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籍類:(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一)民間文學暨民俗研究專書: 丁乃通:《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6 年 7 月。
江帆:《民間口承敘事論》,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 年 5 月。 江寶釵總編:《嘉義市民間文學集○4 閩南語故事(一)》,嘉義:嘉義市文化 局,2000 年 12 月。
江寶釵總編:《嘉義市民間文學集○5 閩南語故事(二)》,嘉義:嘉義市文化 局,2000 年 12 月。
德.艾伯華(Wolfram Eberhard,1901-1989)著,王燕生、周祖生譯:《中國民 間故事類型》,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年 1 月。 余燧賓主編:《基隆市民間文學採集(一)》,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
1999 年 6 月。
吳瀛濤:《臺灣民俗》,台北:眾文圖書公司,2000 年 1 月再版。 宋隆全、胡萬川總編:《宜蘭縣民間文學集(二)》,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 心,1999 年 6 月。
李獻璋編:《臺灣民間文學集》,台中:臺灣新文學社,1936 年 6 月。 林文龍:《台灣掌故與傳說》,台北:臺原出版社,1992 年。 林美容:《鄉土史與村庄史-人類學者看地方》,台北:臺原出版社,2000 年
9 月。
林藜:《台灣傳奇》,台北:稻田出版社,1991 年 11 月。 林藜:《台灣民間傳奇》,台北縣:稻田出版有限公司,1995 年 12 月。 林蘭編:《東方故事 3》,台北:東方文化書局,1971 年。 邱坤良、施如芳、張秀玲、藍素婧、郝譽翔等編:《宜蘭縣口傳文學上冊》, 宜蘭縣,宜蘭縣政府,2002 年 5 月。 金榮華:《民間故事論集》,台北:三民書局,1997 年 6 月。
金榮華編:《澎湖縣民間故事》,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0 年 10 月。
金榮華編:《台灣桃竹苗地區民間故事》,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0 年
11 月。 金榮華:《中國民間故事集成類型索引(二)》,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2
年 3 月。
姜佩君編:《澎湖民間傳說》,桃園縣:聖環圖書公司,1998 年 6 月。 施翠峰:《台灣鄉土的神括與傳說》,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5 年 6 月。 柳田國男著、連湘譯:《傳說論》,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7 年 3 月。 段寶林:《中國民間文學概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 年 10 月。 胡萬川總編:《台中縣石岡鄉閩南語故事集(一)》,台中縣豐原市:台中縣 立文化中心,1993 年 3 月。 胡萬川總編:《台中縣石岡鄉閩南語故事集(二)》,台中縣豐原市:台中縣 立文化中心,1993 年 6 月。 胡萬川總編:《台中縣東勢鎮客語故事集》,台中縣豐原市:台中縣立文化中 心,1994 年 3 月。 胡萬川總編:《台中縣沙鹿鎮閩南語故事集》,台中縣豐原市,台中縣立文化 中心,1994 年 3 月。 胡萬川總編:《台中縣沙鹿鎮閩南語故事集(二)》,台中縣豐原市:台中縣 立文化中心,1994 年 5 月。 胡萬川總編:《彰化縣民間文學集故事篇(一)》,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1994 年 6 月。
胡萬川總編:《台中縣東勢鎮客語故事集(二)》,台中縣豐原市:台中縣立 文化中心,1994 年 10 月。
胡萬川總編:《彰化縣民間文學集○4 故事篇(二)》,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 心,1995 年 1 月。 胡萬川總編:《彰化縣民間文學集故事篇(二)》,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1995 年 1 月。
胡萬川、黃晴文總編:《台中縣大甲鎮閩南語故事集》,台中縣:台中縣立文 化中心,1995 年 6 月。 胡萬川、黃晴文總編輯:《台中縣大甲鎮閩南語故事集(一)》,台中縣豐原
市: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5 年 6 月。
胡萬川總編:《彰化縣民間文學集故事篇(三)》,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1995 年 7 月。 胡萬川總編:《彰化縣民間文學集故事篇(四)》,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1995 年 7 月。
胡萬川、黃晴文總編:《台中縣東勢鎮客語故事集(三)》,台中縣豐原市, 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6 年 2 月。
胡萬川總編:《彰化縣民間文學集○9 故事篇(五)》,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 心,1996 年 6 月。 胡萬川、黃晴文總編:《台中縣新社鄉閩南語故事集》,台中縣豐原市:台中 縣立文化中心,1996 年 6 月。 胡萬川、黃晴文總編:《台中縣清水鎮閩南語故事集》,台中縣豐原市:台中 縣立文化中心,1996 年 6 月。
胡萬川、黃晴文總編:《台中縣民間文學集○23 梧棲鎮閩南語故事集》,台中縣 豐原市: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6 年 7 月。 胡萬川、黃晴文總編:《台中縣梧棲鎮閩南語故事集》,台中縣豐原市:台中 縣立文化中心,1996 年 7 月。 胡萬川、黃晴文總編:《台中縣新社鄉閩南語故事集(二)》,台中縣豐原市: 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7 年 6 月。 胡萬川、黃晴文總編:《台中縣清水鎮閩南語故事集(二)》,台中縣豐原市: 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7 年 6 月。 胡萬川、黃晴文總編:《台中縣東勢鎮客語故事集(四)》,台中縣豐原市: 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7 年 7 月。 胡萬川總編:《苗栗縣閩南語故事集》,苗栗縣:苗栗縣立文化中心,1998 年
6 月。
胡萬川、王正雄總編:《台中縣外埔鄉閩南語故事集》,台中縣豐原市:台中 縣立文化中心,1998 年 6 月。 胡萬川、王正雄總編:《台中縣大安鄉閩南語故事集(一)》,台中縣豐原市: 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8 年 6 月。 胡萬川、王正雄總編:《台中縣大安鄉閩南語故事集(二)》,台中縣豐原市: 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8 年 6 月。
胡萬川、王長華總編:《鳳山市閩南語故事集(一)》,高雄縣:高雄縣立文
化中心,1999 年 5 月。
胡萬川、王正雄總編:《台中縣東勢鎮客語故事集(五)》,台中縣豐原市: 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9 年 8 月。 胡萬川、王正雄總編:《台中縣大安鄉閩南語故事集(三)》,台中縣豐原市: 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9 年 11 月。 胡萬川、陳益源總編:《雲林縣閩南語故事集(一)》,雲林縣斗六市:雲林 縣文化局,1999 年 12 月。 胡萬川、王正雄總編:《台中縣東勢鎮閩南語故事集(一)》,台中縣豐原市: 台中縣立文化中心,2000 年 5 月。 胡萬川總編:《桃園縣蘆竹鄉閩南語故事(一)》,桃園縣桃園市:桃園縣立 文化中心,2000 年 9 月。 胡萬川總編:《桃園縣蘆竹鄉閩南語故事(二)》,桃園縣桃園市:桃園縣文 化局,2000 年 12 月。 胡萬川、陳益源總編:《雲林縣閩南語故事集(二)》,雲林縣斗六市:雲林 縣文化局,2001 年 1 月。 胡萬川、陳益源總編:《雲林縣閩南語故事集(三)》,雲林縣:雲林縣文化 局,2001 年 1 月。 胡萬川總編:《台南縣閩南語故事集(一)》,台南縣新營市:台南縣文化局,
2001 年 4 月。
胡萬川總編:《台南縣閩南語故事集(二)》,台南縣新營市:台南縣文化局,
2001 年 4 月。 胡萬川總編:《台南縣閩南語故事集(三)》,台南縣新營市:台南縣文化局,
2001 年 4 月。
胡萬川、陳嘉瑞總編:《台中縣東勢鎮客語故事集(六)》,台中縣豐原市: 台中縣立文化中心,2001 年 4 月。 胡萬川總編:《苗栗縣閩南語故事集(二)》,苗栗:苗栗縣文化局,2001 年
12 月。
胡萬川、陳益源總編:《雲林縣閩南語故事集(四)》,雲林縣斗六市:雲林 縣文化局,2001 年 12 月。 胡萬川總編:《台南縣閩南語故事集(四)》,台南縣新營市:台南縣文化局,
2002 年 4 月。
胡萬川總編:《台南縣閩南語故事集(五)》,台南縣新營市:台南縣文化局,
2002 年 4 月。 胡萬川、康原、陳益源總編:《彰化縣民間文學集(17)【線西伸港福興地區】》, 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02 年 4 月。 胡萬川、康原、陳益源總編:《彰化縣民間文學集(18)【芬園花壇秀水地區】》, 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02 年 4 月。 胡萬川總編:《桃園市閩南語故事集(一)》,桃園縣:桃園縣文化局,2002
年 11 月。
胡萬川總編:《桃園縣龜山鄉閩南語故事(一)》,桃園縣桃園市:桃園縣文 化局,2002 年 11 月。 胡萬川總編:《桃園縣龍潭鄉客語故事(一)》,桃園縣桃園市:桃園縣文化 局,2000 年 12 月。 胡萬川總編:《苗栗縣閩南語故事集(三)》,苗栗:苗栗縣文化局,2002 年
12 月。
胡萬川、康原、陳益源總編:《彰化縣民間文學集(19)【員林大村埔心地區】》, 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03 年 5 月。 胡萬川總編:《南投縣福佬故事集(一)》,南投縣:南投縣文化局,2003 年
5 月。
胡萬川:《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年 1 月。 胡萬川:《真實與想像-神話傳說探微》,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年 7 月。
唐蕙韻:《金門民間傳說》,台北:稻田出版社,1996 年 12 月。 張紫晨:《中國民俗與民俗學》,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5 年 8 月初版 一刷。 許梅貞主編:《基隆市民間文學采集(二)》,基隆:基隆市立文化中心,2001
年 2 月。
陳益源:《台灣民間文學采錄》,台北:里仁書局,1999 年 9 月。 陳益源、潘是輝總編:《雲林縣閩南語故事集(五)》,雲林縣斗六市:雲林 縣文化局,2003 年 5 月。
陳慶浩、王秋桂主編:《臺灣民間故事集》,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
司,1989 年 6 月。
曾永義:《俗文學概論》,台北:三民書局,2003 年 6 月。
曾敦香等編作:《台中市民間文學采錄集③》,台中:台中市立文化中心,1999
年 6 月。
程薔:《中國民間傳說》,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 年 7 月。 黃哲永總編:《嘉義縣六腳鄉閩南語故事集》,嘉義縣朴子市:嘉義縣立文化 中心,1999 年 6 月。 黃哲永總編:《嘉義縣太保市閩南語故事集》,嘉義縣朴子市:嘉義縣立文化 中心,1999 年 6 月。 黃哲永總編:《嘉義縣朴子市閩南語故事集》,嘉義縣朴子市:嘉義縣立文化 中心,1999 年 6 月。 黃哲永總編:《嘉義縣東石鄉閩南語故事集(一)》,嘉義縣朴子市:嘉義縣 立文化中心,1999 年 6 月。 黃哲永總編:《嘉義縣東石鄉閩南語故事集(二)》,嘉義縣朴子市:嘉義縣 立文化中心,1999 年 6 月。 黃哲永總編輯:《嘉義縣太保市民間傳說》,嘉義縣:嘉義縣文化中心,1999
年 6 月。
楊照陽等編作:《台中市大墩民間文學采錄集》,台中:台中市立文化中心,
1999 年 4 月。
楊照陽等編作:《台中市民間文學采錄集④》,台中:台中市立文化中心,2000
年 12 月。
董芳苑:《探討台灣民間信仰》,台北:常民文化出版,1996 年 11 月。 劉守華:《中國民間童話概說》,四川: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 年 8 月。 劉守華、巫瑞書主編:《民間文學導論》,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1992 年 5 月。
劉守華:《中國民間故事史》,漢口: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
蔡蕙如:《與鄭成功有關的傳說之研究》,台南:台南市立文化中心,1998 年
6 月。
鄭志明:《文學民俗與民俗文學》,嘉義縣:南華管理學院,1999 年 6 月。 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年 10 月。 賴妙華等編作:《台中市台灣民間文學采錄集》,台中:台中市立文化中心,
1998 年 5 月。 謝華、謝澄光主編:《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福建卷•廈門市分卷》,廈門:廈 門市民間文學集成編委會,1991 年。 鍾敬文:《鍾敬文民間文學論集(下)》,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5 年 6 月。
鍾敬文:《民間文藝學及其歷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 年 10 月。 羅肇錦總編:《苗栗縣客語故事集》,苗栗:苗栗縣立文化中心,1998 年 6 月。 羅肇錦總編:《苗栗縣客語故事集(二)》,苗栗:苗栗縣立文化中心,1999
年 6 月。
羅肇錦總編:《苗栗縣客語故事集(三)》,苗栗:苗栗縣文化局,2002 年 12 月。
譚達先:《中國傳說概述》,台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 年 6 月。
(二)風水論著暨相關研究專書: 一丁、雨露、洪涌編著:《中國風水與建築選址》,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9
年 10 月。
王其亨:《風水理論研究》,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92 年 8 月一版。 王其亨:《風水理論研究(一)》,台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 年 11 月。
王其亨:《風水理論研究(二)》,台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 年 4 月。
何曉昕《風水探源》,台北:博遠出版公司,1995 年 8 月。 清.汪志伊刪定:《地學簡明》,臺北:文海出版社,1974 年據清嘉慶 7 年桐 城汪氏手稿本景印。 陳怡魁:《生存風水學》,台北:財團法人易學研究發展基金會,2000 年 4 月。 黃有志:《風水與環境》,高雄:高竿傳播有限公司,1997 年 9 月。 漢寶德:《風水與環境》,台北:小異出版,2006 年 5 月。
(三)其他學術專書:
片剛巖著,陳金田、馮作民譯:《臺灣風俗誌》,台北:大立出版社,1981 年
1 月。
王瑛曾:《重修台灣鳳山縣志》,台北:大通書局,1984 年。 王詩琅:《王詩琅全集二.孝子尋母記》,高雄:德馨室出版社,1979 年。 弗雷澤著,汪培基譯:《金枝》,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出版,1991 年 2 月。 清.永瑢、紀昀等撰:《欽定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年。 禾曰:《台灣的根與枝葉》,台北:國家出版社,1986 年 5 月。 江日昇:《台灣外記》,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60 年 5 月。 呂理政:《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台北縣:稻鄉出版社,1992 年 12 月初版。 呂理政《天、人、社會-試論中國傳統的宇宙認知模型》,台北:中央研究院 民族學研究所,1998 年 6 月 3 刷。 李福清:《從神話到鬼話》,台中:晨星出版社,1998 年 1 月。 李亦園:《文化人類學選讀》,臺北:食貨出版社,1980 年 10 月。 卓劉慶弟:《老子正詁》,台北:臺灣開明書店,1968 年 3 月一版。 明.楊穆:《西墅雜記》,明.陶珽:《說郛續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 年,《續修四庫全書》子部 1190 冊.雜家類,據清順治三年宛委山堂刻本。
林文寶:《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論》,台北: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出版,1994
年 1 月。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台北:學生書局,1986 年。 高賢治、馮作民:《台灣舊習慣習俗信仰》,台北:眾文圖書公司,1978 年。 張建隆:《尋找老淡水》,台北縣: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6 年 7 月。 張清榮:《兒童文學創作論》,台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 年 9 月一版一刷。
張勝彥:《臺灣史研究》,台北:華世出版社,1981 年。 清.張廷玉:《明史》,台北:鼎文書局,1991 年 5 月五版。 連橫:《台灣通史》,台北:幼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 年 3 月。 陳文達:《鳳山縣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 年 10 月。 彭三光主修:《鳳山市志》,高雄縣:鳳山市公所,1987 年。 彭懷真:《社會學概論》,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 年 11 月修訂版 三刷。
黃典權等編纂:《重修台灣省通志》,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 年。 黃應貴主編,《空間、力與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5 年
12 月。
清.楊式傅:《果報聞見錄》,濟南:齊魯書社,1995 年,《四庫全書存目叢
書》子部 250 冊。
楊宗瑩校訂:《大明英烈傳》,台北:三民書局,1995 年。 楊家駱主編,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台北:鼎文書局,1973 年 9 月。 鈴木清一郎著,馮作民譯:《台灣舊慣習俗信仰》,台北:眾文圖書公司,1989
年 11 月。
臺灣慣習研究會原著,李榮南編譯:《臺灣慣習記事》(中譯本),臺中:臺灣 省文獻委員會,1993 年。 趙沛霖:《先秦神話思想史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8 年 6 月。 清.蔣毓英等撰:《台灣府志三種》,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5 月。 鄭水萍主編:《壽山紀事》,高雄:高雄文化中心出版,1995 年。 鄭志明:《華人宗教的文化意識第一卷》,台北:中華大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1 年 9 月。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台北: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0 年 11 月初
版。
戴朝福:《中華文化的省思》,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 年 11 月。 薛明卿:《澎湖搜奇》,澎湖縣:澎湖縣立文化中心,1996 年 6 月。 證嚴法師:《靜思語(二)》,花蓮:慈濟文化公司,1995 年。
二、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一)期刊
林衡道:〈鄭國姓的故事說〉,《台灣風物》第 22 卷第 2 期,1972 年 6 月。
周桂鈿:〈董仲舒天人感應論的真理性〉,《中國哲學》第 7 期,2001 年。
范勝雄:〈府城地理傳說〉,《台南文化新》44 期,1997 年 12 月。 婁子匡:〈鄭成功〉一文載於《民俗叢書.十五》,台北:東方文化書局,1969 年。
曹永和:〈士林的傳說〉,《臺灣風物》第 1 卷第 1 期,1951 年 l2 月。
郭中瑞、堀込憲二著,卞鳳奎譯:〈風水漫談〉,《史聯雜誌》第 30、31 期合 訂本,1997 年 12 月。
陳祥水:〈中國社會結構與祖先崇拜〉,《中國文化復興月刊》第 11 卷第 6 期,
1978 年 6 月。
黃得時:〈劍潭一帶的傳說奇聞〉,《台北文物》第 2 卷第 2 期,1953 年 8 月。 董作賓:〈中國古代文化的認識〉,《大陸雜誌》第 3 卷第 12 期。 鄭志明:〈台灣文化與文化台灣〉,《鵝湖月刊》第 21 卷第 3 期,1995 年 9 月。
韓可宗:〈中國古代的環境規劃藝術-風水〉,《造園季刊》第 16 期,1994 年6 月。
(二)期刊論文 江達智:〈由「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論中國古代風水術的形成〉,《成功 大學歷史學報》第 23 號,1997 年 12 月。 林瑋嬪:〈「風水」是什麼?一般人的觀點〉,「儀式、親屬與社群小型研討 會」論文,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0 年 7 月 3、4 日。 姜佩君:〈澎湖的七鶴穴傳說〉,《民俗與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 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8 年 11 月。 胡萬川:〈土地.命運.認同.--京官來台灣敗地理傳說之探討〉,第 24 屆 中國學國際學術大會,韓國漢城:韓國中國學會,2004 年 8 月 20~21 日。 曹仁宏、顏正平:〈風水在坡地開發選址應用之研究〉,《水土保持學報》第
28 期,1996 年 3 月。
黃有志:〈傳統風水觀念與現代環境保護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第 9 期,1998 年 4 月。 黃有志:〈傳統風水的當代詮釋:「民俗風水」與「環境風水〉,《高雄師大 學報》第 10 期,1999 年 4 月。 董芳苑:〈「命運天定論」之分析及批判〉,《「民間宗教儀式之檢討」研討 會》,台北,中國民族協會,1985 年 6 月。
劉守華:〈百年再議“老獺稚” 〉,《民族文學研究》,2003 年 3 月。 簡齊儒:〈支付與回報、試煉與公理-從「社會交換論」觀點探析台灣地理師 風水傳說〉,《中興大學人文學報》第 33 期,2003 年 6 月。 關華山:〈臺灣傳統民宅所表現的空間觀念〉,《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
刊》第 49 期,1980 年春。
(三)學位論文 王心怡:《故事結構教學對國小閱讀障礙兒童閱讀理解教學成效之研究》,台 南: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年 5 月。 王參賢:《中國傳統陽宅風水思想初探》,嘉義縣: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2002 年 6 月。 李宛靜:《語言學習障礙兒童口語述說能力:故事結構分析》,台北:臺北市 立師範學院身心障礙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年,未出版。 李健良:《董仲舒天人哲學之研究》,嘉義縣:南華大學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2 年 12 月。 李嘉慧:《臺灣閩南語故事集研究》,台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年 6 月。 姜佩君:《澎湖民間故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 年 5 月。
洪健榮:《清代臺灣社會的風水習俗》,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博士論文,2003 年 6 月。 唐蕙韻:《金門民間故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1997 年 6 月。 唐蕙韻:《中國風水故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 文,2004 年 6 月。 張昀浚:《臺灣民間風水傳說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4 年 6 月。 郭柳妙:《《金瓶梅》的巫與巫術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 士論文,2004 年 1 月。陳昌閔:《台灣閩南諺語之社會教化功能研究》,嘉義縣: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年 6 月。
三、網路資料:(依上網時間排序)
蔡蕙如:〈林道乾傳說中「早發神箭」母題的探討〉,上網時間:2006.10.7 22:
27,網址:http://ws.twl.ncku.edu.tw/hak-chia/c/chhoa-hui-ju/lim-to-khian.htm。
參訪王得祿墓園,上網時間:2006.10.10 20:10,網址: http://www.ttvs.cy.edu.tw/kcc/kcc8/。 薄荷的旅行及生活,上網時間:2006.10.10 20:30,網址: http://www.wretch.cc/blog/chienHuei99&article_id=7356315。 清朝的芝山岩-惠濟宮,上網時間:2006.10.18 21:03,網址: http://www.ynes.tp.edu.tw/dolphin/history5.htm。
CTIN 風景照片秀-台北縣/鄞山寺,上網時間:2006.10.18 21:30,網址:
http://travel.network.com.tw/tourguide/point/showpage/m9072.html。
Tony 的自然人文旅記第 0114 篇-劍潭古寺,上網時間:2006.10.18 21:45,網 址:http://home.kimo.com.tw/tonyhuang38/tony0114.html。 道教學術資訊網站,上網時間:2006.11.15 20:34,網址: http://www.ctcwri.idv.tw/IndexD2/D2-04/0427-0453/0437/001-050/008.htm。 牟宗三:〈論「凡存在即合理」〉,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上網時間:2006.1.9 20:
33,網址:http://dujin.et.cyu.edu.tw/cgi-bin/topic.cgi?forum=27&topic=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