從人本性教育看人工流產。載於:現代化與實踐倫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縣: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圖書館室編。
 
艾立勤(2002)。墮胎後遺症知多少---系列報導 重大創傷後遺症/墮胎後遺症。 輔仁大學神學院生命倫理研究中心供稿 。民94年4月21日 取自:http://www.catholic.org.tw/cathlife/2002/2483/09.htm
 
艾立勤(2003)。天主教生命倫理觀的基本視域。哲學與文化,30(1),19-44。
 
艾立勤(2001)。論接合子是不是位格人。哲學與文化,28(8),691-715。
 
林惠生(2002)。台灣地區高中、高職及五專在校男女學生性知識、態度及危害健康行為與網路之使用。發表於台灣性教育協會第五屆學術研討會,台北榮總。民93年4月21日 取自:http://www.bhp.doh.gov.tw/people/people-index.htm
 
邱仁宗(1988)。生死之間道德難題與生命倫理。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林婉玉(2003)。未婚青少女學生墮胎的照護。豐商學報,8,39-49。
 
林陳立、莊騏嘉、周曉文(2004)。向九月墮胎潮說NO。嬰兒與母親,168-176。
 

紀靜惠(2002)。各類人士對醫療倫理觀點差異之探究。未發表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胡素玲、高毓秀(2002)。大學生墮胎調查研究。發表於第二屆亞洲性教育研討會,高雄:樹德科技大學。
 
柯志明(2002)。道德困境與虛己倫理:以兩種困境墮胎類型為例的倫理神學反思。神學與教會,27(2),319-344。
 
重編國語辭典(1995)。台灣商務印書館(7版),台北。
 
馬玲玲(2001)。軍訓護理教師相關制度之沿革。民96年6月20日取自:http://w3.yfms.tyc.edu.tw/frag/fpdb/new_page_57.htm
 
時國銘(2002)。論生命倫理學中物種主義之爭議(上)。鵝湖月刊,27(9),50-55。
 
晏涵文(2002)。生命與心理的結合。張老師文化,台北。
 
晏涵文、林燕卿、張利中(1998)。青少年婚前性行為及其趨勢之探討。臺灣性學學刊,4(2),1-14。
 
孫效智(1996)。倫理學之內涵與教學。哲學與文化,23(2),2248-2255。
 
孫效智(2004a)。當前台灣社會的重大生命課題與遠景。哲學與文化,31(9),3-20。
 
孫效智(2004b)。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民94年6月20日取自:http://210.60.194.100/life2000/
 
孫效智(2004c)。生命教育的困境與展望。民94年6月20日取自:http://210.60.194.100/life2000/
 
孫效智(2004d)。生命教育的倫理學基礎。民94年6月20日取自:
 
http://210.60.194.100/life2000/
 
高淑貞、黃以文(2004)。從網路性提問分析青少年性教育需求-他們究竟想知道什麼?。中華輔導學報,16,1-34。
 
許文德。墮胎與人工流產。民93年4月21日 取自: http://www.dryahoo.org.tw/次網頁/衛教走廊/醫學法律/墮胎.htm
 
郭貞伶、陳雅汝(譯)(2002)。生命自主權。商周出版,台北。
 
張耀尹、方慶霖(民93年4月16日)。護理課看墮胎片 學生大呼噁心 婦女團體強烈抨擊。東森新聞。民93年4月21日 取自:http://www.ettoday.com/2004/04/16/952-1616898.htm
 
張勵德(民93年4月20日)。墮胎影片爭議 婦團:過時影片只恐嚇 達不到性教育目的。東森新聞。民93年4月21日 取自:http://www.ettoday.com/2004/04/20/23-1618880.htm
 
張勵德(民93年4月20日)。反墮胎影片引爭議 釋昭慧:只是提供少女另一種思考。東森新聞。民93年4月21日 取自:http://www.ettoday.com/2004/04/20/23-1618817.htm
 
張美鶴(2003)。墮胎與生育、非期望懷孕與期望懷孕、及重複懷孕在未成年少女中間之比較。未發表碩士論文,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台南市。
 
張瓊方(2004)。墮胎-嬰兒與母親的戰爭。光華,79-83。
 
張湘淩(2003)。台中市高中職學生生命倫理態度之研究──墮胎及代理孕母議題。未發表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嘉義縣。
 
張玨(1994)。墮胎合法化對臺灣婦女的省思。婦女與兩性學刊,3,1-23。
 
張苙雲(2003)。醫療與社會—醫療社會學的探索。台北,巨流。
 
陳文珊(2004)。墮胎倫理的爭議。玉山神學院學報,11,143-173。
 
陳世杰(2002)。墮胎罪之研究。未發表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台中。
 
陳昭德(1988)。優生保健法實施ㄧ年之回顧與展望。醫事法學1(5),78。
 
陳淑溫(2003)。無聲的消失-文獻探討e世代青少年的墮胎。長庚科技學刊,2,75-82。
 
陳靜玟(2004)。台灣地區報紙對墮胎新聞報導的內容分析:以中國時報,聯合報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台北市。
 
陳九五(1995)。高中職及護專二年級學生對懷孕及避孕的認知、態度及行為意向之初探。臺灣性學學刊,1(2),3-13。
 
陳佳禧(2003)。老 人統整與絕望之研究-以苗栗地區老人為例。未發表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嘉義縣。
 
陳慧女(2001)。青少女未婚懷孕問題及輔導策略。諮商與輔導,182,11-15。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2)。「多元觀點探討優生保健法修正案」座談會實錄。民94年5月21日取自:http://www.npf.org.tw/monograph/series/series129-IA.pdf
 
黃宗樂(1995)。六法全書刑法。台北,保成文化。
 
黃慶明(1996)。台灣社會中有關墮胎問題之反省與研究(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計畫編號:NSC85-2411-H034-002-D5)
 
黃淑英(2003)。人工流產,誰來同意﹖。民94年4月21日 取自:http://newcongress.yam.org.tw/women/01inf0115.htm
 
游惠瑜(2005)。生命議題的倫理思考。哲學與文化,32(6),89-108。
 
莊素珍、陳羿君(2004)。大學生對墮胎知識與墮胎態度之相關研究-以台南地區為例。發表於第二屆亞洲性教育研討會,高雄:樹德科技大學。
 
鄔昆如(1996a)。倫理學是什麼-基本概念。哲學與文化,23(7),1748-1763。
 
鄔昆如(1996b)。倫理學的各種學說。哲學與文化,23(10),3044-3055。
 
詹棟樑(1997)。教育倫理學導論。台北,五南。
 
楊植勝(譯)(1997)。生死的抉擇基本倫理學與墮胎。台北,桂冠。
 
雷文玟(2003)。解構我國胚胎保護規範體系—發現父母生育自主的地位。台大法學論叢,33(4),1-36。
 
廖秀霞(2001)。生死教育課程方案對國小高年級學童死亡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嘉義。
 
態度。(1998)。國語辭典。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編錄,民94年9月12日取自:http://140.111.34.46/dict/
 
態度。 (2006)。 大英百科全書。 2006年12月4日取自大英線上繁體中文版。 http://wordpedia.eb.com/tbol/article?i=005087.
 
葉匡時(1995)。台灣企業社會的企業倫理實況分析。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台北。
 
鄭丞傑(2004)。解讀2003Durex杜雷斯全球性調查報告一下。性教育通訊,6(13),6-7。
 
黎小娟、陳玉玲(2002)。以RU486施行早期人工流產的已婚婦女之決策過程。長庚護理,13(2),136-145。
 
劉淑翎(2000) 。2000少女紅皮書—正式人權,疼惜台灣少女。勵馨基金會,民94年6月20日取自:http://www.goh.org.tw/chinese/report/report_youth3.doc
 
劉瑞瓊(2005)。全人教育的實踐與成效∼一所教會學校的案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台北縣。
 
劉仲冬(1995)。北台灣婦女健康座談會。節錄自《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健康與生育篇》民93年5月21日取自:http://newcongress.yam.org.tw/women/99inf009.htm
 
劉仲冬(1998)。女性醫療社會學。台北,女書文化。
 
賴文遠(2004)。從儒家之觀點看「墮胎」之議題。應用倫理研究通訊,31,48-55。
 
樸慧芳。兩難的抉擇 影響墮胎決定的心理因素。民93年5月21日 取自:http://www.cdn.com.tw/daily/1997/11/20/text/861120e6.htm - 3K - 2001/09/19
 
蔡金拉(2004)。關懷弱勢中的弱勢—從尊重生命探討不墮胎的抉擇歷程。未發表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兒童福利學系研究所,台中市。
 
蔡旭美(2003)。1965至1998年台灣人工流產之長期趨勢。未發表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台北。
 
蔡振修(2003)。醫事法律總論。台中
 
蔡甫昌、李民濱(2002)。當代生命倫理學。醫學教育,6(4),3-17。
 
蔡墩銘(1995)。墮胎與人工流產。月旦法學雜誌,試刊號,55-58。
 
鍾麗華(2003.12.26)。在校生未婚懷孕近半墮胎。自由時報,第9版。
 
戴正德(1999)。青少年性的迷失與墮胎的省思。健康世界,6,57-60。
 
戴正德、李明濱(2002)。醫學倫理導論。台北市,教育部。
 
勵馨基金會(2001) 。網路使用者對「安全性行為」之態度及行為調查報告。民94年6月21日取自:http://www.goh.org.tw/chinese/report/report_youth8.doc
 
勵馨基金會(2001) 。勵馨「未婚懷孕服務方案」成果報告。民94年6月21日取自:http://www.goh.org.tw/chinese/report/report_youth9.pdf
 
羅慧如(2002)。論墮胎的道德問題。壢商學報,10,45-70。
 
羅秉祥(1996)。繁星與道德。台北,唐山。
 
辭海(1997)。台灣中華書局(初版),台北
 
蕭宏恩(2000)。護理倫理新論。台北,五南。
 
釋昭慧(2004)。問題在其「是否實相」。節錄自《弘誓雙月刊》第69期,2004年6月。民94年6月20日取自:http://www.awker.com/hongshi/mag/69/69-14.htm
 
釋惠敏(1996)。安寧療護的佛教倫理觀。中華安寧照顧協會1,45。
 
嚴久元(1973)。當代醫事倫理學。台北:橘井文化。
 
蘇芊玲(2004)。一部極具爭議的墮胎影片。民94年6月20日取自:http://intermargins.net/repression/deviant/Marriage/fornicator/abortion/articles/2004Jan-Jun/20040412a.htm
 
二、英文部分
 
A.E.,Abdel, B.N.H.,Arch, & A. L.,Taher, (2004). The influence of religious beliefs on general practitioners'' attitudes towards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A pilot study.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Bristol, 24(5), 557-562.
 
AGI (1999). Sharing Rsponsibility: Women Society & Abortion Worldwide. New York: Alan Guttmacher Institute.
 
Bay-Cheng, L. (2001). SexEd.com: Values and norms in web-based sexuality education.The Journal of Sex Research, 38(3), 241-251.
 
Beitz, J. M. (1998).Sexual health promotion i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primary prevention strategies. Holistic Nursing Practice, 12(2), 27-37.
 
Barton, W. H., Watkins, M., & Jarjoura, R. (1997). Youth and communities:toward comprehensive strategies for youth development. Social Works, 42(5), 483-493.
 
Clarke,L. (1999). The person in abortion. Nursing ethic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6(1), 37-46.
 
Cohen, J. (1988). 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2nd ed.). 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De Gaston, J. F., Weed, S.,& Jensen, L. (1999).Understanding gender differences in adolescent sexuality. Adolescence, 31, 217-231.
 
Denny, C. M. (2001). The Use of A Stress and Coping Model to Understand Women Experiences with Abortion. Master Thesis,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Dworkin, Ronald. (1994). Life’s Dominion: An Argument about Abortion, Enthanasia, and Individual Freedom. NY: Vintage.
 
Fullerton, D. (1997). A review of approaches to teenage pregnancy.Nursing Time, 93(13), 48-49.
 
Fleming, G. V. & O''Connor, K. G. (1993). Adolescent Abortion: Views of the membership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 Pediatrics, 91(3), 561-565.
 
Franz,et.al.(1990). Adolescent abortion association fo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Values and Social Change, 3(3), 126-135.
 
F. Gary Cunningham.(1997)Williams Obstetrics. McGraw-Hill Professional.
 
Jacques Maritain(1960). moral philosophy. New york, Charles Scribnor`s Sons.
 
Moran, J. (2003). Sex education and the rise of the new right: Reviews in American History. H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31(2), 283-289.
 
Mabray, D., & Labauve, B. (2002). A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 to sexul education. Sex Education, 2(1), 31-44.
 
Nitz, K.(1999). Adolescent pregnancy prevention:A review of interventions and programs .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19(4), 457-471.
 
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RCOG (2000). The care of women requesting induced abortion. Retrieved May. 24, 2005, from http://www.nelh.nhs.uk/ guidelinesdb /html /fulltext-summary /Induced Abortion.html.
 
Somers, C. & Eaves, M. (2001). Is earlier sex education harmful? An analysis of the timing of school-based sex education and adolescent sexual behaviorurs. Research in Education, 67, 23-32.
 
Sloan,L.A. (1983).Abortion attitude scale.Health education, 14 (3), 41-42.
 
Veronica, E. et.al. (2001). Abortion: England, Scotland, and Wales. Journal of Medical Ethics, 30 (5), 517-51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游振輝:既成道路徵收補償問題之探討-以大法官釋字400號解釋為中心,土地問題研究季刊。
2. 黃國隆(1986)。中學教師的組織承諾與專業承諾。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53期,頁55-84。
3. 黃志偉,1997年8月,違章建築暨有關稅賦問題之探討,土地事務月刊,第314期。
4. 陳立人:保留徵收土地與公共設施保留地所有權人財產權保障問題探討,土地問題研究季刊。
5. 胡海豐,20003年12月,從財產權觀點檢視政府的土地使用變更政策,中國行政評論第13卷第1期。
6. 周信燉:對台灣「耕者有其田」政策之若干疑問-從憲法財產權保障觀點出發,土地問題研究季刊。
7. 李建良,「『合法』的違章建築?-『不確定法律概念』與『行政裁量』,月旦法學第5期。
8. 吳靜吉、潘養源、丁興祥(1980)。內外控取向與工作滿足及績效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41期。
9. 蔡秀卿,1999年,「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50期。
10. 楊友仁,1998年3月,循環的債務:對台北市違章建築與都市規劃的歷史觀察,城市與設計學報第四期。
11. 王瑞霞(2000)。青少年性健康促進。護理雜誌,47(1),26-31。
12. 李瑞全(2004)。從儒家倫理論母親胎兒關係。應用倫理研究通訊,31,56-61。
13. 艾立勤(2003)。天主教生命倫理觀的基本視域。哲學與文化,30(1),19-44。
14. 艾立勤(2001)。論接合子是不是位格人。哲學與文化,28(8),691-715。
15. 林婉玉(2003)。未婚青少女學生墮胎的照護。豐商學報,8,3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