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95.16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0 13:2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殷若蘭
研究生(外文):Ruo-lan Yin
論文名稱:中部某榮民之家慢性病內住榮民因應方式與心理社會適應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Chronic Disease on the Aged Veterans to the Coping Styles and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of One Veterans Home in Central Taiwan
指導教授:蔡明昌蔡明昌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Ming-chang Tsa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生死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其他人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4
中文關鍵詞:榮民慢性病適應因應方式
外文關鍵詞:Chronic diseaseVeteransAdjustmentCoping style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4
  • 點閱點閱:89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8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本研究旨在探討『慢性病』內住榮民之因應方式及心理社會適應情形,並進一步探討內住榮民之不同背景變項及不同慢性病榮民因應方式與適應的差異性,且深入分析在因應方式與適應之相關情形。其研究主要目的:一、瞭解榮民之家內住榮民慢性病之現況。二、瞭解榮民之家慢性病榮民之因應方式及適應情形。三、瞭解不同背景變項榮民之家慢性病榮民因應方式與適應的差異情形。四、瞭解榮民之家內住榮民罹患不同的慢性病之因應方式與適應的差異情形。五、探討榮民之家慢性病之內住榮民在因應方式與適應的關係。
  
  本研究採文獻分析、問卷調查及深度訪談等三種研究方法。首先,研究者先就老人身、心、社會之發展、慢性病、因應方式及適應相關國內外文獻加以分析探討;經由文獻回顧,分析統整,歸納出影響內住榮民之身、心、社會發展、慢性病、因應方式及適應相關理論,進而做為問卷調查及訪談之依據。研究者以中部地區一家榮民之家內住榮民為研究對象,有效樣本數為275份,其中以立意取樣選取10位做為深度訪談個案來輔以研究,且以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One-way ANOVA)分析、事後比較考驗(Scheffˊe法比較檢定)、皮爾遜積差及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
  
  本研究所獲得的結果如下:
一、 榮民之家內住榮民慢性病之現況方面:
(一) 內住榮民平均年齡82.39歲,以外省、識字,但未接受學校教育、無宗教信仰、且未婚者居多。
(二) 內住榮民至少有一種(包含一種)以上的慢性病,平均每人罹病數為1.78種。
(三) 內住榮民以罹患高血壓(56%)比率最高,其次為心臟病(25.1%)、呼吸系統疾病(16.4%)、糖尿病(15.3%)、退化性關節炎(13.8%)、腦中風(11.6%)。
  
二、 榮民之家慢性病榮民之因應方式及適應情形方面:
(一) 內住榮民對慢性病之因應方式以樂觀因應為最常使用之因應方式且對慢性病之因應方式趨於正向因應。
(二) 內住榮民心理社會適應情形頗佳,且心理適應高於社會適應。
(三) 經由深度訪談研究結果指出自我概念及支持系統會影響內住榮民之適應。
  
三、 不同背景變項榮民之家慢性病榮民因應方式與適應的差異方面:
(一) 以外省籍、已婚、教育程度愈高、支領榮民就養金、有休閒活動及自我照顧能力與活動愈好者,採取正向因應方式愈高。
(二) 以外省籍、支領榮民就養金、有休閒活動及自我照顧能力與活動愈好者,其適應愈佳。
  
四、 榮民之家內住榮民罹患不同的慢性病之因應方式與適應的差異方面:
(一) 內住榮民之罹患不同的慢性病以無心臟病、有退化性關節炎、有腦中風、無糖尿病者較採取正向因應方式。
(二) 內住榮民之罹患不同的慢性病為無高血壓及慢性病數目少於兩種以下者,其心理及社會適應較好。
(三) 內住榮民罹患不同的慢性病年數之高血壓、退化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及腦中風在因應方式及適應層面上有差異。
  
五、 榮民之家慢性病之內住榮民在因應方式與適應情形的關係方面:
(一) 慢性病之內住榮民愈採取樂觀因應及面對因應方式者,心理及社會適應愈佳,其生活滿意度相對愈好。
(二) 慢性病之內住榮民在因應方式各層面(面對因應、樂觀因應、自立更生因應、逃避因應)與適應各層面(心理、社會適應)有顯著典型相關性,其具解釋力。
本研究依據文獻探討及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在老人照護上另一個範疇上之參考,使內住榮民能越老活得越好,享受老年,達到成功老化的境界。
  This study intends to discuss the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to the aged veterans who lives in veterans homes. Moreover, it also hopes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of coping styles and adjustment from the veteran home residents, who possess dissimilar backgrounds and chronic diseases and to deeply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ping styles and adjustments. The research purposes are as followings: 1.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ronic diseases from the veteran home’s residents. 2. Understand the coping styles and adjustment methods from the veterans. 3.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coping styles and adjustment methods for chronic diseases adopted by veterans who have diverse backgrounds. 4. Understand different coping styles and adjustment methods adopted by veterans to different chronic diseases. 5. Discus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ping styles and adjustment methods for veterans’ chronic diseases.
  
  The research methods for this study were literature analysis, questionnaire and in-depth interviews. First, researcher examined and discussed the foreign and domestic references related to the relevant development of aged people, chronic diseases, coping style and adjustments; the theories of veteran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chronic diseases, coping styles and adjustment were inferred from the previous literature reviews and were also the basis for questionnaire and in-depth interview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re the people who live in one of the veteran homes in the central area of Taiwan. The copies of valid samples are 275. Ten of the subjects were chosen by purposeful sampling to conduct in-depth interviews. 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One-way ANOVA) analyze, Post Hoc Comparisons(Scheffˊe),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the Canonical correlation are adopted as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investigated.
  
  The finding of this study is as follows:
一、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eterans’ chronic diseases:
(一)The mean age of the veteran home’s residents is 82.39. Most of them are mainlanders, literate, having no school education, no religion belief, and unmarried.
(二)The boarders have at least one kind of chronic diseases. In average, each veteran has 1.78 kinds of diseases.
(三)The order of the sickness ranking for those veterans is hypertension (58%), heart disease (25.1%), respiratory system disorder (16.4%), diabetes (15.3%), degenerative arthritis (13.8%) and brain strokes (11.6%).
二、The coping styles and adjustment method adopted by chronic-diseased veterans in veteran’s home:
(一)Being optimistic towards the disease is the most common way adopted by veterans; moreover, it leaded to positive results in the coping styles.
(二)The boarding veterans provided good responses in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In addition,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is higher than sociological adjustment.
(三)The result from in-depth interviews showed that self concept and support system are the two factors to affect veterans’ adjustments.
三、The different coping styles and adjustment methods towards chronic diseases from veteran with dissimilar backgrounds:
(一)People who have higher positive coping styles are mainlanders, married, with higher education, having national veteran’s pension, involving leisure activities, and self-cared.
(二)People who tend to have better adjustment are mainlanders, having national veteran’s pension, involving leisure activities, and self-cared.
四、 Different coping styles and adjustment methods adopted by veterans to different chronic diseases:
(一)The boarding veterans who adopt positive coping styles are those who have no heart disease and diabetes; and those who have degenerative arthritis and brain strokes.
(二)The boarding veterans who have better psychological and sociological adjustment are those who have no hypertension and have diseases less than two kinds.
(三)The boarding veterans who showed differences in coping styles and adjustment levels are those who have hypertension, degenerative arthritis, gouty arthritis and brain stroke in different years.
五、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ping styles and adjustment methods for veterans’ chronic diseases:
(一)The boarding veterans who adopt positive coping styles have better psychological and sociological adjustment and better life satisfaction.
(二)The boarding veterans present an obvious Canonical correlation in coping style level (confront, optimistic, self-support, evade) and in adapting level (psychological and sociological adjustment).
According to literature discussions and research results, this study provides concrete suggestions as the model reference for the aged caring, aiming to shape the boarding veterans a better and success living environment.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問題敘述--------------------------------------------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名詞解釋--------------------------------------------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五節 待答問題--------------------------------------------8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老年期的身、心、社會發展----------------------------9
第二節 慢性病---------------------------------------------16
第三節 因應方式與適應之相關因素---------------------------19
第四節 相關研究-------------------------------------------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37
第一節 研究架構-------------------------------------------37
第二節 研究假設-------------------------------------------38
第三節 研究對象-------------------------------------------39
第四節 研究工具-------------------------------------------39
第五節 研究步驟-------------------------------------------46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統計---------------------------------4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51
第一節 內住榮民背景變項之描述性分析----------------------51
第二節 內住榮民慢性病現況、因應方式及適應分析------------55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慢性病內住榮民因應方式與適應差異情形之
探討----------------------------------------------61
第四節 內住榮民罹患不同的慢性病種類、年數及慢性病多寡在因
應方式與適應差異情形之探討------------------------78
第五節 慢性病之內住榮民在因應方式與適應情形的相關分析---11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27
第一節 結論---------------------------------------------127
第二節 建議---------------------------------------------131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135
二、 英文文獻--------------------------------------------140
 
附錄
附錄一 訪談大綱---------------------------------------------141
附錄二 深度訪談受訪者基本資料-------------------------------142
附錄三 預試問卷---------------------------------------------144
附錄四 正式問卷---------------------------------------------149
附錄五 量表使用同意書---------------------------------------153
  
表 目 錄
表2-1-1 Jung的心理類型------------------------------------------ 12
表2-4-1 慢性病之因應方式相關研究一覽表---------------------------31
表2-4-2 慢性病與適應之相關研究一覽表-----------------------------34
表3-4-1 因應方式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41
表3-4-2 因應方式量表因素分析及信度考驗結果摘要表-----------------42
表3-4-3 適應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43
表3-4-4 適應量表因素分析及信度考驗結果摘要表---------------------44
表3-6-1 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變項與統計方法一覽表-------------49
表4-1-1 內住榮民背景變項之分布-----------------------------------53
表4-1-2 內住榮民背景變項之描述分析-------------------------------54
表4-2-1 慢性病現況之描述分析-------------------------------------56
表4-2-2 內住榮民慢性病因應方式之現況分析摘要表-------------------58
表4-2-3 內住榮民慢性病之適應現況分析摘要表-----------------------59
表4-3-1 年齡變項在內住榮民因應方式各層面的差異性分析摘要表-------61
表4-3-2 籍貫變項在內住榮民因應方式各層面的差異性分析摘要表-------62
表4-3-3 教育程度變項在內住榮民因應方式各層面的差異性分析摘要表---63
表4-3-4 宗教信仰變項在內住榮民因應方式各層面的差異性分析摘要表---63
表4-3-5 婚姻狀況變項在內住榮民因應方式各層面的差異性分析摘要表---64
表4-3-6 經濟狀況變項在內住榮民因應方式各層面的差異性分析摘要表---65
表4-3-7 休閒活動變項在內住榮民因應方式各層面的差異性分析摘要表---66
表4-3-8 自我照顧能力與活動變項在內住榮民因應方式各層面的差異性分析摘要表--67
表4-3-9 年齡變項在內住榮民適應各層面的差異性分析摘要表-----------68
表4-3-10 籍貫變項在內住榮民適應各層面的差異性分析摘要表-----------68
表4-3-11 教育程度變項在內住榮民適應各層面的差異性分析摘要表------69
表4-3-12 宗教信仰變項在內住榮民適應各層面的差異性分析摘要表------69
表4-3-13 婚姻狀況變項在內住榮民適應各層面的差異性分析摘要表------70
表4-3-14 經濟狀況變項在內住榮民適應各層面的差異性分析摘要表------71
表4-3-15 休閒活動變項在內住榮民適應各層面的差異性分析摘要表------71
表4-3-16 自我照顧能力與活動變項在內住榮民適應各層面的差異性分析摘要表--72
表4-3-17 不同背景變項榮民之家慢性病榮民因應方式及適應差異性考驗結果摘要表---73
表4-4-1 高血壓變項在因應方式各層面的差異性分析摘要表-------------78
表4-4-2 心臟病變項在因應方式各層面的差異性分析摘要表-------------79
表4-4-3 痛風性關節炎變項在因應方式各層面的差異性分析摘要表-------80
表4-4-4 退化性關節炎變項在因應方式各層面的差異性分析摘要表-------81
表4-4-5 腦中風變項在因應方式各層面的差異性分析摘要表-------------82
表4-4-6 糖尿病變項在因應方式各層面的差異性分析摘要表-------------83
表4-4-7 高血壓變項在適應方式各層面的差異性分析摘要表-------------83
表4-4-8 心臟病變項在適應方式各層面的差異性分析摘要表-------------84
表4-4-9 痛風性關節炎變項在適應方式各層面的差異性分析摘要表-------84
表4-4-10 退化性關節炎變項在適應方式各層面的差異性分析摘要表------85
表4-4-11 腦中風變項在適應方式各層面的差異性分析摘要表------------85
表4-4-12 糖尿病變項在適應方式各層面的差異性分析摘要表------------86
表4-4-13 罹患慢性病的多寡在因應方式各層面的差異分析摘要表--------87
表4-4-14 罹患慢性病的多寡在適應情形各層面的差異分析摘要表--------88
表4-4-15 罹患高血壓之年數在因應方式各層面的描述性統計------------89
表4-4-16 罹患高血壓之年數在因應方式各層面的變異分析摘要表--------90
表4-4-17 罹患心臟病之年數在因應方式各層面的描述性統計------------91
表4-4-18 罹患心臟病之年數在因應方式各層面的變異分析摘要表--------92
表4-4-19 罹患痛風性關節炎之年數在因應方式各層面的描述性統計------93
表4-4-20 罹患痛風性關節炎之年數在因應方式各層面的變異分析摘要表--94
表4-4-21 罹患退化性關節炎之年數在因應方式各層面的描述性統計------95
表4-4-22 罹患退化性關節炎之年數在因應方式各層面的變異分析摘要表--96
表4-4-23 罹患腦中風之年數在因應方式各層面的描述性統計------------97
表4-4-24 罹患腦中風之年數在因應方式各層面的變異分析摘要表--------98
表4-4-25 罹患糖尿病之年數在因應方式各層面的描述性統計------------99
表4-4-26 罹患糖尿病之年數在因應方式各層面的變異分析摘要表-------100
表4-4-27 罹患罹患高血壓之年數在適應情形各層面的描述性統計-------101
表4-4-28 罹患罹患高血壓之年數在適應方式各層面的變異分析摘要表---101
表4-4-29 罹患心臟病之年數在適應情形各層面的描述性統計-----------102
表4-4-30 罹患心臟病之年數在適應方式各層面的變異分析摘要表-------103
表4-4-31 罹患痛風性關節炎之年數在適應情形各層面的描述性統計-----103
表4-4-32 罹患痛風性關節炎之年數在適應方式各層面的變異分析摘要表-104
表4-4-33 罹患退化性關節炎之年數在適應情形各層面的描述性統計-----105
表4-4-34 罹患退化性關節炎之年數在適應方式各層面的變異分析摘要表-105
表4-4-35 罹患腦中風之年數在適應情形各層面的描述性統計-----------106
表4-4-36 罹患腦中風之年數在適應方式各層面的變異分析摘要表-------107
表4-4-37 罹患糖尿病之年數在適應情形各層面的描述性統計-----------108
表4-4-38 罹患糖尿病之年數在適應方式各層面的變異分析摘要表-------108
表4-4-39 罹患不同的慢性病其因應方式及適應差異性考驗結果摘要表---109
表4-5-1 慢性病在因應方式與適應的相關分析表----------------------120
表4-5-2 慢性病在因應方式與適應層面的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121

  
圖 目 錄
圖 3-1-1 『慢性病』之內住榮民因應方式及心理社會適應之研究架構圖-----37
圖4-5-1 慢性病在因應方式與適應層面的典型相關分析徑路圖----------121
中文文獻:
 
丁雪茵、鄭伯勳、任金剛(1996)。質性研究中研究者的角色與主觀性。本土心理學研究研究,6,頁354-376。
 
尹祚芊(2002)。公共衛生護理學。台北:匯華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王世俊、林麗嬋等(1998)。老年護理學。台北:匯華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王保進(2006)。英文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第三版)。台北:心理。
 
內政部統計處(2000)。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統計處(2003)。中華民國人口統計報告。台北:內政部。
 
行政院衛生署(2003)。民國91年國人主要死因統計資料。衛生統計資訊網。摘自
 
http://www..doh.gov.tw/statistic/index.htm。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會第二處(2006)。就養服務,退輔會網路。摘自http://www.vac.gov.tw/dept2/statistic.htm。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會編印(2004)。榮民服務白皮書。台北:退輔會。
 
林清山(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
 
林惠生主編(1999)。1996年台灣地區中老年保健與生涯規劃調查報告。台中:行政院衛生署家庭計畫研究所。
 
林三衛(1996)。老人生活品質:非制度化功能支持網絡對老年主觀幸福的影響-台灣之例子。東海大學社研所碩士論文。
 
林尹霈(2005)。應用常識模式探討罹患退化性關節炎老人的疾病認知及其因應策略。中國醫藥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楹棟、賴資雯(2005)。退除役官兵就養體制規劃、現況及未來發展願景,社區發展季刊,110,頁48-55。
 
林淑敏(2004)。社區榮民與非榮民老人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之比較研究-以台中縣為例。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美伶(2005)。第2型糖尿病老人生活適應與死亡態度相關性研究-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秋芬(2000)。老榮民的家庭關係初探:以配偶罹患精神疾病於玉里榮院長期住院者為例。慈濟醫學院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崇德(1998)。發展心理學。台北:東華。
 
李世代(2001)。長期照護之概說,當代醫學,29(1),頁60-69。
 
何延鑫(2002)。某醫學中心糖尿病患者之心理社會適應、因應方式與衛教需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千惠(2004)。第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社會支持與遵醫囑行為之相關研究-以台北縣某區域教學醫院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錦勳(2004)。特需照顧獨居資深榮民生活狀況及照顧服務需求之研究-以台北市為 例。國防大學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淑瓊(1998)。台灣老人醫療及長期照護需要-迎接高齡社會的挑戰論文集。厚生基金會出版。
 
吳老德(2003)。高齡社會理論與策略。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有限公司。
 
吳明隆、涂金堂(2006)。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五南。
 
吳坤良(1999)。老人的社區參與動機、參與程度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文欽(2002)。研究方法-實徵性研究取向。台北:心理。
 
范涵惠(2002)。長期照護機構老人健康狀況、生活適應及生活滿意度相關性之探討。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侯冬芬(2004)。雲嘉地區資深榮民生命意義、死亡態度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性探討。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月娟(1994)。慢性病患所承受的衝擊與因應行為,護理研究,2(2),頁140-152。
 
胡月娟等人(2005)。慢性病護理學第四版。台北:匯華。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侯麗鸝(2003)。台北地區單身老年榮民憂鬱症狀、孤寂感與社會支持之探討。國防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姚克明主編(2003)。身體活動與老人生活品質。台北:國家衛生研究院。
 
高碧弘(2003)。榮民之家老年榮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以岡山榮家為例。屏東科技大學食品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述宇主編(2003)。ACME簡明英漢辭典(一版,頁158)。台北:世一。
 
徐慧娟(2003)。成功老化:老年健康的正向觀點,社區發展季刊,103,頁252-260。
 
陳玉敏、李月萍(2004)。老年人之整體性照護,護理雜誌,51(3),頁7-10。
 
陳清惠(2004)。休閒活動對老年生活之意義,護理雜誌,51(3),頁15-18。
 
陳珮娥、湯玉英(2005)。因應之概念分析,護理雜誌,52(2),頁61-65。
 
陳芬苓(2005)。科技在老人健康照護之應用與發展,社區發展季刊,110,頁176-185。
 
陳李綢(2000)。大學生心理適應量表-指導手冊。台北:心理。
 
陳惠美(1992)。糖尿病患者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防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慧芝(1993)。老年慢性病患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台北榮總住院病患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峰瑛(2003)。獨居老人的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之探究-以高雄都會區的獨居老人為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連金延(2004)。老年癌症患者手術前後不確定感、社會支持與心理適應之探討。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郁婷、楊雅筠(2006)。老年人友誼支持與幸福感之研究-以台北市老人服務中心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13,頁208-224。
 
黃仁峰(2003)。老榮民鄰里社會網絡支持、社區意識與台灣地區意識關係之研究-以高雄縣、市為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陸谷孫主編(2001)。柯柏英漢雙解辭典(二版,頁390)。台北:東華。
 
許崇明主編(2001)。新版圖解英漢辭典(一版,頁235)。台北:正崇。
 
張苙雲(2004)。醫療與社會-醫療社會學的探索。台北:巨流。
 
郭洺豪(2002)。榮家內住榮民健康生活品質之探討。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麗馨(2002)。生病陪伴歷程的體驗-一位兒癌母親的自述。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駕騂(1999)。老人學。台北:揚智。
 
梅陳玉嬋、楊培珊(2005)。台灣老人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台北:雙葉。
 
曾淑汝(1999)。護理之家老年住民的生活品質及相關因素探討。高雄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肅科(2005)。高齡化社會與老年生活風格,社區發展季刊,110,頁230-241。
 
蔣文玉(1997)。勇敢面對慢性病。台北:張老師。
 
趙珮琁(2003)。老榮民自覺健康狀況、憂鬱狀態及生活品質相關性之探討。中國醫藥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淑娟(1998)。罹患慢性病老人生命態度及生活滿意度之探討,護理研究,7(4),頁297-306。
 
劉俊榮(1997)。老年期聽覺老化、溝通策略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志文(1998)。安養機構老人生活適應之調查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龍紀萱(1992)。尿毒症患者等待腎臟移植期間的心理社會適應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冠郎(2004)。老人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健康效用之研究。國防醫學院生命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盧淑敏(2002)。探討社會支持對獨居老人健康狀況、壓力感受及心理社會健康功能之影響。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立卜玲(2004)。榮家榮民健康生活品質與兩年存活狀況追蹤比較研究。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長期照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淑貞(1993)。糖尿病人之心理社會適應與生活品質,護理新象,3(4),頁181-188。
 
蕭鵬卿、湯玉英(2004)。壓力之概念分析,護理雜誌,51(3),頁71-75。
 
謝寶煖(2001)。APA Style 完全上手指南。台北:文華。
 
簡春安、鄒平儀(2004)。社會工作研究法(頁137-150)。台北:巨流。
 
顏元叔主編(2003)。時代英漢雙解大辭典(二版,頁286)。台北:萬人。
 
羅凱南(2001)。社會支持、人格特質、個人屬性對老年人心理幸福滿足感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玉慈、余玉眉、連倚南(1997)。罹患中風對家庭的衝擊。台北:臺灣省公共衛生研究所。
 
蘇建文等人(1995)。發展心理學(頁677-698)。台北:心理。
 
Duane,S., & Sydney, E. S.(2004)。人格理論「第二版」。台北:揚智。
 
David, M.B., Anne, V.G., & Sueann, R.A.(1996)。實用人類發展學。台北:華杏。
 
Douglas, H. P.(1996)。適應與心理衛生。台北:揚智文化。
 
Erikson(2000)。老年研究報告。台北:張老師。
 
Hurlock, E.B.(1991)。發展心理學。台北:桂冠。
 
Jung, C. G.(1999)。人及其象徵。台北:立緒文化。
 
Maximilienne, L.G. & Anne, F.(1994)。社會老年學。台北:遠流。
 
Rita, L.A., Richard, C. A. , & Edward,E. S. (2001)。西爾格德心理學。台北:桂冠。
 
Vimala, P.(2003)。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新加坡:商亞洲湯姆生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英文文獻:
 
Burckhardt, C. S.(1987). Coping strategies of the chronically ill. Nurs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2(3), pp.543-550.
 
Erikson, E. H.(1963).Childhood and Society . NY: Norton.
 
Erikson, E. H.(1998).The life Cycle Completed . NY:London.
 
Havighurst, R., Neugarten, B.L., & Tobin, S.S.(1968).Disengagement and patterns of aging, In B.L. Neugarten (Ed), Middle Age and Aging(pp.161-173).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Hymovich, D. P., & Hagopian, G. A.(1992).Chronic illness in children and adults:A psychococial approach. Philadelphia:W.B.Saunders.
 
Justice, B.(1988).Stress, coping, and health outcomes. In M . L. Russel(Ed.), Stress management for chronic disease. New York:Pergamon press.
 
Kuo-Cherh, H., Ravu, K.S., & Chyongchiou, J.L.(1999).Relation between Self-Perceptions of Health Status and Self-Care Behaviors of Older Adults. The Journal of Health Science, 1(1), pp.25-41。
 
Lazarus, R. S.,& Folkman, S.(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Springer.
 
Lazarus, R. S.,& Folkman, S.(1988).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ping and emotion:Implications for theory and research.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6(3), pp.309-317.
 
Miller, J. F.(1992).Coping with chronic illness(PP.413-433). Philadelphia:Davis.
 
Peck, R. C.(1968).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s in the Second Half of Life, In B.L. Neugarten (Ed), Middle Age and Aging(pp.88-92).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陳珮娥、湯玉英(2005)。因應之概念分析,護理雜誌,52(2),頁61-65。
2. 陳清惠(2004)。休閒活動對老年生活之意義,護理雜誌,51(3),頁15-18。
3. 陳玉敏、李月萍(2004)。老年人之整體性照護,護理雜誌,51(3),頁7-10。
4. 徐慧娟(2003)。成功老化:老年健康的正向觀點,社區發展季刊,103,頁252-260。
5. 李世代(2001)。長期照護之概說,當代醫學,29(1),頁60-69。
6. 林楹棟、賴資雯(2005)。退除役官兵就養體制規劃、現況及未來發展願景,社區發展季刊,110,頁48-55。
7. 陳芬苓(2005)。科技在老人健康照護之應用與發展,社區發展季刊,110,頁176-185。
8. 黃郁婷、楊雅筠(2006)。老年人友誼支持與幸福感之研究-以台北市老人服務中心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13,頁208-224。
9. 葉肅科(2005)。高齡化社會與老年生活風格,社區發展季刊,110,頁230-241。
10. 劉淑娟(1998)。罹患慢性病老人生命態度及生活滿意度之探討,護理研究,7(4),頁297-306。
11. 蕭淑貞(1993)。糖尿病人之心理社會適應與生活品質,護理新象,3(4),頁181-188。
12. 蕭鵬卿、湯玉英(2004)。壓力之概念分析,護理雜誌,51(3),頁71-75。
13. 戴玉慈、余玉眉、連倚南(1997)。罹患中風對家庭的衝擊。台北:臺灣省公共衛生研究所。
14. 38.黃健敏(2002),〈美國駐台領事館的歷史變遷 — 從政治禁忌走向民眾參與〉,收於《建築師雜誌》第336期,頁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