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鑫譯(?)地勢分析與土地評價,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系
王鑫(1986)遙測研習班講義(四),台北市:農委會遙測小組
王鑫(1988)地形學,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王鑫等(1990)澎湖柱狀玄武岩地景調查,臺灣省立博物館年刊,33:17-54王鑫(1991)澎湖的地形景觀,台北市:交通部觀光局出版。
王鑫(1994a)自然景觀及特殊地質、地形現象登錄計畫之規劃研究(二),台北市:行政院農委會委託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系辦理。
王鑫(1994b)地景保護與環境教育,地景保育通訊,1:8-10。王鑫(1996)自然保育國際重要文獻編譯手冊,台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王鑫(1997)地景保育,初版,台北市:明文書局。
王鑫(1998)地景生態與地形分區,環境科學技術教育專刊,14:1-8。王鑫(2002a)從世界遺產到地質公園,大地地理雜誌,166:10。王鑫(2002b)保護區之國家系統規劃,臺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王鑫(2002c)發展永續旅遊的途徑之一:生態旅遊,應用倫理研究通訊,24:28-44。王鑫、李光中(2002d)地質公園之設置推動及環境管理監測,台北市:行政院農委會委託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辦理。
王鑫(2003a)地質公園的設置與推動(上),地景保育通訊,19:2-9。王鑫(2003b)自然地景系統及地質公園規劃研究,台北市:行政院農委會委託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辦理。
王鑫(2004a)推動澎湖地質公園計畫,澎湖永續發展經營管理研討會地質公園設置與推動論文集,3-21。
王鑫(2004b)地質公園的設置與推動(下),地景保育通訊,20:4-10。王鑫(2004c)澎湖玄武岩地質公園推動綱要計畫,台北市:澎湖縣農漁局委託國立台灣大學環境資源學系辦理。
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1997)遊憩景觀資源,初版,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
丘如華(2002)世界遺產沿革,二○○二年文建會文化論壇實錄-世界遺產。
台灣地形研究室(1999)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GEOPARK標章,地景保育通訊,11。
江建霖、余樹楨(1991)澎湖赤嶼火山熔岩與捕獲岩之礦物與岩石學,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特刊第五號,59-76。
巫宗南(1990)陽明山國家公園之地形分類及其成因,台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吳宗瓊(2002),淺談生態旅遊,應用倫理研究通訊,24:54-59。易展管理顧問有限公司(2004)澎湖縣馬公市桶盤社區風貌營造規劃設計案期末修正報告書,澎湖縣:澎湖縣政府委託。
宋聖榮(2004),澎湖的火山故事,澎湖研究第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08-127。
林豪(1963)澎湖廳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會
林文鎮(1999)澎湖的菜宅與魚灶,西瀛風物,7:94-104。林文鎮(2004)岩石在澎湖的文化角色之探討,澎湖研究第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63-65。
林長興(1991)澎湖群島之地質與地形,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林朝棨(1957)台灣地形,台灣省通志稿卷一,土地志地理篇(第一冊 地形),台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林朝棨、邱岳、呂學俊、黃敦友(1957)澎湖群島之地質礦產,台灣礦業,9(3-4): 26-38。
林朝棨(1963)台灣之第四紀,台灣文獻,14(1):1-53。
林朝棨(1967)台灣外島之地質,台灣銀行季刊,18(4):229。
林俊全、張菀文整理(1997)特殊地景登錄--澎湖玄武岩,地景保育通訊,7:13-17。林俊全(2003)從地景保育談地質公園的推動,地景保育通訊,19:10-12。林俊全等(2005)澎湖意象,初版,澎湖縣:澎湖縣政府。
林孟龍(1998)德國的地景保育-Geotopes,地景保育通訊,8:13-16。林孟龍(1999)Fribourg州(瑞士)的Geotopes目錄,地景保育通訊,10。
林晏州(2002)陽明山國家公園生態旅遊路線及解說規劃,台北市: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研究報告。
林耀源(2002)臺灣地景保育工作推動策略之檢討,地景保育通訊,16:2-11。李銘輝(1990)觀光地理,初版,台北市:揚智文化。
李寄嵎(1994)澎湖地區玄武岩類與福建地區基性脈岩之定年學與地球化學研究兼論中生代晚期以來中國東南地函之演化,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地質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光中(1994)臺灣地區地景保育現況與展望,地景保育通訊,1:1-7。李建堂(2000a)地球襲產保育-如何付諸行動,台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委託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系辦理。
李建堂(2000b)台灣中部地區特殊地景保育景點管理架構之研擬,台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委託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系辦理。
李麗雪等(2001)生態觀光‧永續發展,初版,台北市:地景。
李筱娟(2001)台東縣卑南礫石分佈地區地景特質評估之研究,台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何立德(2000)特殊地質、地形景點選址與管理研究-以海岸山脈為例,台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杜慧音(2002)生態旅遊遊程設計之研究—以金瓜石地區為例,台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周天穎、周學政(1997)ArcView透視3.X,初版,台北市:松岡。
施添福(1980)地理學中的人地傳統及其主要的研究主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報告,6:203-242。
施保旭(1995)地理資訊系統,初版,台北市:儒林圖書。
洪瑜璟(1994)建立特殊地形景觀保護區系統架構之研究-以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為例,台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洪國雄(1999)澎湖的石滬,澎湖縣:澎湖縣文化局。
紀麗美編輯(2001)澎湖人文景觀專輯,澎湖縣:澎湖縣文化局。
紀麗美編輯(2004)澎湖研究第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澎湖縣:澎湖縣文化局。
徐鐵良(1955)台灣之地形,台灣銀行季刊,7(2):8-25。
徐國士、黃文卿、游登良(1997)國家公園概論,初版,台北市:明文書局。
張郇生(1991)澎湖玄武岩凝灰岩中之逸氣管道,地質,11(2):163-168。張明洵、林玥秀(2002)解說概論,初版,台北市:揚智文化。
郭岱宜(1999)生態旅遊,初版,台北市:揚智文化。
郭彥超(2001)南湖大山地區之航照判讀與地勢分析,台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郭育任(2004)太魯閣國家公園中橫沿線峽谷段景點調查及解說系統規劃。花蓮縣秀林鄉:內政部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研究報告
黃萬居(1985)台灣地區國家公園及自然保護區系統之研究-兼論我國之自然保育與資源管理政策,台北市: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編印。
黃國峰(1993)區域景觀分析之研究-以花東海岸山脈南段為例,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朝恩(1991)土地系統的劃分與評價,教學與研究,13:139-159。黃有興(1992)澎湖的民間信仰。台原出版社。
黃書禮(1999)生態土地利用規劃,台北市:詹氏書局。
陳于高(1993)晚更新世以來南台灣地區海水面變化與新構造運動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地質學研究所博士論文。陳培源、張郇生(1985)澎湖群島之地質與地史,澎湖縣: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陳培源(1992)澎湖群島地層劃分與地質構造上一些問題的檢討,經濟部地質調查所特刊,6:9-38。
陳憲明(1996)澎湖群島石滬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地理研究報告,25:117-140。
陳錦嫣(2003)GIS技術與實務應用,初版,台北縣中和市:新文京開發。
莊文星(1992)台灣之火山活動與火山岩,台中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曹恕中等(1999)澎湖群島圖幅說明書,台北市: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粘俊亮(2003)綠島地區地景景點選取與保育之研究,花蓮縣: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許珊瑜 整理(2003)歐洲地質公園,地景保育通訊,17。
許珊瑜(2004)金瓜石地質公園概念規劃之研究,台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湯曉虞、林耀源(2001)21世紀開端的台灣地景保育工作省思,農政與農情,110:50-57。農委會林業處保育科(1995)臺灣地區自然保護區域設置概況,地景保育通訊,3:1-7。
楊宏志(2002)生態旅遊制度的建立,台灣林業,28(1):68-76。
楊孝華(2003)琉球嶼地景的分類、分區與評估,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趙信甫(2003)地質公園的評鑑與認證,地景保育通訊,19:13-18。趙羿、賴明粥、薛怡珍(2003)景觀生態學:理論與實務,初版,台北市:地景。
蔡惠民(1985)國家公園解說系統規劃與經營管理之研究,台北縣:內政部營建署。
劉敏耀(1998)澎湖的風水。澎湖縣:澎湖縣文化局。
劉淑玲(2003)澎湖縣玄武岩保育與地質公園發展之探討,地景保育通訊,19:37-40。劉益昌(2004)澎湖早期人類活動—以地質資源和人類關連為主,澎湖永續發展經營管理研討會地質公園設置與推動論文集,71-83。
齊士崢(2004)澎湖地形資源初探,澎湖永續發展經營管理研討會地質公園設置與推動論文集,22-35。
齊士崢等人(2005)澎湖地區地質公園整體規劃與推動—各景點基礎調查及先期規劃期末報告,高雄市:澎湖縣文化局委託高雄市台灣地理學會辦理。
臧振華、洪曉純(2001)澎湖七美島史前石器製造場的發現和初步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4(4):889-940。潘江(1995)世界遺產公約,地景保育通訊,2:15-18。
鄭先祐(2002),生態旅遊的基本主張與核心價值,應用倫理研究通訊,24:60-65濮方正(1990)花蓮縣海岸山脈北段之地勢分類,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謝燦榮(1994)澎湖小門嶼鯨魚洞附近所謂接觸變質之探討,地質,14(1):219-224。顏秀玲(1996)赤崁和吉貝漁撈活動的空間組織,澎湖縣:澎湖縣文化局
蘇益田(1998)生態條件對澎湖傳統聚落型態之影響,澎湖縣:澎湖縣文化局。
二、英文部分
Antrop , Marc (2000) Background concepts for integrated landscape analysis .,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77): 17-28.
Antrop ,Marc.(2005)Why landscapes of the past are important for the future.?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70): 21-34.
Baker, T. R., and Case, S. B.(2000).Let Gis be your guide, The Science Teacher, 67(7): 24-26.
Brabyn, L. (1998) GIS analysis of macro landform , Presented at SIRC 98-The 10th Annual Colloquium of the Spatial Information Research Centre University of Otago, Dunedin ,New Zealand 16-19 November.
Buckley, R. C. (2003) Environmental Inputs and Outputs in Ecotourism:Geotourism with a Positive Triple Bottom Line? Journal Of Ecotourism ,2(1): 76-82.
Buckley, R. C.(2006)Geotourism ,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33(2):581-583.
Cooke, R.U. and Doornkamp, J.C. (1974) Geomorphology in environment management,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UCN (1994) Guidelines for Protected Areas Management Categories
Lioubimtseva , E., Defourny, P.(1999) GIS-based landscape classification and mapping of European Russia ,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 (44): 63-75.
Mitchell, Colin W.(1973) Terrain evaluation : an introductory handbook to the history,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practical terrain assessment , London : Longman.
Schumm, S.A. (1993) To interpret the earth-Ten ways to be wrong.(2nd ed.) ,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tueve, A.M., Cock, S.D. and Drew, D. (2002) The Geotourism Study: Phase I Executive Summary , Washington DC: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ler. (www.tia.org/pubs/geotourismphasefinal.pdf.)
The Countryside Agency and Scottish Natural Heritage (2002)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Guidance For England and Scotland.
Tourtellot , Jonathan B.(2002a) About Geotourism,Adapted from the joint NGT/TIA press conference held 13 March 2002 in New York.
Tourtellot, Jonathan B.(2002b) Moving Ecotourism Beyond its Niche , Presented at The World Ecotourism Summit ,Québec, Canada 19-22 May.
UNESCO (1999) Operational Guildlines for UNESCO Geoparks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e Organization.
三、網頁部分
文獻會世界襲產知識網http://wh.cca.gov.tw/tc/main.asp
台灣生態旅遊網http://www.ecotour.org.tw/
世界地質公園http://www.worldgeopark.org/index.html
國際生態旅遊協會http://www.ecotourism.org/
國家地理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index.html
農委會自然保育網http://wagner.zo.ntu.edu.tw/preserve/index1.htm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http://www.unesco.org/w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