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小松原明哲。對話型認知人間工學設計。技報堂出版。東京。1992。
王家茗(2001)。網路書寫動機與意義之探索--以「明日報個人新聞台」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4內田 治、醍醐朝美著。徐華鍈譯。2000。問卷調查應用入門。小知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北。pp.15-16。史倩玲。「解讀Blog全球旋風!-5年出現3,100萬個,誰能輕易逃避……」。數位時代雙週刊。第108期。2005年6月15日。台灣Blogger主力族群調查報告:http://Blog.serv.idv.tw/2004/12/07/186/
李世忠(1994)。評鑑性研究的探討─以電腦軟體評鑑為例。教學科技與媒體。第14期。pp.17-25。李世忠(1993)。使用者介面的探討。視聽教育月刊。Vol.35.No.1。
李天任、藍莘(1998)。大眾媒體研究。亞太出版社。
李欣岳「席捲企業的新勢力!Blog Inc.」。e天下雜誌。55期。2005年7月1日
李孟壕(2002)。線上自我與線下自我的平衡:BBS 版主自我肯定初探。資訊社會研究(2)。吳芝儀、廖梅花譯。《質性研究入門-紮根理論研究方法》。Anselm Strauss & Juliet Corbin著(1998)。台北:濤石。2001。
吳苑如(2000)。網站互動性與企業公關管理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所。碩士論文。吳信緯(2001)。全球資訊網網頁可及性原則探討及網站可及性評估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林永財(2004)。KTV 電腦點歌螢幕操作介面使用性之研究 。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林克寰:http://jedi.org/Blog/
林家維(2001)。網頁瀏覽器指標圖像之研究─以數位博物館圖像介面設計為例。大葉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林錦全(2004)。視覺設計要素在洗衣機操作介面上之運用研究。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林佩儀(2000)。網站設計與使用者滿意度之關聯。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徐愛蒂(2000)。數位圖書館互動性功能評估與使用者需求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所。碩士論文。張宏榮(2001)。網際網路溝通之幹擾因素探索。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澄清(2003)。網路社群參與書寫態度與行為意向之研究─以「野葡萄文學網」為例。南華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張嘉佑(2004)。護理人員專用平板電腦之操作介面與使用性研究。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葉允斌(2004)。網路「公共性」的考源、批判與重建-以Habermas 的「Intersubjectivity」觀點為中心。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葉芬廷(2002)。教師專業虛擬社群之國小教師會員使用動機、行為與滿意度之調查研究 ---以思摩特網(SCTNet)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文剛(2002)。網站之文化使用性研究-以華文入口網站為例。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論文。陳姿羽(2003年6月10日)新世界傳真機Blog作為網路書寫新趨勢。聯合報。第39版。
莊國辰(2001)。「網運228」明日報個人新聞台自救始末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錦昌(2000)。網頁介面使用性之探討與意象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陶振超(1996)。台灣地區全球資訊網(WWW)使用者調查。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創市際「ARO網路測量研究」。Trend Report, 2004.12~2005.3
創市際市場:http://www.insightxplorer.com/index.html
黃如足(2001)。美術館網頁設計及使用性之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楊志弘( 2000 )。網路新聞的互動選擇:台灣地區報社、廣播電台和電台設置的網路媒體之內容分析。第三屆亞太地區媒體與科技和社會發展研討會論文集。
楊苑青(2002)。職業運動網站之互動性功能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楊雅淳(2000)。從使用者中心探討影視娛樂網頁介面設計原則—以電影公司網頁介面為例。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戴怡君、董旭英(2002)。使用網際網路進行互動者特質之探討。資訊社會研究。資訊工業策進會ACI-FIND: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 二○○四年 三十七卷。第四期。
蔡珮(1995)。電子佈告欄使用行為與社會臨場感研究--以台大計中BBS站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蔡文輝(1997)。社會學。三民。
蔡淑如(1999)。新聞網站互動性功能設計與使用者感知行為之初探----以聯合新聞網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所。碩士論文。翟本瑞(2002)。資訊未來。資訊社會研究期刊。第2期。翟本瑞(2002)。網路文化與虛擬生活世界。網路與社會研討會。
廖鐿鈤(2000)。網路入侵---虛擬社區對真實世界的滲透。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維基百科:http://www.wikipedia.org
鄭有訓(2002)。互動介面模式之效益研究─以網路電視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鄭毓晴(2005)。國立台灣美術館之虛擬國民美術館網站規劃設計與評估。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魯智寶(2005)。人體運動學資料之網路視覺化模擬評估平台開發。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蕃薯藤:http://survey.yam.com/
藝立協(2003)。Blog:Blog線上出版、網路日誌實作。台北:上奇科技。
藝立協團體(elixus):http://Blog.elixus.org/
英文部分
Barfield, Lon. The User Interface Concepts and Design. England: Addison Wesley, 1993.
Borsook, T. K. & Higginbotham-Wheat, N. (1991). Interactivity: What is it and what can it do for 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October, 11-17.
Cox, K. & Walker, D., 1993, User Interface Design(2nd, ed.), Prentice Hall
Dan Gillmor著。陳建勳譯。草根媒體:Blog傳奇。We the Media!! 。歐萊禮。臺北市。2005。
eMarketer:http://www.marketresearch.com/
Ghose.I&Dou.S,”Interactive Functions and Their Impacts on the Appeal of Internet Presence Sites”,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Vol.2,p.29-p.43,1998.
Hoffman, D. L. & Novak, T. P., "Marketing in Multimedia Computer-Mediated Environment: Conceptual Founda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60, July,1996.
Jenny Preece著。陳建豪譯。人機介面與互動入門。和碩科技文化。1998。
Jensen,K. B. & Jankowski,N. W.(1991/1996). A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methodologies for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唐維敏譯。大眾傳播研究方法:質化取向。五南。
Jorn barger (1999) WeBlog resources FAQ. [On-line]. Available:http://www.robotwisdom.com/weBlogs/
Marchionini,G,Plaisant,C,& Komlodi,A.(1998).Interfaces and tools for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national digital library progra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 ment, 34( 5 ) ,535-555.
Nielsen, 1993, J., Usability Engineering, 1993, Academic Press, San Diego.
Nielsin,J.,and Molich.r.,1990,Heuristic evaluation of user interface.Proc.ACM CHI”90 Conf.,pp.249~25
Nielsen, J., “Designing User Interfaces for International Use”, Elsevier, Amsterdam,1990.
Paul Levinson著/宋偉航譯(2000)。數位麥克魯漢。貓頭鷹出版。城邦發行。
Preece, Jenny,1998, A Guide to usability: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Woringham, England.Reading, Mass:Addison-Wesley.
Rafaeli, S. (1988). Interactivity: From new media to communication, in R. P. Hawkins,J. M. Wiemann and S. Pingree (eds) Advertising communication science:Merging mass and interpersonal process, 110-134. Newbury Park, CA: Sage.
Rafaeli, S. (1990). Interacting with media: Para-social interaction and real interaction,in B. D. Ruben and L. A. Liverouw (eds) Mediati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and behavior, (Vol3), (pp.125-181). New Brunswick, NJ: Transaction Publishers.
Russ Lipton「what is a weBlog?」:http://radio.weBlogs.com/0107019/stories/2002/02/12/whatIsAWeBlog.html/
Shackel, B. and Richardson, 1991, Usability-Context, Framework, Definition, Desugn and Evaluation, in HumanFactor for Informatics Usability, Co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ombridge.
Webster 's Third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Wikipedia「Web log」:http://www.wikipedia.org/wiki/Web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