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1、王振軒,(2005)非政府議題組織與發展,台北鼎茂圖書。
2、司徒達賢(民88),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天下文化。
3、朱美珍等,(2005)93年國內青年參與志願服務及服務學習現況調查,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4、行政院主計處(民92)年臺灣地區社會發展趨勢調查訪問表-社會參與相關研究。
5、江明修、陳定銘著,(2000)我國基金會之問題與健全之道,收錄於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台北.智勝文化。
6、江明修,(2002)非營利管理、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7、李如婷,(民92)個人捐贈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以嘉義地區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論文。
8、呂朝賢、鄭清霞,(民94),東吳社會工作學報-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其投入時間的影響因素。 9、官有垣著,(200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台北亞太圖書。
10、官有垣,(2003)台灣得基金會在社會變遷下之發展,台北財團法人洪建全教育文教基金會。
11、林雅莉,(民88),非營利組織之募款策略,收錄於江明修主編,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台北:智勝文化。
12、香港警務處出版刊物警聲(2000)年第681期。
13、孫仲山、蘇美蓉、施文玲,(2005)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第三期,慈善捐贈行為之研究分析。
14、郭靜晃等編著,(1998)社會問題與適應.第23 章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發展。
15、黃富生,(2001)社會力用於治安維護之研究—以高雄市社區警政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6、張坤杉,(2002)捐血者捐款行為之研究—以台南捐血中心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7、曾華源、曾騰光,(2003)志願服務概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
18、馮燕,(1993)非營利組織的社會角色:兼論理念,文教基金會研討會(台北:教育部社教司)
19、傅篤誠,(民91)非營利事業管理-議題導向與策略管理,台北新文京。
20、傅篤誠,(民91)非營利事業行銷管理,台北中華非營利組織管理學會。
21、劉麗雯,(2004)非營利組織:協調合作的社會福利服務,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22、戴志璁(民87),非營利機構組織理念,經營型態與服務對象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原住民文教組織為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23、蕭新煌,(2004)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24、警光雜誌社(2004)3月第584期。
英文部份
1、Ajzen, I., (2002),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Self-Efficacy, Locus of Control,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32, pp.1-20.
2、 Blau, P.M., (1964), Exchange and Power in Social Life,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3、Boulding, W., A. Kalra, R. Staelin and V. A. Zeithaml., (1993), “A Dynamic Process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From Expectations to Behavioral Inten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30, 3, pp. 7-27.。
4、Cooper, Richard. , (1972),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and Foreign Policy in the 70’s,” World Politics, 24, 2
5、Eisenberg, N., & Mussen, P. H. (1989), The roots of presocial behavior in children,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Freud, Sigmund. (1855), “A Child Is Being Beaten.” Sigmund Freud: An Infantile Neurosis, Vol. 17, Trans. James Starchy, London: The Hogarth P, 179-204
7、Homans, G. C., (1958), “Social Behavior as Exchang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pp. 597-606
8、Kramer, R. M. (1987) “Voluntary Agencies and the Personal Social Services,"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Yale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n, CT., p251.
9、Kramer, Ralph M., “Voluntary agencies in the welfare state.”, 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1, P173-245.。
10、Kotler, Philip(1997)Markting Management-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9thed.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11、Salamon, L. M. and Anheier, H.K.(1997).Defining the nonprofit sector :Across-national analysis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pp.33-40
12、Thibaut, J.W. & Kelly, H. (1959),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Groups, New York: Wiley & sons.。
13、Taylor, S. E., Peplau, L. A, & Sears, D. O., (1997), “Decomposition and Crossover Effects i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 Study of Consumer Adoption Inten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 12, pp. 137-155.
網路資源
1、內政部社會司http://www.moi.gov.tw/dsa。
2、內政部警政署警政治安全球資訊網http://www.npa.gov.tw。
3、台北縣政府警察局網站www.tcpsung.gov.tw。
4、台南縣警察局網站www.tncp.gov.tw。
5、行政院主計處http://www.dgbas.gov.tw/mp.asp。
6、嘉義市警察局網路服務中心http://www.ccpb.gov.tw/index.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