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秋(民92)。灰色理論運用於台電公司人力需求預測。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馮正民、邱裕鈞(民93)。研究分析方法。建都文化事業公司出版。
傅世鎰(民83)。台灣地區港埠進出口貨櫃運量之分析與預測。海峽兩岸海上航運學術研討會資料全集(頁101-121)。
戴輝煌、黃承傳(民96)。兩岸三地樞紐港口選擇因素之探討。運輸計劃季刊,第三十六卷,第一期(頁31-62)。戴輝煌(民95)。由貨櫃航商在海峽兩岸選擇樞紐港口的影響因素探究我國高雄港未來發展之因應策略。經濟部商業司物流資訊網之論壇。
鄧聚龍(民89)。灰色系統理論與應用。台北:高立圖書公司。
李俊緯(民91)。以平衡計分卡衡量台灣港埠之經營績效。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林光、張志清(民94)。海運學。航貿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錦桂(民89)。台灣地區港埠貨櫃運量預測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正祐(民93)。應用灰色理論於農產品價格之預測--以愛文芒果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呂志哲(民93)。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對亞洲主要港埠貨櫃量影響之分析與預測。國立台灣運輸科技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呂正毅(民82)。港埠運輸需求預測與最適碼頭規劃之研究-以基隆港貨櫃碼頭為例。國立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郭塗城(民82)。基隆港之運量與能量分析。台灣港埠整體發展極深水化之研究-基隆港之整體開發計劃,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航港新知簡訊(民94)。中華航運學會和交通部高雄港務局編印。第71、73、75、76期。
黃光佑(民94)。應用灰色理論於空軍戰機系統失效之預測及關聯分析。私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黃宏斌(民90)。高雄港轉口貨櫃運量預測之研究-以類神經網路為預測模式。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民88)。港埠預測之研究。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港灣技術研究中心專案計畫。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民87)。兩岸未來直航貨物預測分析。
徐福燦(民93)。灰色理論應用於颱風降雨量推估之研究-以嘉義地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碩士論文。許巧鶯、溫裕弘(民86)。台灣地區國際航空客運量之預測-灰色預測模式應用。運輸計劃季刊,第二十六卷,第三期(頁525-556)。許純君(民88)。預測的原理與應用。台灣西書,譯自DeLurgio。
周建張(民92)。台灣地區海運貨櫃運量迴歸預測模式之感善研究。航運季刊,第十二卷,第一期(頁27-42)。張偉哲、溫坤禮、張廷政(民89)。灰關聯模型方法與應用。台北:高立圖書公司。
鄭念福(民93)。中國大陸貨櫃港埠發展對台灣西部三大貨櫃港埠經營之影響-以上海港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鄭魁香、張偉哲(民85)。灰色數學模式在地震預測之應用。高苑技術學院土木工程系 地震與震害預測研究室。
中央社(民95)。http://www.epochtimes.com/b5/5/12/21/n1161863.htm,日期:01-09。
陳垂彥(民86)。兩岸海運直航或運量預測與分布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怡舜(民92)。應用灰色理論於產品網路評價互動模式之發展以PDA產品行銷網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所碩士論文。陳武正、林科(民83)。海峽兩岸客貨預測與分析。第二屆海峽兩岸海上航運學術研討會。
程振粵(民87)。運輸學概要。台北:三民書局。
石珉宇(民91)。台灣地區海洋運輸商品運量預測方法之研究。國立交通運輸科技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曹慧菁(民93)。季節性預測模式比較-以基隆港出口貨櫃預測為例。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航運管理所碩士論文。曹文建(民92)。灰色系統理論應用於空港型關聯產業成長因素與預測之研究。私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所碩士論文。蘇其正(民88)。台中港各類貨物進出口總量預測。運輸季刊,第10卷,第4期(頁97-112)。
葉世仁(民93)。兩岸直航對高雄港貨櫃樞紐港地位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游振明、吳忠修(民95)。中國港口的發展與競爭。第四屆十校聯盟航運物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溫坤禮、黃宜豊、黃繁雄、李元秉、連志峰、賴家瑞(民91)。灰預測原理與應用。 台北:全華科技出版社。
Veensdtra A.W., Haralambides H.E. (2001). “Multivariate Autoregressive models for forecasting seaborne trade flow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pp.311-319).
Chang, S.E. (2000),”Disasters and Transport Systems: Loss, Recovery and Competition at the Port of Kobe after the 1995 Earthquake,”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8(pp.53-65).
Containerization International Year Book (1996-2006).“The Part of Editorial Reviews, and The Sections of “Port and Terminals”, ”Services” .
Deng, J., Guo, H., S., Xiong, J., and Chen, M., (1988). “Essential Topics on Grey System Theory and applicatio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Ocean Press, Beiling.
Hayuth, Y. and Fleming, D. K.(1994). “Concepts of Strategic Commercial Location: the Case of Container Ports,” Maritime Policy and Management, Vol.21, No.3( pp.187-193).
Fung K.F. (2001).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ports of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a structural 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 to forecast the demand for container handling services”, Maritime Policy & Management, vol.28, No.1(pp.3-22).
Lirn, T. C., Thanopoulou, H.A., Beynon, M. J. & Beresford, A. K. C. (2004).“ An Application of AHP on Transhipment Port Selection: A global Perspective, “Maritime Economics & Logistics, 6 (pp. 70-91).
Murphy, P. R. and Daley, J. M. (1997) “Investigating Selection Criteria for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ers”, Transportation Journal (pp.29-36).
Murphy, P. R., Daley J. M. & Dalenberg D. R. (1992).” Profiling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ers: A Benchma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Nir. A. S., Lin, K. Liang, G. S. (2003). “Port Choice Behav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hipping, “Maritime Policy and management, Vol. 30, No. 2 (pp.165-173).
Slack, B. (1985). “Containerization, inter-port competition and port selection”, Maritime Police and Management,Vol.12, No.4.
The Drewry Container Market Quarterly, March (2005)
The National Magazine Co. Ltd., Containerisation International Yearbook (2006)
Veldman, S. J. and Buckmann, E. H.(2003). “ A Model on Container Port Competition: An Application for the West European Container Hub-Ports, “ Maritime Economics & Logistics, 5(pp.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