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中國教育學會(1995)。教育研究方法論(三版)。台北:師大學苑。
中國大陸寧波市江東科學技術局(2005)。能源科學。2006年8月
18日,取自:http://www.2049.gov.cn/nykx.asp。
公約秘書處(2005)。中文簡體字京都議定書全文轉換為繁體中文。
2006年8月26日,取自:
http://sd.erl.itri.org.tw/fccc/ch/doc/kp_c/protocol.htm
王文科(1986)。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圖書。
王光復(1991)。能源教育內涵與預期功能。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工業教育研究所編,能源教育教材(pp.64-78)。台北:經
濟部能源委員會。
王京明、柏雲昌、黃大薇(1995)。能源供需結構變動對產業升級
的影響及因應策略。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1(3)。
王素秋(2003)。開創能源服務業新視野說明會。中技社通訊,47。
王淑卿(2005)。我國產業部門能源效率、投入替代關係與技術變動
偏向之探討。中原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王慶一(1999)。能源效率:可持續發展能源戰略的優先選擇。科技
導報,6,52-54。2006年8月18日,取自:
http://www.wanfangdata.com.cn/qikan/periodical.Articles
/kjdb/kjdb99/kjdb9906/990618.htm
包國祥(2006)。再生能源業者VS法律顧問。能源報導2006年8月,32。
台灣電力公司(2006)。今日用電量創歷史新高 台電呼籲國人節約用
電。2006年8月22日,取自:http://www.taipower.com.tw/
田振榮(1993)。美國能源教育發展的經驗。 能源季刊,23(2),10-21。田振榮、鄭慶民(1994)。我國國民中小學教師能源態度之分析研究。
能源季刊,24(3),1-11。
伍台玉(2005)。國小實施統整式能源教育課程對學生節約能源態度影
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雄市。
行政院主計處(2006a)。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第八次修訂)草
案。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6b)。94年國民統計年報 。2006年8月26日,
取自: 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16904&ctNode
=3099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5)。九十三年領域策略規劃--玖、能源
領域。政府科技發展策略規劃報告(九十三年版),未出版。
2006年8月18日,取自:
http://www.nsc.gov.tw/dept/pla/gsin/
何佩芬(2006)。加速立法以利再生能源發展。能源報導2006年7月,34。
余興全(1984)。國中環境教材及學生環境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吳金章(2004)。新竹巿國中生家庭環境、價值觀與能源態度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長鵬(1995)。師範學院學生能源態度及其教育需求之研究。台北市
立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系。(NSC 84-2511-S-133-0044)
吳明隆 (2000)。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市:松崗圖書。
李佳玲(2002)。能源、經濟、環境三E均衡發展與永續能源發展策
略。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8(2)。
李芳然(2005)。國民中學能源認知與能源態度之研究-以苗栗縣為例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茂政(1987)。影響態度與改變行為。台北:黎明文化事業。
李美枝 (1982)。社會心理學。台北:大洋出版社。
李涵茵 (2005a)。日本能源服務業發展概況。能源報導。2005年10月,34-36。
李涵茵(2005b)。談韓國能源服務業現況。能源報導。2005年9月,25-27。
李隆盛、蔡錫濤、葉俊偉、王光復、吳天方、陳長振等(2005),生活科技概論。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李雅如(1995)。高中教科書內能源教育之內容分析。國立彰化師
範大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市:五南圖書。
周錦鐘(2003)。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能源態度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林玉體(1986)。西洋教育史。台北:文景出版社。
林唐裕、吳再益、梁啟源(2006)。發展減溫產業之潛力及其對總體
經濟之影響(初版)。台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報告
編號:(95)044.219。
林盈均(2005)。能源使用效率之衡量與溫室氣體減量工具的影響。
國立清華大學經濟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林清平(1995)。師範學院學生能源態度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學報,26,307-336。
林榮賢(2005)。我國高職特教班教師能源認知與能源態度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施成裕(2004)。高雄市國小六年級學生電能認知與核能發電態度之
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雄市。
洪德生(1998)。追求能源.環境與經濟平衡發展-迎向21世紀系
列5。台北市:台灣經濟研究院。
孫惠慈(2005)。高級中等學校商業類專門課程實施成效之評估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徐光蓉(2006)。臺灣能源現況與未來的挑戰。2006年8月24日,取
自:http://find.cepd.gov.tw/tesg/TESG3_f4.htm
能源資訊網(2006a)。能源管理與能源查核-線上教學。2006年11月
26日取自:http://emis.erl.itri.org.tw/index.asp
能源資訊網(2006b)。2005年度能源查核申報系統。
2006年11月1日,取自: http://emis.erl.itri.org.tw/erl/
能源資訊網(2007)。能源查核報導-查核執行成效。2007年4月1日
,取自:http://emis.erl.itri.org.tw/book/act/list.asp
能源管理法(2002年修正)。
能源管理法施行細則(2002年修正)。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2002)。2002年能源
查核年報。新竹縣: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2004)。2004年能源
查核年報。新竹縣: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環境研究所(2005)。2005年製造
業能源查核年報。新竹縣: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環境
研究所。
涂重敬(2003)。高雄市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能源教育教學現況
與能源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
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技職中心(2006)。能源教育推動背景。2006年10
月19日,取自:
http://www.energy.ie.ntnu.edu/about_1-3.asp
康國裕(2001)。落實能源教育的重要性。技術與職業教育雙月刊,
62,2-4。
康國裕譯(1979)。能源經理手冊(初版)。台北市:經濟部能源委
員會。
張有典(2004)。統整式能源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生節約能源態度之影
響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中市。
張家欽、劉世鈞與何緯倫(2005)。淺談全球環境變遷與能源教育。
國教之友,575,3-7。
張惠如(2005)。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能源態度與能源教學策
略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
文,未出版,彰化縣。
張鴻章、李高朝、許嘉棟、李繼祥(1981)。能源供給與價格變動
對台灣經濟之影響。台北市: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張簡貴明(2004)。後核能時代的台灣-為台灣的永續能源發展計
畫立法催生。高雄醫師會誌-高雄市醫生公會會刊,9(4)。
2006年8月18日,取自:
http://www.doctor.org.tw/periodical_detail.php?id=178
莊閔盛(2004)。高雄市國中教師對核能發電認知與態度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許志義(1994)。論當前能源教育推展方向。能源技刊,24(1),
1-7。
許志義(1997)。論全球溫室效應題與因應對策。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2(4)。
許志義、趙志凌、曹嬿恆、黃玉絹(1995)。我國、日本與美國能源
政策及其成效之比較研究(報告編號:023024840192)。
台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許振邦、黃釋緯(2004)。我國製造業未來能源節約的發展方向。能
源節約技術報導,51。
許榮富 (1990)。從科學知識觀點探討物理教學。中等教育,41(4),
4-9.
郭福育(1983)。我國能源管理人員訓練規畫之探討。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英豪、吳裕益(1992)。測量與評量。高雄市:復文書局。
陳志榮(2005)。台北市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能源認知與態度
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藝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市。
陳建州(1996)。我國高級職業學校工業類科教師能源認知及能源
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彰化縣。
陳建州(2001)。高級職業學校能源認知、能源態度及能源教學策略
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彰化縣。
陳益和(2004)。青少年能源教育數位學習之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
技大學電能與控制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游光照(2004)。中部地區國小教師能源認知與能源態度之研究。彰
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黃宗煌、盧誌銘(2005)。我國能源發展與能源結構規劃。2006年
8月19日,取自:
http://www.moeaec.gov.tw/hot/EnergyMeeting/papers.htm
黃筱琳(1998)。高雄市中學生能源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楊接信(2002)。新竹縣中等學校學生能源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
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楊錦雀(2002)。公民參與我國節約能源政策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經濟部能源局(2005a)。中華民國94年能源政策白皮書。2006年
8月18日,取自:
http://www.moeaec.gov.tw/policy/EnergyWhitePaper/94/
main/main.html
經濟部能源局(2005b)。中華民國台灣地區能源簡介。2006年8月
24日,取自:http://www.moeaec.gov.tw/ePublication/
energy%20situation_94/12.html
經濟部能源局(2006a)。中華民國94年台灣能源統計手冊。台北
市:經濟部能源局。
經濟部能源局(2006b)。能源研發-91年度研究計畫。2006年8月
17日,取自:http://www.moeaec.gov.tw/Research/
re_annualplan.asp
經濟部能源局(2006c)。能源統計。台北市:經濟部能源局。2006
年8月18日,取自:http://www.moeaec.gov.tw/
經濟部能源局(2006d)。能源供需。2006年8月18日,取自:
http://www.moeaec.gov.tw/statistics/st_readst.asp?
group=g&kind=T0001
經濟部能源局(2002年7月17日)。「能源供應事業及能源用戶達
應辦理能源管理法規定事項之能源供應數量、使用數量基準及應
儲存之安全存量」台北市:經濟部能源局。2006年8月23日,取
自:http://www.moeaec.gov.tw/laws/all/l_all_03.asp?group=g
經濟部能源局(2006年10月5日)。「能源供應事業及能源用戶達
應辦理能源管理法規定事項之能源供應數量、使用數量基準及應
儲存之安全存量」經授能字第09520083170號[公告]。台北市:
經濟部能源局。2006年12月12日,取自:
http://www.moeaec.gov.tw/laws/all/l_all_03.asp?group=g
經濟部能源局(2007)。相關申請表格。2007年6月1日,取自:
http://www.moeaec.gov.tw/PublicService/saveenergy/
pu_save_06.asp?group=g
經濟部能源局組織條例(2004年)。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1995)。八十五年度熱能系統能源管理人員訓
練教材。台北市:經濟部能源委員會。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1996)。能源政策白皮書(報告編號:0087828
50111)。台北市:經濟部能源委員會。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1998)。能源政策白皮書(報告編號:0087828
70176)。台北市:經濟部能源委員會。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譯(1985)。能源詞彙。台北市:經濟部能源委員
會。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譯(1989)。能源產業之轉機-日、美、歐各國比
較(編號:EC066)。台北市:經濟部能源委員會。
經濟部組織法(2004年修正)。
能源資訊網(2007年2月7日)。能源局擴大推廣能源查核。經濟部
能源局能源新聞頭條。2007年3月1日,取自:http://emis.erl.
itri.org.tw/news/News/upt.asp?con=0& pageno=6&uid=&con=
0&cid=&year=&month=&day=&key=&p0=4754
能源資訊網(2007年4月19日)。2006年度能源查核申報系統。
經濟部能源局。2007年4月9日,取自: http://emis.erl.
itri.org.tw/erl/
能源資訊網(2007年5月22日)。能源查核擴至800瓩用戶。經濟部
能源局能源新聞頭條。2007年5月29日,取自:http://emis.
erl.itri.org.tw/news/news/upt.asp?p0=4806
廖芳玲、程金保(2005)。鼓勵動態的行為實踐--國內能源教育推動
概況。能源報導月刊,2005年9月,5-7。
劉瑞圓(1994)。國中學生能源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
學工藝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信行 (2006)。替代能源之回顧與展望(下)。石油季刊,42(2),51-69。
蔡信行、施義榮(2006)。石油能源之加深利用與技術研究發展(Ⅰ)。
石油季刊,42(4),35-55。
鄭天佐、曲新生、洪祖昌、張希典、梁乃匡、梁啟源等(2006)。能源安全。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專案報告,未出版。2006年8月22日,取自:http://www.phys.sinica.edu.tw/~tsongtt/c-writing-
bg.htm
鄭秋瑾(2002)。能源服務業的發展現況。能源節約技術報導,45。鍾聖校 (1990)。認知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顏志偉(2006)。我國OTEC 發展現況及方向分析[摘要]。財團法人
工業研究院能源與環境研究所。2006年8月26日,取自:http:
//basin.earth.ncu.edu.tw/Course/Colloquium/abstracts/
2006_1/Yen_taiwan_ocean_resources.pdf
羅文基、黃炯(主編)(2001)。生活科技(下)。台北縣:龍騰文
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貳、英文部分
Barrow, L., & Morrisey, J. (1987). Ninth grade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energy:Acomparison between Maine and New Brunswick.Journal
of Eevironmental Education, 18(3), 15-23.
Bloom, S. B., et al. (1956). Taxonomy of education objectives: Cognitive
domain. NY: David Mckay.
Borkowski, J. D. (1987). The concept of energy , its structure and teaching
strategy. In. D. F. Kirwan (Ed.), Energy resources in science education
(pp. 3-8). NY: Pergamon Press.
California Public Utilities Commission & California Energy Commission
(2006). Energy Efficiency California’s Highest-Priority Resource.
Retrieved February 8, 2007,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cpuc.ca.gov/static/energy/electric/energy+efficiency/
index.htm
Crumbley, L. (1996). Energy-management services to be offered.
Retrieved January 15, 2007, from the World Wide Web:http:// scholar.
lib.vt.edu/vtpubs/spectrum/sp961114/5b.html
Dewey, J. (1916).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London:Harper & ROW.
Guilford, J. P., & Hoepfner, R. (1971). The analysis of intelligence.
NY: McGraw-Hill.
Hardin, G. (1968). Tragedy of Commons, Science, 162, 1243-1248.
Hawaii Sta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80).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supplementary instructional guide, energy use and the environment.:
concepts & activities for the classroom secondary social studies
module. (ERIC NO. ED 215 863).
Holmes, B. (1978). Engery: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a national
Assessmen of energy awareness among young adult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166 017).
Houston, J. E (1990). Thesaurus of ERIC descriptors (12nd.Ed.) Pheonix,
AZ : Oryx press.
Indiana State Despartment of Commerce. (1982). Lesson from an energy
curriculum for the senior high school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19 268).
Jennings, P. J., & Lund, C. P. (2001). “Renewable energy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newable energy, Volume 22, Issue1-3,
113-118.
Kandpal, T. C., & Garg, H. P. (1999). “Renewable Energy Education for
Technicians/Mechanics”, Applied Energy, Volume 64(1-4), 71-78.
Krejcie, R.V., & Morgan, D.W.(1970). Determining Sample Size For Research
Activitie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30(3), 88.
Lafollette, M.C. (1980). Understanding, ignorance, and euphemisms:
Reflection in the 146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January Science1980. Technology &
Human Values, 30, 23-31.
Mueller, D. J. (1986). Measuring social attitude. Ahandbook for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Page, G.T., & Thomas, J. B. (1977).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ducation.
NY: Nichols.
Patterson M.G. (1996). “What Is Energy Efficiency?: Concepts, Indicators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Energy Policy, 24(5), 377-390.
Robbins, S. P. (199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Concepts, Conce,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The Government Japan, 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2006).
Agency for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ergy:About ANRE. Retrieved
August 26, 2006, from the World Wide Web:http://www. enecho.
meti.go.jp/english/index.htm