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6 01:08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蔡泳銓
研究生(外文):
Yung-chiuan Tsai
論文名稱:
低海拔廢耕檳榔坡地之研究-以嘉義縣中埔鄉三層村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
The study of Arecae catechu agriculture in the low elevation hill-Sanceng Village Jhongpu Township Chiayi County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辜率品
、
陳本源
指導教授(外文):
Shuai-pin Ku
、
Pen-yuan Chen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
環境與藝術研究所
學門:
藝術學門
學類:
綜合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0
中文關鍵詞:
環境永續
、
檳榔廢耕
、
小花蔓澤蘭
外文關鍵詞:
Mikania micrantha Kunth
、
Areca catechu
、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
agriculture
相關次數:
被引用:0
點閱:768
評分:
下載:57
書目收藏:1
台灣島山地,在長期供養經濟發展得過程從未受到應有的重視,一切山地資源的使用都是以最直接的經濟利益為優先,統治政權的施政方針造就居民長久以來對自然資源過度的使用,幾百年來鹿、林業、樟業與農耕產業對山坡地的開發,使得台灣低海拔山坡地幾無原始生態可言,而在進入21世紀之後,隨著解嚴後本土意識的萌芽與茁壯,台灣逐漸發展出屬於本體性的環境價值觀,但過去對山坡地使用思維的舊思想仍存在基層鄉間的農民身上,對於環境生態亦只看重在經濟的發展。
許多在大環境衝擊下的坡地農民雖有心卻無力去耕耘,致使許多山坡地果園出現廢耕的現象,而檳榔在山坡地農耕作物中佔了1/6的面積;根據本研究調查,廢耕後與耕作中的檳榔坡地土壤在2個月內每平方公尺約有7000餘顆種子,而廢耕後的檳榔園土壤每平方公尺60天內可發育出15顆以上的喬本植物苗,但耕作中的檳榔園每平方公尺僅有5顆左右。顯示同一個時間內廢耕的檳榔園較耕作中的檳榔園有較佳的復育能力。而檳榔園因檳榔的生態特性,使得檳榔園成為許多外來植物蔓延的溫床。特別是對本土植物具有殺傷性的外來種植物-小花蔓澤蘭在檳榔園中繁衍的情況相當嚴重;根據本研究觀察,早年廢耕檳榔園的自然植生能降低小花蔓澤蘭漫延的速度,同時在小花蔓澤蘭入侵之後再廢耕的檳榔園,其次生林的演化則顯得有所困難。
本研究中土壤內種子庫內含草本植物能在地表形成足夠草本覆蓋的假設獲得證實,未來在相類似的環境條件操作時可以借鏡參考。而植生喬木的選擇則決定未來林相形成過程裡管理成本的高低與可行性。
There is little attention paid to the mountain area in Taiwan during the process of economy development. Hence, the economy profit is always prior to everything in the progress of industry though still a few people endeavor the reasonable usage of the mother l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are more original plant seeds in the abandoned nut farmland than those are still being used.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there are about fifteen seeds germinating in sixty days per square meter in the abandoned nut farmland, compared with 5 seeds or so in the using land. It is manifested that the abandoned land has better abilities to nurture the original plant than the using land. Moreover, the situation that the original plant is killed by the intruder such as Mikania micrantha Kunth is intensely serious in the nut land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nut land that was abandoned early has more abilities to decrease the spread of Mikania micrantha Kunth. On the contrary, the land that was abandoned after the intrusion has difficulties in the recovery from overuse.
The hypothesis in this study is established that herbs are able to offer the earth’s surface sufficient overlay. It may be reference for operation in next similar conditions and circumstances. Planting selection of arbors determines the feasibility and management cost feasibility of coming timberline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限制3
第三節 研究設計4
第二章 文獻探討10
第一節、名詞定義10
第二節、變色山坡13
第三節、低海拔山坡地的植群生態22
第四節、台灣灰色地圖29
第五節、環境永續與生態經濟34
第三章山坡地產業與自然資源43
第一節 台灣島的開史發43
第二節 山坡地產業的興衰55
第三節 山坡地地權與政策75
第四節 小結82
第四章 三層聚落的地理與檳榔耕地環境84
第一節 三層村的空間地理84
第二節 三層村的人文地理98
第三節 被遺忘的土地114
第四節 小結131
第五章 廢耕檳榔園的生態復育134
第一節 樣區概述134
第二節 復育設計137
第三節 監測141
第四節 小結14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46
第一節 結論146
第二節 建議149
參考文獻152
附錄 坡地檳榔園植被調查植物名錄158
一、書籍
Ahmed M. Hussen,2001,環境經濟學原理,陳凱俐譯,揚智文化出版社。
Aldo Leeopold,1998,沙郡年記,吳美真譯,天下文化。
Donella Meadows、Jorgen Randers、Dennis Meadows,2006,成長的極限三十周年版,城邦。
Eric A. Davidson,2001,生態經濟大未來,齊立文譯,經濟新潮社。
Edward.O.Wilson,2001,生物圈的未來,楊玉齡譯,天下文化。
Michael Woodin、Carolin Lucas,2005,綠色全球宣言,立緒。
Manuel C. Molles Jr,,2002,生態學-概念與應用,金�絭o等譯,美商麥格羅
Paul Hawken,2005,商業生態學,簡妤儒譯,新自然主義。
Rachel Carson,1997,寂靜的春天,李文昭譯,晨星出版社。
古野清人著、葉婉奇譯,2000,臺灣原住民的祭儀生活,原民文化。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84,台灣史,眾文書局。
林滿紅,1997,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060-1895),聯經。
李剛,1983,哭泣的森林,三民書局。
依憂樹.博伊哲努(浦忠勇)著,1997,臺灣鄒族生活智慧,常民文化。
胡振洲,1993,聚落地理學,三民書局。
郭以廷,1996,台灣史事概說,正中書局。
曹永和,1979,台灣早期歷史研究上、下,聯經出版社。
戴炎輝,1979,清代台灣之鄉治,聯經出版社。
陳玉峰,1994,土地的苦戀,晨星書局。
陳玉峰,1992,人與自然的對決,晨星書局。
陳國棟,2006,台灣的山海經驗,遠流。
姜善鑫等,2000,鄉土文化專輯,文建會。
莊慶達等,陳建明編,2003,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雙葉書廊。
鈴木質著,1999,王美晶譯,台灣原住民風俗,原民文化。
連橫,1979,台灣通史,眾文書局。
馮滬祥,1991,環境倫理學,台灣學生書局。
焦國模,1999,中國林業史,渤海堂。
蕭新煌等,200),綠色藍圖-邁向台灣的「地方永續發展」,天下文化。
姚鶴年,1987,台灣省林務局誌,林務局。
陶在樸,1998,地球文明的永續發展,中華徵信所。
葉俊榮,1999,全球環境議題:臺灣觀點,巨流出社。
藤井志津枝著,1997,理蕃/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理蕃政策,文英堂。
蕭新煌等,1991,水的關懷:河川環境與水源保護研討會論文集,時報文化。
蔣慕琰、徐玲明(2000),外來植物在台灣之野化、影響及管理。2000 年海峽兩岸生物多樣性與保育研討會論文集。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印行。
二、期刊
毛育剛,2006,台灣農業發展重要轉淚點的政策含義,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5卷第10期,P2~P13。
李永展,1999,建構土地倫理-一個本土性的思考,看守台灣,第1卷第1期,P5~P12。
李政根,2003,原生林的浩劫-全民造林運動,台灣生態電子報第廿七期。
李政根,2004,山林政策的重大轉機,台灣生態電子報第四十五期。
汪大雄、鐘旭和、王培蓉,1998,台灣省私有林經營輔導之研究,台灣林業科學第13卷第1期,P55~P68。
林裕彬、柳文成、郭瓊瑩,1999,環境復育之生態規劃初探,師範大學環境教育季刊第40卷第3期,P24~P32。
杜巧霞,1993,加入關貿總協與我農業政策改革,經濟前瞻第31號,P50~P56。
吳俊賢、陳溢宏、鄭美如、黃正良、李國忠,2004,森林涵養水源貨幣價值之研究,台灣林業科學第19卷第3期,P187~P197。
陳玉峰, 2004,土地公真的比人會種樹,台灣生態電子報第四十五期。
陳朝圳,2001,外來植物入侵對森林生態系經營之衝擊,中華林學會叢書012 號,中華林學會九十年年會及會員大會特刊,P51-P64。
郭耀綸、陳志遠、林杰昌,2002,藉連續切蔓法及相剋作用防治外來入侵的小花蔓澤蘭,台灣林業科學第17卷第2期,P171~P181。
郭幸榮,2005,森林生態復育之理論與實例,台灣林業,第31卷第2期,P46~P54。
鄭近斌,2002,山林問題與山林重建,看守台灣第4卷第1期,P4~P8。
鄭先祐,1997,永續之道:社會樸素運動,「環耕」(ProEco) 第9期,P42~P46。
魯春霞、謝高地、肖玉、于云江,2004,青康藏高原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評估,生態學報(ACTA ECOLOCIGA SINICA)第12卷第12期,P2750~P2755。
吳俊賢、陳溢宏、鄭美如、麗正良、李國忠,2004,森林涵養水源貨幣價值之研究,台灣林業科學第19卷第3期,P187~P197。
徐森雄、唐琦,2004,坡地檳榔園之微氣候特性,中華林學季刊第37卷第2期,P169~P180。
陸象豫、劉瓊霖、黃良鑫、唐凱軍,2002,坡地檳榔園之微氣候影響之研究,台灣林業科學,第17卷第2期,P281~P289。
陸象豫,1996,森林在水土資源保育上之功能,台灣林業科學第11卷第3期,P333~P347。
田永柔、鄧書麟、呂福原、何坤益、張坤城,2005,嘉義縣低海拔崩塌地先驅植群之調查研究,中木林學季刊第38卷第1期,P49~P65。
黃忠良、曹洪麟、梁曉東、葉萬輝、馮惠玲、蔡楚雄,2000,不同生境和森林內薇甘菊的生存與危害狀況。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第8卷第2期),P131~P138。
三、研究報告
陳滄海,2000,台灣林地雜草—小花蔓澤蘭之防治,小花蔓澤蘭植株之藥劑、生物防治及天敵調查成果報告,林務局出版。
王均琍,2001,台灣林地雜草—小花蔓澤蘭種子發育與萌芽階段之生物與藥劑防除,台灣林地雜草—小花蔓澤蘭之防治成果報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委託辦理。
陳昭郎、段兆麟,2004,休閒農業場家全面性調查計畫,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發展計畫,台灣休閒農業學會。
四、會議記錄
余宣穎、郭華仁、彭雲明,2003,小花蔓澤蘭 (Mikania micrantha) 種子田間萌芽之預測,小花蔓澤蘭危害與管理研討會。
吳輝龍,1998,山坡地裁植檳榔對水土保持之影響,中研院檳榔問題研討會。
黃士元、彭仁傑、郭曜豪,2003,小花蔓澤蘭在台灣之蔓延及監測,小花蔓澤蘭危害與管理研討會。
陳慈美(2005),從舒馬赫「佛教經濟學」與李奧波「土地倫理」的關聯—探討「永續發展」的倫理原則,2005-宗教哲學與環境倫理研討會
林壯沛(1992),山坡地栽植檳榔之水土流失問題探討。「高爾夫球場與檳榔園對水土保持之衝擊」專題研討會論文集。
林國慶(2006),山地農業之定位與發展,國土規劃研討論-大甲溪流域高山農業之定位。
潘家聲(1966),天然闊葉樹林分樹冠對於降雨截留量之關係試驗,林試所試驗報告No131。
五、博、碩士論文
王從恕,2001,環境倫理思想研究,博土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方韻如,1995,森林結構與鳥類群聚的關係--以台灣北部中海拔相改良作業之影響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
吳龍輝,1998,山坡地裁植檳榔對水土保持之影響,博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
林壯沛,2001,山坡地種植檳榔對台灣中部山區集水區水文特性影響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
許彩梁,2004,太平地區山坡地土地利用變遷之初探,碩士論文,靜宜大學生態學研究所。
江清榮,2004,不同處理對陡坡地荔枝果園水土保持效益之研究,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
周東漢,2006,台灣環保團體生態倫理思想的理念與實踐,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
陳璿文,2003,就環境永續的觀點探討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農業用地利用轉型之研究,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
黃文利,2002,自由貿易趨勢下台灣農業發展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
謝維哲,2006,臺灣山坡地開發與政府政策,碩士論文,暨南國際大學經濟學系
戴秋香,2003,阿道、李奧波《沙郡曆誌》裡的生態意識,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英文學系。
陳怡貞,2001,新竹林區國有人工林益本比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
鄭旭涵,2000,九份二山地震崩塌坡面泥砂產量及植生恢復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水土保持學系。
劉靜榆 ,2004,臺灣中西部氣候區森林植群分類系統之研究,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
吳家興,2000,臺灣地區水庫水源特性分佈及消毒副產物生成潛能之探討,碩士論文 ,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系。
蘇細煌,2006,河川水力及構造物對溪流生態環境之影響以八掌溪觸口橋至軍輝橋段為研究對象,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環境與藝術研究所。
黃騰禾,2005,草嶺地區之植群,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 。
楊國城,2004,環境倫理與台灣國土規劃政策發展歷程之研究(1895-2004),碩土論文,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
劉柏瑩,2004,鄉村生態旅遊永續發展指標之建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旅遊健康研究所。
楊天護,2002,生態工法考量誤因子之研究,碩土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大學營建工程系
電子全文
(
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生態工法考量因子之研究
2.
環境倫理思想研究
3.
鄉村生態旅遊永續發展指標之建構
4.
臺灣中部沙里仙溪集水區植群生態之研究
5.
臺灣地區水庫水源特性分佈及消毒副產物生成潛能之探討
6.
自由貿易趨勢下台灣農業發展之研究
7.
九份二山地震崩塌坡面泥砂產量及植生恢復之研究
8.
森林結構與鳥類群聚的關係--以台灣北部中海拔相改良作業之影響為例
9.
環境倫理與台灣國土規劃政策發展歷程之研究(1895-2004)
10.
草嶺地區之植群
11.
新竹林區國有人工林益本比之研究
12.
台灣環保團體生態倫理思想的理念與實踐
13.
臺灣山坡地開發與政府政策
14.
就環境永續的觀點探討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農業用地利用轉型之研究
15.
太平地區山坡地土地利用變遷之初探
1.
林裕彬、柳文成、郭瓊瑩,1999,環境復育之生態規劃初探,師範大學環境教育季刊第40卷第3期,P24~P32。
2.
毛育剛,2006,台灣農業發展重要轉淚點的政策含義,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5卷第10期,P2~P13。
3.
杜巧霞,1993,加入關貿總協與我農業政策改革,經濟前瞻第31號,P50~P56。
4.
徐森雄、唐琦,2004,坡地檳榔園之微氣候特性,中華林學季刊第37卷第2期,P169~P180。
1.
宗教觀光地旅遊意象、知覺價值、旅遊品質、滿意度與遊後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以北港為例
2.
雲林縣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研究
3.
攝影與解說在生態旅遊的應用
4.
隙頂聚落環境與產業變遷之研究-一個中海拔茶葉聚落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5.
臺灣網路二手書店消費者購買行為之研究
6.
探討嘉義地區國小學童之休閒活動類型、學習態度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
7.
劉長卿山水詩研究
8.
坡地種植檳榔對台灣中部山區集水區水文特性影響之研究
9.
遊客旅遊動機滿意度與蓮花認知之研究-以白河蓮農特區為例
10.
關子嶺生態旅遊規劃與調查之研究
11.
冒險旅遊者之情緒與體驗價值-以溯溪活動為例
12.
民宿經營管理策略之研究-以台東初鹿地區為例
13.
原生生態園遊客旅遊動機、服務品質與滿意度之研究
14.
從「用心理論」探討國家公園之解說導覽設施-以陽明山國家公園為例
15.
游泳健身俱樂部吸引力、服務品質、滿意度及忠誠度影響關係之研究-以清泉灣水上世界為例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