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 考 文 獻
一、中文部份
1.大前研一(1985),黃宏義譯(1986),策略家的智慧 ,長河出版社。
2.台灣省旅遊局(1994),台灣休閒農業之旅續集,第134頁。
3.何郁如、湯秋玲(1989),墾丁國家公園住宿現況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2(1): 第51—26頁。 4.林梓聯(2001),台灣的民宿,農業經營管理匯訊第二十七期。
5.郭永傑(1991),山地民宿村莊之計畫理念與營運計劃。休閒農
業手冊,農委會省農會,106—111。
6.陳昭朗、張東友(2002),台灣農村民宿之類型及其行銷策略。
農業經營管理會訊,16—20。
7.鄭建雄(2001),民宿經營之道,農業經營管理會訊,(27)6—9。
8.歐聖榮、姜惠娟(1997),休閒農業民宿系統旅客特性與動機之研究。觀光研究學報,1—14。
9.韓選棠、顧志豪(1992)休閒農業發展中民宿建築類型之選擇研究。農業工程學報,3(38),38—35。
10.王姿懿(2004),以 Kano二維模式分析台灣民宿品質之研究,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11.方尊威(1997),休閒農業經營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核心資源觀點,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12.王伯文(2005),民宿體驗、旅遊意象、遊客滿意度與忠誠度影響關係之研究—以奮起湖地區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3.吳碧玉(2002),民宿經營成功關鍵因素之研究—以核心資源觀點理論,私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14.呂星璜(2003),民宿業者經營歷程與休閒運動涉入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15.李素美(1994),遊憩區行銷策略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16.李忠星(1993),休閒渡假中心經營成功關鍵因素之研究,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17.李宗珏(2004),台灣民宿業者餐旅行銷組合與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私立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 18.林宜甲(1997),國內民宿經營上所面臨問題與個案分析—以花蓮縣瑞穗鄉舞鶴地區為例,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19.陳詩惠(2003),民宿遊客市場區隔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20.湯明木(2003),台灣民宿業導入與成長之研究,私立東吳大學企業管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北。 21.楊永盛(2002),遊客對宜蘭地區民宿評價之研究,私立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22.楊凱傑(2003),民宿業者策略聯盟經營方式之探討—以宜蘭民宿策略聯盟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23.楊安琪(2006),休閒農產品及服務、屬性、利益及個人價值影響關係之研究—以嘉義農場生態渡假玩國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4.楊家晉(2006),節慶旅遊動機、服務品質、滿意度及行為意象關係之研究—以2006台灣燈會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5.廖榮聰(2003),民宿旅客投宿體驗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26.潘正華(1994),台灣農村地區發展休閒農業於農牧用地上興建民宿建築之法令可行性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7.謝旻成(1998),從德國民宿空間居住體驗探討台灣農村傳統三合院住宅發展民宿空間調整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28.林万登、黃昭顏、楊雅雯、陳靜怡(2003),北台灣民宿經營者訓練成效之相關研究,銘傳大學觀光學院觀光休閒暨餐旅產業永續經營學術研討會,桃園。
29.陳墀吉(2001),國內民宿之經營及發展現況之探討—以九份風箏博物館為例,休閒旅遊觀光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263—283。
二、英文部分
1.Abbey, J.R(1998).Hospitality sales and advertising (3 ed). East Lansing Michigan: The Educational of the America–n Hotel & Hotel Association.
2.Ansoff ,H.I., & Mcdonnell,E,J.(1990).Implantung strateg-ic management(2 ed). NY:Prentice hall.
3.Boynton,A.C.,& Zmud,R.W.(1984).An assessment of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loan Management Review,54(8),17-27.
4.Christopher,M.G.,Keenedy,S.H.,McDOnald, M.M.,Wills,G.
S.C(1980). Effective marketing management. Hants.England:Gower, 108-109.
5.Coffman, C. D (1980). Hospitality for sale. East Lansing, Michigan: The Educational of the American Hotel Association.
6.Crompton,J.L.,& McKay,S.(1997).Motives ofvusitors Attending festival events.Annmals of Turism Resear.24(2) 33-39.
7.Engel,J.F.,Blackwell,R.D.,& Muniard,P.W.(1995).Consumer Behavior(8 ed).New Your : The Drydden.
8.Fornell(1992).A Nation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r: The Swedish Experience.Journal of Marketing,56,6-22.
9.Getz,D.(1997).Event management & event tourism.New Your: Cognizant Communication Corportion.
10.Getz,D.(1989).Special events:Defining theproduct.Tourism Management,June,125-137.
11.Juran,J.M.,Gryan,F.M.&Brigham,R.S.(1974).Quality Cortral. Handbook. New Yours : McGraw-Hill.
12.Kotler,P.(2002),Marketing Management .Prentice-Hall,Inc.
13.Oliver,R.L.(1981).Measurement and Evalation of Satisfaction Process in Setting. Journal of Retailing,57,25-48.
14.Sight,J(1991).Understanding the structure of consumer Satiafaction evaluation of service delivery.The Journal of Academy Marketing Science ,19(3),22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