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5 04:5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翰綸
研究生(外文):Han-Lun Chang
論文名稱:濫發電子訊息法律管制之實效性
論文名稱(外文):The Efficacy of Legal Regulation of Unsolicited Electronic Messages
指導教授:周 天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科技法律研究所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專業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8
中文關鍵詞:濫發商業電子郵件管理條例垃圾簡訊垃圾郵件經濟分析原始碼
外文關鍵詞:anti-spamspam emailsspam messagesoriginal codeeconomical analysi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71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科技法律」這詞,並不是在強調所有科技的法律,而是在探討現在科技發展迅速,法律要如何因應,傳統法學沿襲而來的法律概念,究竟能否符合日新月異的科技 ?「濫伐電子訊息」的議題研究恰是反應這現象的好主題。世界各國紛紛立法規制這現象,但卻發現不論如何以法律規制這樣的現象,其效能均無法達到預期,以我國的本文以為垃圾電子訊息相對於其他網際網路所引發的問題及法
律爭議,使用以傳統財產權為基礎的規範模式,實際效用均相當有限,以我國的「濫發商業電子郵件管理條例」為例,立法可能沒辦法解決眾多實際上的問題。
本文以為,最佳解決方案是透過虛擬世界的工具程式碼來解決 (code) 來解決,雖然說背後的黑手還是人,但是別忘了虛擬世界權力的組成跟運作跟真實世界不一樣,超越了國家的控制。最後的結果是,如果我們想要完整的規制這個虛擬世界,那麼只有我們真實世界的所有人民拋棄固有領土主權的藩籬,好好的思考虛擬世界的真實價值為何,透過國際間再三交流所得出來的「法」決的最佳方
案應該還是透過技術解決的手段,從程式原始碼出發,以科技過濾的手法,過濾掉這些討人厭的垃圾電子訊息,才不會使得原本讓人使用方便的電子信箱或手機簡訊,反而造成不便。
The ter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w” is not a law that emphasizes all kinds of technology, however, it raises questions for how laws can cope with the latest technology nowadays. Can those traditional concepts from the traditional laws be able to fit in with the latest technology?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is to discuss the subject of spam emails. Although nations around the world make laws to stop spam emails, it did not prove any effectiveness. In this study, I find limited effectiveness solving the problems and legal issues caused by spam emails under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property right. Make laws could not solve many reality questions, for example, the anti-spam enactment.
In this study, I believe the best way to solve spam emails is through the original codes in the virtual domain. Even though people are the manipulators,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at the formation and operation of virtual power, which goes beyond borders, is absolutely different than the reality. If we wish to have the virtual domain be under control, we the people in the reality world need to take away the thoughts of boundaries in order to think over the true value of virtual domain and to communicate internationally. The real law is then finally come out. It would be best to solve spam emails through technology. To start with the original codes by technical filtering out those unpleasant spam emails to bring us back the convenience of using email or cell phone text messages.
目錄 V
圖目錄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
第三節 預期結果 2
第二章、 垃圾電子訊息的危害 3
第一節 緒論 3
第二節 名詞定義 3
第三節 垃圾郵件 4
第一項 歷史及定義 4
第二項 垃圾郵件的危害方式 5
第三項 垃圾郵件氾濫現狀 10
第四節 垃圾行動電子訊息 13
第一項 緒論 13
第二項 歷史及定義 13
第三項 科技的特殊性及其異同點 14
第四項 電話用戶保護法對垃圾無線簡訊問題之規範 15
第五項 小結 16
第五節 可能產生的法律爭議問題 16
第一項 憲法上的爭議 16
第二項 刑法爭議 21
第三項 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 24
第四項 民法上侵權行為 28
第五項 其他法律 35
第六節 國際合作新趨勢-倫敦行動計畫簡介 37
第一項 倫敦行動計畫簡介 37
第二項 我國加入倫敦行動計畫之緣由 38
第三項 國際會議中重要資訊簡介 38
第四項 檢討與建議 51
第七節 小結 54
第三章、 各國對於垃圾電子訊息之法律管制 55
第一節 美國早期管制措施 55
第一項 規範模式 55
第二項 未經邀約之商業電子郵件之相關名詞定義 56
第三項 未經邀約之商業電子郵件(UCE)之認定 56
第四項 賦予收件者選擇拒收未經邀約之商業電子郵件之權利 57
第五項 賦予ISP 業者封鎖垃圾郵件之權力 57
第六項 犯罪行為類型 58
第七項 對於垃圾郵件寄送人之相關請求權 59
第二節 美國Can-Spam Act of 2003 62
第一項 立法沿革 62
第二項 對名詞定義 65
第三項 傳送UCE之限制與要求 66
第四項 明訂ISP得向違反本法濫發UCE業者請求損害賠償 67
第五項 賦予收信人選擇權(Option) 68
第六項 課與UCE寄件人附加特定資訊義務 69
第七項 禁止寄發UCE行為之類型化與制裁 70
第八項 建立損害賠償請求規定 71
第九項 指定政府專責處理負責SPAM問題 72
第三節 「2003年控制未經邀約色情與行銷之侵擾法」垃圾無線簡訊問題之規範 73
第一項 法規簡介 73
第二項 小結 75
第四節 日本 75
第五節 歐盟 77
第一項 歐盟指令 77
第二項 德國 77
第三項 奧地利 78
第四項 比利時 79
第五項 丹麥 80
第六項 芬蘭 81
第七項 法國 81
第八項 希臘 81
第九項 愛爾蘭 82
第十項 義大利 82
第十一項 盧森堡 83
第十二項 西班牙 84
第十三項 瑞典 84
第十四項 英國 85
第六節 新加玻 90
第四章、 國外案例研究 91
第一節 CompuServe v. Cyber Promotion 91
第一項 案例事實 91
第二項 法院判決 92
第二節 Cyber Promotion vs. AOL 95
第一項 事實 95
第二項 法院判決 96
第三節 管轄權爭議案例探討e360 Insight v. The Spamhaus Project 96
第一項 案例事實 96
第二項 法院判決 97
第三項 評析 97
第四節 IntelCorp. v. Hamidi 98
第一項 案例事實 98
第二項 雙方主張 99
第三項 法院判決 99
第四項 評析 101
第五章、 各種可能管制措施的探討 -從經濟分析的角度出發 102
第一節 緒論 102
第一項 法律經濟分析是與非 103
第二項 寇斯(Coase)定理 107
第三項 法律經濟分析所要達成的目的 108
第四項 法律介入自由市場下之制度設計 109
第五項 最適平衡? 111
第二節 技術上的管制方法 112
第一項 原始碼出發的管制可能性 112
第二項 小結 115
第三節 市場解決模式 115
第一項 依願意收取濫發電子郵件分級付費 116
第二項 採行以價制量原則 116
第三項 電子郵票的方式 116
第四項 計算機計費技術 117
第五項 透過寄送郵件授權以量定價 118
第四節 法律管制所面臨的難題 118
第一項 網路無遠弗屆的管轄權問題 118
第二項 國際民事管轄權爭議解決-比較法上的解決方案簡述 120
第三項 與言論自由的重大衝突 123
第四項 是否具備刑法可罰性的問題 124
第六章、 郵件管理條例之評析 126
第一節 緒論 126
第一項 評析之標的 126
第二節 立法說明 127
第三節 用詞定義 129
第一項 條文說明 129
第二項 評析 131
第四節 本條例主管機關 132
第五節 發送合法商業電子郵件要件 132
第一項 草案條文說明 132
第二項 評析 134
第六節 商業電子郵件發送行為限制 136
第一項 條文說明及評析 136
第二項 評析 137
第七節 主管機關權責及服務提供者特定條件斷訊權利 137
第八節 侵權行為責任主體及連帶賠償責任 138
第一項 立法說明 138
第二項 評析 139
第九節 團體訴訟機關向服務提供者請求揭示發信人資料之權利 140
第一項 草案說明 140
第十節 團體訴訟程序 141
第一項 草案說明 141
第二項 評析 142
第十一節 授權主管機關從事國際合作及交流 142
第七章、 結論 144
第一節 草案總評 144
第一項 「濫發商業電子郵件管理條例」草案規範客體再定義 144
第二項 個人資料保護法應納入修正考量以免出現漏洞 147
第三項 政府機關缺乏有效的管制手段且收信者求償困難 147
第二節 總結 148
參考文獻 151
中文資料 151
第一項 專書 151
第二項 期刊論文 152
第三項 碩博士論文 155
第四項、網站 155
外文資料 156
第一項 專書 156
第二項 期刊論文 156
第三項 法院判決 157
1.Lawrence Lessig著,劉靜怡譯,網路自由與法律,商週,2002年7月
2.馮震宇,網路法基本問題研究(一),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二○○○年九月二版。
3.王郁琦,濫發網際網路廣告信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資訊、電信與法律,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5月。
4.賴文智、劉承慶,益思科技法律-網路篇,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出版。
5.謝哲勝主編,法律經濟學,五南,2007年5月。
6.劉尚志等,網際網路與電子商務法律策略,元照出版,2001 年3 月
7.陳家駿等,網路vs 法律,資策會科技法律中心,1999 年2 月。
8.張雅雯,從法律面談大量電子廣告信的處理機制,網路VS 法律,資策會科法中心,1999 年。
9.周天等,數位科技與法律,書泉出版,2002年12月。
10.陸義淋等,電子商務法律通,書泉出版,2003年11月。
11.林義貴主編、林宏燦、蔣俊宏編著,資訊社會與網路犯罪,華立圖書,2005年6月。
12.黃立,民法債篇總論,元照出版,2006年11月三版一刷。
13.王澤鑑,侵權行為法第一冊-基本理論一般侵權行為,自版,2006年初版11刷。
14.大衛.D.弗里德曼著,楊欣欣譯、龍華編校,經濟學語境下的法律規則(LAW’S ORDER What Economics Has to Do with Law and Why It Matters),法律出版社出版,2004年1月第1版。(簡體字)
15.約納森.羅森諾著(Jonathan Rosenoer),張皋彤譯,網絡法-關於因特網的法律(Cyber Law The Law of The Internet),中國法政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
16.林承志、施泳輝、徐建騰編著,垃圾郵件防堵大作戰,文魁資訊,2005年8月。
17.熊秉元,法律經濟學開講,時報出版,2007年8月27日初版一刷。
18.熊秉元,漫步經濟,時報出版,2003年4月。
19.熊秉元,經濟學者的14堂法學課,INK出版,2004年5月。
20.湯瑪斯.索威爾著,齊思賢、李樸良譯,超簡單經濟學大師教你一本貫通(Basic Economics: A Citizen`s Guide to the Economy),商周出版,2007年。
21.愛倫.艾德曼、卡洛琳.甘迺迪(Ellen Aldermann & Caroline Kennedy)著,吳懿婷譯,隱私的權利(The Right To Privacy),商周出版,2006年12月2版。
22.徐振雄,網際網路法,華立圖書,2005年6月。
23.陳炳良,濫發垃圾郵件相關法制之研究,開南大學兩岸經貿中心,2006年11月。
24.湯瑪斯.索威爾(Thomas Swell)著,齊思賢、李樸良譯,超簡單經濟學-超簡單經濟學大師教你一本貫通,商周出版,2006年6月。
第二項 期刊論文
1.王郁琦、陳炳全,濫發網際網路廣告信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81 期,2002 年2 月
2.陳思廷、郭佳玫、黃菁甯、林雅慧等著,垃圾郵件的國際立法趨勢,科技法律透析,2004年2月
3.周慧蓮,請勿來電-淺談美國Do not call機制,科技法律透析,2004年2月。
4.王郁琦、陳炳全,濫發網際網路廣告信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2002年2月,第81期。
5.王郁琦,垃圾郵件當心觸法-個人資料商業利用須知,法律與你,第109期。
6.Charles Cousins,阻絕垃圾郵件問題綜覽,網路資訊,第149期,民國93年4月。
7.林宜隆,電子垃圾郵件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警大法學論集,第8期,民國92年8月。
8.林雅慧,日本如何制定「電子信件廣告法」?,資訊與電腦,第274期,民國92年5月。
9.張雅雯,大量商業性電子郵件廣告之法律問題與管理機制,資訊法務透析,民國88年9月。
10.張雅雯,濫發電子商業廣告引發之法律問題,商業現代化,第26期,民國87年1月。
11.許郁靈,「特定電子郵件送信之適正化等法律」簡介,萬國法律,第123期,民國91年6月。
12.馮震宇、錢世傑,論網路電子商務發展與隱私權之保護,萬國法律,第104期,民國88年4月。
13.黃箐甯,對未經邀約商業對子訊息法制規範之建議,科技法律透析,第16卷第2期,民國93年2月。
14.楊正瑀,分析日益氾濫之「垃圾郵件」,產業透析,9207彙編本,民國92年7月。
15.廖緯民,「網際網路」上的隱私權保護—以網路技術與數位資料特質之實務觀點為中心,科技法律透析,第16卷第4期,民國93年4月。
16.詹文凱,美國法上資訊隱私權之相關判決,律師雜誌,第233期,民國88年2月。
17.蔡蕙芳,與垃圾郵件有關的刑法問題,律師雜誌,2005年8月。
18.戴豪君、黃菁甯,淹沒稻穗的雜草---談垃圾郵件法律管制策略,研考會雙月刊第29卷第一期,2005年2月。
19.歐世賢,垃圾郵件廣告管制之探討-以美國與我國比較,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討會論文,2002年。
20.馮震宇、錢世傑,論網路電子商務發展與隱私權之保護,萬國法律,一九九九年四月,第一○四期
21.彭心儀、周慧蓮,由「E化」到「M化」:論行動通信加值服務所衍生之新興法律問題(下),萬國法律,第一三一期,2003年十月。
22.周慧蓮,行動簡訊與國際規範趨勢,律師雜誌第311期,2005年8月。
23.林達峰,垃圾簡訊國際規範趨勢之研究,法令月第57卷第9期,2006年9月。
24.沈冠伶,多數紛爭當事人之權力救濟程序-從選定當事人制度到團體訴訟,訴訟權保障與裁判外紛爭處理,元照,2006年。
25.林達峰,簡介美國FTC垃圾電郵法制施行成效報告,科技法律透析,2006年9月。
26.黃立、蔡欣惠,從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研究報告看「 未經邀約的商業電子郵件」標示主旨欄之必要性,律師雜誌第311期,94年8月。
27.參彭心儀、周慧蓮,由「E 化」到「M 化」:論行動通信加值服務所衍生之新興法律問題(下),萬國法律,2003 年十月,第一三一期
28.熊秉元,有沒有廣義的寇斯定理?,經社法制論叢,第34 期/中華民國93 年7 月
29.黃國昌,網路毀謗之國際民事管轄權,論權利保護之理論與實踐 : 曾華松大法官古稀祝壽論文集,元照,2006年,頁256-258。
第三項 碩博士論文
1.施懿玲,垃圾郵件的侵權行為民事責任,東吳大學法律系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2006年8月
2.蔡欣惠,數位時代下垃圾訊息法制之建置---以美國法為藍本,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3.張鎮遠,垃圾郵件的管理規範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6月。
4.黃偉陵,網路垃圾電子郵件濫發之法律問題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第四項、網站
1.中國互聯網協會反垃圾郵件中心http://www.anti-spam.cn/
2.如何向垃圾郵件說不http://www.geocities.com/acejackwu/anitspam/index.htm
3.垃圾郵件的是與非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12
4.雅虎反垃圾信特別企畫http://tw.promo.yahoo.com/antispam/tips.html
5.行動垃圾簡訊 下一波資安危機?http://cpro.com.tw/channel/news/content/index.php?news_id=6829
6.手機用戶困擾事 垃圾簡訊推銷電話排第http://www.epochtimes.com/b5/6/8/31/n1440324.htm
7.台灣手機簡訊加值收費 立委要求比照垃圾郵件規範http://tw.epochtimes.com/bt/5/4/24/n899126.htm
8.http://www.lawbank.com.tw
9.http://www.findlaw.com
10.http://www.google.com.tw
11.PCHOME垃圾郵件相關事件法律評析http://yuyulaw.info/wordpress/
12.我不要PCHOME垃圾信連署網站 http://mypower.webaq.com/pchome-junkmail/
外文資料
第一項 專書
1.Kathy,“Law & Internet Cultur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2.Genald R. Ferrera, Stephen D. Lichtenstein, Margo E. K. Reder, Robert C.Bird, and Willliam T.schiano “CyberLaw: Text and Cases, 2e”, THOMSON CO.
3.Margarent Jane Radin etc. “Internet Commerce The Emerging Legal Framework” Fondation Press(2006)
第二項 期刊論文
1.Carl M. Szabo, ”Attempting to herd spam and the effects of white buffalo ventures, LLC v.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Texas Review of Entertainment & Sports Law Fall 2006.
2.RogerAllan Ford, “Preemption of State Spam Laws BY THE FEDERAL CAN-SPAM ACT”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 Winter 2005
3.Chlapowski, Francis S. “The Constitutional Protection of Information Privacy”, Boston University Law, Review Vol71, Jan1991
4.Simmons, D.D. No second on spam: A legislative prescription to hardnessunsolicited commercial e-mail. Journal of Small & Emerging Business Law, 3(2),1999.
5.David E. Sorkin, Technical and Legal Approaches to Unsolicited Electronic Mail,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of Law, winter 2001, 35 U.S.F.L. Rev. 325.
6.Daniels, S., Yesmail bets consumers will say no to Spam. Crain’s Chicago Business, 22, 1999, Issue 24.
7.Arron Steelman, No Thank you –How economics may help slow the onslaught of spam e-mail , Region Focus , Spring 2004
8.Alongi, Elizabeth A. “Has the U.S. Canned Spam?”, 46 Ariz. L. Rev. 263Probst, Steven R. “Telemarketing, Commercial Speech, and Central Hudson: Potential First Amendment Problems for Indiana Code Section 24-4.7 and other ‘Do-Not-Call’ Legislation”, 37 Val. U.L. Rev. 347 (2003)
9.Krim, Jonathan “Senate Votes 97-0 to Restrict E-Mail Ads: Bill Could Lead to No-Spam Registry”, Wash. Post, Oct. 23, 2003
10.Sweet, James. “Opting-out of Commercial Telemarketing: The Constitutionality of the National Do-Not-Call Registry”, 70 Tenn. L. Rev. 921
11.Simmons, D.D. No second on spam: A legislative prescription to hardnessunsolicited commercial e-mail. Journal of Small & Emerging Business Law, 3(2),1999.
12.Rules and Regulations Implementing the CAN-SPAM Act of 2003 and the TCPA, 19FCC Rcd. 15927,15933-34,q16,2004 WL 1794922(2004)(”CAN-SPAM Order”)
13.Dennis W. K. Khong,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SPAM LAW”, Erasmus Law and Economics Review 1 (February 2004): 23–45.
第三項 法院判決
1. e360 Insight v. The Spamhaus Project--- F.3d ----, 2007 WL 2445016C.A.7 (Ill.), 2007. August 30, 2007
2. Compuserve Inc. vs. Cyber Promotions, Inc. 962 F. Supp. 1015 (S.D. Ohio 1997)
3. AOL vs. Cyber Promotion Inc., 948 F. Supp. 436;1996 U.S. Dist.
4. Tracy LaQuey Parker, et al v. C.N. Enterprises and Craig Nowak., et al ,No. 97-06273( Tex. Travis County Dist. Ct. Nov 10 199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1. 王郁琦、陳炳全,濫發網際網路廣告信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81 期,2002 年2 月
2. 2. 陳思廷、郭佳玫、黃菁甯、林雅慧等著,垃圾郵件的國際立法趨勢,科技法律透析,2004年2月
3. 3. 周慧蓮,請勿來電-淺談美國Do not call機制,科技法律透析,2004年2月。
4. 4. 王郁琦、陳炳全,濫發網際網路廣告信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2002年2月,第81期。
5. 5. 王郁琦,垃圾郵件當心觸法-個人資料商業利用須知,法律與你,第109期。
6. 9. 張雅雯,大量商業性電子郵件廣告之法律問題與管理機制,資訊法務透析,民國88年9月。
7. 10. 張雅雯,濫發電子商業廣告引發之法律問題,商業現代化,第26期,民國87年1月。
8. 11. 許郁靈,「特定電子郵件送信之適正化等法律」簡介,萬國法律,第123期,民國91年6月。
9. 12. 馮震宇、錢世傑,論網路電子商務發展與隱私權之保護,萬國法律,第104期,民國88年4月。
10. 14. 楊正瑀,分析日益氾濫之「垃圾郵件」,產業透析,9207彙編本,民國92年7月。
11. 15. 廖緯民,「網際網路」上的隱私權保護—以網路技術與數位資料特質之實務觀點為中心,科技法律透析,第16卷第4期,民國93年4月。
12. 16. 詹文凱,美國法上資訊隱私權之相關判決,律師雜誌,第233期,民國88年2月。
13. 17. 蔡蕙芳,與垃圾郵件有關的刑法問題,律師雜誌,2005年8月。
14. 21. 彭心儀、周慧蓮,由「E化」到「M化」:論行動通信加值服務所衍生之新興法律問題(下),萬國法律,第一三一期,2003年十月。
15. 22. 周慧蓮,行動簡訊與國際規範趨勢,律師雜誌第311期,200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